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明奇女子 >

第13部分

大明奇女子-第13部分

小说: 大明奇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心在秦家岗地位是无人撼动的,柳心领两个孩子上门,秦玉家大大小小都出来迎接了。

    柳心和秦玉一辈,进到堂屋一番见礼后,孩子都出去玩了,只要秦玉爷奶,三个叔叔婶婶还有柳心的爹在坐,柳心和她娘都没让进屋。

    柳心的心理有些不痛快就问:“咋没看见我大婶和秦玉。”

    秦玉奶奶说:“她们娘俩在屋做活儿,你要找秦玉那丫头,老大去把她叫来。”

    柳心说:“大叔,你把大婶和秦玉都叫来吧,我有事要说。”

    一会秦玉和她娘进到屋里,靠边坐下。

    “是又有啥新活计吗?”秦玉奶奶说。

    “不是,我今天是做媒的。”

    “做媒?”

    “我最看重的学生就是秦玉,自然是给她做媒。”

    “这,镇上有个合适的,你说的可是那家?”

    柳心一听明白了,原来年前的闲话真不是空穴来风,看来秦玉的奶奶才是始作俑者。

    “一个死了老婆的小老板就想娶了我家秦玉,实在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看好的可是县衙里的师爷。”

    “县衙里的师爷?”

    众人都倒吸口凉气,秦牧秦槐到了县衙当差,在家族的地位那时节节上升,这师爷可是知县老爷的亲信,可不是一般人物。

    半晌,秦玉他爹才开口:“这师爷多大年纪,是填房还是小妾?”

    柳心气乐了“什么填房小妾,是正牌娘子,人家才二十多岁,还没娶亲哪。”

    柳心把张云白的情况一五一十说了一遍,秦玉羞红了脸,师爷她是认识的,那个儒雅的师爷是少女心中的一个梦,没想到有一天会想自己提亲,少女的矜持让她赶紧从屋里出去再院里里假装干活。

    屋里的众人都是喜出望外,秦玉的爹娘更是乐的嘴都合不上,秦玉的奶奶虽然有些眼皮子浅,可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也笑着点头:“这个好,比那个秀房老板强。”

    柳心有心为秦玉撑腰,就说:“这师爷是知县夫人的表哥,家境也不错,还是秀才,以后想要考的话没准是举人老爷,这是外人不知道,是知道县城的大户人家早就上赶着嫁女了。我那干姐姐说咱秦家人厚道,秦玉学问好还有手艺,这才先找的我,以后秦玉还得在学些东西,才能和秀才日子过得和美,以后没事秦玉就去我那儿,不要在家里忙这忙那的,大婶也别忙着干活,给秦玉备备嫁妆,调理调理身子,年纪还不大,和大叔再生个,以后也能给秦玉有个助力。”

    柳心拿抢拿棒说了一通,众人还是和颜悦色,不说柳心的地位,就是说成了这样一门好亲,只有感激的份。

    柳心把秦玉的事说完就让人给张云白送信,果然正月十六,张云白带着媒婆带着聘礼来到秦玉家,聘礼丰厚的让秦家人直咂舌,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张云白在县城也买了房子,等到他娘从江南赶过来就成亲。

    柳心也给柳元买了房子,就在柳心县城房子的附近。

    这段时间柳元忙着买牛,给二老看病。

    以前也没好好看过,抓一些便宜草药吃着,现在去了县城最大的药堂,找老大夫看,药也抓好的,再有些补身子的好东西用着,老两口的病渐渐地好起来,老爹每天也不咳嗦几声了,干干过有时间就出去放牛,老娘的身体也逐渐硬朗起来,家务活都能干了,趁着春种前把房子修修,又买些家什。

    这几天柳元把柳梅送来了,他也趁着农闲在学堂里听课。

    柳心这段时间也在衡量柳元的婚事,最后还是中意李厚德叔叔家的妹妹。

    老娘是个和善人,娶个媳妇麻利点,过日子也省心,再说有那彪悍的大嫂在前,要是太软面的也不好支门过日子。

    柳心给李厚德捎了个信,让柳元拉着爹娘到集镇上相看一下。

    李厚德叔叔家也是开铺子的,家境比李厚德家稍好,有一个布店还有一个饭馆。

    柳心几人到布店买东西,让姑娘在布店里露一下面,双方看看,要是中意就下定,要是不中意也没啥。

    布店的生意还挺红火,一个姑娘在傍边站着,看人多也帮着裁布和算账,中等个子,脸色微黑但也不难看,透露一股爽利劲儿。

    柳元上前买了几尺花布,因为在柳心这学了“小九九”信口就把价钱算出来了,姑娘略有些吃惊,不过随即脸上露出喜色。

    买完布柳心问问家人意见,都觉得挺好。李厚德这边也问了叔叔一家的意见,大家都看柳元这小伙长得不错人还机灵,也挺满意。

    大家说好第二天就正式下定。

    老娘拿出柳心给的银手镯和银耳钉,柳心准备各色彩礼,又拿出一套银头面放在聘礼中,这聘礼在集镇上就是高规格了。

    下定很顺利,柳心又说在县城给柳元买了房子,这李家更是高兴,约定秋收后娶亲,柳心和李家的关系更加亲厚了。

    秦明武向酒楼掌柜的女儿提了亲,秦刚被县衙铺头相中做女婿,秦明文和秦元因为学问好,县城的两个乡绅家通过晚春递话结了亲,还有几个是通过王媒婆想看的人家,这是一个定亲季,春种前各家喜事连连。

第21章 开荒() 
进入农历二月天就暖和了,去年冬天种的冬小麦,现在都长出来了,看着苗势比春小麦刚出土的时候还好一些,而且生长得也快,大家觉得长了见识,不少村民都打算今年冬天还种冬小麦。

    秦家人大多跟柳心种了冬小麦,这时倒是轻闲起来了。

    柳心把秦坤元找来,商量那三百亩荒地要开始动工。

    柳心拿钱让他在集市上又买了十头牛,让各家排班放牛喂牛,并召集秦氏族人进行开荒。

    去年买荒地的时候,虽然天已经凉了,可柳心还是坚持烧荒留了些草木灰,给荒地加点肥力。

    秦家出动了七八十人,还有十几头牛开始整地,整地的目的在于给播种后的种子发芽、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一般包括破土、碎垡、平整、作垄等环节,这些环节一般都具有相应的农具和农具使用方法。

    柳心以为很快就能开垦完,可四五天过去了,到地里一看才整完一小半,人都挺能干可农具太少了,只有犁、还有方耙和小磙子。

    柳心看看梨的造型应该是史料记载的江东犁,它主要由十一个部件所组成.其中犁铲(犁铧),犁壁为铁制,其它九个部件即犁底,压铲,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枰,犁键,犁盘等都是木制的。操作起来灵活自如,尤便于转弯。

    还不算太落后,柳心虽然知道现代的梨更好用一些,但这时生铁是受管制的,自己也不能乱来。

    七八十人只有三个梨,四五个方耙还有一个小磙子,大多数人还是用小木锄细细的翻转砸土。

    原来农具早就有,可是太贵了,一个江东梨要三四两银子,方耙要一两半,小磙子不贵还要半两。

    农户一家只有几亩地,这大笔银子就不划算了,除了地太多或者有家底的才置办些,一般农户就自己动手慢慢弄了。

    柳心大手一挥让人去县里买了十个梨十个方耙和五个小磙子,三十把铁锄头,还有一些农用工具,让秦坤元负责掌管别弄丢了。

    农具上来这速度就快了,又用了四天三百亩地就全部弄完了。

    柳心自己买的在外村的三百多亩地,原想雇人种的,可秦家众人不答应,连着荒地就一起整完了。

    三百亩荒地边上是一片树林,穿过树林有个小山头。柳心买地的时候没注意看,是托付秦坤元定下的,这次看到树林和小山头有些意外。

    现在虽然刚开春,但山上绿意盎然,绕到山的左侧,竟有条小溪,看不见头,柳心让人去找找源头,几个半大孩子到天黑才回来,说这水流越往前找越大,他们走了几十里,小溪变成了挺宽的一条大河,望不到边了,这里可能是哪个江的支流。

    柳心喜出望外,这地方有水呀!

    大明朝过几年就要天下大旱,土地到时不值钱的,柳心年前买地之前是有过犹豫的,可秦家岗这么多人,没点土地是没法安身立命的,而且柳心培育作物新品种也得需要地,这才买了几百亩。可这里意外的有了溪水,灾年也弄抵挡一二。

    这些树林和山头也大有用处,以后在山上养些鸡鸭,栽些果树也能有些收益。

    柳心问秦坤元知道这里也算秦家岗地界,就让他把树林和山头也买下。

    秦坤元是甲长,他自己就能做主,一共象征性收十两银子,这大片的山和树到县衙做了文书就归到柳心名下。

    柳心从去年开始就到处搜集种子,有自己买的,有王天书和江南李老爹捎回来的,有种子店老板给进的,现在除了番薯没找到,玉米种子已经有了八百斤、黄豆有两千斤、绿豆有二百斤、马铃薯有十多斤,辣椒有一斤多。还有些葱、蒜、姜、白菜、豌豆的种子。

    豆类养地,这三百亩荒地都种上黄豆,种子不够就用绿豆补上,结果黄豆种了二百六十亩,绿豆种了四十亩,外村买的上等田和中等田都种上了玉米,在玉米珠间隙又套种了绿豆和豌豆。

    玉米种子没够,结果中等田只种了一百八十亩,剩下二十亩种了小麦,下等田都种了黄豆。

    在播种的第五天,柳元赶着牛车来了。

    娘家只有三亩地,有了牛车应该很快就能种完,前几天就以为柳元能来,这赶到今天才来,柳心也没多想,以为今年老爹的身体不好,柳元又动手晚了,这才弄到现在。

    晚上吃饭时,柳心问了下爹娘的身体和种地情况。

    柳元有些气恼地说:“爹的身体好了,种地时也去地里干活了,三天前就种完了,这几天大哥用牛种地了,昨天晚上才种完。”

    柳梅把筷子一撂,气哼哼地说:“怎么帮他家种,用大姐的钱买牛给他们用,爹娘怎么想的,哼,我生气!”

    小丫头气的饭也不吃了。

    柳梅自来到柳心这儿,好吃好喝的,新衣服做了好几套,也开始读书识字了,开始对这个姐姐有些陌生,说话怯生生的,一段时间小家伙混熟了,就帮着柳心干些家务,带着明珠,有时甚至教训着明远,很有长辈的范儿。那爽利的性子也就暴露出来,今天牛的事让小家伙儿气愤了。

    柳元心情也不好,这几天也是堵着气哪,看见姐姐倒了一堆苦水儿。

    原来自柳心正月回娘家,柳家旺一家就成了柳家屯的话题,后来晚春又去走亲戚,村民更是看见柳家不但大丫头发达了重回娘家,而且有了一门贵亲,东西一车车的送,隐约觉得是衙门里的妇人,这可是了不起的关系。

    这不,柳家旺家里买了牛,房子也修了,柳元也不时去姐姐家,柳梅更是不回来了,柳家旺老两口平时病怏怏的,现在去县城治了病也腰板挺直,而且衣服鞋子都是好料,家里不时传来肉香。大家不约而同想到柳家旺咸鱼翻身了。

    柳心的大哥柳坤自然也听到了风声,这些年自己坚持分了家没给爹娘孝敬,还是有些抹不开面子登门,可李氏听到消息却动了心思,自己不好直接上门,就把几个孩子叫来,让他们去奶奶家串门。

    孩子没多少想法,隔三差五的跑去柳家旺家里,自己的亲孙子,老人也是心疼着哪,家里点心干粮就拿给孩子吃,孩子看去了就有好吃的,更是天天不离门,老两口对孩子感情也越来越好,看见孩子穿的衣服都是旧的带补丁,就拿出晚春送的布料,给每个孩子做了一套新的,这样祖孙处的很是融洽。

    春种前两天,李氏就让孩子带话地种不过来,要用一下家里的牛,柳家旺就都牛车借给了柳坤,还帮着种了两天地,两家走动起来。

    明明爹娘经过八九年积累,之前怨气很大,可这么一小段时间就烟消云散了,柳心听完这些也是挠头。

    柳心对着大哥大嫂是一点好印象没有,可也不能责怪老爹老娘,父母哪有和儿女隔心的,儿女可能有不孝父母的,但父母不心疼儿女的确是不多。

    柳心现在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劝着柳元,且看着吧,要是大哥他们真的改过,和爹娘好了,我们也别拦着。要是大嫂玩心眼儿,咱们以后也别答理他们。

    “看情况再说吧。”柳元沉沉的叹着气。

    种完外面的田地,柳心带着秦刚还有几个孩子,在自家院外开出了一亩院子。

    种上了马铃薯、辣椒、葱、姜、蒜、豌豆等作物,特别是马铃薯种植从精选种薯,切块和小种薯种植,催芽,气温等等,柳心都让秦刚进行记载。

    张云白在春种期间就从县衙来到柳心这儿不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