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明奇女子 >

第157部分

大明奇女子-第157部分

小说: 大明奇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麻子这一问,蔡三儿和老七都不说话了。

    沉默了半晌,蔡三儿结结巴巴的说了一句:“难道是咱们一开始就弄错了,当时兵器的事儿,也许是凑巧,或者就那么一两件儿,秦家根本不是私藏兵器。”

    “啊!”这次不但老吴,就是队里其他人也都张大了嘴巴,顺着蔡三儿的思路一想,倒也觉得这事儿有可能。

    私藏兵器的事儿,是秦家岗这边的守卫说顺嘴儿,老吴听到点信儿。后来老吴他们几个人找着一个机会,进去扫过一眼,可是也仅仅是看见了,有那么十几把,对,好像就十几吧,当时只看了一眼,就跑出来了,然后就是到江南给韩公公送信,然后就是回来要人赃俱获。谁说有大批武器,看见了吗?没有。

    不但老吴心里这么想,其他几个人也在这么想。

    后来大家不禁面面相觑。难道是我们想错了,根本就没有兵器库这事儿。

    现在怎么办?摆在老吴面前的问题是骑虎难下。

    良久,老吴站起来,有气无力地吩咐道:“老七,蔡三儿,你们去京城给韩公公送信,告诉他兵器库这事儿失败了,我们还要去秦家岗盯着。看看能不能找到别的蛛丝马迹,哎!”老吴长叹一声。

第269章 宫里的反应() 
乾清宫里,崇祯神色很是阴冷,地上趴着的韩公公从把折子递上去,就鼻涕一把泪一把说自己如何费尽心力的发现柳心的罪行,又如何的查证,一个劲儿向崇祯表着忠心。

    韩公公在赌自己凭着抓住柳淑人这样的大功,皇上能不能把自己调到身边听用。

    韩公公除了想向柳心报仇,更热切的想法当然还是想进入这天下最高贵的地方。

    当年韩公公在这后宫里,也是从最低贱的职位干起,也受过那些一等二等太监的折磨打骂,甚至倒过夜香。可好在一步步熬起来了,最后赶上了一次机遇。

    还是十几年前,皇上刚继位的时候,意识到阉党之祸,惩治魏忠贤,把当时的“八虎”等一干风头正劲的太监都给收拾了,这样内廷外廷的太监都来了一场大换血。

    当时韩公公是个老实巴交的中等太监,可是矬子里拔大个,他轮到个好缺,虽然在京城皇宫里没留下,可却去了旧都。当然那个时候还不是留守太监,他只是给留守太监当下手的。

    三年后,他那位上司留守太监,也就是他叫了整整三年干爹的人,一场风寒毙了命,他终于有了机会上位,这一晃又是十年了。

    没来京城之前,在南直隶他觉得自己过得很滋润,土皇帝一样,甚至心里还觉得好在自己走出去了,宫里的日子还真不好混,自己多逍遥自在。

    可是就是这次押着柳心进京,十年后的京城,他在一进来看着巍峨的皇城时,他觉得自己的心又动了,他想站到这权力的巅峰。

    于是他进了这宫门以后,没有立即来见皇上,而是想见见皇上身边大红人王承恩。王承恩倒是见了他,不过听说他参奏的是柳心,王承恩的神情就淡了下来,冷淡的给他打发了。

    韩公公十多年作威作福惯了,在南直隶,真没有人让他放在眼里。可到这京城才觉得,因为主子不一样,自己和王承恩差了好几个档次,这也坚定了他要留在皇城的决心。

    韩公公从王承恩那出来,又去找了宫里内廷的几个主要人物,可都没得多少脸儿,还好当年有点交情的小德子,冲着当年的交情,给韩公公几分面子。

    现在的小德子已经是田贵妃宫里的主管太监,在宫里是很有脸面的,到哪人都得称一声德公公。

    德公公对韩公公的心思也摸透了几分,他也知道自己的主子和柳淑人不对付,所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自然要跟着加了一把火。在韩公公要给皇上折子的时候,还进行了提点,并且找了个翰林让他把折子润色一下,这才让韩公公去皇上那儿请安。

    一路走下来,韩公公才觉得,自己原来还是井底之蛙呀,要想有权势,还得进这宫里来,所以现在他见到崇祯皇帝,越发的想立功了。

    韩公公给柳心定的罪名,主要是两点:第一个是私通蒙古,因为她已经成为蒙古大妃。第二个秦家私藏兵器,意图谋反。这第一条罪名,自然是拿出这封信;而第二条罪名,锦衣卫正在往京城送证据。

    崇祯听着韩公公的禀报,一言不发,心里却只记住了信上说的柳心是蒙古大妃这件事。

    崇祯的心里就是一个堵,这简直对他来说是个打脸的事儿。大明朝的三品淑人,在全国推广番薯,在崇祯眼里是特殊的,全国瞩目的人,最主要的她还是秦明远的娘,皇亲国戚了。

    可现在呢?如果这封信是属实的。那么大明朝皇室的亲家母居然是蒙古的大妃。还有没有把这个皇帝看在眼里,崇祯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至于说的第二条,秦家谋反的事儿,虽然崇祯多疑,但真没有挑动他的神经。秦家又不是武人,又不是边镇大佬,也不是没有世家大族,族人都在全国各地推广番薯,你说他们家谋反,造什么反?所以说对第二条,崇祯觉得大概是太监们多事儿。

    韩公公禀报完,在地下跪了半个时辰,心里越来越没底,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本来他心里预想的,皇上怎样的雷霆之怒,自己还要上什么眼药,可现在看来,自己理解错了!

    怎么办?

    韩公公的额上都是汗。

    “传旨:把柳淑人暂时押入大理寺。”又过了半晌,崇祯扔下一句话,直接走了。

    皇上走了好一会儿,韩公公哆哆嗦嗦地爬起来,看看没人盯着自己,才退出了大殿。

    而柳心进京这么大事儿,后宫自然听到了的消息。皇后、太子、还有明远都在坤宁宫里,焦急地听着前朝的事儿。

    派小安子一趟趟的回来禀报最新的进展情况。

    周皇后在大殿里走来走去,一边还安慰着太子和明远:“你们别着急,柳淑人不会有事儿的。一定南直隶那边冤枉人,皇上不会是非不分的。”周皇后嘴里这样说着,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崇祯是什么性子?他比别人都清楚。皇上愿意猜忌,疑心又重,要是那边真给上了眼药儿,难保崇祯不怀疑不迁怒。

    “娘娘!”小安子又跑回来。

    “什么情况了?”皇后、太子和明远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

    “娘娘,韩公公刚才去觐见陛下了,说柳淑人和蒙古私通,还是蒙古的大妃,然后还有秦家私藏兵器,意图谋反。

    “什么?”

    “谋反?”

    几个人都没注重前面第一条说的,都震惊于第二条秦家谋反,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娘娘,我秦家绝对不会谋反的!”明远赶紧冲着皇后娘娘急切地说道。

    “就是诬陷,秦家谋反,造谣!”太子不干了,要说别人谋反,他不会有这反应,那是朝廷派锦衣卫查的事儿,老朱家这天下,要说有人要谋反,太子也跟着气愤,可秦家谋反,开玩笑!

    “娘娘,皇上把柳淑人押入大理寺了!”

    “我们一定要帮助柳淑人洗刷冤屈,小安子,给我盯紧了!”周皇后吩咐道。

    “姓韩的那老货,我饶不了他!”太子握着拳头恶狠狠地说。

    崇祯还没有回到后宫,后宫里已经同仇敌忾!

第270章 第一次提审() 
柳心进了京城,只被锦衣卫看押了半天,就被移送到大理寺。

    回想当年,由于郑国公的事儿,柳心也被押入大理寺,想想仿佛就在昨天。这次恰恰看押的地方居然也和几年前是同一个房间,连看守都没有变,真是一种巧合。

    这次柳心被押进来,看守的居然低头施了一个礼。看押解的人走了,看守偷偷溜了出去,不一会儿,回来时四下扫了几眼,看看没人,从袖子里拿出两个雪白的馒头,轻轻的对柳心说:“柳淑人,您一定还是冤枉的,我们都相信您!”

    他的这番举动加上这句话,让柳心鼻子一酸,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还有一丝羞愧。

    实际上这次韩公公来告发的事,还真不能说是莫须有。

    哎,可是没人觉得柳心会有错,大名鼎鼎的柳淑人,活菩萨一样的柳淑人是受人景仰的,她是不应该有错误的,从这一点说,柳心不知道自己是应该伤心还是高兴。

    高兴的是,大家尊重她,爱戴她,可伤心的是自己似乎不能像平常人一样活着,在别人心目中自己是英雄,英雄就是光辉的,纯洁的。如果真等案子结了,给自己定了罪名,恐怕民众的心里都有些过不去。

    在大理寺关押的,一般都是朝廷命官,而且都是尚未定罪的。如果真是罪大恶极,就不会押到大理寺,而是直接压入天牢了。

    犯人即使入了大理寺,一般时间都不长。或者查实了什么事都没有就出去了。或者真有什么事儿,大体上也就是丢官罢职。极个别的才会被下入天牢。所以在大理寺这里,没有一般牢狱的凄凉黑暗。犯人还有些最起码的人权,因为没几个人,柳心住的是单间。

    此时,柳心的心态很平和。想着这次的事,第一件蒙古大妃的事儿,怎么说呢?她也不想隐瞒。这事虽说并不是她主观意愿的,是克鲁自己封的,但是,毕竟她和克鲁的情谊在那儿,一切不过是阴差阳错而已。所以她打算认了。

    可是第二件事儿,她不想认。她也不知道韩公公现在拿没拿到证据,她不知道传出去的布条到底起没起作用,不过她就想死不承认。如果认了,秦家就完了,即使说了前因后果,毕竟是隐瞒不报,总之都是理亏了。

    柳心拿定主意,就等着三堂会审了。在大理寺,这案件大体都会是皇上派出一个主理大臣,然后大理寺卿,还会有锦衣卫的一个头目参加,所以就是所说的三堂会审。

    柳心做好了心理准备,以为第二天自己就会被提审,可谁知一连三天,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仿佛皇上把她给忘了。

    三天下来,柳心平静的内心又起了波澜。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皇帝是什么态度?

    柳心有了空闲不经意地又对这件事儿重新思考了下。现在自己大体上有两个罪名,可细思量实际上两个之间还有些联系。因为都涉及到了蒙古,第一个是蒙古大妃,这也是有通敌的一面。而第二个私藏兵器,要造反。弄不好还得认为自己是和蒙古私通,所以才有谋反的意思。

    所以两个案件来看,如果承认第一条,那么似乎也给第二条留下了把柄。自己前两天想的认一否一的主意,似乎又有些站不住脚。

    到底怎么办?

    不认,什么也不说,死扛!或者两个都认,把事情说清楚,争取宽大处理,不过这事儿就不好弄了。

    现在的问题是,也不知道韩公公把兵器库的事查的怎么样,到底是抓住了把柄还是没抓到?如果这件事能够定准,柳心也能有个准主意。

    可现在怎么办?

    柳心琢磨了半宿,也没有想起个万全的措施。

    刚要迷糊着睡觉,柳心的牢门打开了,一身黑衣遮着面的一个人走了进来。

    看守小心翼翼的给来人带进去,低声道:“快点,我去门外守着!”

    看守出去后,来人脸上的黑纱一下子扯了下去。

    “太子殿下!”柳心一看正是太子。

    “柳淑人,不要多礼!”看柳心要大礼参拜的样子,太子赶紧伸手,给柳心搀扶起来。

    “柳淑人,我说过你是我的老师。你放心吧,我和母后一定会救你出去的,不能让那些坏人得逞。张公公已经安排人在大理寺附近了,他们要是提审,用刑的话你就大声喊,一定不要屈打成招。那姓韩的,以后我一定会好好收拾他的,给你出这口气。我是偷着溜进来的,不能让别人看去,你放心吧,在这里呆不了多久。”

    太子一口气说完,赶紧向外瞅了瞅。

    “好了,我得走了,你放心,保重!”没等柳心解释和说话,太子闪身走了。

    太子这一走,柳心的心里又乱了。太子没听自己解释,就无条件的相信了。

    要是自己承认罪责,恐怕太子心里都会不好受。

    这事已经不是自己的事儿了,太子和皇后娘娘应该也卷入进来了。

    现在只能是死不承认了。

    七天后,柳心终于等来了第一次提审。

    果然是三堂会审,主审是成国公,旁审是大理寺卿,还有锦衣卫头子骆养性。

    被大明朝第一号特务头子盯上,柳心还真有些发憷,不过骆养性还真没有用什么刑,而只是简单的问问,第一可是和蒙古有联系;第二是不是私藏兵器。

    柳心一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