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颠覆晚唐 >

第163部分

颠覆晚唐-第163部分

小说: 颠覆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小惠和韦凤纷纷道:“恭喜大人得遇良才辅佐,将来出将入相,列疆封侯也在所难免。”

    朱温笑道:“你们两个就知道说好听的,你们就不怕万一我师父大军打到大梁吗?现在我自保都是问题,哪里还想什么列疆封侯?”

    张小惠道:“大人莫要妄自菲薄,慢慢来就是了,哪里能一口吃个胖子?”

    朱温又跟他们说笑了几句,又教了朱友宁一些简单的吐纳之法,让他用心修习,这才回自己的书房去了。他是却是不想老是面对这张小惠,因为张小惠不但相貌长的像自己的妻子,就连说话做事也十分相像。说白了朱温对于原来的妻子确实也有些放不下,是以才会对张小惠也十分的照顾。

    可现在张小惠一直住在府里,表面上是一个义妹的身份,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朱温对这个义妹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感情,这一点傻子都能看的出来。张小惠对朱温的情谊那更是几乎是人尽皆知,这一点朱温也十分了解。

    可若是让他娶了这个跟妻子一样相貌的张小惠的话,黄颖怎么办?毕竟跟黄颖也有好几年的感情了,还有了肌肤之亲。感情的事情最让人头痛的,朱温想。

第249章 谋士敬翔() 
第二天王发带了一身布衣的敬翔来拜会朱温,到了客厅,王发显得有些拘束,可不是吗?自己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儿,到了节度使的府上哪有不不拘谨的?

    倒是一身布衣的敬翔从容自若,显得很是淡然。这不禁让朱温对他有些刮目相看。

    朱温微笑道:“王大人莫要拘谨,现在是私益,不是公事,没有官职大小,大家兄弟相称如何?”

    王发一哆嗦就跪倒在地,急忙道:“这如何使得?岂不折杀卑职了?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敬翔却是面带微笑,一言不发。

    朱温也只能叹了口气道:“那王大人先在厢房稍待片刻,我与敬先生谈谈。”

    王发毕恭毕敬的退了出去,客厅中只剩下朱温和敬翔两人了。

    朱温道:“子振先生请坐。”朱温不称呼敬翔的名字,而称呼他的字,是表示对他的尊重。

    敬翔也不推辞,从容谢了座,道:“不知大帅叫草民前来有何贵干?还请大人明示。”

    朱温道:“久闻先生大才,本想亲自登门拜访,却由于公务繁忙,这才烦劳先生前来,朱某深感愧疚。听说先生喜读春秋,我常听说书的讲关公也喜欢夜读春秋,可春秋到底是什么东西?都讲些什么?我是个粗人,只知道打仗,没读过多少书,还望先生解读一二。”

    朱温是想看看敬翔有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朱温在还是朱日光的时候就因为妻子是学汉语言文学的,他就经常也读一些古籍,不为别的,只为了能跟妻子多找一些共同的话题而已。对于各朝的历史典故也都有一些涉猎,春秋倒是也随便翻看过,他当然知道上边都写些什么。

    敬翔恭敬的答道:“春秋所言无非是一些诸侯之间征战的事情,其中涉及了用兵、谋略的一些东西,很值得一看。”

    朱温又问道:“那以先生看,春秋中记载的用兵之法是否能够为我所用呢?”

    敬翔道:“春秋中虽说记载着不少用兵和谋略的一些东西,可用兵之道在乎出奇制胜,因地制宜,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都要照顾到。草民研读春秋不过是略共参考而已,真正的春秋古法岂能用于今日?且不说春秋之法,就连孙子兵法中的东西也未必都可以用于今日,只能作为参考而已。”

    朱温听了敬翔的话很是感慨,道:“子振先生果然名不虚传,那如今我身处四战之地,又逢连年干旱,宋、汴之地连年遭天灾人祸、烽烟四起、盗贼横生,如今我该如何做才好?”

    敬翔道:“安抚百姓,保境安民,招募人才,广招军队,徐图发展。其实这些事大人已经在做了,已经有多路盗匪被缉拿归案,民间也按照将军的命令正在组织民团,这些民团一来可以预防和抓捕匪盗,二来在有外敌来袭的时候也可以拿起武器迎敌,能想到这些足见大人智谋过人,想他人所不敢想,做他人所不敢做。

    “大人还派人鼓励农耕,并给那些没有种子耕种的贫民发放种子,还鼓动城中士绅豪富之家设粥棚施粥,以让那些没有饭吃的百姓不至于饿死,这足见大人的爱民之心。

    “大人在同州之时屡次大败王重荣、杨复光、王铎等人的联军,虽然后来由于孤军奋战而不得不投靠李唐,但也不得不说大人对用兵之道已经掌握不比任何人差了。

    “大人勤政爱民,智谋、兵法都是上上之选,学生惭愧之至,岂敢班门弄斧?”

    敬翔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朱温的问题,可他从侧面表达出了他的见解,正是与朱温现在正在实施的方法不谋而合。

    朱温笑道:“我是真想听听子振的看法,不是想听你拍马屁来的。”

    敬翔依旧恭敬的道:“学生能够想到的大人都已经做了,不过其他的倒还有一些不知大人有没有安排到的。”

    朱温道:“子振但说无妨。”

    敬翔道:“大人虽然屡次受朝廷封赏,圣上亲自赐名‘全忠’,看似圣眷甚浓,其实不过只是表象而已。同州虽然不如宣武,其繁华更是无法跟汴州相比,可同州地处渭水古道,扼长安东北面咽喉之地。背靠铁镰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黄河、渭水、洛水均流经同州,让同州成为八百里秦川最开阔的地段,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若是让大人长久在那里建立的根基,即便是李唐朝廷真能回到长安,圣上恐怕也未必能睡得踏实。所以他们才会把大人安排到宣武军,看似为了表示对大人的恩宠,实则是李唐朝廷根本不信任大人。”

    朱温眼睛一亮,道:“你接着说。”

    敬翔接着道:“有传言说大人是黄巢的关门弟子,是以朝廷才没有让将军参加攻打长安的活动,如今李唐王朝虽然式微,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各路藩镇虽然各自为政,可表面上李唐还是天下共主。如今的天下就像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一般,虽然大家都没有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可表面上还是恭恭敬敬的把他当成是天下共主。”

    毕竟李唐也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藩镇之中也不乏真有一些忠心不二的人,大人如今也身为一方藩镇,手下良将众多。如今黄巢的大军屯扎在陈州城外,四处掳掠百姓做民夫,抢夺粮食财物做军饷和口粮。如今尚让已经占领了我宣武军的亳州,大人不如乘机南下收复本来就属于宣武军的颍州和亳州,顺便帮忙解了陈州之围。这样一来,不光是李唐朝廷要对你刮目相看,就连四周其他藩镇也定当主动前来结盟。”

    那样将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发展自己的势力,处四战之地有处四战之地的好处,北有义成军(郑滑)、魏博军、成德军,东有天平、泰宁、感化(武宁军)、平卢(淄青)等藩镇。各藩镇虽然势力都比较强悍,可都论谋略武功都不及大人万一,若大人励精图治的话,不出二十年,这些藩镇必将都成为大人囊中之物。”

    说句不中听的话,李唐现在是自身难保,正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今朝纲败坏,吏治腐败,宦官专权,其混乱程度不下于春秋和三国。此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将军雄才大略,他日定然不会久居人下。”

    朱温听了敬翔这长篇大论的一段话,心中思潮起伏,道:“子振啊,话虽如此,可我只想保境安民,保一方百姓平安于愿足矣,朱某并无那么大的野心。”

    敬翔道:“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大人,即便是大人你不想吞并他人,可他人未必就肯放过大人,在这个武力决定一切的时代,软弱就要灭亡,这是多少年来的历史教训,大人又岂能不知?”

    朱温沉默良久,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以后子振就在军中供职吧。”

    敬翔道:“敬翔乃一文弱书生,到了军中岂不被将军们耻笑?如若大人看的起学生,就让学生早晚伴随左右,做个小小的幕僚足以。”

    就这样敬翔成了朱温的谋士,为朱温出谋划策,有时候朱温的一个想法提出来,敬翔就能举一反三,做出十分详细的计划和方案,这让朱温很是高兴。

    朱温来自二十一世纪,对历史的潮流和趋势都很了解,他本来想搞一场土地改革,把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再按人口分配给平民。可这个计划立马就被敬翔给封杀了,敬翔的理由很充分,这样一来势必会触怒富豪乡绅们。现在宣武军的财政收入大部分都来自于富商大贾上缴来的赋税,真正的平民哪里缴的出那么多钱财来?如果分了土地,那些乡绅豪富们就会找借口拒绝缴纳税收。

    朱温这才知道在这种时候进行土地改革根本行不通,真正的平等更是不可能出现,如果真的人人平等的话,那还有人去奋斗吗?

    其实这个道理朱温也了解,只是他感到那么多土地被乡绅豪富们和官宦之家买走之后再雇佣那些没有土地的平民为佃户来帮他们耕种,这一点朱温感到很不公平。可哪里没有不公平?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照样贫富差距大的离谱。

    说实话朱温想出这个办法还真是为了那一个模糊的梦——天下大同,人人平等,可现在他还做不到,甚至永远都做不到。既然做不到就不管它,把它抛到了九霄云外,这就是朱温的性格。

    既然土地改革不能搞,其他的东西搞一下不应该还是可以的,朱温想到的是开设银行,发行纸币,让纸币代替现银在市面上流通。唐代那个时候还没有钱庄,更没有银票这种东西。市面上流通的就是银子和铜板这些东西,一来携带不方便,二来那两样东西都比较沉重,带多了那些个东西确实也蛮累人的。

    所以朱温想到了要像后世一样开一家银行,把分号开遍全国各地,只要你拿着票子就可以在全国各地的分号兑换到银两和铜板。可这个想法虽然简单,可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并非一时半刻能够做的出来的事情,加上现在宣武军的形势还不够明朗,等一切安定下来的时候再说不迟。

第250章 飞槊李思安() 
陈州的求援书很快就送到了汴州,朱温一时间有些犹豫,急忙召集众将商议,众将都以朱温马首是瞻,朱温问他们的意见,他们反过来却说只要朱温一句话,水里火里弟兄们眉头都不皱一下的。

    朱温把眼光看向了宣武军原来的都虞候杨彦洪,杨彦洪世代在宣武军为将,在宣武军的本土军队中声望很高。朱温想也不能冷落了他,道:“杨将军,依你之见,我们要不要派兵去救陈州?”

    杨彦洪看了看众人,也低头道:“末将一切都停大人吩咐,愿与众将共进退。”

    说起来这杨彦洪也算是有些小聪明的,他见朱温的心腹将士都没有一个表态的,自己本有心说出自己的见解,可在这种情况下也无法说出口了,毕竟在这个时候无论他说的对与错都会让朱珍、张存敬他们心里不爽。索性他也跟其他人一样,也不表态,看朱温怎么说。

    朱温见没有一个人肯表态,他不禁把眼光看向了旁边的敬翔。

    敬翔其实年纪很轻,也就是二十多岁的样子,他先向朱温行了一礼,又抱拳给众将打了个招呼,这才缓缓的道:“黄巢围陈州已有百日,赵犨此人有勇有谋,特别善于守城,加上他世代在陈州为将,在陈州的根基十分稳固。而且赵犨早已经预料到了黄巢撤出关中的路线,是以才能一举生擒孟楷。

    “他敢在黄巢大军压境之时杀了孟楷,足见此人是一条好汉。现在黄巢以陈州为中心四处掳掠,即便是我们宣武军不出兵救陈州,其他藩镇也定当出兵。长安大战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出多少力,现在如果我们还不出兵的话朝廷和其他藩镇可能就要说闲话了。

    “再者说,一旦黄巢打下陈州之后,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就是我们汴州,因为黄巢现在最恨的人除了赵犨,下一个就是朱将军了,我说的可对?”

    朱温点头道:“师父待我不薄,我却在关键时刻倒戈投敌,他不恨我才怪呢!”

    敬翔道:“所以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宁可把战场设在陈州,也不能到时候让黄巢把战场转移到汴州来。”

    众将纷纷点头,好些人还不知道敬翔是何许人也,一个个以好奇的目光看向敬翔。

    朱温道:“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先生名叫敬翔,字子振,博学多才,尤其精通谋略和兵法,以后他就是我们宣武军的军师了,众位兄弟一以后多跟子振先生亲近亲近。”

    敬翔急忙谦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