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明奇女子 >

第88部分

大明奇女子-第88部分

小说: 大明奇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柳心真的翻脸,柳老娘也不敢再那么放肆,拉着李氏乖乖地和柳老爹、柳坤回了柳家屯。

    柳元夫妇一直在县城帮着柳心打理着生意,规规矩矩守本分。柳心留他们夫妇在这儿住了一宿,在自己的存货中挑了些首饰头面和绸缎布料,装了一马车送给弟妹。

    过几天就是戚思源和张成成亲的日子,柳心收拾收拾又回到了登州。

    因为戚家要办喜事,京城俞夫人领着人赶来了,见礼的时候有个英俊的小伙子,俞夫人悄悄告诉柳心,这是自己的小儿子俞云峰,身上挂着云都蔚的官衔,这次借着戚思源的婚礼带到登州,想在秦兴国身边历练几年,就是这小子相中了心纯,让柳心仔细看看。

    因为刚出了柳老娘那一档子事儿,柳心也觉得心纯的婚事真得考虑了。

    回去后,柳心把俞夫人的想法直接告诉了心纯。

    心纯倒没有一般女孩的羞涩,只是提出要单独见见俞云峰。

    在忙乎戚思源和张成婚礼这几天,心纯和俞云峰也熟悉了,等到俞夫人想要返程,两家坐在一起,戚夫人作为大媒,给秦心纯和俞云峰定了亲。

第142章 倭人() 
秦思源婚礼后,心纯也定了亲,柳心就不让明珠和心纯总往戚家大营跑了。

    明珠在家和柳梅一起好好的跟两个张师傅学才艺,而心纯开始正式管家,柳心把人情往来和生意核算都交给心纯,自己彻底地当起甩手掌柜,坐镇登州杂学院。

    今年由于去各地推广番薯,原有杂学院的学生离开了八成还多,现在杂学院除了讲师和当时实在离不开的老学员,都是新入学的,不过人数却是暴涨了。

    登州哪怕是想考科举的孩子,也都到杂学院学个一年半载,现在可以豪不夸张地说,登州家家户户论起门第都以柳淑人门生自居。

    这其中就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最早投靠柳心的清风山那伙人,他们当时到了柳心这儿,还是留下一部分人在原地驻守,伺候些薄田。

    几年来,随着柳心的发展,这伙人早就洗了白,而清风山因为很早种了玉米番薯,留守的人率先成为了富足的农户,在柳心这边人的带动下,那边也办起了杂学,现在山下已经成了一个小集镇,热闹的很。

    柳心早都忘了有这么个地方,可这里的人以淑人府下人自居。

    在柳心去京城这几个月,清风山的人到登州杂学院找到王徽,送了几个学机械的学生,两下就有了来往。

    王徽和柳心说起这些事,柳心才恍然大悟,也怪自己粗心,这好几年不管不问,好在那边日子过得还不错,要不自己都愧对登州血战中死去的那些清风山义士了,就嘱咐王徽,清风山再来人让我见见。

    这日,柳心正在杂学院备课,外面有人禀报说:“清风山来人了!”

    柳心赶紧放下书本,让把来人领进来。

    不一会儿,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从外面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淑人,徐二给您请安了!”

    柳心把人叫起,刚想问话,王徽随之进来了。

    “淑人,清风山那儿发现了倭人,徐二是来报信的!”王徽焦急地说。

    原来清风山一带富裕之后,办了清风山杂学院,附近的人家就把孩子送去学习,现在已经有了五六十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才六岁叫郑宏,长得很清秀,学习也好,讲师们都很喜欢这孩子,每天孩子每天都是他父亲给送过来,这是个老实巴交的渔民,大家都熟悉。

    有一天可能是他父亲出海了就没来接郑宏,其他孩子都走一刻钟了,进来一个女的说是接郑宏,这女子长得很是柔弱,像是怕见生人一样低着头,而郑宏看见这女人来接自己,很是慌张地就跟走了,临走差点连书箱都忘拿了。

    讲师觉得很奇怪,就尾随着他们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可出去后发现这女的领着郑宏一路小跑,讲师都没追上。

    第二天郑宏没来,又过了两天郑宏的父亲才把孩子送来,讲师好心的问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儿,可这父亲矢口否认,后来课下问郑宏那天那个女人看来很着急的样子,她是不是你母亲,要是家里有什么事不要瞒着。

    这一问把小郑宏吓得哭起来,可就是一言不发,讲师就觉得这事情不对,课后跟踪了两天,终于找到了郑宏的家。

    这里就孤零零的一所房子,没等靠近就听到里面的打骂声。讲师趴在屋后的一个墙洞往院子里看,只见那天出现的女人正在被郑宏的父亲抽打,旁边还有三五个男人,在激烈地说着不能让她出去什么的话,而后又窜出几个男人,开始吵起来,说着说着,就叽里咕噜说着讲师听不懂的话,讲师这时大惊,正在琢磨这些人是什么来头,就听郑宏的父亲大吼一声:“你们这些倭人,还敢抛头露面,就不怕被砍了头!”

    讲师听到这里吓得赶紧一路小跑回到学院,告诉当家的徐二,徐二一听事大了,连夜飞奔登州来见王徽,听说淑人也在学院,这就和王徽来见柳心了。

    柳心听完,涉及到倭人,也觉得兹事体大,赶紧让人去请戚兴国,同时把秦富找来。

    戚家军以抗倭闻名,这一听说清风山出了倭人,戚兴国顿时眉毛立起来,迅速点了一千精兵亲自带队赶往清风山。

    清风山也算柳心的地盘,那里还有学院。柳心不放心,带着秦富和几个秦家护卫也紧紧跟着大队人马向清风山进发。

    第二天一早,没费吹灰之力,郑宏一家就被戚家军捆到了戚兴国和柳心面前。

    一共十三人,除了郑宏一个男孩子,还有个三四岁的女孩,一个老太太,两个年轻女人,八个男人。

    没用兵士怎么上手,只说了句:“赶紧老实交代,通倭可是掉脑袋的大事!”

    这一句话,老太太率先扛不住了,跪在地上不停磕头:“大人,老爷,官爷,都是老婆子的错,你要杀就杀我吧,给我们郑家留条后啊!”

    老太太哭哭啼啼,断断续续地把事说明白了。

    原来老太太丈夫没得早,一个人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因为在海边讨生活不容易,俩儿子一直没讨上老婆,已经快三十岁了还是俩光棍,老太太急得不得了。

    结果有一天从对面岛国来了一伙倭人,刚爬上岸就饿得起不来了,看起来也是穷困的过不下去来到这边讨生活的。

    这在海边也不是头一次发生这事儿,可这次几个人中居然有三个姑娘。

    郑宏正好和附近的渔民张铁柱看见了这伙人,就把老太太叫来看怎么办,要不要报告官府。

    老太太看见了三个姑娘就有了主意,正好郑家哥俩和张铁柱都没媳妇,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于是就把这些人救到家,后来两个姑娘成了郑家媳妇,一个成了张铁柱媳妇,这伙人也跟着郑家和张家在海上讨生活,在附近山上开几亩薄田。

    本来过得苦哈哈,可清风山得到了番薯和玉米种子,他们附近的就跟着借了光,粮食够吃,弄点海物还能换点银子,这日子就宽绰了不少。

    这几年两个倭女给郑家的两个儿子分别生了一男一女,这男孩就是郑宏。

    郑宏从小就聪明,眼看六岁了,看周围的孩子都上了清风山杂学院,郑宏也想去。

    郑家这些年周围没邻居,也没人说倭人的事儿,想想儿子的聪明,郑家咬咬牙给郑宏送去上了学。

    郑宏果然不负众望,没上学多久就受到讲师的夸奖,家里人都很高兴。

    就这样郑宏每天由父亲接送,也没人问家里的事,日子平平安安的过了几个月,郑家就放松了警惕。

    前几天郑家两兄弟出了海,到孩子放学的时候没赶回来,郑老太太恰恰腰扭了,动不了。没办法郑宏她娘只得去接郑宏,可是因为心虚,俩人出了学堂的门就往家跑。

    郑家兄弟回来,听说了这事,也害怕引起人怀疑,第二天就没敢送郑宏上学,看看有没有什么风声,等了两天看学院没什么反应,这才把郑宏又送去了。

    郑宏上学后,被讲师一盘问就害怕了,回去后告诉了父亲,这才有后来讲师看见郑家打媳妇那一幕。

    郑老太太说完,戚兴国又又问了郑家兄弟,情况大致就是这样。

    接着兵士押来不远处的张铁柱家,接着张家的招供,又咬出几家,这么一折腾,只在沿海边五十里范围,就抓到了倭人三百多人,再加上混在一起的汉民,竟接近八百人。而且这些倭人有的已经是前几朝过来的,现在已经成了老头老太太,儿孙满堂了。

    这些人家有的是和郑家情况差不多,男子讨不上老婆,看逃过来的倭人有女人的,就救下来成了家,连着把一同过来的倭人收下了。也有的是前几朝过来的,当年通商船的时候,往回捎信说大明这边日子好过,那边的亲友偷渡过来的,整体说这几年过来的人多,都是岛国临海的渔民。

    岛国现在民众的日子非常艰难,民智开化的程度不高,没有一个核心的政权,浪人武士到处横冲直撞,普通老百姓不但吃不饱穿不暖,而且随时都有生命安全,这时候他们就记起老一辈传说海对面的大明朝是个非常富裕的地方,商船运过来的丝绸瓷器都是岛国上流社会最热衷吹捧的好东西。

    既然海对岸这么好,活命的想法驱动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偷渡这条路,当然有一些倒霉的在海上碰到飓风,鲨鱼,为此丢了性命,但还是有些人顺利地来到了大明。

    柳心看着这八百人皱起了眉头,这事变得棘手了,光搜查五十里就有三百多倭人,那么整个海岸线哪,会有多少人,要是再算上和他们组成家庭的人,以及这些人生的孩子哪,想想都有些可怕。

    戚兴国也觉得事情超出了预料,一时也不好处理,看看天黑了,暂时把这些人以家庭为单位在清风山找空房子看押起来。

    人群中还有不少老人孩子,戚兴国又让人熬了些米粥,让他们充充饥,等到明天再研究怎么处理。

第143章 海水煮盐() 
清晨的海风有些微凉,柳心带着两个秦家侍卫在海边已经转了半个时辰。

    柳心昨晚上在海边附近一个院子住下了,这一夜基本没睡。

    前半夜就想这七八百人,戚兴国会如何处理。要是以通倭的罪名报上去,可能是大功一件,还能收到朝廷的嘉奖,可七八百人命就没了,甚至这事一张扬,沿海再来次大搜捕,就是又要几千个人头落地。可要是不定罪,现在人也抓了,事也知道了,怎么办,不能不管不问,总得给个说法吧,可这说法怎么给,柳心想想真是挠头,也理不出个头绪。

    柳心大半夜转转反侧,快要到天明时,眼睛直打架。刚想眯一会儿,结果一闭眼要不就是郑老太太呼天抢地的哭声,要不就是小郑宏惊恐地喊着:“山长救我!”,“老师救我!”

    柳心吓得出了一身汗,抚抚胸口,看外面能看到人了,索性也不睡了,起身披上一件厚衣服,就出了屋。

    两个秦家侍卫看柳心出去了,就跟在后面,注意身边的动静,护卫柳心的安全。

    “淑人,这海边风凉,还是早点回去吧!”一个侍卫在旁边说。

    “我再待会,你们不用跟着我,也随便走走,看看海边的风景!“柳心心不在焉地对两个侍卫说。

    自己继续在沙滩上踱步。

    太阳渐渐地越出了海平面,柳心站住静静地看着日出,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

    “这海水真咸啊!”旁边一个侍卫大声喊。

    “哈哈,你这个傻帽,还以为是咱家里的井水哪,不能喝!”另一个侍卫大声地嘲笑着。

    “海水咸,咸,咸…”柳心听到“海水咸”这句话,脑子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快的一瞬间又没抓住。

    “是又咸又苦,有点像家里的盐”旁边的侍卫又补充了一句。

    “啊,盐!”柳心脑子中一下就灵光起来。

    “哈哈,海水煮盐!”柳心大笑一声,终于吐出一口浊气,豪气地招呼两个侍卫,“走,回去!”

    “你说什么,海水煮盐!”戚兴国吃惊地看着柳心。

    刚才戚兴国在屋子里正愁眉不展,柳心兴冲冲地来到屋子,给他提了个好法子,这些人也别杀了,安个罪名可以让他们给戚家军煮盐。

    “对呀,海水蒸发掉剩下的就是盐了。可以用煮的办法;也可以放到太阳下面晒;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只要你能够蒸发掉水分就行,他们在海边生活,干这个活儿肯定行。”柳心解释道。

    “这海水真能煮出盐,你知道煮盐的法子?”戚兴国有些激动地看着柳心。

    “我虽然没动手操作过,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