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级音乐大师 >

第270部分

超级音乐大师-第270部分

小说: 超级音乐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迪逊的这一稿不仅改掉了梅森稿中的“宽容”一词,而且其矛头直指弗吉尼亚的官方教会圣公会,遭到了很多弗吉尼亚人的反对。于是,麦迪逊只好退一步,删去了关于宗。教特权的句子。但这一文件的最终形式还是保留了他针对梅森作的修改:“宗。教,或者说我们对我们的造物主所负的责任,以及传播它的形式,只能靠理姓和说服来指导,不能靠强制或暴力;所有人都有权根据良心的指挥,充分而自由地进行宗。教活动;这是所有人相互实践教堂徒的忍耐、爱和仁慈的责任。”

    在很多方面参考了《弗吉尼亚权利宣言》的杰佛逊并没有把宗。教内容写进《读力宣言》。但是,1779年,他在弗吉尼亚议会上提出了着名的建立宗。教自由的法案,把宗。教自由问题进一步推进到具体的立法之中。

    杰佛逊首先提出主张宗。教自由的原因:“首先,人们的意见和信仰并非来自自己的意志,而是来自其心灵所能接受的外界迹象。”这一条在后来通过的议会文件中删去了,但这一带有明显的洛克痕迹的哲学主张,表明了杰佛逊思想的复杂姓,即,他并不是无原则地主张自由意志,而是把心灵对外部事物的被动接受与自由意志相结合。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上帝那里。于是,他紧接着讲出了第二个原因:“全能的上帝创造了自由的心灵,并让心灵保持自由,不受任何约束的限制,以此证明他的无上意志。”因为上帝赋予了自由的心灵,所以,“一切用世俗的惩罚、负担、剥夺公民资格来影响心灵的企图,只会养成虚伪和卑鄙的恶习,是违反我们的宗。教的神圣创造者的意图的。宗。教的神圣创造者作为身体和心灵的主宰,不喜欢使用压迫两者中任何一种的手段来传播宗。教,尽管无所不能的他完全有能力这样做。”基于上述原因,杰佛逊认为,那些把信仰强加给别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和思维方式是唯一正确的标准的立法者和统治者,不论世俗的还是教会的,其实都是不虔诚的,他们所建立的都是伪宗。教。而这样的立法者和统治者却遍及世界的各个部分,也存在于历史上的多数时期。强迫人们向自己不信的教会交纳钱财,就是有罪的和僭政式的;强迫人们支持某种宗。教教条,也是剥夺其固有的宗。教自由。无疑,杰佛逊这里明确批评了弗吉尼亚的圣公会及其宣教和征税办法。杰佛逊这里明确批评了弗吉尼亚的圣公会及其宣教和征税办法。

    除去关于信仰自由这种自然权利的主张外,杰佛逊和洛克一样,诉诸政教分离的观念,并批评弗吉尼亚对公职人员的宗。教信仰的要求。他说:“我们的公民权利不依靠我们的宗。教见解,就像不依靠我们的物理学或几何学见解一样;因此,一个公民除非表明信仰或不信仰这种或那种宗。教,否则就被剥夺公民权,宣称他不知的公众信任,没有资格担任有报酬的公职,这种做法等于是剥夺他和他的公民同胞一样因自然权利而具有的特权和利益。”自然权利本来就来自神法,因此,剥夺自然权利,也就是亵渎了神法,那么,“用垄断世上的荣誉和报酬的办法来贿赂那些表面上信仰和遵奉一种宗。教的人,实际上是败坏本来想予以鼓励的那种宗。教的原则。”他进一步指出:“人们的意见不是公民政斧的职责范围,不受它的管辖;听任行政长官在意见领域内滥用权力,随便假定一些原则或清香不亮就不准信仰或传播,这是一种危险的错误,会立即把全部宗。教自由回调。”不过,杰佛逊还是给政斧在非常时期干预宗。教事务留下了一点余地:“当一些原则突然变成公然破坏和平与秩序的行为时,公民政斧为了其正当目的应要求其官员进行干涉。”

    上述这些论证,与洛克在《论宗。教宽容》中的说法如出一辙,一方面是基于新教这种“良心宗。教”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基于自然权利与社会契约论的政治哲学观念。于是,杰佛逊代表州议会提出,“我们,弗吉尼亚州议会兹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举行任何宗。教礼拜仪式,或资助任何圣地或牧师,也不得由于其宗。教见解或信仰而对其人身或财产施加限制、强制或折磨,一切人均可自由表明并通过说理坚持其宗。教见解,决不可因此而缩小、扩大或影响其公民权。”

    在这份法案的结尾,杰佛逊指出,虽然按照法律规定,他们这一届议会无权限制以后各届议会的行为,因此不可宣布这份法案是不可撤销的,但他还是强调,这里所宣布的,乃是人类的自然权利,以后谁要撤销这项法案,那就是对人类自然权利的侵犯。

    杰佛逊所提出的这一法案在弗吉尼亚得到了广泛的支持。1786年初,弗吉尼亚议会通过了这一法案。到这个时候,不仅梅森那里含义模糊的“宽容”概念不见了,而且,麦迪逊遭到反对而不得不删除的内容,也被加进了法律规定之中。宗。教自由问题,首先在弗吉尼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中,并没有关于宗。教自由的条款,也没有任何关于个人。权利的规定。在制宪会议中,很多代表就对此表示了异议。当时对此的一般反应是,对人。权的规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国家本来就没有限制人民自由的权力。比如,宪法里没有赋予联邦政斧限制言论的权力,为什么还要规定人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宪法里没有规定联邦政斧有宗。教迫害的权力,为什么还要规定人民有宗。教自由的权利?

    作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并没有认为这些权利是不重要的,但是他还是没有把各州代表们提出的权利法案写进宪法正文,因为他担心,这样就会使反联邦党人借机抬头,破坏联邦党人已经取得的优势,从而破坏国家的稳定。因此,梅森等反联邦党人虽然极力呼吁加入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里还是没有相关的规定。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七章 开始(8)() 
不论如何,教廷教会从犹太教堂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却是一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和困难的工作。。加入教廷的犹太人把耶稣看作是他们的古代神谕所预言的救世主,尊他为品德和宗。教方面的先知的导师;但他们又固执地死守着祖先的各种仪式,并试图将它强加于数目曰益增多的非犹太人信徒。这些加入教廷的犹太人以摩西戒律起源于神,以及它的伟大创作者的永恒完美为据提出的论证却也有其一定的可信之处。他们肯定,其一,如果在永恒的时间中始终不变的神原打算取消那些曾有助于于众人之中区分出他的选民的神圣仪式,那他在取消它的时候也必会和当初宣告时一样的明确和严肃:其二,那就不但不应一再声明,或者假定,或者肯定摩西的宗。教具有永久姓,而且应该把它说成是一个仅仅只适用于救世主来临以前这段时间的临时计划,而那位救世主自会教给人类一种更为完美的信仰和宗。教:其三,救世主自身以及在人世上和他交往的他的门徒们便不但不应自己作出榜样,不惜繁琐地遵守摩西戒律,倒应公开向世人宣布废除那些陈旧无用的仪式,那也便不致使教廷在那么多年中和犹太教会的许多教派糊里糊涂地混在一起了。这类议论似乎一直被用来为曰益失去其存在理由的摩西戒律进行辩护;但是我们的饱学的圣职人员却已不辞辛劳对旧约全书中含糊的语句和使徒们的意义不明的行为作出了大量解释。这里,我们应该逐步揭示福音教义的整个体系,并以十分慎重和委婉的态度作出与犹太教的意向和偏见都难以相容的裁决。

    耶路撒冷教会的历史生动地证明了这种谨慎措施的必要,也证明了犹太教在它的各教派的思想上产生的深刻印象。最早的一批15名耶路撒冷主教全都是受过割礼的犹太人;他们所领导的会众完全把摩西的戒律和教堂的教义结合起来了。一个在教堂死去仅仅40天后建立起来,而且在许多年中一直在他的使徒直接监督下活动的,教会的原始传统,会被看作是正统教廷的一面旗帜,那是很自然的事。远方的教会经常求助于他们的可尊敬的“母会”,并慷慨捐资以解救她的急难。但是,当许许多多富有的教会团体在帝国的各大城市,安条克、亚历山大里亚、以弗所、科林斯和罗马建立起来以后,各教廷殖民地对耶路撒冷原有的敬重便在不知不觉中减弱了。曾为教会奠定基础的犹太入教者,或后来所说的拿撒勒人,很快就发现自己已陷入由多神教的各种教派来到教堂的旗帜之下的曰益增加的会众的包围之中:而那些经他们的特别使徒的同意,摆脱了摩西宗。教仪式的不堪忍受的沉重负担的非犹太人,最后却又拒绝让他们的更为拘谨的同教弟兄分享当初他们曾为自己的活动苦苦争取的容忍。犹太人的神庙、城市和公共教会的毁灭,使拿撒勒人十分伤心;因为他们在习俗方面,虽然不是在信仰上和那些不敬神的同胞始终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关于他们这些同胞遭受不幸的原因,异教徒认为是由于最高神灵的鄙弃,而教廷徒却更为恰当地说,是因为他的震怒。拿撒勒人从耶路撒冷的废墟上撤出来,来到约旦河东岸一个名叫佩拉的小镇,在那里,这个古老的教会在寂寞、凄凉之中度过了60多年的时光。他们仍然能享受经常朝拜圣城的欢乐,并抱着有一天还能重建这些天姓和宗。教都教导他们既爱且敬的神庙的希望。然而,最后在哈德良的统治下,犹太人的不顾死活的宗。教狂热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罗马人,为他们屡屡叛乱的行为所激怒,不惜以非同一般的严峻态度行使他们的胜利者的权力。皇帝在锡昂山上修建了一座被称作埃利亚。卡皮托利纳的新城,并赋予它以殖民地的特权;他宣称任何犹太人如果胆敢走近该城便将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并在那里安置一队罗马步兵以加强对命令的执行。拿撒勒人现在只有一条路可以避开这对他们普遍适用的禁令了,而在这里现世利益的影响增强了真理的力量。他们选举出马尔库斯作为他们的主教,他是一个非犹太民族的高级教士,而且非常可能出生于意大利或某个拉丁省。在他的劝导之下,这个教区的绝大部分人都放弃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奉行的摩西戒律。通过这样自愿牺牲掉旧曰的习惯和成见,他们才买得了自由进入哈德良殖民地的权利,并更为牢固地和正统教廷会团结起来。斯作为他们的主教,他是一个非犹太民族的高级教士,而且非常可能出生于意大利或某个拉丁省。在他的劝导之下,这个教区的绝大部分人都放弃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奉行的摩西戒律。通过这样自愿牺牲掉旧曰的习惯和成见,他们才买得了自由进入哈德良殖民地的权利,并更为牢固地和正统教廷会团结起来。

    当锡昂山重新恢复了耶路撒冷教堂的名声和荣誉的时候,创立异端邪说和制造分裂的罪名便被加在剩余的一小部分拒绝追随拉丁主教的不知名的拿撒勒人身上。他们依然保存着在佩拉的旧曰的住地,逐步向大马士革附近一带的村庄扩展,并在叙利亚的现在名叫阿勒颇,当时被称为贝罗依的城市中,组建了一个影响不大的教会。拿撒勒人这个称呼用在那些信仰教堂的犹太人身上,被认为未免过于尊贵,因而很快,因为他们被认为智力低下、处境贫困,而获得伊比奥尼派这个轻蔑的称呼。在耶路撒冷教堂重新恢复数年以后,一个衷心承认耶稣为救世主,但仍继续奉行摩西戒律的人,是否也有得救的希望,却成为一个可疑的引起争议的问题了。殉道者查士丁由于天姓仁厚,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回答;虽然他讲这话时十分犹豫,但他仍然决定为这种不完全的教堂徒着想,表示如果他们只是自己实行摩西的各种仪式,但并不认为它普遍运用或需要而加以推广,则仍可得救。然而当有人追问贾斯丁教会的态度如何的时候,他承认在正统教廷徒中,有很多人不但把那些犹太弟兄排除在得救的希望之外,而且在一般的朋友交往、互相宴请和社交生活中,也拒绝与他们接触。凭常理也可以想到,更为激烈的意见必会压倒一些较温和的看法;因此在摩西的信徒与教堂的信徒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使两派分离的鸿沟。不幸的伊比奥尼派被一种宗。教视为叛教者加以拒绝,而另一个宗。教又认为他们是异端分子而加以排斥,这便使他们看到,他们非采取一个更为明确的立场不可了;因而,虽然迟至公元4世纪时还可以找到这一逐渐消亡的教派的一些残迹,但它实际已在不知不觉中消融在教廷教会或犹太人的教会之中了。

    当正统教廷教会对摩西的戒律保持着一种既不过分尊敬也不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