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明奇女子 >

第152部分

大明奇女子-第152部分

小说: 大明奇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是看见李老爷受伤了,他告诉我们给送到李家庄来的。”

    “哦,哦,原来是自己人!”

    “你杵在这儿干什么?还不快去找大夫!”辛老太太看老头子磨磨蹭蹭的不禁大吼道。

    “哦,哦!”辛老汉这时也慌了神儿。

    “快去吧!是骨头断了,找个会接骨的!”塔木从袖子里摸出一锭银子,一甩手扔给了辛老汉。

    “接骨?”辛老太太在旁边问道。

    “腿上的骨头断了!”

    “老头子,赶紧把六叔找来!”

    “啊,对,六叔是接骨高手!”

    辛老汉一转身出去了,也不知道到哪去找那六叔。

    这边塔木几人把李老爹放在了床上。

    辛老太太打来热水,给李老爹净了面,然后吩咐庄子里的媳妇婆子赶紧生火做饭,熬点儿鸡汤,一会儿给李老爹喝下去,庄户院里也没有什么人参啥大补的东西,现在只能杀只老母鸡。

    塔木在李老爹的旁边坐着,看着李老爹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便轻轻地呼唤着:“大叔,大叔!”

    “哦……”李老爹嘴里吐出个音节,眼睛缓缓地睁开。“这是哪?”

    “大叔,这是李家庄!”

    “哦,到家了!”李老爹听说这是李家庄,心下安定了一些,眼神儿也有了点光彩。

    “几位义士,救命之恩,李忠没齿难忘!”李老爹颤抖着抬了抬手。

    “大叔,不要客气!大叔,看你有些面善,而且刚才我们听到几个强人随口说到柳淑人,不知大叔和柳淑人……”

    “几位义士,不瞒你们,我是柳淑人的义父。”

    “您是江南李老爷子?”

    “哦,你们知道?”

    “李老爷子,我们是克鲁大汗的手下,主子总是提起您,当年也曾远远见过,只是这天黑眼拙,没有想起。”

    “原来是克鲁的人,都是自己,都是自己人!”李忠听说是克鲁的人,顿时激动起来。

    虽然克鲁和柳心的关系,一直没有和李老爷子细说,但这次韩公公就是拿克鲁给柳心的信来威胁的,关系自然非比寻常。而且登州血战那年,李老爷子和李晚坤领着木川木周到秦家岗和克鲁待了一段儿时间,自然知道克鲁是什么人,而且木川木周还认克鲁当师傅,克鲁那就是纯粹的自己人。

    现在一听说面前几位义士,居然是克鲁的手下,李忠顿时放心了。

第260章 六叔接骨() 
辛老汉出去大约半个时辰,领回了一个栽栽歪歪的老头,头发胡子都是斑白的,精瘦,背着个药箱子,呼哧带喘的来了,看起来应该是附近庄子的。

    塔木皱了皱眉,接骨这事儿,要是接差了,可是一辈子的事儿,不知道一个乡村的土郎中到底行不行。不知李家庄离这儿附近的大医馆有多远,但估计怎么也得天亮才能去。现在还真没什么应急措施。

    塔木皱着眉看着老头,辛老太太却笑着迎上去:“六叔,您可来了,快来看看,我们家老爷腿折了,这接骨啊,您可是咱附近闻名的神医,别人我可信不着,您可要给我们老爷好好的接一接。”

    辛老太太边用语言巴结着边招呼着:“他三婶子,快,把炖好的鸡,挑肉多的,给六叔端一碗。”

    干巴瘦老头本来沉着个脸,听说端的鸡肉。眼顿时放光了,嘴角也裂开了。“侄媳妇儿,知道六叔爱这口儿,你擎好吧,六叔保准把他骨头接得妥妥的。”

    塔木又紧紧皱了皱眉,心说连吃碗鸡肉都欣喜若狂的样子,看来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要是医术高明也不至于混不上一口吃的,这一碗鸡肉就能打包票,这人应该是平时医德也不咋样。

    那位六叔似乎感觉到了塔木的不悦,斜着眼说道:“哼哼,小子,你小瞧老夫呢?达官贵人,老夫真不治,只有土生土长的老百姓,老夫才出手。要不是这辛小子说他们家老爷是个大善人,老夫还不来呢。”

    “六叔,我们信得过你,我们老爷可是大善人,这您不是都知道吗?咱李家庄的税负比谁都低!”

    “行啦,我答应接了,就接了!”这老头说着话,手没闲着,端起热乎乎的一碗鸡肉,三下五除二,把鸡骨头吐了一地,一碗见了底儿。抹抹嘴说:“妥了,六叔干活了!”

    六叔把李忠的长袍往起一撩,看了看腿部,用手摸了摸,“哎呦!”李忠和塔木他们相认后很快又晕过去了,被这六叔一按,又疼醒了。

    “还好还好,只有一个腿。折的还挺齐的,没有多少碎渣,放心吧,瘸不了!”

    “嘎巴!嘎巴!”老头嘴里巴巴的说着,塔木还在瞅着六叔一会儿要咋接呢,谁承想他手也没老实着,竟然嘎巴两声,李忠跟着“”啊!啊!”的喊出两声惨叫。

    “”好了,小辛子,去外边找土和点泥。”

    “啊,和泥!”

    “让你去,你就去。哦,这还有块木棍,行,还有懂行的,要没有这玩意儿啊,还不好说,可有了这玩意儿,挺好!我回家要做一块。哎,小子,是你弄这玩意儿!”老头嘴也贫,看见了一旁的木棍,又吧啦吧啦一阵。

    一会儿工夫,泥弄来了。六叔上去用手在泥里和了和,然后都弄到了李忠的腿上,一层又一层给糊了起来。

    边弄还边嘱咐辛老太太:“拿火盆给它烤干了,等烤干了,再把木棍绑上,嗯,要不寻块木板,这就保险多了,原来我咋没想到呢?老喽,还是年轻人有法子!”

    六叔在那儿又开始唠叨起来,塔木这时倒不说话了。看起来老头子确实有几分本事,而这糊上稀泥,也不知道是什么路数。

    “行了,小子,这火盆烤干还有些时候。老头子去睡一觉,等天亮的时候,我再来。”六叔说完走了。

    屋里又剩了塔木这伙人和李老爷子。

    也许是腿骨接上了,李忠这时也不晕了,可能最疼的过程也过去了,现在已经彻底清醒过来。

    塔木把火盆儿凑到了李忠的伤腿旁边烤着火,慢慢聊起了天儿。

    “老爷子,您怎么突然到了这儿,夫人现在怎么样了?”

    “哎,柳心被韩公公抓进京城了!”

    “什么,抓进京城?”

    “是啊,你们不知道,那韩公公罗列的罪名,就是克鲁给柳心写的那封信。”

    “竟然是那封信给夫人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不行,赶紧给主子报信去营救夫人!”

    “哎,不着急,柳心进京,暂时还没有危险,我这次来是柳心偷着给我传了个信儿。”

    “什么信儿?”

    “这……“

    “老爷子,我们都是自己人。为夫人效命,我们都万死不辞!”

    “对对,你们不是外人,看来我的腿也动不了,别人也真的不放心,既然是克鲁的人,那我就信得过你们了,你们看这布条儿!”

    李忠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了那个已经揉成一团的布条:“登州,兵器库,事发,急!救!”的血字。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我这不是着急向登州去找秦家人,看看是怎么回事?”

    “老爷子,我知道了,秦家岗兵器库的事儿被人发现了。”

    “你知道?”

    “老爷子,事不宜迟,您在这好好养病,事交给我们去办吧!”塔木几人匆匆地离开了李家庄。

    天已经快亮了。塔木几人赶紧往回返。看情况几个东厂番子也是赶往登州,自己人只能比他们加快速度了。

    “快,我们从小道走!”当年克鲁从秦家岗走的时候,塔木他们就是掩护着从小道走的,这些年来没有什么紧要的事儿,大家都是走正常的官道,因为小道实在是难行。

    现在事急,让锦衣卫抢在前头,秦家就被动了,塔木他们也不敢冒这个险,所以这次决定走小道了。

    在塔木他们往登州进发的时候,老吴他们几个也离开了客栈。“咱们找小道走,能快点到。”老吴看看前方,指着旁边一条僻静小路道。

    “算了吧,头儿,咱们找那个麻烦干啥,那李忠估计现在都不一定能找人急救,小道根本没有大道好走。”

    “两回事儿呢,事不宜迟,我还怕迟则生变呢?快点儿吧!”

    王麻子和老七他们一伙人,不情不愿地跟着老吴身后也朝小道走来。

    这条小道恰恰也是塔木他们走的道,其实两伙人相差只不过四五里地,只是因为是小道,又是树林,又是杂草的,相互之间还真没搭着影,只是在中间穿梭。

第261章 秦家丧事() 
昔日繁华热闹的秦家岗,这段时间似乎笼罩着一股愁云,失去了往日欢笑的场景。即使是集市的小贩儿在叫卖时,声音中也少了以往那种热络和欢快。

    因为大家都知道,秦家最老的长辈,秦三爷病重了。秦家岗上下两三千口。除了秦家本家人,剩下的主要是秦家的佃户和下仆,长居的外客也都是秦家的姻亲故旧,当然这些临街的小贩不算,不过他们也知道这是秦家的地盘儿,所以在秦家人满脸忧色的情况下,大家也不好喧闹嬉笑,以免让人觉得对主家不敬。

    “爹,爹呀!”在秦家族长的大院,一大早就传出了秦坤元撕心裂肺的两声喊叫,紧接着是家里妇人的啼哭。

    “老爷子没了!”附近的人家一听到这声音,就知道应该是秦三爷过世了。

    果然,秦坤元的家门口很快挂上了招魂幡。而且出去报信儿的人从秦家涌了出来。

    秦家岗虽然地方很大,但是最近秦家近支族人都守在秦三爷这儿,特别是从昨天开始,秦三爷已经不能进食,陷入昏迷,只等着咽这口气儿了,族人自然都守在了这边,想陪老人度过最后的时光,所以真正亲近的人此刻都在,只是通知家眷而已。

    不到半个时辰,秦家的孝子贤孙已经在秦坤元的院子站不下,排到了大街上,因为附近也都是秦家本家,所以倒也不分是丧家还是客家,都开始安排人进入,各本家也换上丧服,招待姻亲唁客。

    追溯秦家的丧事,上次还是柳心刚来时秦朗去世的时候,已经十几年过去了。

    再就是登州血战的时候,秦家死了不少族人和下仆,但当时毕竟是战死,和平时的治丧还是不一样,而且当时还有忠烈祠,还有官府的层面,所以算不上完整的秦家丧事。

    要说纯是家里的族人过世发丧,十几年来还是头一回。再说秦三爷辈分最大,还是八十多岁的老寿星,而且还是寿终正寝,算是喜丧。

    现在的秦家已经不是当年的秦家,人口众多枝繁叶茂,还有不少当官为宦的,大明推崇仁孝,秦家自然对丧事十分重视。

    因为老爷子在炕上躺了几年,病痛折磨了很久,而且从上个月大夫就诊断出只是熬日子了,所以在登州境内的族人都陆续的赶回来,就连秦富也从威海卫赶回来,想见三爷的最后一面。当然已经赶到外省外州府去推广番薯或做官的族人,自然赶不回来了,却是一种遗憾,不过大家也都理解。

    秦家老爷子发丧,这是震动登州府的事儿。莱阳县衙因为离得近,不到一个时辰,县太爷就赶来吊唁了。

    秦家因为人口众多,为秦三爷发丧,该准备的事情早都准备妥当,所以三爷咽了气儿,这边灵棚就搭起来了,祭奠用品用具也已经准备周全,能够接待唁客,而能够上香、跪灵守灵的人自然是数不胜数。丧仪班子就有好几伙儿,在这儿对着吹着哀乐,挽联、花圈、祭品,那更是摆出了老长一队。

    秦三爷打算停灵七七四十九天再出殡,每天都是三上香三上庙,还有三哭灵。这样秦家岗人来人往,昼夜不停。

    丧礼之隆重,让活着人都羡慕。总在秦家岗摆摊卖货的小贩儿,有的在低语:“要是自己死了,能有这排场,哪怕现在去了也值得!”可是他们知道自己只有羡慕的份儿,谁让这是秦家,出了无数官员的秦家,出了活菩萨柳淑人的秦家,还出了探花郎、驸马爷的秦家。

    在秦家大肆操办丧事的时候,可苦坏了周围两伙人。一伙是老吴带领的锦衣卫,另一伙自然就是塔木他们。

    两伙人脚前脚后到了这儿,都往兵器库这个方向赶,可他们没想到恰好赶上了秦家办丧事,这时人都重视丧仪,要没有深仇大恨,都不会直接赶到丧家动手。

    锦衣卫人手少,也不想太惊动秦家人,他们想依靠官府,来个人赃俱获,让秦家没有反口的余地。可到这儿,老吴也是傻眼了,看到秦家丧事这么大的排场,登州大小官员纷纷如丧妣考般来吊唁,就知道别说是县衙,就是登州压根儿就是老秦家的天下。

    你找官府,这帮官老爷可不会像别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