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明奇女子 >

第47部分

大明奇女子-第47部分

小说: 大明奇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1章 秦家的前程() 
府城杂学院的军事和技术还是王徽教授,估计还得很长时间他才能找到继任者。而柳心不一样,她的这些学科秦家都有人手顶替,王徽在那儿能够主持,柳心已经不用总去上课了。

    秦家新鲜出炉的几个小秀才在府城拜了师赴了宴之后,柳心让他们好好玩几天,就要返回到秦家岗了。毕竟从二月来到府城,现在已经七月中旬了;不说孩子们想家,连自家也想回去了。

    秦富这两天也在柳心这儿住着,秦昌明是他大孙子,这次中了秀才,秦富脸上都放光了。

    看柳心要领孩子们回去,秦富也要同行。柳心有些奇怪,秦富从到这儿来,就一次都没回去,整天在指挥署忙着,一有空闲还要泡在杂学院和王徽交流,忙的不可开交。

    要说如果在府城没摆宴席,自己和孩子们要在秦家岗热闹热闹,秦富回去帮张罗张罗正合适,可在府城已经庆贺完了,回去就不想咋办了,就族里吃顿饭就行了。

    柳心把自己的想法一说,秦富脑袋像拨浪鼓似的直摇:“山长,这次咱秦家不但要办,还要大办,这是我们秦家改换门庭的大事,可不是几个秀才的事儿。”

    看柳心没听懂,秦富接着说:“山长,你可想过我们秦家的前程?”

    “秦家的前程?”柳心听着一愣。

    “山长,你是因功被晋封,秦牧秦槐秦刚也都是因为农事才封的官,后来我们几个也是因为救援登州封的武官,秦刚当了知县。

    你是秦家的顶梁柱,没有你就没我们今天,可我们都没有正经科举出身,就没有啥往上升的空间了,以后要是没啥功劳,咱秦家在官场上就后继无人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咱家出了几个秀才,那没准几年后就是几个举人,几个进士,他们岁数还小,等个十年八年,就接上了茬,咱秦家才能真的转换门庭,这秦家的前程在他们身上。”

    秦富这么一说,柳心这才仔细想想,确实是个问题。

    王天书当年是知县,进士出身,一有功劳就当同知,然后现在是知府了,这都是正途官。

    张云白因功做了知县,还有个秀才身份,这次也就是给晋了一级,没往上升。

    秦刚因功是由县丞升任到知县,可蓬莱本是军事重镇,科举出身的县老爷历来和守军处不来,在秦刚上任前,已经空了一段时间,这才把秦刚打发去。

    秦牧一直走的杂官路线,不是正途官。

    秦槐还就是个县丞,上升的空间不大。

    再从另一方面想,比如科举县试,那是知县主持,你说你都没参加过科考,你怎么出题,怎么评阅,张云白还好,秦刚不得上多大火,还得找人帮忙才能把县试应付过去,那要是在往上走,那就更遭罪了。

    柳心把事想明白了,就坐下来和秦富商量接下来怎么办。

    秦富意见就是大办,大家都回秦家岗,包括在外地办学的和做官的,只要能回去就都回去,人要齐,要开祠祭祖,看出全族对这几个孩子的重视也给以后的孩子做好榜样,看出秦家坚持科举的决心。

    柳心觉得也好,回去再和秦坤元商量下,族学中了五个秀才,除了李金元,本族中了四个秀才,这也真是全族的大事,值得庆贺一番。

    秦富先行一步回去了,柳心就开始撒了帖子,告诉府城的王天书、戚兴国等人,也顺便邀了下王崇,毕竟是几个孩子的老师,而且这几天孩子天天到府学请教,不邀邀也不好。

    没想到柳心送去帖子,半个时辰回帖就到了,不但欣然同意,而且还要同柳心他们一路回去。

    三天后,戚夫人、戚思源、晚春、志明、志德,秦家族人,还有王崇主仆跟着柳心一行人返回秦家岗。

    秦家岗现在张灯结彩,大戏唱着,锣鼓敲着,就等着柳心他们回来开祠祭祖了。

    这次祭祖可是规模宏大,特意找风水先生看的时辰和安排的日程,而且在秦家祖坟和秦家烈士陵园都进行了祭扫。

    王崇第一次到秦家岗就颠覆了认识,没想到一个小村,竟然两千来口人,秦家参加祭扫的就有一千多人,他在队伍旁边观礼,就看见了烈士墓园的碑文,登州血战的事早有耳闻,可现在扶摸着冰冷的石刻和柳心那泣血的话语,还是震撼了,对柳心的认识也一下就改变了。

    祠堂里随着风水先生的要求,一项项地进行着仪式,四个孩子站成一排,在柳心大红淑人朝服下格外显眼,一千多人鸦雀无声,不停地对祖先磕头,敬礼,场面之庄重,让人不禁对这个家族肃然起敬。

    祭祖完成,五块秀才牌坊立在秦家岗前面,和柳心家门前的三品淑人及登州烈女的牌坊遥遥相对,这五块秀才牌坊打头的一个是秦朗的,上面记载着生平事迹,后面四块是这次四个孩子的。

    王崇细细看了秦朗的生平,这才明白他就是柳心的亡夫,竟然是一位廪生秀才。在登州这地方,没有名师指导,一个农家子弟二十来岁就中了秀才,不得不说真是个俊彦哪,怪不得柳心这身气派,原来虽然出自农家,也是书香门第,和自己差不了多少,王崇不知觉就和自己比较了下。

    秦家的流水席已经摆出来了,从秦宅开始摆了二三里,这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秦坤元当众宣布:“以后要举全族之力供孩子,族学一应开支都由族里出,只要外出求学或者以后一应科考的费用都由族里负担,孩子们只管读书,只要有出息,不用考虑钱财。”

    王崇吃着流水席,觉得分外的香,甚至以后都念念不忘。

    这次庆祝着实给秦家族学又打出了名气,四个秀才呀,秦家族学教的好呀,这远近闻名的人家都要求交束脩把孩子送进秦家族学。

    王先生的学生暴涨,不得不又聘了几个先生帮忙。连柳心的杂学院的生源都跟着多了一成。

    繁忙过后,柳心到县学给孩子们请了假,只参加岁考,联同中童生的三个,一行八人启程去了江南,秦家去了秦昌、秦库等十多个族人,一方面去照应孩子的生活,一方面把家族的生意铺开,开创江南的一块阵地。

第72章 教养() 
木川和木周去了江南,大富、大贵平日都在学堂,家里只有柳心领着柳梅、心纯和明珠,一下子冷清不少。

    这两年克鲁走了,现在也没回来,明远在京城也不知怎么样,木川木周和自己待了一年多,现在也回到江南。柳心不时地惦记这个,想着那个,倒有些忽视家里的几个女孩了。

    心纯已经十三岁,大概一米五左右,因为天天练武,颇有些英姿飒爽的味道。柳梅十一岁,已经是个小少女,帮着柳心管家,很是稳重。明珠九岁,虽然有些娇憨,但不柔弱,可能因为吃得好,个子比同龄的高一些,大概一米四的样子。

    娘几个温馨相处的时候不多,自己整天有忙不完的事,都没和她们好好聊过天,她们就自己成长起来了。

    都是花季少女,除了王翠在的那段日子几个小姑娘玩一玩,好像再也没什么朋友了。

    心纯有家可不回去,亲生的奶奶爹娘没来看过她,唯一的亲妹妹二丫还傻乎乎的,自己就是她最亲的人;柳梅除了过年回去待几天,这几年几乎都在秦家岗,娘也很少来看她,柳老娘还是去年春天给柳心气了一顿儿那次,就再也没来过,只是隔一段时间打发人要点东西,柳梅觉得秦家岗是自己的家,虽然她是自己的妹妹,柳心也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明珠小时候还在自己身边腻着,可自从登州战乱,这孩子就独立了,在家里帮柳梅管家,即使自己回来,也是为了逗自己开心才撒个娇,平时小大人般处理着她的事儿。

    如果有合适的,心纯这两年都该定亲了,即使柳心不想让她太早成亲,但是十六岁之前也应该定下来,要不好男孩都被别人挑走了,柳梅也不小了,想一想也应该提到日程了。

    柳心本来还没想这么多,是在登州回来前,晚春和她提起戚思源,整天舞枪弄棒的,登州的好人家也没人想和她定亲。戚夫人有些上火,虽然军营里的男兵一大群,可做娘的还是有自己私心,想让女儿一辈子平安喜乐,不要打打杀杀的不安稳,何况戚夫人自己就是将门虎女,戚兴国还是看不上她,自己是过得很逍遥,但到自己女儿身上,还是矛盾的。

    晚春絮叨着:“柳心,你看戚夫人多爽利的人,天下还有事难住她,可现在你看她,嘴上都是大泡了,不是我唠叨,明珠你要好好教养,你要没时间,就把她送我这儿,像那些大家小姐琴棋书画、礼仪管家呀,啥都得学点。我就两儿子,没个姑娘,我一定给她找个好婆家。”

    柳心当时还觉得好笑,可现在看到十三岁的心纯,确实该考虑下孩子的教养问题了。

    秦家在莱阳一带是最大的大户,附近有头有脸的都和秦家结亲,自己可不想再插一脚,看来还真得到府城那边,一个是自己在府城有家,杂学院在那儿,晚春在那儿,秦富秦牧还有秦家很多人在那儿,生意也在那儿铺开了,以后重心就得从秦家岗转移到府城,这几个孩子自己得带到登州去。

    柳心第二天就把秦大娘找来,和她说了自己的想法,她以为秦大娘会舍不得孩子,劝她几句。谁知秦大娘非常赞同,甚至催促自己尽快去府城,孩子的事不能耽误,家里也不用惦记,这府里人手够,啥事也拉不下,还是孩子的前程要紧。

    没了后顾之忧,留出几天收拾行李,安排各种事儿。一周后柳心领着心纯、柳梅和明珠赶往府城。

    心纯只是在去年打仗的时候来过府城,不过那时全是打打杀杀,后来和自己在吴维城的后院养了几天伤,登州府到底什么样还真是不知道。这次一来,三个小丫头看到了许多新鲜玩意儿,疯狂地玩了几天。

    柳心这几天到晚春那儿求援了,看能不能找几个好师傅教教仨孩子。

    晚春这儿还真有人选,一个教养嬷嬷,一个女乐师,这两个人都是京城王洽送来的。

    王天书已经是四品知府,也算地方上有头有脸的官员了,王洽目前是兵部侍郎,这两年因为王天书这个侄儿,在朝廷也有了脸面,还有希望往上走一走,自然对这个侄儿就越发亲厚,知道晚春是个商户女子,唯恐给自己侄儿丢了颜面,这才让夫人把府里的两个女教习派去。

    这教养嬷嬷姓张,曾在周王府老王妃身边待过,老王妃死后就出府养老,被王洽给留下了,这女乐师也姓张,当年都是王府里的人,张嬷嬷对她挺照顾,她听说张嬷嬷在王洽这儿,投奔来了,这次也随张嬷嬷来到登州了。

    晚春没有女儿,后院也没什么小妾庶女之类的,两女教习来了后就被养了起来,只能偶尔陪晚春出去待待客,整天闲的发霉。

    柳心坐在她们对面,两教习知道这是大名鼎鼎的柳淑人,心里挺忐忑的,等柳心说明来意,想请她们去做孩子的教习师傅,眼里都闪着希冀,抬眼看看晚春。

    晚春笑着点头允诺,两人当天收拾东西就随柳心回到秦宅。

    柳心把三个孩子叫到跟前,认了师傅,就让她们自行研究课程了。

    柳心以为在孩子的教养上就放心了,可谁知才两三天明珠来告状不想学了,心纯和柳梅倒是没吱声,不过也是苦着小脸儿。原来是张嬷嬷太严厉了,这两天教礼仪,一个动作要重复几十遍还不过关,整个人都要累傻了。

    张嬷嬷这两天也在犯愁,这三个小姐底子实在是太差了,大的都十三了自己要是不拿出大精力恐怕时间来不及了。

    柳心乐呵呵把张嬷嬷和张乐师叫来喝茶,现在两人已经被分别叫大张师傅和小张师傅了。

    不经意地问下孩子学得怎么样,大张师傅忙回答:“淑人,几位小姐底子差些,不过我正在努力,请淑人放心。”

    柳心笑着感谢两位师傅,随后话风一转,讲起了这些年的事儿,特别是几个孩子,“两位师傅,心纯是登州烈女,杀过人的,性子也烈,我就想让这孩子不要背负太大的负担,也不用学多少东西,有个爱好,放松一些就好;柳梅和明珠,我也希望她们一生能平安喜乐,不求大富大贵,只要懂些基本的礼仪,学个一两样乐器,将来闲的无事,自娱自乐就罢了。”

    “淑人,你以后没想把孩子嫁进权贵人家。”张嬷嬷奇怪的问。

    “愿得有心人,相守不相离就美满了,还想什么高门大户,我们就是秦家岗一个农户出身,和那些世家结亲不是找不自在吗?”柳心抿口茶,自自然然地说着。

    两个张师傅点点头,明白了柳心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