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 >

第47部分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第47部分

小说: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圩畛醯娜惹橄撕螅凭僦平ソケ皇吒螅庵智樾我恢背中匠跆啤N湓蛱熘凑螅槐咔逑淳晒笞澹槐呤绽咳瞬挪钩淇杖薄K唤鲆馐兜娇凭僦频谋憷云浣辛烁牧迹缭黾恿丝凭俾既〉娜耸⑹状吹钍灾贫取N湓蛱斓亩胨濉⑻瞥跄甑募肝换实巯嗖钗藜福际瞧谕璐苏欣恐С终撸掏持巍5撬栽降耐持稳绱寺ぃ丫阋允挂恢至偈毙缘木俅敕⒄钩沙⒌某9嬷贫取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由学馆者:来自学馆的考生。此处学馆实为国立学校,具体见下文“凡学六”、“凡馆二”两段。由州县者:来自州县的考生,即来自私塾或自学者]。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秀才、明经、进士:皆见下文。明法:主要考律、令。明字:主要考说文、字林。明算:主要考周髀、九章。一史:考史记。三史:考史记、汉书、后汉书。开元礼:考唐玄宗开元年间制定的礼仪。道举:此科目只玄宗一朝考过,主要考老子、庄子等。童子:针对十岁以下儿童的考试]。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三礼:指周礼、仪礼、礼记。三传:指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凡学六,皆隶于国子监[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学,生三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若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为之;太学,生五百人,以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若三品曾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为之[期亲:指服丧一年的亲属];四门学,生千三百人,其五百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为之,八百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律学,生五十人,书学,生三十人,算学,生三十人,以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京都学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县五十人,上县四十人,中县、中下县各三十五人,下县二十人[唐时主要依据人口多少将都督府、州、县分出等级]。国子监生,尚书省补,祭酒统焉。州县学生,州县长官补,长史主焉[祭酒:此指国子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长史:府僚属吏之长。]。

    凡馆二:门下省有弘文馆,生三十人;东宫有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皇缌麻以上亲:指为皇帝服丧三月以上的亲属。大功以上亲:服丧九月以上的亲属],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

    凡博士、助教,分经授诸生,未终经者无易业[未终经者无易业:未学完不准改学其他]。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律学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凡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穀梁传为小经。通二经者,大经、小经各一,若中经二。通三经者,大经、中经、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皆兼通之。凡治孝经、论语共限一岁,尚书、公羊传、穀梁传各一岁半,易、诗、周礼、仪礼各二岁,礼记、左氏传各三岁。学书,日纸一幅,间习时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说文二岁,字林一岁。凡算学,孙子、五曹共限一岁,九章、海岛共三岁,张丘建、夏侯阳各一岁,周髀、五经算共一岁,缀术四岁,缉古三岁,记遗、三等数皆兼习之。

    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繇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乡饮酒礼:源于春秋时期。后世由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为之送行,称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俎豆:宴客、祭祀等用的礼器。鹿鸣:诗经篇名,多在大宴宾客时演奏],因与耆艾叙长少焉。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到考工员外郎那里考试。考功员外郎,官名。]。

    凡秀才,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亦为四等。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

    凡弘文、崇文生,试一大经、一小经,或二中经,或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各一,或时务策五道。经史皆试策十道。经通六,史及时务策通三,皆帖孝经、论语共十条通六,为第。

    凡贡举非其人者、废举者、校试不以实者,皆有罚。

    其教人取士著于令者,大略如此。而士之进取之方,与上之好恶、所以育材养士、招来奖进之意,有司选士之法,因时增损不同。

    自高祖初入长安,开大丞相府,下令置生员,自京师至于州县皆有数。既即位,又诏秘书外省别立小学,以教宗室子孙及功臣子弟。其后又诏诸州明经、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称者,县考试,州长重覆,岁随方物入贡;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州、县、乡皆置学焉。及太宗即位,益崇儒术。乃于门下别置弘文馆,又增置书、律学,进士加读经、史一部。十三年,东宫置崇文馆。自天下初定,增筑学舍至千二百区,虽七营飞骑,亦置生,遣博士为授经。四夷若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相继遣子弟入学,遂至八千余人。

    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方其取以辞章,类若浮文而少实;及其临事设施,奋其事业,隐然为国名臣者,不可胜数,遂使时君笃意,以谓莫此之尚。及其后世,俗益媮薄,上下交疑,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舍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遂不复能易。呜呼,乃知三代乡里德行之举,非至治之隆莫能行也。太宗时,冀州进士张昌龄、王公谨有名于当时,考功员外郎王师旦不署以第。太宗问其故,对曰:“二人者,皆文采浮华,擢之将诱后生而弊风俗。”其后,二人者卒不能有立。

    所谓制举者,其来远矣。自汉以来,天子常称制诏道其所欲问而亲策之。唐兴,世崇儒学,虽其时君贤愚好恶不同,而乐善求贤之意未始少怠,故自京师外至州县,有司常选之士,以时而举。而天子又自诏四方德行、才能、文学之士,或高蹈幽隐与其不能自达者,下至军谋将略、翘关拔山、绝艺奇伎莫不兼取。其为名目,随其人主临时所欲,而列为定科者,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率、详明政术可以理人之类,其名最著。而天子巡狩、行幸、封禅太山梁父,往往会见行在,其所以待之之礼甚优,而宏材伟论非常之人亦时出于其间,不为无得也。其外,又有武举,盖其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长垛:测试箭法的准确]、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翘关,长丈七尺,径三寸半,凡十举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负重者,负米五斛,行二十步,皆为中第,亦以乡饮酒礼送兵部。其选用之法不足道,故不复书。

    延伸阅读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代进士贵重,一旦中式,即意味着成为候补官员的一员。此外又有雁塔题名、曲江赐宴等风雅之事。孟郊中进士时早已年过不惑,可是喜悦、兴奋的心情毫不逊色。

第59章 马嵬驿事变() 
(北宋)司马光等

    导读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二一八。

    玄宗时期,初唐简单的兵制和税制已近废弃。常备的边防军取代了临时动员的府兵,临时派遣的节度使演变成常驻地方的官员,新设的专署负责征募行政和军事开支。玄宗时期的权臣李林甫是一位干练的行政官僚,此外还不乏应对复杂政治局势的才华。在李林甫清洗的政敌中,就不无建立过显赫功勋的节度使。这至少证明在李林甫执掌朝政期间,节度使尚不足以威胁朝廷的权威。李林甫去世后,玄宗宠妃的远房兄弟杨国忠继承了这位权臣的职位。杨国忠与帝国的诸位节度使相处不洽,对一位企图建立自己权威的新晋官员而言,这种情形是很不利的。

    在帝国东北部,节度使安禄山大权在握。朝廷依靠这位混血的胡人将领驾驭、羁縻周边的诸部落。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逐渐水火不容。现存史料暗示杨国忠有意激起安禄山叛乱,也许杨国忠相信安禄山的叛乱会被轻而易举地镇压下去。如果那样,这必定会在诸位节度使那里增加他的威望。

    在杨国忠的威胁下,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举兵叛乱。叛军迅速攻下东都洛阳,进逼长安。奉命平定叛乱的节度使们对杨国忠抱有恶感,私人的分歧扩展为前线将领与朝廷之间的裂痕。在这种情形下,平定叛乱自然毫无希望。在安禄山的进攻下,高仙芝、封常清兵败不久,被朝廷处死,哥舒翰被迫投敌。长安随后陷落,大批官员改换门庭,投靠安禄山。杨国忠在西迁途中被兵变的士兵杀死。奉命召集勤王军的太子在外地登基,以便自立门户。玄宗心灰意冷之下,承认了太子的僭越行为,并向后者移交了权力。

    是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宠,时为宰相],莫不切齿。又,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王思礼密说哥舒翰[哥舒翰:玄宗时大将,守潼关],使抗表请诛国忠,翰不应。思礼又请以三十骑劫取以来,至潼关杀之。翰曰:“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或说国忠:“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

    翰至关西驿,揭牓收散卒,欲复守潼关。蕃将火拔归仁等以百余骑围驿,入谓翰曰:“贼至矣,请公上马。”翰上马出驿,归仁帅众叩头曰:“公以二十万众一战弃之[公以二十万众一战弃之:指在此之前,玄宗听信杨国忠的唆使,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强令哥舒翰出战,结果全军覆没],何面目复见天子!且公不见高仙芝、封常清乎[高仙芝、封常清:二人皆唐时大将,抗击安禄山兵败,玄宗听信谗言,下旨处死]?请公东行。”翰不可,欲下马。归仁以毛絷其足于马腹,及诸将不从者,皆执之以东。会贼将田乾真已至,遂降之,俱送洛阳。安禄山问翰曰:“汝常轻我,今定何如?”翰伏地对曰:“臣肉眼不识圣人。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常山,李祗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留臣,使以尺书招之,不日皆下矣。”禄山大喜,以翰为司空、同平章事。谓火拔归仁曰:“汝叛主,不忠不义。”执而斩之。翰以书招诸将,皆复书责之。禄山知不效,乃囚诸苑中。潼关既败,于是河东、华阴、冯翊、上洛防御使皆弃郡走,所在守兵皆散。

    是日,翰麾下来告急,上不时召见,但遣李福德等将监牧兵赴潼关[监牧兵:管马的士兵。唐时养马甚多,故监牧士兵也相当多。]。及暮,平安火不至[平安火:唐的方镇卫戍区设烽火台,每台相隔三十里,从前哨至长安,每日初夜,一台传一台放烽火以示平安],上始惧。壬辰,召宰相谋之。杨国忠自以身领剑南,闻安禄山反,即令副使崔圆阴具储偫[储偫:储备器物待用],以备有急投之,至是首唱幸蜀之策。上然之。癸巳,国忠集百官于朝堂,惶懅流涕;问以策略,皆唯唯不对。国忠曰:“人告禄山反状已十年,上不之信。今日之事,非宰相之过。”仗下,士民惊扰奔走,不知所之,市里萧条。国忠使韩、虢入宫[韩、虢:杨贵妃的两个姐姐,封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劝上入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