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混在三国当神棍 >

第180部分

混在三国当神棍-第180部分

小说: 混在三国当神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朗是被这粗鲁姿态给震住了,眼睁睁地看着袁术失了一向引以为豪的世家气度,结结实实地踹了被推翻在地的陈群好几下,才如梦初醒地上前阻拦:“长文为主公居中持重,忠心赤诚日月可鉴,绝无可能私下放人,又对粮草下手!这危急时刻,断不宜相互猜忌,内讧只会如了敌军心意!”

    若非污蔑陈群的就是袁术本人,司马朗险些要道出‘荒唐透顶,愚不可及’这八字评价了。

    陈群在汝颍世家中极有名望,在袁家失势后,就仅次于荀彧了。

    荀彧因坚定不移地选择站在燕清一方,就渐渐游离在了对燕清日渐不满的世家之外,让陈群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兖州叛变的主导和推动者。

    司马朗和陈群在燕清麾下效力颇久,又为兖州的权力核心建构,自然要敏锐一些。

    他们异常清楚,自被赐爵封公后的燕清,之所以不断在推行大大小小新政的用意,就是要以藏叶于林的方式,徐徐削薄世家的影响力。

    举荐制被冷落,书本刊印变得迅捷而廉价,有燕清从董卓手里抢下的古籍,他们所珍藏的价值,自然也就跟着下降了。

    世家的超然地位即将分崩离析,他们却不愿引颈就戮!

    司马朗明白,燕清或许能因为太瞧不起蠢钝而狂妄的袁术,而愿意放此人一条生路,却断无可能让起事的主谋活命的。

    袁术却已是气晕了头,自以为想通缘由,还处于对陈群最恨的时候,情绪彻底失控下,哪儿听得进道理?

    “够了!”袁术冷冷道:“你怕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来人!将这两人都给我拿下,打入大牢!”

    陈群听完这话,竟是躺在地上诡异地笑了一声,由野蛮的护卫们将他和司马朗给拖走了。

    狱中阴冷潮湿,好在这被下狱的两人掌权已久,听他们命的人,比只是个漂亮架子的袁术可要多得多。

    甚至可以说,他们这一开始会被袁术给关押进来,不过是被对方的骤然翻脸给打了个措手不及罢了。

    并未吃多少苦头,陈群和司马朗就被放出来了,至于袁术的意见,也没人关心。

    对从人的关心,陈群只无声地微扬了唇角,形成一个冷漠的讥笑的弧度。

    司马朗神色黯淡,陈群问下人道:“袁术小儿,现在何处?”

    既然已撕破脸皮,就没必要再对刚予他莫大羞辱的袁术摆出好脸色了。

    哪怕是陈群修养再好,也不觉有任何必要。

    除了忘恩负义地丢他们二人下狱这点,还能称得上干净利落外,他并不认为袁术还有什么能耐做成什么大事来扭转劣局。

    储粮只剩霉米的噩耗,一旦传出,定会对民心和军心都有着毁灭性的打击,而最初被发现的那几袋,却是在军中被发现的,若不及时封锁消息,后果不堪设想。

    结果袁术非但没意识到这事的严重性,倒是光顾着对他们歇斯底里,还雪上加霜地将高官捉拿下狱。

    从人忐忑不安地回道:“已于子时前出城。”

    果然。

    这袁家子已有近九年未踏出过城中一步,还天真地以为身边能有几个不为重金悬赏所动的忠心人,能让他活着去投靠那素未谋面、此时自身难保、恨不能杀了那个吹枕边风的袁姓美妾来粉饰太平的女婿张杨?

    痴人说梦罢了。

    “也好。”陈群啼笑皆非地摇了摇头,看向紧抿着唇的司马朗,毫不犹豫道:“趁他将人注意力都拉走了,你也回府去,速速准备了罢。”

    言下之意,是让他立即仿效袁术,领家人逃命去。

    他放弃得如此干脆利落,与之前熬夜协助袁术进行合纵连横、试图寻出一条生路来的沉稳架势截然不同,直让司马朗悚然而惊。

    但这一仗打了太久,看着盟友一个个被燕清以摧枯拉朽之势碾压了去,到如今只剩下他们一股孤军独战,也在多方包抄下处于强弩之末了。

    不但是军民感到痛苦和疲累,连在府中忙碌的大小官吏,其中不少对将迎来败局的这点,都是一清二楚的。

    司马朗清楚陈群的意思,默然片刻,并没问出‘不至如此地步’的蠢话来,只道:“那长文你”

    他的父亲司马防一直在京中任职,并不怎么跟他们联系,此回也未参与进来。

    而作为八子中兄长的他当初为避董卓之祸,领着家人东奔西逃,才被荀彧吸纳帐中,现当然也要一并带走。

    而燕清看在司马防在朝中的‘好人缘’和数十年来不变地随波逐流地老实做人、不出风头的份上,也不好大肆追杀他的家人。

    陈群爽快承认道:“起事之前,我已知会过族人,分散了迁往各处,家眷也秘随他们去了。现于府中那些,不过是下人所扮的而已。”

    狡兔尚有三窟,何况是做这九死一生的险事时,岂会自负得不给家人留下一条妥善的后路?

    而他本人,自是愿赌服输,便将命押上,最起码也守到司马朗顺利撤走。

    不过今日之败,到底是怪当初有眼无珠,错托了袁术这只知给他拖后腿的庸人,选的时机也太过仓促?还是怪荀文若太忠诚而固执,临走时还非毁了最后一线希望?或是怪他自己能力不足,打一开始就注定不敌燕清?

    就他个人而言,对燕清并无一星半点的恶感,甚至还是欣赏居多。

    不然也不可能为其效力这么多年。

    只是处于世家子弟的立场上,燕清渐渐表现出的明确的野心,还有能与这份野心相匹配的、圆滑中透着几分激进、却不失高明的手段,就不令人愉快了。

    他不得不反。

    看着司马朗匆忙告辞的背影,陈群心里除了零星的好奇,就只余前所未有的平静了。

    他是一败涂地,命不久矣,铁定看不到以后的事了。

    可燕清所图非常,将要面临的阻力只会随着知情者的增加而越来越多,就不知最后结局会是如何了。

    贾文和,郭奉孝和孙文台那些寒家子也就罢了,对这怕是乐见其成的多,可同样在燕清手下身居重职,之前一直对这冲突视若无睹的荀氏叔侄,陈公台和周公瑾等人,往后又将如何自处呢?

    陈群一边漫不经心地想着这注定得不到答案的疑问,一边把玩着所盛的茶水已凉透了的瓷杯。

    他如一座石像一般,背靠石墙,直到在窗边坐到天蒙蒙亮,才将其一饮而尽,神采奕奕地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大段的文字。

    “将这信送去父亲处。”陈群略一顿,原还想说些什么,还是算了:“就这样罢。速去!”

    人一走,他便长舒一口气,彻底放松下来,倚着石墙,面色平静地忍着从腹部一点一点蔓延至喉间的灼烧剧痛,慢慢地闭上了眼。

    此生唯一的憾事,大约就是至死都未能与这位胆大又激进的人杰,待臣下如春风沐雨的好主公,真正见上一面罢。

第二百二十二章() 
如果看不到最新内容,证明你订阅比例太低(不到40%)等吧要是早来一些;护驾勤王之功就是囊中之物;要是晚来或是干脆不来;又不会屯那么多兵士在城外;白耗大量兵粮。

    落得不上不下;董卓去给袁绍复命时,得到的脸色也不怎么好。

    董卓也不管,回头就寻他的心腹幕僚李儒;商榷要如何在袁家将他一脚踢开之前;先发制人地甩了这颐指气使的蠢后台;自个儿抓紧机会单干了。

    别看他才来了一天;却提早将局势摸得相当清楚了。

    倒霉的何进死得突然;他的旧部就大多数降了袁家的毛头小子。

    也正因如此;他们不再那么需要他了;在对待他时;才会恢复了最初的傲慢。

    然而;就凭那资历和岁数都不足的两人;要镇住那些心不顺的军士兵卒;整顿军队秩序;没个几月的扎实功夫;是难以成事的。

    要是他这会儿能强势进驻洛阳城中,接着反客为主;夺取兵马;劫持天子;号令百官;想必有大利可图。

    只是最大的问题,就在他来得太仓促,有十万人还远在河东郡里,一时半会调不过来。

    凭这区区五千人(号称五千,实际也就三千),还真掀不起大风浪来。

    要是等慢慢调兵过来,途中就不可避免地回引起别人的瞩目和警惕,没准得被有卸磨杀驴之心的袁家带头,给自己扣个谋反帽子一道剿了,落个偷鸡不着蚀把米的下场。

    既然如此,就得行险急之计。

    李儒一听董卓的计划,是要来一招故弄玄虚——将手底下的五千西凉兵白天大张旗鼓地开进城去,晚上则掩人耳目地乔装出城,白日再高调进城如此反复,造成他兵众将多,势力雄厚的假相。

    李儒不免很是犹疑。

    “这计若是能成,主公当飞黄腾达、从此贵不可言;若着人拆穿、或是途中事泄”

    那就是运气好的话能落荒而逃,被打成乱臣贼子;运气不好,就得全员身首异处了。

    董卓以鼻音含糊一应:“富贵险中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须知这时的司隶校尉(兼情报工作),正是董卓打过多次交道的袁绍。

    董卓可是万分清楚,对方就是个粗心大意的绣花枕头,再加上自己同袁家的关系向来密切,要赌上一把,试试瞒过对方耳目,倒也不是一点胜算也无的。

    董卓越想越觉得可行,而且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便火速道:“我意已决,你只替我完善下罢。”

    李儒见他执意铤而走险,也不再多劝。

    将大事定了,董卓又想起那可恨的燕清了:“我欲除了那颍川村夫,不知你可有良计?”

    李儒道:“此子无根无基,偏一步登天,为陛下之宠,成众臣之敌,注定不得人心。只是他凌厉狡猾,老谋深算,又知同主公交恶,定存戒备,机会难寻。纵得了,动手之前,仍有一处障碍。”

    当今圣上有名无权,哪怕是一贯醋横不逊的董卓‘受言辞所激、不慎误杀’了新封的司空,也顶多挨下训斥贬职,不痛不痒。

    再有目前跟董卓同一阵线的太傅袁隗给帮忙兜着,其他大臣又甚至称得上乐见其成,李儒是真不认为,动了燕清会有多严重的后果的。

    前提是能找到机会。

    董卓意会,恼道:“我观姓吕那将,雄壮威猛,骁强绝伦,为万人之敌,有他护在燕村夫左右,岂有得手之日?”

    李儒思忖片刻,忽道:“慢着,主公帐下有一中郎将,姓李名肃,据闻与那吕布同乡,不若召他前来,问上几句,看他是否有说降吕布之能?”

    明眼人都看得出,燕清这会儿虽官至司空,却是空有虚誉的无根浮萍,岌岌可危,手里压根儿就无甚么实权可言。

    皇帝再看重他,也是软弱无能,朝中之首,始终是出身世家大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又在士林中备受推崇的袁隗那一帮人。

    而帮袁家掌军势的,则是董卓。

    比起跟在一个随时都要倒塌、自身难保的白面书生身边,定是随后台势大、战功显赫、兵力充沛的董卓,才能被叫作前程似锦。

    董卓闻言大喜,忙派亲兵去召李肃过来。

    李肃正愁自己能力有限,已到了瓶颈,晋升遥遥无期,就得了这么个大好机会,自是立马拍胸脯打包票。

    “主公勿忧,肃识吕布久矣,早知此人有勇无谋,见利忘义,若有重利当前,再加肃三寸不烂之舌,不愁他不变节心动,拱手来降。”

    董卓点了点头。

    为了确保事成,他唯有忍痛舍了刚得手还没捂热乎的神骏马儿赤兔,再有黄金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

    带着董并州下血本出的重金厚礼,李肃满怀雄心壮志,就去递信,要私下约见吕布,好将对方劝来董卓这边了。

    且说燕清同吕布交代完一直搁在心里的大事后,就彻底放松下来,沉甸甸的眼皮也不知不觉地合上了,不过是吕布一沉思的功夫,就已安然睡去。

    吕布猝一开口,就对上了燕清那张精致漂亮、此时正睡得很是安详的脸庞,不由胸口窒了一窒,剩下的话也就莫名其妙地咽了下去。

    目光不受控制地沿着那修长雪白的脖颈滑下,定在微敞的寝袍领间,被细腻无瑕的肌肤裹着、若隐若现的纤细锁骨上。

    他娘的,这世上咋能有人长得这般好看呐?

    吕布眼眸深沉,一脸严肃地盯着燕清的睡颜,一盯就是半个时辰。

    待案上蜡烛因久久没人拨芯,忽然灭了,室内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后,吕布才如梦初醒。

    他这是在干什么蠢事儿?

    自己还一身臭汗,战袍也换下,明天一早还得去忙那桩要事。

    哪儿是优哉游哉地继续呆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