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苏联 >

第25部分

我的苏联-第25部分

小说: 我的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十六章 谢列平的朋友们() 
这时候的苏联外交领域,还是莫洛托夫说的算,提起莫洛托夫,人们一般会想起**,还有同时出现的莫洛托夫面包篮。平心而论,苏芬战争是苏联整体决策的结果,从苏联角度上面来讲,掀起这场战争的原因甚至都不需要讨论,因为芬兰本就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苏联完全可以用统一的口号进行自古以来……

    最终没有吞并成功,才导致了**这种调侃的出现,不过谢洛夫眼中,莫洛托夫虽然被德国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骗过一次,仍然不失为一个杰出的外交家。毕竟像德国那种孤注一掷的决心,不是一般人可以预料的。

    莫洛托夫的才能主要体现在二战之后,可以说洗刷了被里宾特洛甫欺骗的耻辱,莫洛托夫计划,苏联为了防止东欧倒向美国,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总称。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以此来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

    丘吉尔曾经评价、莫洛托夫,他那黑色的短须、深邃的目光、毫无表情的面孔、雄辩的口才和泰然自若的神情,都极好的反映了他的尊严和才能。

    此时的莫洛托夫,处在人生的最巅峰,身兼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监察部长等职,同时对内务部恢复了二战中,那种特殊的影响力。这可能也是赫鲁晓夫决定改组内务部的一个原因。

    在驻外大使的序列中,从重要性来讲,英美当然是第一序列,重要盟国和西欧国家处在第二序列,其次的东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处在第三序列,至于某些刚刚独立的地方,派谁去做大使根本无足轻重。

    对于这从到意大利做大使,谢洛夫其实刚开始没有想到,因为他不认为谢列平等人,在这个年代有这种能力,不过事情的发展似乎告诉谢洛夫,谢列平这些人虽然地位不高,但好像人数众多,每个人都有不低的地位,合在一起迸发的能量也很大。

    至少这段时间,谢洛夫已经见到了谢列平经常在一起的朋友,最常见的是五个人,莫斯科市委的叶戈雷切夫、内务部副部长季库诺夫、广播电视台的梅夏采夫、塔斯社的戈留诺夫、真理报的格里申维奇,经常听他们谈论的还要再加上一个,列宁格勒书记处的托尔斯基科夫、至于谢米恰斯内的名字,只是有时候会出现。

    “让你做意大利大使,本质上不算降职!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力量了!”格里申维奇沉声道,“你的工作其实并不好做,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其实并不好惹,不然的话意大利**凭借二战中的表现,也不会一直无法撼动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的地位了!”

    梅夏采夫插口道,“根据我们对意大利**的了解,大约可以获得百分之三十五意大利人的支持,剩下的就很难办了。毕竟教廷的影响力虽然在我们看来有些可笑,但是那些意大利人却深信不疑,所以要扳倒天主教民主党十分困难。”

    “有的时候我还真的比较欣赏亚洲的同志们!”季库诺夫哈哈一笑道,“直接暴力革命,战争最能决定谁的主张是对是错,人民会用实际行动进行选择!”

    “可是欧洲现在的气氛,这种土壤并不充分!”叶戈雷切夫反驳道,“如果刚刚战后那段时间,法共、意共、希共倒是都很有机会。但是我们不能支持他们,我们的压力太大了,无法和美国撕破脸!”

    “所以现在举步维艰!”季库诺夫嘟哝道,“现在就算给他们支持,可能也不能推翻那些政府了!”

    “你们安静一下!”谢列平皱着眉训斥道,“凡事都有利有弊,事情都在不停地发展!谁又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季库诺夫,简单让我们的小同志了解一下西欧的情况!”

    “好!”季库诺夫对谢列平一直是言听计从,很快说道,“其实根据我们几个人的计算,美国在意大利的投入相当多,所以对意大利的掌握,很可能对西欧的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在法国方面,法国人一直对美国的干涉有着自己内心中的警惕,根据内务部情报分析,十年内美国很难对法国进行政策上的影响,所以主要突破口在意大利这边,只要意大利**能够取得四层人民的支持,已经足够我们进行一次冒险行动!”

    谢洛夫坐在角落一直听着几个巨头的教诲,好半天才说道,“意大利一旦不稳的话,在欧洲大陆我们的优势将更加巨大,在法国外交中立的情况下,我们将对美国占领下的联邦德国进行全面包抄,如果我能激化意大利国内对意共的仇视,我认为一定的流血事件更加容易达成目的!

    几个人交换了一下意见,最后谢列平说道,“总之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来,季库诺夫尽量协助你!”

    “我保证竭尽全力!”谢洛夫郑重的保证道,内心深处谢洛夫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时间表,一定要在匈牙利事件前面取得成绩,有时候不管谢洛夫愿意不愿意,这个世界其实就必须比烂,屁股决定脑袋,谢洛夫现在是苏联人,哪怕苏联对匈牙利的行为就算在不对,他也只能去掩饰,最差也要拉着美国一起垫背。

    随后,谢洛夫前往外交部报道,不过并没有见到莫洛托夫,也许他现在还不值得莫洛托夫专门见一面,最后谢洛夫在莫斯科逗留半个月后,开始前往罗马接替苏联驻意大利大使的位置,在匈牙利转乘之后,整个旅途开始平静下来,一路进入到意大利境内。

    意大利作为欧洲文明的中心,虽然自从罗马帝国灭亡后沉沦了很长时间,但在文化上仍然是欧洲人心中的圣地,不论是德国的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的第三罗马、还是美国的新罗马帝国、这些言论的出现无一不把意大利历史上的罗马帝国,当做自己国家奋斗的目标,可想而知意大利在一般欧洲人心中的地位。

    【我今天出去野餐去了,脑袋迷糊,所以就一章了。抱歉!】

第四十七章 中情局的评价() 
华盛顿国家广场,林肯纪念碑就矗立在这里。美国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这里,纪念这位美国历史上的伟大总统,出乎预料的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在附近办公。作为苏联内务部的最大对手,和现在内务部以及后来克格勃的神秘不同,中央情报局似乎并不介意暴漏在公众的目光之下。

    中央情报局的局徽造型独特、警醒、在蓝色镶金边的圆形底盘中心,是一面银色的盾牌。盾牌中心是一个有十六个红色尖角的罗盘图形,盾牌上面是美国国鸟白头海雕的头像。

    这时候的中央情报局局长是刚刚上任的杜勒斯,执掌这个中央情报局的大人物刚刚在去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今年刚刚将麦卡锡弄垮台的杜勒斯,在中央情报局内部的威信已经到达了巅峰,甚至比以前长时间担任局长的人更加有威望。

    杜勒斯和苏联的交锋其实早已经开始,甚至比冷战开始的时间要早的多。在“日出行动”中,艾伦·杜勒斯与德国党卫军参谋长卡尔·沃尔夫进行谈判。企图蒙蔽美国总统罗斯福,单独与德国媾和,而共同对抗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民主党派,此行为被苏联侦查员发现之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立即展开行动,阻止谈判。

    日出行动没有尽到全功,杜勒斯仍然将注意力放在苏联身上,中央情报局内部每个人都知道,杜勒斯的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苏联,随时准备为了美国的胜利,和苏联内务部在进行一次交锋。

    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杜勒斯,交叉着双手听着美国乡村音乐,斯斯文文的气质,一般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翩翩有礼的大学教授,而不应该是执掌中央情报局的局长。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预料。出身于一线特工的杜勒斯,老谋深算的他位置比所有的前任都要安稳,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也在他的影响之下一直推进。

    杜鲁门每天接见的第一个人,总是杜勒斯这个中央情报局局长。现在的中央情报局的地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提高。虽然和苏联内务部不能比,但比起英国的军情六处已经好了很多。

    “我们的朋友有了什么动作?”听完了音乐,杜勒斯推了推眼睛有条不紊的问道。在自己的下属面前,杜勒斯一直都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态度,和推进行动时候的雷厉风行完全是两个人。

    情报处处长亨利慢慢打开文件,不紧不慢的说道,“根据意大利方面的消息,苏联驻意大利大使已经换人了,前任大使已经被调到了苏联国内任职!新上任的大使是一个年轻人?”

    “换人了?”杜勒斯习惯性的拿出了烟斗,深深地吸了一口道,“亨利,请继续说!”

    “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亨利简短的介绍道,“今年二十七岁,俄罗斯人,出生在阿塞拜疆,在战争末期应征入伍,随后战争结束!回到阿塞拜疆继续学业,历任共青团科长、宣传部部长、阿塞拜疆共青团书记、阿塞拜疆内务部部长,和第一书记谢米恰斯内关系很好!在内务部部长任内,将监狱清查一空!根据公开传言,死亡一千人左右!”

    “唔!倒是很有内务部的风格,不知道我们的朋友为什么热衷于自相残杀!”杜勒斯毫不犹豫的在下属面前,嘲讽着自己的对手。苏联国内各种各样的运动,已经让杜勒斯见怪不怪了,要知道他已经注意了苏联十几年。甚至对这种手段,杜勒斯比一般的苏联民众还要熟悉。

    不过杜勒斯不得不承认的是,苏联的这种举动,让美国空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却一直无法在苏联国内建立起来自己的情报网,因为苏联干部层的不稳固,让美国情报网的建立一直毫无建树,本身就干净的人都不敢对外国人有所接触,更何况还当美国间谍?美国在苏联发展的线人不是没有,却一直形不成网络,作用聊胜于无。

    别看专家对苏军未来年的作战模式与意图,都进行了有模有样的分析,这些报告与分析完全是在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他们完全是靠记者或者学者提供的资料,比如说苏联领导人开会的时候进入会场的秩序,《真理报》上苏联领导人的排名,以及苏军公开报道的大演习。

    这种窘境在中央情报局内部高层里面,差不多都知道对苏联工作几乎可以和失败画上等号。可反过来,苏联一直都对美国的情报机关报以警惕,就差没有把自己吓死。可能完全了解五十年代,中情局对苏联渗透工作无能的苏联人,也只有谢洛夫自己了。

    “局长,你说的没错!根据数据处分析,谢洛夫应该是在苏联国内引起公愤,所以才被打发到外国做大使的!”亨利有模有样的说道,“从年龄上来判断,这个人应该做事不顾后果,并非头脑超长,使用内务部的手段简单粗暴,并不是老谋深算的人物,数据处的结论是,威胁性不大、可以不予理会!”

    “我一直相信数据处的判断!”杜勒斯点点头认可了情报处处长的话,“不过是一个在苏联闯了祸的愣头青,相信不会在意大利有什么建树!保持关注就可以了!”

    愣头青矗立在罗马火车站,茫然四顾。看惯了钢筋水泥混凝土,谢洛夫终于感觉到了一点变化,没有遍地的红五星弄的都有点不适应,跟着大使馆派来的司机,谢洛夫的外交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坐在后座的谢洛夫透过窗户,得到了自己来到罗马的第一眼印象,总的来说印象还相当不错,不过唯一有点审美疲劳的就是,短短时间,谢洛夫要是没记错,他已经看到了十几座教堂了。

    “这么多有什么用?跟俄罗斯帝国时期一个水准,一个定居点什么都没有,先建一座教堂?能吃还是能喝?”谢洛夫心中不断的腹诽,对浓重的氛围顿感吃惊。

第四十八章 罗马假日() 
内心深处,谢洛夫对自己的外交生涯悲观感又增加了一层,穷则思变,一个社会已经成型,没有特别剧烈的矛盾,想要推行一个新的观念谈何容易。这也这是为什么,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里面,**受欢迎的原因,后世的印度到了二十一世纪,穷人仍然和印度政府不断的对抗,各种**扎根在其中。而在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国家,他们不需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跳跃式发展,意大利恰恰属于后一种。

    苏联驻意大利大使馆和一群东欧国家在一片,冷战无声的较量好像在这里更加明显了。除了一直标新立异的法国,美国的大使馆也在一群盟友之中。

    “这也太明显了吧?意大利政府是不是故意这么安排的?让我们和美国人,在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