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明奇女子 >

第106部分

大明奇女子-第106部分

小说: 大明奇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卯时三刻,皇宫的大殿打开,往日朝臣们上朝的地方,今天已经放了一张张小几,三百人正襟危坐,等待着殿试。

    东宫,太子朱慈烺问着从外边回来的王贵儿:“前边怎么样了?”

    “快了,马上要发卷子了!”王贵说。

    “走,咱门现在就动手!”朱慈烺一下蹦起来,拉着王贵往外走。

    在明远他们奋笔疾书答题的时候,朱慈烺也坐在了书桌旁,用手托着下巴,沉思着试卷上的策论问题,王贵和张公公在旁边给研磨。

    “哎,王贵,这题目我真学过,上个月林讲读讲过的。”

    “殿下,那可太好了,您不用费脑袋了!”王贵一听乐了,这下有现成的了。

    “你说我写林讲读的,还是写自己的哪?”小正太有点纠结。

    “殿下,您天资聪慧,您的文章比林讲读的强多了!”王贵马上跟着拍马屁。

    “殿下,还是翰林们的文章更符合殿试的要求!”小张公公泼了盆凉水。

    “哎,答什么呢!还是打自己的吧,不过当时明远写得比我好,要不答他的!”小正太思维跳跃太快,又拐到明远身上。

    “哎哟,殿下,明远就在前面答题,万一他也答自己的文章,那不是出岔子了!”王贵赶紧阻止。

    “对对,不能答他的,可是我写的没有明远的好,那岂不是他要当状元郎了?”小正太又苦恼起来。

    “明远不可能答他以前写过的,殿下你想,明远要是答了以前写过的,如果被皇上和前面考官知道,他岂不是很没面子,再说明远的为人,他也不愿做这些偷机取巧的事儿!”小张公公分析道。

    “哦,你说的也很有道理,我把明远的文章和林讲读的文章结合起来,是不是会更好一些,状元郎才能是我的!”小正太心理核计一下就打定了主意,开始在书房里答上了策论。

    殿试结束的第二天,偏殿里温体仁和几个领班大臣,加上太子太傅、侍班侍读等人正在整理卷子,评定名次。

    “首辅大人,你看这篇文章写的,真是很有见地!”王太傅拿起一份试卷道。

    “哦,不错,不错,无论是立意还是文采都是一流的,真不知道是哪位贡士有如此才华,看了以前在京城举办的各种诗会,都觉得文采平平,没想到还是埋没了一些人才,此次殿试藏龙卧虎啊!”温体仁连连点头。

    “是啊,是啊!”好几个评审都连连夸赞。

    旁边儿的林侍读,听见大家这么夸奖,也不禁把卷子拿起来看。

    这一看,脸色古怪起来,想张嘴说什么又闭了回来。

    温体仁看到,不禁问道:“林侍读,难道这篇文章有什么不妥?”

    “哎!”林侍读叹了口气,但却沉默不语,众人都有些不明所以,不过也都没在意。

    两个时辰后,评审完毕。

    按着排名,把前十名的卷子单独拿出来放在一边,一会儿要拿给皇上御览。

    剩下的三甲的卷子,由一个侍读和一个翰林进行誊名。

    临了先是翰林抬起头,有些支支吾吾道:“难道是我记错了,我怎么觉得多了一份卷子?”

    “我也觉得多了一份!”侍读也接着说。

    “啊!”众人闻言大惊。

    “这怎么可能?你们几个人再重新核查一下,是不是把哪个名字写重了?”温体仁抬起头吩咐道。

    过了半刻钟,众人整理完抬头说:“没有重合的名字,确是多了一份卷子!”

    “再把名册对一下,看看有没有人和名册上的名单不符。”温体仁又吩咐道。

    众人赶紧把名册拿来,把二百九十一人和名册一一相对,最后,大家目瞪口呆,这二百九十一人和名册上一一相对,居然都是三百人中的在册人员。

    “这,考场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难道是前面的十份卷子有问题?”温体仁也有些蒙了。

    前段时间春闱出了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大风波,如果现在卷子里出了问题,那在场这些人免不了要吃不了兜着走。这下可出了大事故,前面的十份卷子因为要等着御览,还不能拆开糊名,可是万一有冒名顶替的,到时真不知道怎么和皇上解释,众人一时急得团团转,都把目光投向了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脸上直冒汗,看看诸人说:“把门口的守卫御林军和所有和考场有关联的人都一一盘查,从进场到考完试收卷,是不是混进场三百零一人?发的试卷是不是三百份?”

    进入殿试也不容易,外面也进行了好几道检查,经过盘查,大家都一口咬定确实是三百贡士入场。关于发放试卷,王太傅几人也一口咬定是三百份,因为当时出完题目后,众人给皇上送去了一份,剩下的核查了好几遍,都是三百份,然后一起密封的,不会有错。

    现在出现了三百零一份卷子,那么这份卷子是从何而来呢!评审已经结束,现在要呈给皇上御览,温体仁看看大家,没办法只能自己顶缸。

    温体仁硬着头皮,来到御书房向皇上禀报殿试已经结束,然后把十份卷子递上去,请皇上御览,定出一甲二甲名次。

    崇祯接过卷子,认真地看了看,微笑的点点头说:“不错不错,这次成绩,真的不错!”随手拿出御笔在十份卷子上批了名次,

    “虽然春闱时闹出了一些风波,不过好在此次殿试,还真是选了一些有用之才,一会就发榜吧,明天让这些进士进宫,朕要见一见!”崇祯难得的心平气和地说话。

    温体仁接过崇仁递回来的十份卷子,偷眼看了看崇祯比较愉悦的表情,一咬牙退后两步,扑通跪倒在地上:“皇上,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怎么回事儿?”崇祯的脸色落了下来。

    “皇上,殿试誊名中发现多了一份试卷,可是余下的三甲和名单都能对应,应该在前面这十份试卷中,是有一份冒名顶替的!”

    “你说什么,这十人中居然有人是冒名顶替,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纰漏?”崇祯一下子就怒了。

    “这,皇上,请允许臣把十份卷子进行誊名,一下子就可以知道真伪!”

    “誊吧,看看谁这么大胆,胆大妄为,居然敢在殿试中瞒天过海!”崇祯依然是震怒中。

    温体仁把十份卷子按照名次一字排开,哆哆嗦嗦地拆了糊名的抬头,刚拆了第一个,只看了一眼,就一屁股坐在地上,“皇,皇上,是,是太子殿下!”

    “慈烺?”

    “是!”温体仁把卷上的名字哆嗦着指给崇祯看,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朱慈烺。

    “哎!”崇祯叹了口气,真是无奈,没想到冒名顶替的人竟然是太子朱慈烺。

    这时崇祯才看到,自己御书房案头的那份试卷没了,又想起前几个时辰,自己从御书房出去到后宫说了点事儿,不到一刻钟的工夫,看起来就应该是那么一小会儿,朱慈烺来把试卷拿回去了。

    这怎么办?崇祯定了定神,也知道此事不宜声张,转过头对温体仁说:“就把太子的卷子拿出来吧,不要对外张扬,状元郎从第二名开始,看着糊名吧!”

    “是,皇上!”温体仁摸摸头上的汗,灰溜溜地退出去。

    第二天一早,皇榜贴出,状元郎徐志野,来自江南,也是春闱的会元,算是实至名归,这次明远好运气,居然真的被点了探花郎,而李厚德也进入了二甲第七名,秦木川三甲二十五名,秦明文这次又是个吊尾,三甲最后一名。

    东宫,太子殿下起个大早,让王贵和小张公公去看榜单什么时候出来?

    小正太在东宫里坐卧不安,就在想着状元郎会不会是自己。

    过了半个时辰,王贵跑进来:“太子殿下,明远中了探花!”“哈哈!还真是个探花郎,我呢!我是状元郎吗?”

    “状元朗是徐志野。”

    “那我是榜眼?”

    “太子殿下,榜单上没有您的名字!”

    “怎么会没有我的名字呢!”太子郁闷地嘀咕着。

    忽然小正太一捂嘴巴:“糟了,我一定被父皇发现了!”

    “啊!”

    三个人顿时都呆住了。

第175章 田贵妃的恨意() 
太子这几天匆匆地到周皇后那儿请完安,就赶紧回到东宫,避开和父皇崇祯见面。

    太子本来看见大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挺不高兴,可很快就反应过来最终这些卷子都到了父皇手里,应该是自己的事露馅了。

    一想明白这些,太子就诚惶诚恐,唯恐父皇找他算账;所以连明远他们打马夸街这样的热闹事也没兴致去看了,而是留在东宫里安静地待着。

    崇祯这几天忙着朝堂的事儿,也没关心太子有什么异样,等到发现太子没在坤宁宫给自己请安已经是七日之后的事情了。

    朱慈烺忐忑不安的事情,实际上崇祯早就不放在心上了,甚至对自己的儿子仅仅八岁居然能做出这样一篇好策论,深感欣慰,觉淂太子日后必是明君。

    崇祯问了周皇后,才知道太子最近老老实实,天天躲在东宫,也就恍然大悟了。

    随即皇上叫王承恩給东宫送了一套徽墨,让太子来坤宁宫吃晚膳。

    太子接到王承恩的信儿,知道父皇不生气了,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颠颠地跑到坤宁宫,一家人在一起吃了顿丰盛的晚膳。

    崇祯假意地呵斥几句,太子低头认罪,然后和皇上半是检讨半是请求地给明远说了一堆好话,说自己冒用了明远的文章,要不明远就是状元郎等等。

    崇祯这才知道,原来太子没有那么大的才能,微微有些失望,不过对明远却多了几分好感。

    第二日,皇上下旨新科进士到六部观礼,一甲直接授予官职。结果状元榜眼都入了翰林院,状元做了从六品的修撰,榜眼做了正七品的编修,可是探花秦明远却被直接任命为正四品太子府少詹事。

    满朝哗然,虽然翰林院清贵,也有“非翰林不入阁”的说法,但那得是多少年的事,可是探花居然直接被任命为正四品太子府少詹事,而且秦明远刚刚十五岁,这实在是大明朝最年轻的四品官了。

    众朝臣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安排,后来消息灵通的人爆出秦明远是太子伴读,是柳淑人的儿子,大家才恍然大悟,同时更是羡慕不已。

    因为太子还小,太子府没有真正开衙办公,少詹事暂时只是个虚名,可秦明远是太子伴读就不一样了,东宫的事他就可以直接参与进去了。

    通过这么一安排,众人又脑补一下,看来太子的地位是更加稳固了,储君稳天下安,对整个朝廷都是一个强心剂。个别大臣们本来还有对别的皇子抱有小心思,此时这心思也都收起来了,把目光都投向了东宫。

    在众人风向有变时,其中有个最不舒服的人,这人就是田贵妃。

    太子朱慈烺的母亲周皇后在天启年间被选入当时还是信王的崇祯府中,后来被册封为信王妃,崇祯即位后,她便被立为皇后。

    除了周皇后外,崇祯还有两个妃子,一个是袁妃,另一个就是田贵妃。

    袁妃和周皇后都属于出身不是很高,端庄正统的女子,而且袁妃还是大脚,所以并不是太受崇祯的喜爱。

    田贵妃是陕西人,他的父亲田宏遇对外的表现是性情豪爽,结交名士高人,知交遍天下,当时人称小孟尝。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总是梦想着田家能有大富贵的一天,于是把目光聚在了女儿身上。

    田贵妃小时候就表现出聪明伶俐,姿容秀美的一面,田宏遇对其非常喜爱,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把她带到了扬州。

    扬州自古就是烟花之地,青楼艺馆技艺非凡的女子颇多,田宏遇在其中选择了一位擅鼓琴的妓女,纳做侍妾,并令侍妾教女儿鼓琴。

    后来田宏遇又请了当地有名的宿儒,来教女儿读书识字。

    田氏聪明绝伦,十二三岁时,已能吟诗作赋,而且每成一篇,总是秀艳典雅,堪称佳作,在当地传诵一时。

    田氏这般才情,自然引得扬州子弟纷纷上门求娶,不过田宏遇没有着急给田氏定亲,而是一直在待价而沽,直到了田氏十七岁那年,田宏遇得到消息,皇上的弟弟信王要选妃,这下他看到了机会,他笃定了信王的前程,所以趁着信王选妃的机会,田宏遇花大价钱托了一位朋友把女儿送入信王府邸。

    果然信王见田氏生得端庄纤妍,而且知书达理,色艺双绝,就纳为侍姬,颇为宠爱。

    几年后,信王登了基,田氏如愿地被封为贵妃。

    登基后的崇祯帝忧心国事,终日在御书房里睡觉,一个月中进宫不到几次。可田贵妃却善侍色笑,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