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颠覆晚唐 >

第66部分

颠覆晚唐-第66部分

小说: 颠覆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的李唐宾听了尚让的违心之言,心中也有些不齿尚让的为人,只是自己跟随尚让多年,知道尚让这人也非奸诈之辈,只是有些好面子而已,也就没有过分多想,只是脸色有些微红。

    朱温哪里知道真假,听说尚让打下了江陵,心中也很是佩服,双方互相寒暄了一番,朱温有设宴款待了尚让和李唐宾。

    黄巢听到消息,也从潭州赶来,与朱温和尚让会合,准备向江陵进发。

    尚让心里暗自叫苦,江陵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去那里还有何用?当下尚让硬着头皮道:“我等攻打江陵的时候与守军展开了激战,守军在撤退前竟然放火烧了江陵城,现在江陵城已经成了一片焦土,我们不去也罢!”

    黄巢信以为真,道:“那我们就东进鄂州(今武汉),先把江南搞个天翻地覆,之后横渡长江,进军关中!”

    朱温很想让黄巢稳扎稳打的一步步来,先巩固既有的势力范围再图北上,可黄巢道:“乘我军新胜,士气高昂,唐军未集之时不出兵更待何时?一旦各路唐军云集,没准儿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朱温其实也深有同感,只是他从大历史的角度去考虑黄巢起义的失败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可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根本不允许义军在一个地方停留太长的时间,大唐王朝数百年的基业岂容小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黄巢若真在哪个地方扎了根的话,诸路大军云集之下,后果殊难预料。

    正在黄巢和众将商议军情之时,一个女子的声音在门口道:“我真的有急事要找朱将军,请您让我进去吧。”

    门口的守军道:“黄王正和众将商议军务,闲杂人等怎可胡乱闯入?”

    那女子的声音道:“朱小公子得了急病,需要禀报朱将军,万一朱小公子有什么三长两短,你们担当的起吗?”

    门口的守军当然知道她说的朱将军是朱温,他们心里也知道朱温不好得罪,他们想到朱温为了二哥朱存的惨死竟然干出了屠杀广州城的举动,心里也有些打颤。可黄王正与众将商议军情,哪里能让一个女子进去。心里一时委决不下。

    众将在厅内听的清楚,特别是朱温一听说侄儿朱友伦得了急病,心里一惊,连忙对黄巢道:“启禀黄王,门外是我侄儿的奶娘,她说我二哥的遗孤友伦侄儿得了急病,我想先去看一下。”

    黄巢黯然道:“你二哥为你而死,你二嫂也以死殉夫,留下两个儿子也委实可怜,为师也略通医道,你就让她先抱进来让为师看看也好。”

    朱温感激的道:“多谢师父!”

    门外的守军正自委决不下,接到命令,赶紧放刘金枝进来。

    刘金枝年纪轻轻,身材姣好,姿色虽称不上惊艳,却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女,兼且天生骨子里有着一股媚态,另有几分成熟女子的风韵。

    厅中众将的眼光不时地瞟向刘金枝的纤腰翘臀,特别是尚让。尚让的妻子去世也有两年了,虽说有两房侍妾,却哪里有刘金枝这般的娇媚模样?暗中也就对她留上了心。

    这时的朱友伦也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朱温见刘金枝抱着朱友伦进来,赶忙迎上去擦看侄儿的病情,黄颖也跟着围了上去。

    朱温一看道朱友伦的模样,心中就松了一口气,原来这小家伙是出水痘,一般的孩子都会出一次水痘,出过一次之后,终生不会复发,只不过有早有晚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大病。

    黄巢也上前看了看,写了个方子,让刘金枝按方子抓药即可,表示并无大碍。

    刘金枝虽然也生过孩子,可毕竟年轻,没什么经验,心里将信将疑的看着手里的方子,又看了看发着高烧浑身都是红斑水痘的朱友伦,最后把目光放在了朱温身上。

    朱温点了点头道:“你按照黄王的吩咐做就行,没什么大碍的。”

    刘金枝对朱温的话还是深信不疑的,听朱温也这么说,这才抱着朱友伦摇弋生姿的离开,她的这股子媚态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并非有意做作。

    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无心的闯进议事厅,让她的人生发生了一次质的转变,虽然过上了她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却几经颠沛流离,距离她心中暗恋的朱温越来越远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黄巢的大军从巴陵向东,数日之间攻陷鄂州外城,鄂州守军退入内城顽强抵抗,义军一时攻打不下,索性放弃鄂州继续东进,在浙东、赣北、湘南之地转战,江南局势大乱。

    河东的局势也终于告一段落,雁门关制置使康传圭接替李蔚为河东节度使,康传圭入晋阳后手段强硬,血腥的镇压了暴动的河东乱军,看似平定了河东长久以来的纷乱局面,却不知更大的暴动即将来临。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在蔚州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朝廷碍于眼前南方的纷乱局势无暇顾及他们,可卢龙军、土浑谷、河东军三路藩镇分三面把他们围在中间,日子能好过到哪里去?

    乾符六年就这么在纷乱之中度过,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这一年的局势将会如何?大家拭目以待吧。

第109章 举步维艰() 
李儇把新的一年改元为广明元年,想有一个更好的开始。他却不知道靠改元哪里能够改变天下大势?

    朝廷府库空虚,李儇就想到了新上任的江南盐铁使高骈,下诏给高骈让高骈向江南富商大贾借钱,先每借出家当的一半财产以充军需。高骈可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朝廷所谓的借也就是征用,哪里有还的一天?

    高骈立马给顶了回去,高骈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天下人纷纷造反的都是那些贫苦的百姓,如今也只有那些富商大贾没有造反,你这样让他们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了几辈子的财产拿出一半来,不是明摆着要逼他们造反吗?

    皇帝李儇接到高骈的奏疏,心里暗骂:“这天下是我李家的天下,哪里轮的到你高骈来教训我?”李儇越想越气,就让朝中的宰相们给高骈定罪。

    李儇不明白事理,朝中的那帮人老成精的家伙当然知道高骈的重要性,赶忙劝皇上不要着急,一切好商量,大不了等高骈剿灭了黄巢再跟他算账也不迟。李儇这才罢休。

    这时的朱温跟随黄巢转战江南,黄颖当然也在军中,时常与朱温并肩作战,两人在战火中更是培养出了更加深厚的感情,黄巢也有心等局势稳定下来就给两人完婚。黄颖听后暗自窃喜,朱温只是微笑不答,两人心照不宣而已。

    尚让自从见了刘金枝一面后,脑海中老是挥之不去那个媚态万千的影子,是以落下老脸经常到朱温那里走动,也就是想多见刘金枝几面而已。

    刘金枝当然不是傻子,作为女人,她天生的直觉告诉自己,尚让那个老头儿一定是看上自己了。刘金枝也知道,尚让在义军中的威望是朱温所不及的,可以说尚让是义军中只在黄巢一人之下的人物。她也曾想过能不能嫁给他,虽然尚让年纪大些,可毕竟有权有势。

    一个女子心中的如意郎君无非就是年少多金、有权有势而已,尚让虽然已经不再年少,可其他条件还是完全符合女人的要求的。

    尚让来的次数多了,朱温自然也有所觉,心中不禁暗骂尚让:“老色鬼!”

    不过朱温毕竟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觉得人家尚让虽然年纪大些,毕竟人家属于自由恋爱,尚让丧偶,刘金枝被丈夫抛弃,都属于自由之身,刘金枝在自己这里也无非只是个奶娘的身份,又没有卖给自己,自己当然也无权干涉。加上唐朝社会风气开放,自由恋爱并不罕见,朱温也就任由他们发展。

    黄颖当然也是朱温这里的常客,对于尚让的举动,黄颖也只能感叹:“看来尚叔叔是想来个老牛吃嫩草呀,这么大年纪竟然不减少年,看来我还是小看他了。”

    正在喝茶的朱温听了黄颖的话,“噗”的一声把口里的水全喷了出来,笑道:“哪有你那么说话的?人家那叫人老心不老,黄昏恋你不知道呀?”

    黄颖瞪大了眼睛不解道:“什么叫黄昏恋?”对于这个名词,黄颖是真的不懂。

    朱温解释道:“黄昏恋就是老年人谈请说爱,也就是通常说的谈婚论嫁。”

    黄颖“噗嗤”一笑道:“真有你的,‘黄昏恋’这么有创意的词你都能弄的出来。”

    朱温心中一阵汗,这词儿哪里是我弄出来的,在我们那个时代人人都知道的嘛,没想到在这里成了新名词了。

    时光如梭,转眼到二月中旬,黄巢在江南搅得风风雨雨,竟然无人能挡,新上任不久的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在润州城中龟缩不出,浙东观察使、浙西观察使等衙门只能自保而已,哪里有能力制衡黄巢?

    这才让黄巢在江南有了可乘之机,连下饶(今江西波阳)、信(上饶)、池(今安徽贵池)、歙(歙县)婺(今浙江金华)、睦(今建德)等州,声势大振。

    朱温又一次提出了让黄巢扎根江南,以为基业的想法,朱温道:“如今义军日盛,若还像以前那样流动作战,不利于义军的发展壮大。若没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军队的粮草、后备物资的准备等都无法有效率的进行,单独靠以战养战终究不是办法。”

    对于这个问题黄巢也曾想过,只是一直迫于形势,一直无法安定下来而已。

    这时有机会在江南富庶之地建立基业,黄巢也是一百个愿意,师徒二人一拍即合,并找来了对律法、生产、水里等方面都有一套的张言,三人商议起了扎根江南的策略!

    黄巢把对外战争的事情都交给了两个弟弟还有孟楷、尚让、葛从周、胡真等人,朱温和张言专门负责内政的实施。

    朱温一下子又成了一个大忙人,忙着修订律法,忙着准备策划土地改革,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的举措,在这个封建时代,朱温很难确定是否可以成功实施。他才不会真的以为那些穿越中说的某个人穿越到古代后把现代的制度照搬过去,就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法制社会,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毕竟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朝廷的政令更不可能发生大幅度的变更,一旦出现过激的政治举措,必将将会引起轩然大波。

    想在唐代那个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的时代建立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每一个政令的变更都会牵涉到数万甚至数十上百万人的利益,每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毕竟治理一个国家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哪里能像一些穿越中说的那么如同儿戏般简单?

    政令的起草,一步步具体的实施,要先在某一个点试行,之后逐步推广,这都需要时间。需要一步步的去试验,每一步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整个过程没有个数年数十年的时间休想完的成。

    首先摆在朱温面前的是吏治,如果吏治腐败,官员良莠不齐,就算是再好的政策也根本无法实施,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情况就算是在相对文明开放的二十一世纪也都是屡见不鲜,何况在那个交通和通讯无比落后的时代?

    地方官员一旦在某一个地方担任地方官,山高皇帝远,仿佛就成了当地的土皇帝,掌握数万甚至数十万百姓的生杀大权,如果这个人人品堪虑,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朱温想到这些,不禁感到头大如斗。

    找来张言商议了半天,也是茫无头绪,吏治也非张言的强项,张言的强项是起草律法,还有农业和水利方面政策的具体实施。两人对望了一眼,一起苦笑了起来。

    吏治搞不好,其他的一切政策都是扯淡,你朝廷的政令再开明,下边的官员串通一气,互相隐瞒,如何能够真正的实施下去?

    现在义军占领的各州县大都由所占领的军队直接管理,而那些个将帅大都是些穷苦百姓出身的人物,哪里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又如何会真正的尊从朱温他们制定的政令?

    这一切的一切都困扰着朱温,让他不知道如何下手。

第110章 河东军变() 
正当朱温在江南发愁如何把江南的既有势力建立成一个全新的根据地的时候,在云州(大同)的李克用却已经耐不住寂寞了,李克用和哥哥李克让帅沙陀精兵两万人入雁门关,直逼河东节度使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

    河东节度使康传圭一边向朝廷告急,一边命大将苏弘轸迎击李克用。朝廷命身为汝州防御使的诸葛爽带领所部人马救援晋阳。

    苏弘轸只有数千人马,哪里是李克用两万沙陀精兵的对手?在太谷一战,苏弘轸大败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