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颠覆晚唐 >

第255部分

颠覆晚唐-第255部分

小说: 颠覆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大军的联手抵制。如今不是考虑妇人之仁的时候,还望子振兄能够理解。”

    李振刚跟朱温不久,可此人文武双全,也是名将世家的后代,每每能够揣摩朱温的意图,还能够做出更加细致的分析,并能够从朱温的只言片语中推理出更多的利益关系来,可以说此人是天生的谋士,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都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

    敬翔为人中正平和,精于吏治,善于理财,对用兵之道也有很深的造诣,只是兼顾的东西多了,难眠多而不精,是以论谋略,就比李振略微逊色了一些。更重要的是敬翔为人宽厚,勤政爱民,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李振说的那些?他只是想解救关中的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已。

    敬翔看了看朱温,朱温毫无所动,敬翔叹了口气,心道:“主公变了,如果是以前,他会毫不犹豫的出兵关中,可现在他可以为了更大的利益而让关中的百姓遭受荼毒也或许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霸主,或者成为曹操”

    朱温叹道:“如果想让战争停止,就要用武力威慑的住众藩镇,可无论是谁都没有这个能力,韩建为了怕李唐王室不服,一定会解除诸王的兵权,并杀人立威,一旦韩建如此做了,恐怕他就会像李茂贞一样同样造到群起而攻,到时候就是我们进军关中的时候。”

    果然,在薛王李知柔来到华州的时候,韩建以诸王谋反,要谋杀自己和天子为由,把诸王囚禁在十六宅,杀捧日都都头李筠,杀通王、覃王、薛王等李唐宗室十一人,天子李晔敢怒不敢言。

    群臣噤若寒蝉。

    乾元四年,李克用约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一起出兵关中勤王,刘仁恭按兵不动,李克用大怒,亲帅大军三万攻卢龙,正逢大雾,在蔚州城外的木瓜涧遭遇刘仁恭的大将杨师侃伏击,伤亡近两万人,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军晋阳。

    可李克用依旧虚张声势,扬言要入关中勤王,静难军、定难军、山南东道、宣武军都表示要入关中勤王,虽然大多都是虚张声势,可李茂贞依旧有些坐不住了,忙向昭宗请罪,并愿意出钱十五万贯修缮长安宫室,迎接昭宗还长安。

    韩建胁迫昭宗在华州两年,杀李唐宗室王爷十一人,要说李晔不恨他那是假的,如果等大军来勤王的话,恐怕以他韩建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挡,所以韩建只能悻悻然的答应让李晔回长安。

    韩建让李晔回长安之前,升华州为兴德府,李晔一一照办,可依然拖到乾元五年(也就是光化元年),才送昭宗李晔回长安。刚刚三十一岁的李晔这时已经两鬓略显斑白,步履之间已显老态,这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身影是那么的落寞

    同年,朱温遣李振入长安,李振这时已经位居检校右仆射、天平军节度副使,入长安后又升为紫金光禄大夫,从三品。在京城虽然没有什么实职,但因为有朱温这个强大的藩镇做靠山,朝中自宰相崔胤以下,百官争相与李振结交,让李振内心不由的感慨万千。

    想想当年自己屡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李振本就持才傲物,几次落榜之后也就不再参加科考,凭着祖宗的福荫在禁军中某了一个职位,十来年才混到金吾将军的位置。金吾将军和金吾卫大将军之间虽然只两字之差,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好不容易外放一个刺史,还碰上董昌叛乱称帝。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无意中投靠朱温,却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就弄了一个节度副使做,虽然只是遥领,已经让他很是满足,加上现在那些原本自己需要仰视的大臣们纷纷对自己恭敬有加,甚至有人曲意奉承,希望能够得到宣武节度使朱温的庇护。虽然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冲着朱温的面子来的,但还是让李振感到很解气。心中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这日李振刚刚睡了一个午觉,起床之后听管家说宰相崔胤来了,已经等了大半个时辰了。

    李振不由的淡然一笑,他很享受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即便是李唐王朝的宰相,在自己面前也要矮上三分。可享受归享受,说句实话,李振还是一个很知道分寸的人,他知道该应付朝中这些大佬,什么人该用什么样的手段,他都很清楚。

    在李振身边负责安全的是夏鲁奇,夏鲁奇已经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校尉,可以统领三百人马,这让夏鲁奇很是高兴,虽然他没有被安排在前线立功,但能够跟着李振进入长安,还是让他很是兴奋了一阵子。

    校尉在武将中虽然只是七品的低级武将,可却是能够统领三百人的实打实的武将,比那些只有官衔而没有实权的什么将军的要好上不少。出身寒微的夏鲁奇已经很是满足于现在的状态了,加上李振对他也不错,所以夏鲁奇暗自感激朱温和氏叔琮的知遇之恩,对王彦章的嫉妒之心也淡了不少。

    他却不知道现在的王彦章已经是别将的级别了,据说马上就要升都将了,如果他知道这个消息的话,恐怕又要感叹不公平了。其实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明明自己得到的并不少,而且自己心里也很高兴,可万一看到一个与自己条件差不多的人得到的比自己多的话,心里就难免感到不平衡。这是人之常情,并不是夏鲁奇一个人有这种想法,而是大多数人都会有同样的想法。

    李振让夏鲁奇先和管家退出去,自己亲自去客厅见当朝宰相崔胤,李振很清楚,崔胤贵为宰相,亲自登门定然有很重要的事情商量,或许这件事可以关系到天下的格局

    崔胤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朱温虽然在关中几次动乱中都没有插手,不是因为朱温没有能力插手,而是因为他不想插手。因为崔胤清楚的知道,以朱温的兵力,绝对不在李克用之下,凭朱温轻易的拿下泽州而李克用几次出兵都被葛从周战败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来,李克用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李茂贞虽然拥有凤翔和山南西道,可也是外强中干,连李克用都应付不了,怎能是朱温的对手?

    所以崔胤想在朝中站稳脚跟,与外镇联合的话,最佳的选择就是朱温,他可以为朱温时刻提供朝中动向,而朱温可以给自己提供对朝中的武力威慑,如果两人联手,控制李唐王朝绝对不成问题,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佳组合。

第385章 围困凤翔() 
李振并不是第一次见崔胤,毕竟李振现在也是三品大员,就连天子都可以时常看到,与身为宰相的崔胤更是不可避免的发生接触,这次崔胤来见李振只是以私人身份来见,所以并没有穿官服,所以李振也以常礼相见。

    两人各自寒暄了几句,崔胤就与李振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崔胤道:“东平郡王忠心为国,李大人也勤于国事,实乃天下之福,只是宦官专权,就连天子废立之事都屡屡被宦官把持,如今神策营掌握在宋道弼、景务修、刘季述等宦官手中,昭宗天子形同虚设,望李大人给东平郡王通融一下,只要东平郡王点头,大事可成。”

    李振对朝中宦官专权的事情又岂能不知,宋道弼、景务修跋扈之事李振也十分清楚,之事神策营中尉刘季述就有些不好解决了,刘季述掌管神策营,手握重兵,虽然朱温如果挥兵长安的话可以轻易击溃刘季述,但这时的朱温不可能出兵,万一把刘季述惹急了的话,不要说崔胤,就是李振都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

    李振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当然不一样,他可不想自己莫名其妙的死在长安,即便主公朱温随即挥兵长安,杀掉刘季述,自己已经不能死而复生,岂不得不偿失?

    在华州的时候刘季述与韩建联手杀宗室诸王的事情何人不知?可至今包括昭宗在内的人没有一个人敢说刘季述的不是,当然是因为刘季述手中有兵权的原因。即便刘季述再怕朱温的大军,刘季述却不会让人轻易动自己的脑袋,如果在脑袋都保不住的情况下,其他事情都可以不考虑,一旦他狗急跳墙,恐怕李振也未必能够幸免。

    李振道:“刘季述手中有神策营,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撼得动的,崔相可以先拿宋道弼、景务修两人下手,不过必须要有圣上的手谕,才不至于让刘季述心中生出唇亡齿寒的想法。”

    崔胤苦笑道:“我也知道,刘季述此人不那么好动,可刘季述此人野心极大,如果不杀他的话,恐怕长安不得安宁。”

    李振沉思良久,道:“如果你想杀刘季述,恐怕不光是你,就连昭宗都有灭顶之灾。”

    崔胤心中一惊,良久之后叹道:“多谢李大夫指点,东平王那里还望李大夫代为问候一声,就说崔某人拜上。”

    崔胤走了,可李振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知道这个京城,正在酝酿着下一轮的风雨,如果场风暴一旦来临,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振急忙写了一封密函,让夏鲁奇找几个可靠的人快马送往汴梁,把长安的最新动向禀报朱温。

    果然,不出一月,崔胤奉昭宗密令,杀宦官宋道弼、景务修,并斩杀其党羽数十人,朝野震动,一时间崔胤在朝中尽掌军政大权,神策营中尉刘季述也害怕万分,知道崔胤所针对的绝对不是只有宋道弼、景务修两人,更大的目标是自己,可由于自己掌握着神策营,所以才能够免于一死。他知道,他不能坐以待毙了,必须要做出抉择,为能够在这个混乱的年代更好的生存下去而努力。

    这日刘季述秘密来找李振,说想与朱温联合共同对付昭宗,挟天子以令诸侯,李振从心里面对太监这种人看不起,历代以来,太监都是一个十分卑劣的职业,可又每每有位高权重的太监掌权,权倾朝野者何朝没有?甚至太监杀皇上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这就让宦官这个职业有了不可避免的矛盾性,他们是残缺的不光是身体,更重要的是心灵,在必要的时候,这些心灵扭曲的人可以不顾及任何后果,这是李振从历代的史料中得到的结果,所以李振本能的就对这些太监们看不顺眼。

    刘季述的义子刘希贞道:“如今天子好高骛远,刚愎自用,如今接连大臣,恐怕要置我等于死地,刘中尉想与东平王联手废掉皇上,拥立太子为帝,到时候就让东平王监国,如此一来定可以让天下安定一段时间。”

    李振冷笑道:“你们倒是想的好主意,以百岁奴侍奉三岁主,以后太子登基之后还不是什么事情都是你们说的算吗?让少主登基,这种事情往往会酿成大祸,天下纷乱皆以此为由。废立天子这种事情岂是你们这些宦官能够参与的?更何况,东平王手握雄兵数十万,还依旧对皇上忠心耿耿,尊崇圣上还犹恐不及,哪里敢做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刘希贞还要再说什么,李振却冷着脸道:“夏校尉,送客!”

    刘希贞长叹一声,只得回去跟刘季述禀报。

    刘季述也没有办法,得不到朱温的支持,他不敢轻举妄动,这时候朱温的势力已经到了东都,进兵潼关不过数日路程,在陕州的王珙跟朱温关系暧昧,到时候肯定不会拦截朱温的大军,甚至替朱温的大军筹备粮草也说不定。

    但刘季述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就不能轻易放弃,更何况崔胤已经跟昭宗密谋对付自己,自己如果再没有什么动作的话,岂不是坐以待毙?

    李振这里也没有闲着,他派人连夜把刘季述要废掉昭宗的事情禀报了朱温,朱温让李振先回汴梁,静观其变,朱温可不想让李振待在长安这个是非之地,如果长安真的发生动乱,李振能否保全性命还是未知数。

    李振巴不得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当下就收拾东西离开长安。

    就在李振离开长安的第二天,刘季述派人把昭宗囚禁在少阳院,门窗全部封死,只留一个小洞可以送吃的进去,昭宗和何皇后两人相对哭泣,声音凄惨。

    崔胤被免职,本来刘希贞提议要杀掉崔胤,可刘季述怕惹恼了崔胤的后台朱温,是以留了崔胤的性命,岂料崔胤岂是等闲之辈?没有等朱温挥兵西进,就策反了神策营大将孙德昭,孙德昭倒戈杀了刘季述,救出昭宗。

    这时保义军(陕州)节度使王珙与护国军(河中)节度使王珂又一次开战,王珙求救于朱温,王珂求救于李克用。

    朱温派大将张存敬挥兵如河中,连战连捷,李克用不敢救援,王珂的妻子也就是李克用的女儿亲自写信给父亲,信上说:“难道父亲就这样看着女儿女婿成为阶下囚吗?”

    李克用回信道:“我若出兵,沦为阶下囚的就不光是你们,恐怕河东也要成为一片瓦砾,不是我不想救河中,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珂夫妇看到李克用的书信,心中万念俱灰,只得出城投降,自此朱温占据河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