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明奇女子 >

第162部分

大明奇女子-第162部分

小说: 大明奇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兵器库的事儿,已经查实是子虚乌有,现在就是蒙古大妃的事儿,让皇上恼了,把柳心撤了封号。”

    “哦,柳心居然在大理寺待了几个月,看来我是在后宫里待的太消停了,怎么让这孩子吃这么多苦,不行,我还得活动活动,撤封号,那封号给的都低了,皇上这是不知道啊,景恭王府就这么一个血脉,她不仅仅是个蒙古大妃的问题。”

    “太妃,现在咱们皇上可对柳心很不满,您看?”

    “我知道,可是以后我走了,祭祀的香火还得克鲁安排着,让我没有什么可以牵挂的,受人恩惠就一定要还的。以前虽然给了那些东西,可是那都是身外之物。我得为克鲁和柳心去争一争,把宫装给我拿来!”

    “老太妃出宫了!”

    “王老太妃出宫了!”

    宫里的人惊讶地看到,已经关了五六年的仁寿宫的宫门打开了。

    满头银发遍插珠翠,身上穿着绯红太妃品级宫装的王老太妃,在同样白发苍苍的玉姑姑和内侍的搀扶下,从宫门里走了出来。

    “拜见太妃!”

    “给太妃娘娘请安!”

    老太妃从一出宫门,在宫内游走的太监宫女,以及遇见的大小主子就赶紧跪了一地请安。

    “什么,老太妃出宫了!”

    周皇后正在为柳心的事伤神,身旁的素锦低声禀报宫里辈分最高的王老太妃,从仁寿宫里出来了。

    “快,替我换上礼服,我去迎一下老太妃。”周皇后赶紧换上正规的皇后礼服,把头上按规制带的首饰全部戴上,这才领着素锦等人从坤宁宫出来。

    皇后之所以如此郑重,一方面因为王老太妃从辈分上来说,压了皇后两辈儿,周皇后去拜见,在礼节上不想出现任何纰漏。另一方面,老太妃闭宫多年,连新年叩拜祭祀都免了,这突然出了宫门,实在是太不寻常。

    “来啦!”皇后领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从坤宁宫出来,往后宫走来。素锦在旁边提醒了周皇后一下。

    远远的满头银发一群人,老太妃几人的装饰实在太显眼,素锦大老远就看出来了。

    “这么大年纪了,老太妃怎么没坐软轿?”周皇后一边嘀咕着,一边向老太妃走去。

    “给太妃娘娘请安!”周皇后离老太妃还有几丈远,就赶紧伏下身去大礼参拜!

    “皇后娘娘客气了,倒是我来的突然,惊扰了娘娘。”老太妃笑呵呵地扶起了周皇后,同时半开玩笑半自责地说道。

    “太妃娘娘,您这么大年纪,怎么没坐软轿?是不是宫里的奴才养的太刁滑了,他们怠慢了太妃,我管教不严,一定严惩!”周皇后一开口就是请罪。

    “皇后娘娘不要多虑,因为事情突然,我也就没让他们备软轿,想过来见见你和皇上!”

    “好,太妃娘娘,快请到坤宁宫吧!”周皇后赶紧安排软轿让老太妃上轿,又急忙派人去给皇上送信,说老太妃到坤宁宫了。

    “给太妃娘娘请安!”周皇后和老太妃刚到坤宁宫,崇祯那边也赶过来了。对这位老太妃,崇祯倒没有什么警惕和怨言,实在是这位这些年吃斋念佛很是慈爱。

    再说老太妃是宫内辈分最高的长辈,不论皇室还是宗室都在老太妃面前恭恭敬敬,崇祯从内心深处也是敬老爱幼的,自然对于这位奶奶级的老太妃,保持着应有的敬意。

第280章 景恭王府的后人() 
坤宁宫里,崇祯和周皇后都吃惊地看着老太妃。

    崇祯每天听到的事情是多得不得了,什么大事没经历过,可今天这事他还是吃惊了,老太妃居然讲到了这蒙古大汗克鲁的身世。

    原来这克鲁竟不是外人,居然是崇祯皇帝的表弟,景恭王府的血脉后人。

    按说仅仅是景恭王府外孙的身份,认了无非是多了个富贵闲人的身份。可是景恭王府没有男嗣,即使是个外孙,那也是目前仅存的血脉后人,就不能当做外人看待。毕竟景恭王爷是嘉靖皇上的亲儿子,当时又没有和崇祯的太爷爷发生什么争执,甚至兄弟俩感情挺好,又没有挣过帝位,后来就因为没有男嗣给夺了爵,是有点亏欠的。

    在皇室来说,如果说景恭王府没有了男嗣,可以从其他的兄弟中过继个男嗣来承爵,王府的爵位还是能保住的,徐老夫人她们也是有娘家可以依仗的。

    可是到了崇祯他爷爷这代,一个王府的开支也不小,索性就没有给他们景恭王府过继后人承嗣,而是把王府爵位给夺了。这多少是惹人诟病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徐老夫人一递上景恭王府长孙女朱翠微的帖子,京城的大小王府宗室都要给几分面子,也是因为人都有同情心,连皇室也是如此。

    当年徐老夫人到京,连皇后娘娘都要盛装相迎,无非是皇室心里明镜的,这是欠人家的。

    今天老太妃讲起了景恭王府的往事,牵扯到了克鲁,也就是说这蒙古大汗还是皇亲国戚,这政治意义就不一样了。

    老太妃点出这点,也直接说出了下文:“皇上啊,按说我已经多年不出宫了,要不是涉及到这蒙古的克鲁身份特殊,我也不能到这坤宁宫来,你也不要嫌我多事,实在是听说你要把那柳淑人降为平民女子送去和亲,这就大大不妥了。不说克鲁他蒙古的身份,单说这景恭王府血脉后人的身份,那也是尊贵着的,总不能把一个平民女子送过去,有损我皇家的威仪呀!”

    老太太说来说去,是为柳心要封号来了。

    周皇后看了看崇祯,眼里露出希冀的目光。她刚跟崇祯为柳心封号的事闹得不愉快,正在为这事烦恼,老太妃这一来,事情可是出现了大的转机,周皇后也看到了希望。

    崇祯现在很挠头,不但是太妃辈分的问题,而且牵扯到景恭王府,这可是宗室的大事了!老太妃既然能找到坤宁宫这儿来,估计宗人府那块儿很快也会得到消息,朱由浩那个宗人令估计不久就会找上来,现在不仅仅是和亲的问题了,弄不好还得弄个王爵身份,这是要吵成大事的。

    “太妃娘娘,这件事牵扯太多,朕也一时做不了主,容我和内阁再商量一番。”崇祯想起柳心就有些生气,一个柳心竟然牵扯到了前朝旧事,而且弄不好就牵扯到政治格局了,所以他的确得好好思量下,柳心这个身份是不想太高,但也不能低了。

    老太妃知道崇祯说这话也不是敷衍,真的好好思量下,也没有再紧逼,而是点到为止,平静地站起身,在玉姑姑的搀扶下,坐着软轿回到了仁寿宫,不过此时宗人令朱由浩也接到了老太妃口信儿和徐老夫人的书信。

    景恭王府居然有血脉传人,而且这位身份还如此特殊,居然是蒙古大汗的身份。朱由浩哪敢怠慢,火急火燎地进宫来找崇祯了。

    老太妃出了仁寿宫和宗人令朱由浩进宫,明眼人就瞅出应该是宗室出大事了!

    皇宫里也同样藏不住秘密的,不到两天功夫,景恭王府血脉后人原来是蒙古大汗这条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

    很快不但皇室宗室全知道了,朝臣们也都知道的差不多了。

    皇室和宗室对此的反应不一,宗人令朱由浩这一支和景恭王是近支,而且还有徐老夫人几年前进京的渊源,自然想借着这个由头给景恭王府有个交代。

    而现在几个亲王郡王府有人担心,万一景恭王府重新获得了封号,现有的几大王府会不会有的要退出这个舞台。而且王府多了,那么含金量就会下降,几个王府的特权会不会下降,思量的多了,自然就想联手压制一下,其中蹦的最欢的是和亲王府。

    和亲王府祖上本来是郡王府,景恭王府被除了爵,这个郡王府上蹿下跳,巴结皇室,于是被封了亲王,当然那是好几代的事儿,也没有人细究,不过他也心虚的,这样在皇室宗室中就出现了这么一股抵制潮流。

    没能崇祯和朱由浩商量出结果,赞成和反对景恭王府恢复爵位的各占了一半儿,宗室自己先打了起来。

    宗室这里风波还没有平息,内阁又出现了不同声音。

    所说内阁的不同声音,来自各个不同派系。因为这不仅仅是景恭王府的问题,还是个对蒙古的问题,而且暂时来说还是柳心的问题。

    如果景恭王府后嗣克鲁要恢复景恭王府的爵位,那么柳心就是王妃的身份,这不但有开始大家担心的蒙古大妃的身份,又多了一重王妃的身份,更是了不得的,那秦家比以前实力更大了,所以反对柳心的人,坚持一定不能要景恭王府恢复爵位!

    而另一部分亲近柳心的人,差不多是弹冠相庆,纷纷上贺表,称颂皇上洪福齐天,要求皇上恢复景恭王府的爵位,这样蒙古大汗是皇室血亲,明蒙亲善,对大明大大有利。当然这些贺表,也到了内阁。

    现在内阁首辅温体仁是不偏不倚,没有表态,而次辅,三辅各占了一派,所以内阁现在是旗鼓相当。

    现在内阁这样,宗室也是这样,问题集中到了宗人令和崇祯这里,当然主要是崇祯拿主意。

    周皇后和太子前几天急得团团转,这下子竟然峰回路转。

    周皇后因为前几天和崇祯闹矛盾,不敢直说。

    太子可是乐坏了,拉着秦明远念叨,这是要亲上加亲哪,要不我怎么觉得你就这么好呢?原来咱们有亲戚关系呀,你本来是我妹夫,现在算起来呀,你还是我表弟。这太子殿下,也不再考虑这秦明远和克鲁到底有没有血脉关系,倒是就认定了秦明远和自己那就是缘分了。

    太子和秦明远说完,就去找崇祯,问父皇要不要直接封柳心为王妃。

    内廷外廷乱糟糟,崇祯一时倒不知如何决断了。

第281章 百万之众() 
柳心在京城里辗转的这几个月,山东秦家岗这边可没有闲着。

    “佥事大人,又来了一伙流民,咱们收还是不收?”秦富正坐在秦家岗自家宅院的大厅里,亲兵二子儿进来禀报。

    “多少人?”

    “一百多,青壮有一半儿。”

    “从哪里过来的?”

    “是河南过来的。”

    “安置下去吧!”

    “大人,咱这几个月陆陆续续已经收了几万人,咱这粮食也不多呀。这几年咱秦家先后收留安置了差不多四十万人了,加上淑人在河南安置的三四十万,再加上秦家在各地收留的以及杂学院在各处安置的,那岂不是有了一百万人口了!”

    这个亲兵,从秦富做百户起就在身边了,本来也是从秦家岗这儿过去的,这十来年跟着秦富在登州威海卫驻守,也算是秦家的人。

    秦三爷过世,秦富赶回来,遇上柳心出事儿,转移兵器,秦家岗这儿需要主事的人,秦富就没法离开了。好在他的官衙也在登州这儿不远,而且是戚兴国的手下,也没有人难为他,加上那边有得力的副手支撑着,秦富这几个月只往登州赶了两回,剩下的时候就在秦家岗待着,帮着秦奎元把秦家经营起来。

    秦奎元这族长老实厚道,只是守成之人。可秦富不一样,不但性情不同,而是这些年他已经走上了四品的高位,手腕、手段和胆识,那不是别人能比的。

    秦富在秦家岗驻守,也是让外人看看,即使柳心出事儿了,秦家可不能倒。

    这几个月,秦富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京城的消息,不过这天下大旱,流民还是不少,尤其是柳心出事以后,整个官场上有一些微妙的变化,秦家行事不像以前那么顺畅了,在粮食运输和粮食流通上就有了问题。

    这样一来,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几个月来,光秦家岗就收了几万人,所以亲兵二子儿都不禁叫苦了。

    “百万人?你是说咱秦家已经有了百万人!”秦富似乎没记住二子儿说的什么粮食问题,只记住了最后一句“一百万人口了”。

    “是啊,粗略算应该有了吧!”

    “哈哈!好!二子儿,以后流民来,全部收过来,赶紧去把族长给我叫来,把秦家在家的子弟也叫过来!”

    ……

    “大叔,你说,咱们要把人操练起来,是什么意思?”秦家几个年轻的子弟跟着秦奎元到了秦富这儿,还以为秦富有了柳心的最新消息要告诉大家,没想到秦富却是说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广受流民,而且要把其中的青壮集中起来进行操练。

    这些年天灾,大家为了填饱肚子想的就是种地的事儿,虽然流寇再起,但是秦家家大人多,真没有人敢到秦家岗这里来抢劫,秦家犯不上练兵啊!

    所以秦富提出给人操练起来,倒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是啊,秦富,怎么突然想起来要把人操练起来呢?我记得还是当年孔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