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 >

第24部分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第24部分

小说: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堕其书。寻、邑得之,不憙[不憙:不高兴。]。诸将既经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埶,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殪:跌倒。奔殪:跌跌撞撞。]。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滍川:河名。即今河南鲁山境内沙河],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筭,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伯升为更始所害:昆阳大捷后,刘玄猜忌刘氏兄弟的威望,不自安,借故杀掉了刘伯升。父城:地名。驰诣宛谢:骑马赶到宛城请罪。]。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延伸阅读

    两汉土地兼并

    早在西汉前期,时人已经观察到农民破产、土地兼并等令人不安的175现象。政府企图以命令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最终证明是失败的。因为农民的贫困要归因于西汉以及与此相似的东汉的赋税与徭役。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大帝国。汉帝国在反击游牧民族、从事大规模开土拓边的战争中显示了显赫的国力。支持帝国的资源大部分来自农民缴纳的赋税。考虑到在广袤的帝国里运输条件的局限,这些赋税大部分是以货币缴纳的。农民为取得货币以缴纳赋税,往往被迫以不利的条件在市场上出卖自己的产品。商人在农村集市之间流动,从中牟利,后来富裕的地主也加入到经商的行列中来。此外,农民还必须为帝国服各种徭役,或者缴纳免役税,甚至在缴纳免役税后也不能免除徭役。

    赋税所经之处,农村市场随之出现,商人如影随形,充当了帝国的货币兑换商。两汉的商业异常繁荣,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此。而农民身负帝国、商人、地主所施加的多重压力,渐渐地变得贫困甚至破产了,不得不托庇于地主的保护。

    失去了越来越多的纳税农民,帝国财政渐渐捉襟见肘。帝国政府决意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以此向地主争夺纳税农民。但是在帝国的赋税和徭役下,独立的自耕农是无法经久不衰的。赋税和徭役是帝国政治赖以维持的根基,而帝国政府企图以政治策略纠正农民因此承受的压力,无疑是缘木求鱼。因此在两汉时代,土地兼并屡禁不止,是不足为怪的。

第30章 外戚专权() 
(南朝宋)范晔

    导读

    本文选自后汉书卷六九窦武传。

    王莽改制遭到愤愤不平的世家的反对,其王朝也因之崩溃。在随后的内战中,这些世家大族支持过不止一个帝位竞争者。在内战中脱颖而出的刘秀对世家势力之大,印象必定十分深刻。东汉王朝建立后,刘秀依然优遇自己早年的追随者,使其成为一个围绕在皇室周围的小集团。在此后的岁月里,这些勋旧世家继续与皇室保持着密切联系,并通过与皇室的联姻获得了外戚的身份。联姻既是皇室对他们先前勋劳、权力的承认,也是前者希望赢得支持者的考虑。在帝位空缺、君主年幼的岁月里,外戚以摄政的形式代行君权。在东汉早期的显赫世家消逝后,摄政制度却长存下来。一些原先默默无闻的家族,在偶然的机遇中成为外戚后,同样操持了摄政大权。

    外戚摄政意味着宫廷政治的兴起。宫廷日益增加的权势来自被逐渐置诸一旁的朝廷。东汉王朝的政治史不乏外戚与官员集团激烈冲突的史实。外戚与皇室关系亲密,在冲突中一再获胜。相形之下,反对派官员被镇压的史实在王朝早期可谓俯拾皆是。

    刘秀早期的追随者本身就在政治上十分活跃,但是随着这些外戚世家的衰微,后继的外戚往往更多地依靠自己与皇室的亲密关系。这些外戚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持,就难以维持自己的地位。成年的皇帝只要一有机会,就极力削弱外戚的权势。在这类冲突中,支持皇帝的宦官权势日增,他们逐渐在宫廷政治中占据优势。在宫廷政治中受到排挤的外戚向先前的敌人寻求合作,与一直受到排挤的官员一拍即合。从此以后,外戚密谋于宫廷,官员呼应于朝堂,地方世家大族也因为与官员集团联系密切,日益卷入到风潮之中。宫廷冲突从此以政治动员的形式扩散开来,东汉王朝因之摇摇欲坠。

    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人,安丰戴侯融之玄孙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经行著称[经行:经术与德行。],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

    延熹八年,长女选入掖庭[延熹八年:即公元165年。掖庭:指皇宫。],桓帝以为贵人,拜武郎中。其冬,贵人立为皇后,武迁越骑校尉,封槐里侯,五千户。明年冬,拜城门校尉。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是时羌蛮寇难,岁俭民饥,武得两宫赏赐,悉散与太学诸生,及载肴粮于路,丐施贫民。兄子绍,为虎贲中郎将,性疏简奢侈。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乃上书求退绍位,又自责不能训导,当先受罪。由是绍更遵节,大小莫敢违犯。

    时国政多失,内官专宠,李膺、杜密等为党事考逮[内官:宦官。李膺、杜密:东汉著名党人,其时正受宦官诬陷,被逮捕审讯。]。

    其冬帝崩,无嗣。武召侍御史河间刘儵,参问其国中王子侯之贤者,儵称解渎亭侯宏。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子机渭阳侯,拜侍中;兄子绍鄠侯,迁步兵校尉;绍弟靖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

    武既辅朝政,常有诛剪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亦素有谋。时共会朝堂,蕃私谓武曰:“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百姓匈匈,归咎于此。今不诛节等,后必难图。”武深然之。蕃大喜,以手推席而起。武于是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天下名士废黜者前司隶李膺、宗正刘猛、太仆杜密、庐江太守朱等,列于朝廷;请前越帯剀饕钗邮轮欣桑衮4ǔ聦佄簦汗捕撇摺S谑翘煜滦劭。浞缰迹谎泳逼篚啵挤芷渲橇Α

    会五月日食,蕃复说武曰:“昔萧望之困一石显[石显:西汉宦官。历任中尚书,上书仆射。汉元帝时总揽朝政,诬陷前将军萧望之,迫其自杀。],近者李、杜诸公祸及妻子,况今石显数十辈乎!蕃以八十之年,欲为将军除害。今可且因日食,斥罢宦官,以塞天变。又赵夫人及女尚书,旦夕乱太后,急宜退绝。惟将军虑焉。”武乃白太后曰:“故事,黄门、常侍但当给事省内[省内:指宫中。],典门户,主近署财物耳。今乃使与政事而任权重,子弟布列,专为贪暴。天下匈匈,正以此故。宜悉诛废,以清朝廷。”太后曰:“汉来故事世有,但当诛其有罪,岂可尽废邪?”时中常侍管霸颇有才略,专制省内。武先白诛霸及中常侍苏康等,竟死。武复数白诛曹节等,太后冘豫未忍,故事久不发。

    至八月,太白出西方。刘瑜素善天官,恶之,上书皇太后曰:“太白犯房左骖,上将星入太微,其占宫门当闭[“太白犯房”至此:太白星犯房星左边的小星,上将星入太微星,占卜的结果是应关闭宫门。],将相不利,奸人在主傍。愿急防之。”又与武、蕃书,以星辰错缪,不利大臣,宜速断大计。武、蕃得书将发,于是以朱为司隶校尉,刘祐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令。武乃奏免黄门令魏彪,以所亲小黄门山冰代之。使冰奏素狡猾尤无状者长乐尚书郑,送北寺狱。蕃谓武曰:“此曹子便当收杀,何复考为[“此曹子”至此:这帮小子们就应当立即杀掉,还审讯什么!]!”武不从,令冰与尹勋、侍御史祝瑨杂考,辞连及曹节、王甫。勋、冰即奏收节等,使刘瑜内奏。

    时武出宿归府,典中书者先以告长乐五官史朱瑀。瑀盗发武奏,骂曰:“中官放纵者,自可诛耳。我曹何罪,而当尽见族灭!”因大呼曰:“陈蕃、窦武奏白太后废帝,为大逆!”乃夜召素所亲壮健者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等十七人,喢血共盟诛武等。曹节闻之,惊起,白帝曰:“外间切切,请出御德阳前殿。”令帝拔剑踊跃,使乳母赵娆等拥卫左右,取棨信,闭诸禁门。召尚书官属,胁以白刃,使作诏板。拜王甫为黄门令,持节至北寺狱收尹勋、山冰。冰疑,不受诏,甫格杀之。遂害勋,出送。还共劫太后,夺玺书。令中谒者守南宫,闭门,绝复道。使郑等持节,及侍御使、谒者捕收武等。武不受诏,驰入步兵营,与绍共射杀使者。召会北军五校士数千人屯都亭下,令军士曰:“黄门常待反,尽力者封侯重赏。”诏以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加节,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五营士讨武。夜漏尽,王甫将虎贲、羽林、厩驺、都候、剑戟士,合千余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奂等合。明旦悉军阙下,与武对阵。甫兵渐盛,使其士大呼武军曰:“窦武反,汝皆禁兵,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营府素畏服中官,于是武军稍稍归甫。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收捕宗亲、宾客、姻属,悉诛之,及刘瑜、冯述,皆夷其族。徙武家属日南,迁太后于云台。

    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矣。武府掾桂阳胡腾,少师事武,独殡敛行丧,坐以禁锢。

    延伸阅读

    “跋扈将军”梁冀

    梁氏是东汉顺、冲、质、桓四朝权倾一时的外戚。梁氏先祖梁统是西北豪强,与窦融一起举事,割据西北。梁统在建武初年归附光武帝刘秀,自此成为东汉高门大族之一。梁统的孙女曾入宫为妃,生下了后来的汉和帝。外戚窦氏对此颇为忌惮,梁妃被害,死于非命。东汉中叶,梁商的两个女儿被顺帝征选入宫,一为皇后,一为贵人。梁商被任命为大将军,在任期间,谦逊礼让,甚至为宦官所欺。

    梁商去世后,其子梁冀继位。不久顺帝亦去世,梁太后临朝。冲帝继位时年仅两岁,自此朝政尽入梁氏一门。冲帝不久夭折,梁太后和梁冀选立八岁的质帝,以便操持朝政。质帝在朝会上曾指梁冀为“跋扈将军”,梁冀大为嫉恨,不久就将其毒死。质帝死后,梁氏又选立娶梁氏女的皇族刘志,是为桓帝。桓帝初年,东汉的皇太后、皇后皆出自梁氏。其时,梁氏的权势盛极一时,不仅操持朝政,其子弟、宾客更遍及天下。梁氏一族聚敛财货,圈占田地,恣意妄为。

    梁氏权势的显赫及其恣意妄为,大可列于两汉外戚专权的首席。但是一如先前外戚的命运,事实证明梁氏也是无根之萍。桓帝年长后,与宦官合谋诛杀梁氏。皇后梁氏以及梁冀的妻族孙氏被满门处决。

    诛杀梁氏可谓波澜不惊,但是梁氏专权对东汉政治的消极影响远未因此消除。朝廷、宫廷、外戚三足鼎立一度是东汉政治平衡的前提。但是梁氏长久操持朝政,朝廷上下皆仰其鼻息,东汉政治已经失衡。诛杀梁氏牵连的公卿、朝士、守令不计其数,朝廷为之一空,结果是宦官取代了梁氏对朝廷的影响。

    诛杀梁氏不到十年,新兴的外戚窦武和朝士开始密谋反对宦官。有着梁氏专权的前车之鉴,宦官对镇压反对派毫不犹豫,这就是“党锢之祸”的缘起。

第31章 十常侍之祸() 
(南朝宋)范晔

    导读

    本文选自后汉书卷七八张让传。

    光武帝刘秀复辟汉朝有赖于世家大族的支持。刘秀登基后对世家大族的利益和地位采取默认的态度,但是却谨慎地保留对权力的控制。东汉的皇帝更多地依靠设在宫廷中的机构处理政事。因为相比于朝廷机构,宫廷机构更容易顺服皇帝的意志,有时也会带来行政上的便利。因为政府处于宫廷之中,宦官得以对其施加影响。

    东汉外戚摄政往往引发皇帝与外戚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朝廷官员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屈服于外戚的权势,而宦官却被证明是值得皇帝信赖的。终东汉之世,宦官帮助几位皇帝清洗了摄政的外戚,因此逐渐建立了他们的权势。

    设在宫廷中的政府削弱了朝廷的权力,使朝廷的官员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