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混在三国当神棍 >

第199部分

混在三国当神棍-第199部分

小说: 混在三国当神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那面目狰狞的彪形大汉,刘辩亦是心有余悸,认真听着,连连点头。

    在半个时辰之后,这对大汉身份最尊贵的兄弟,就商量出了结果。

    他们也很清楚,要真按照自己心意来,反对的奏章就足够将未央宫给淹没了——却不代表那些在他们危难时刻毫无作为的臣子有多忠心耿耿,只是不愿意让个凭空冒出来的燕清分走最大一杯羹,以至于骑到他们头上罢了。

    刘辩亦有叛逆之心,便在刘协的建议下,亲自写好任命的皇诏,决心杀那帮倚老卖老的大臣们一个措手不及。

    可到了最简单的盖印一步,刘辩却傻眼了。

    传国玉玺呢?!

    昨晚的动乱过后,使得宫中财物损失不少,既有趁乱掏出宫外的内侍们随手摸走的,也有杀进宫殿的西园军兵士手脚不干净所昧下的

    但象征帝王正统威权的国玺丢了,可就不是像丢个玉如意一样的简单了。

    要往大里说,可是能导致国体动荡的灾厄。

    宫中再度陷入狂找猛翻的混乱之中,带头烧宫殿的袁术再度挨了一顿狠批。

    就在这时,等得天黑透了也没等来任命诏书的燕清,悠悠地走出了殿门。

    露重雾浅,倒解了些弥漫不去的暑气。

    燕清微微一笑,仰头凝视着天上闪烁的繁星点点,怔怔不语。

    半晌垂下眼睑,葱指微捻,朱唇轻启,低念有词,是在掐算。

    星月交辉,迷雾漫漫。

    内侍原要出声呵斥,阻他随意走出殿门,就被燕清这皎洁神圣、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谪仙之姿给震得大气都不敢出,只讷讷看着。

    张辽是在场之人里,唯一一个见过燕清仰观天文、推测帝踪的神通仙法,若说上次只是对涉及鬼神之事本能地怀有敬畏而不好开口质疑,这回就几称得上是虔诚地跪下来了。

    吕布充满疑惑地跟了出去,想问又被凝重静谧的气氛压得不好问,只好在一边手足无措地杵着。

    到后来,就光顾着盯着在粼粼月光下显得尤其漂亮,似在发光的燕清看了。

    燕清脸皮极厚地演着戏(毕竟这样做能带来的巨大收益,远胜装神弄鬼时的良心折磨),其实只从从容容地在心里数了一百只郭嘉,就将双臂高抬,朝两侧舒展,似拥月入怀、又似呼风唤雨之势。

    就在众人屏息,醉看不言的时候,他又优雅回拢,似托如送。

    “好!”

    燕清轻叹一声,并不同任何人解释,就大步流星地朝建章殿南走去。

    其他人也不敢问,就默默跟着。

    燕清身后,不知不觉地就汇聚了一大群人,浩浩汤汤地到了建章殿。

    他指着殿南的井,言简意赅。

    “玉玺便在此处。”

    内侍们将信将疑,派了三人下去打捞,结果还真寻出一具宫婢尸首,面色安详,怀抱朱红小匣。

    ——待拆了金锁,静卧其中的传国玉玺,就得以重见天日了。

    众人大感惊奇畏惧,自此待燕清毕恭毕敬。

    这下护驾与还玺两功加身,还多了亲眼目睹那一幕的宫人大肆宣扬下带出的神异色彩,哪怕群臣的反对依旧激烈,刘辩也还是心意坚定,难得硬气了一回。

    他用失而复得的玉玺,郑重其事地盖下的第一个印,就是那道封燕清为司空,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再于京中钦赐宅邸的皇诏。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辩快忘了,刘协也有记得提醒。

    于是吕布和张辽也受到提拔,为中郎将,进封亭候,还自何进旧部中拨出一万人马,他们各领五千,仍听从燕清调遣。

    张辽高兴,还能勉强忍着,只在眼角眉梢露出一些。

    而一直被迫压抑着,想升官想疯了的吕布,他这会儿的乐就明显得憋都憋不住了。

    虽然那何进旧部的‘一万人’里,八成是只能要到一半歪瓜裂枣了(已被袁家带头全吞),但光是在外头晃悠一晚,就能封侯升将,这不就是平步青云,一步登天?

    哪怕皇令使他以后就得跟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漂亮文官干活,吕布也是一百个乐意的。

    受各怀心思的众人登门道贺,燕清接受反封赏任命时,仍是宠辱不惊。

    说实在的,他对这重过自己意料的赏赐,还真不甚满意。

    皇帝怎么会这么冲动行事?大臣的抗议力度也远远不够啊。

    司空这位置太高,也太虚了。

    跟以‘封侯拜相’为毕生梦想的古人不同,燕清之所以要谋取朝廷官职,纯粹是为了背后所代表的实惠。

    要是太平盛世里的司空,那含金量大概才能叫燕清心动。

    而在这么个皇权都岌岌可危、大难将至的年代,反而成了将他困在洛阳这一地离开不得、还得忙于应对明争暗斗的枷锁了。

    眼下是刘家兄弟执意要跟百官较劲,他就得被推上风口浪尖,当个遭人明憎暗羡的宠臣。

    ——这可不是他想要的。

    燕清心里透亮,虽怪自己用力过猛,还是不浪费时间在自哀自怨上,而是迅速想着对策。

    不过片刻,他就已定好计划,要怎么甩开这烫手山芋。

    而得了新任命,喜滋滋的吕布还得最后往前上司那一趟,三言两语解释完,这对义父子就闹得险些大打出手。

    吕布因知晓自个儿如今是前程似锦,心情好极,也不跟丁原这小气老头计较,麻利躲了飞来的花瓶茶碗,草草收拾了简单行囊,就归去新上任的燕司空府上了。

    吕布一路风尘仆仆,刚进屋里喝了口热水,就准备除盔卸甲,不料下一刻就听得亲兵报,董卓去见了燕清。

    “你说什么?!”

    这还得了!

    吕布差点没被这平地惊雷给炸得飞起,浓眉紧蹙,毫不犹豫地就转身出去,直奔主厅了。

    可他在丁原那耽搁得稍久了些,待赶至正厅,已是空空如也。

    本就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董卓同燕清,早就散开了。

    充其量是给调解的袁隗个面子,假意握手言和罢了。

    吕布焦躁地在厅里踱了几圈,又俯身摸了下案几上尚温热的茶盏,脸色沉沉。

    而燕清带着懒懒的假笑,将皮笑肉不笑的董卓送到府外,一回身进厅,顿时眼前一花,犹如瞅见一尊背后焚有熊熊地狱烈火、戾气十足的修罗雕像。

    “奉先这是怎么了?”

    燕清被小唬了一下,不由奇怪道。

第二百四十七章() 
如果看不到最新内容;证明你订阅比例太低(不到40%)等吧

    落得不上不下;董卓去给袁绍复命时,得到的脸色也不怎么好。

    董卓也不管;回头就寻他的心腹幕僚李儒,商榷要如何在袁家将他一脚踢开之前,先发制人地甩了这颐指气使的蠢后台;自个儿抓紧机会单干了。

    别看他才来了一天,却提早将局势摸得相当清楚了。

    倒霉的何进死得突然;他的旧部就大多数降了袁家的毛头小子。

    也正因如此;他们不再那么需要他了;在对待他时,才会恢复了最初的傲慢。

    然而,就凭那资历和岁数都不足的两人,要镇住那些心不顺的军士兵卒;整顿军队秩序,没个几月的扎实功夫,是难以成事的。

    要是他这会儿能强势进驻洛阳城中;接着反客为主,夺取兵马,劫持天子,号令百官,想必有大利可图。

    只是最大的问题;就在他来得太仓促;有十万人还远在河东郡里;一时半会调不过来。

    凭这区区五千人(号称五千,实际也就三千),还真掀不起大风浪来。

    要是等慢慢调兵过来,途中就不可避免地回引起别人的瞩目和警惕,没准得被有卸磨杀驴之心的袁家带头,给自己扣个谋反帽子一道剿了,落个偷鸡不着蚀把米的下场。

    既然如此,就得行险急之计。

    李儒一听董卓的计划,是要来一招故弄玄虚——将手底下的五千西凉兵白天大张旗鼓地开进城去,晚上则掩人耳目地乔装出城,白日再高调进城如此反复,造成他兵众将多,势力雄厚的假相。

    李儒不免很是犹疑。

    “这计若是能成,主公当飞黄腾达、从此贵不可言;若着人拆穿、或是途中事泄”

    那就是运气好的话能落荒而逃,被打成乱臣贼子;运气不好,就得全员身首异处了。

    董卓以鼻音含糊一应:“富贵险中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须知这时的司隶校尉(兼情报工作),正是董卓打过多次交道的袁绍。

    董卓可是万分清楚,对方就是个粗心大意的绣花枕头,再加上自己同袁家的关系向来密切,要赌上一把,试试瞒过对方耳目,倒也不是一点胜算也无的。

    董卓越想越觉得可行,而且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便火速道:“我意已决,你只替我完善下罢。”

    李儒见他执意铤而走险,也不再多劝。

    将大事定了,董卓又想起那可恨的燕清了:“我欲除了那颍川村夫,不知你可有良计?”

    李儒道:“此子无根无基,偏一步登天,为陛下之宠,成众臣之敌,注定不得人心。只是他凌厉狡猾,老谋深算,又知同主公交恶,定存戒备,机会难寻。纵得了,动手之前,仍有一处障碍。”

    当今圣上有名无权,哪怕是一贯醋横不逊的董卓‘受言辞所激、不慎误杀’了新封的司空,也顶多挨下训斥贬职,不痛不痒。

    再有目前跟董卓同一阵线的太傅袁隗给帮忙兜着,其他大臣又甚至称得上乐见其成,李儒是真不认为,动了燕清会有多严重的后果的。

    前提是能找到机会。

    董卓意会,恼道:“我观姓吕那将,雄壮威猛,骁强绝伦,为万人之敌,有他护在燕村夫左右,岂有得手之日?”

    李儒思忖片刻,忽道:“慢着,主公帐下有一中郎将,姓李名肃,据闻与那吕布同乡,不若召他前来,问上几句,看他是否有说降吕布之能?”

    明眼人都看得出,燕清这会儿虽官至司空,却是空有虚誉的无根浮萍,岌岌可危,手里压根儿就无甚么实权可言。

    皇帝再看重他,也是软弱无能,朝中之首,始终是出身世家大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又在士林中备受推崇的袁隗那一帮人。

    而帮袁家掌军势的,则是董卓。

    比起跟在一个随时都要倒塌、自身难保的白面书生身边,定是随后台势大、战功显赫、兵力充沛的董卓,才能被叫作前程似锦。

    董卓闻言大喜,忙派亲兵去召李肃过来。

    李肃正愁自己能力有限,已到了瓶颈,晋升遥遥无期,就得了这么个大好机会,自是立马拍胸脯打包票。

    “主公勿忧,肃识吕布久矣,早知此人有勇无谋,见利忘义,若有重利当前,再加肃三寸不烂之舌,不愁他不变节心动,拱手来降。”

    董卓点了点头。

    为了确保事成,他唯有忍痛舍了刚得手还没捂热乎的神骏马儿赤兔,再有黄金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

    带着董并州下血本出的重金厚礼,李肃满怀雄心壮志,就去递信,要私下约见吕布,好将对方劝来董卓这边了。

    且说燕清同吕布交代完一直搁在心里的大事后,就彻底放松下来,沉甸甸的眼皮也不知不觉地合上了,不过是吕布一沉思的功夫,就已安然睡去。

    吕布猝一开口,就对上了燕清那张精致漂亮、此时正睡得很是安详的脸庞,不由胸口窒了一窒,剩下的话也就莫名其妙地咽了下去。

    目光不受控制地沿着那修长雪白的脖颈滑下,定在微敞的寝袍领间,被细腻无瑕的肌肤裹着、若隐若现的纤细锁骨上。

    他娘的,这世上咋能有人长得这般好看呐?

    吕布眼眸深沉,一脸严肃地盯着燕清的睡颜,一盯就是半个时辰。

    待案上蜡烛因久久没人拨芯,忽然灭了,室内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后,吕布才如梦初醒。

    他这是在干什么蠢事儿?

    自己还一身臭汗,战袍也换下,明天一早还得去忙那桩要事。

    哪儿是优哉游哉地继续呆在这,盯着个哪怕再美得像神仙精怪、内里也还是同他一样是个货真价实的儿郎的上官的时候。

    吕布清醒过来,就果断起身,轻手轻脚地迈出了一小步。

    只是他这么大的块头摆在这,再放轻动作,也还是动静不小。

    吕布僵硬地站在那不动了,思来想去,实在不愿惊醒了燕清的睡眠,便摸黑脱了鞋履,赤着脚踩在地上。

    这下总归是没问题了。

    吕布满意地扬了扬唇角,又想起什么,回身在榻上一顿摸索,一下就找着了那被叠得整整齐齐的薄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