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朝有个独孤郎 >

第118部分

北朝有个独孤郎-第118部分

小说: 北朝有个独孤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乂起身就走,子龙恭送出门,这次愉快的谈话,就这么顺风顺水的结束了,元乂高兴的当晚就在王府大摆筵席,只是碍于面圣的礼数,没有强求子龙出席。

    然而子龙却并没有待在驿站,而是趁夜色渐浓,乔装打扮,跳窗而出,直奔永宁寺。om

    永宁寺可谓是北魏京都内佛教建筑的巅峰,当年宣武帝薨,孝明帝年幼,胡灵太后临朝听政,由于其父胡国珍笃信沙门,全家都有浓厚的佛教氛围。

    故而,胡灵太后从小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成了虔诚的佛教徒,执政后,更是在北魏全国范围内,大兴佛事。

    永宁寺,便是其下令修建的一所皇家寺院,与皇宫仅一里之隔,正处于洛阳城最中央,寺院分东西南北四处庙门,其范围甚至比白马寺大三分之二以上。

    内有僧房楼观上千间,更有永宁寺全木质塔,塔分九级,高逾九十丈,佛塔上有柱,均高十丈,共计百丈,比山西木塔还要高上一倍。

    塔上供金宝瓶,能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有承露盘三十重,周悬金玲铎,大小如坛瓮,共计一百二十个。

    子龙当然想看看这早已消失的史上华夏佛教建筑奇迹,可惜他可不是来旅游的。

    深夜到访永宁寺,子龙道出姓名,小僧竟然直接领着他到了禅房,产房内如今尚灯火通明,子龙也有些诧异。

    通禀之后,子龙推门而入,禅房门响,就听等下一和尚轻声道:“施主终于来访,小僧恭候多时,然则编译经文,实在无法见礼,请施主见谅,法力,还不看茶!”

    定睛看去,子龙见那和尚身边堆着高高的几摞经书,和尚奋笔如飞,当然知道他正苦心编纂经典,哪里会怪罪他的失礼。

    不一会儿法力小和尚奉茶而来,子龙愣怔了半晌,方才问道:“如愿,你进来还好吧?”

    那小和尚肩头一颤,忙双手合十,最终念到:“阿弥陀佛,施主,如今只有法力,独孤如愿已然化为尘埃,随风而去,请施主不要再提了!”

    如果,任何一个武川镇云中城中认识子龙的人,见了这小和尚法力的容貌,肯定会大吃一惊,因为他长得和子龙一模一样,只是眉心多了一颗痣,耳后也多了一道疤。

    法力正是当日子龙从屠孤山归来,赶往云中城时,碰到那奄奄一息的独孤如愿,然而此时他青丝一缕随风去,一入沙门万事空,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惠生大和尚的弟子,着实让人难以想象。

    子龙听了如愿的话,也微微一怔,却听惠生大和尚说道:“如愿公子重伤危殆,当初蒙子龙施主指路之恩,惠生略出绵薄之力,应下施主的托付。

    没想到救治刚好及时,如愿公子真是与我释门有些机缘,然而非我门人,如愿公子却执意入我门来。

    小僧放肆,成全了如愿公子与我释门的这段因果,如今看来,因果已然了结,如愿失主也该是离开的时候啦!”

    听了惠生大和尚的话,子龙才明白过来,原来如愿幡然悔悟,竟然当了和尚,看来他的悔过之心,果然坚如磐石啊!

    如今惠生大和尚一席话,明显就是说如愿可以自行离去了,然而独孤如愿却忽然倒地一跪,颤声道:“师傅,法力已看破红尘,在师傅身边修行越久,越觉得佛理精深,非我一时半会儿能够领会,望师傅不要赶法力出门,法力愿永远陪在师傅身边,精研佛法,光大释门!”

    说着,便将头实实地朝地上磕去,未几竟然已经冒出血来,可惠生大和尚竟然恍若未见,充耳不闻,连手中的笔都没有停下。

    “如愿,万事有因亦有果,和佛门的因果已了,非你能强求的,惠生大和尚让你离开,也正顺应佛理,教你破执之道,你又何必如此执着呢?”

    听了子龙这句话,惠生大和尚竟然停下笔来,回过头来,盯着子龙面带微笑。

    “施主,若依我看,还当是你入我佛门,才是正理!”

    子龙和如愿听了,均是一愣,子龙苦笑道:“可惜子龙没有慧根,不然与大和尚每日潜心礼佛,寄情山水,也当是人间一大乐事,但凡缘未了,子龙放不下啊!”

    说道这里,子龙自己就愣了,这中场景让他忽然想起了当初第一次见陶弘景,一样是放不下,一样是执着着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执着。

    惠生大和尚听了微微点了点头,说:“正如施主所说,万事不能强求,施主有施主的执着,和尚不能帮施主破执,只能让自己不再执着了!”

    说着,惠生大和尚站起身来,请子龙落座,放着跪在地上的如愿,理也没理,继续说道:“但不知施主这番颇合释门佛理的体悟,却是得之何人啊?”(。)

第二百零七章 释门八斋戒() 
说道这个,子龙却不知该如何说起了。om

    笑了一笑,答道:“子龙师承陶弘景,但师傅神龙见首不见尾,与子龙师徒缘薄,至今尚无荣幸,得恩师指点,这些体悟,也是许久以来,心中所感,一时胡言乱语,倒叫大师见笑了!”

    子龙一番话说出来,惠生大和尚不禁有些动容,子龙更是肩头微颤,惠生大和尚未几笑道:“如此说来,施主终是我修行之人,早晚逃不开修行一路啊!陶弘景乃南朝儒释道合宗名流,你深处北地,竟然也能成就这段师徒缘分,看来是机缘不浅。

    不够修行一事,不拘形式,小者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每日供奉佛前,仍难得一分体悟,是为小乘。

    中者虽陷落滚滚红尘,仍能不染慧根,当是修行中之中乘者也。而如陶弘景施主这般,游戏人间,仍能体悟天地,感悟真心,的确是修行中的大乘者也。

    我观施主,当也是同陶施主一般,红尘中练达佛性,俗世间体悟自心,这般境界,小僧羡慕啊!”

    一番话说出来,如愿心里都有些无地自容,他想也没想到,就连出家,都不如子龙随随便便红尘中打滚来的意境高。

    真不知是自己根本没有慧根,还是子龙实在天赐美质,抑或是惠生大和尚一时眼拙,说得忒也玄之又玄了。

    正胡思乱想间,忽听惠生大和尚一声长叹,双眼中满是遗憾地看着他,让他不明所以。

    只见惠生大和尚站起身来,拿起桌上戒尺,走到他身边,说道:“法力!”

    看惠生大和尚的样子,如愿就乖乖地伸出手来,只听惠生大和尚声音中也有些颤抖,说道:“佛门八斋戒,戒杀生!”

    “乓”一声脆响,戒尺重重落在如愿手上,如愿一颤,没有吭声。om

    “戒偷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坐卧高广大床、戒非时食!”

    没说一戒,便是一下戒尺,口宣一声佛号,把斋节念完,惠生大和尚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良久,宣一声佛号,伸出一只手,在如愿头上轻轻摩顶,这才算完。

    子龙看了不明其意,如愿却肩膀剧颤,跪下给惠生大和尚磕了三个响头,哽咽道:“师傅救命之恩,如愿谨记在心,师傅教诲,如愿须臾不敢或忘。”

    看了他们两个的样子,子龙才若有所悟,笑了一笑,摇了摇头。

    “小僧今日佛心乍动,当真惭愧,叫施主笑话了!”

    子龙却笑了一笑,说道:“这是好事,这是好事!”

    惠生大和尚当然不明其中缘由,脸上疑惑神色,越发重了,子龙看他这样,笑了笑说道:“大师着相了,子龙一时妄言,请大师品评。

    释家重体悟自心,破除执妄,四大皆空。然而何为自心,何为执妄,何为空呢?

    子龙以为,若未曾经历红尘练达,自然难以明白何为自心,何为佛心,只有经历过,才能体悟的更加透彻。

    同理,若未曾执妄,未曾着相,又何谈明白何为执妄,何为空?

    是以,有破而后立之说,虽然不是我佛门之理,但万变不离其宗,我想其中道理,也是共通的,未知大师可否认同?”

    子龙说到一半时,惠生大和尚已经相当惊讶了,他自小出家修行,整日沉溺于佛经佛理之中,从未想过,还有这样的修行方法。

    不过,大和尚就是大和尚,当然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方法,殊途同归,不管怎样,追求的都是最终的那一丝明悟。

    于是笑了一笑道:“施主颇有慧根,若还有机缘,惠生当扫榻相迎,恭候施主来此畅谈佛理,但修行之路殊途同归,对施主来说,可能那样的路是捷径,而对和尚来说,却未必如此,也许和尚正道直行,也算一种经历吧!”

    说完,与子龙相视一笑,二人之间非常默契地没有去争论到底什么才是捷径,什么才会正道,坚持自己的,就是极好的。

    夜色已深,子龙没有再做逗留,告辞出寺,一路上,却都在想着惠生大和尚在他临走是所赠的建议。

    “戒尺打在如愿失主身上,也希望能打在施主心里,虽然施主红尘俗世缠身,但八斋戒不拘形式,望施主能谨记在心,于你前途果报,会有些帮助吧!”

    果报,果报,不正是系统和陶弘景一次次提起的机缘因果!

    可是,究竟这机缘因果是什么样子,子龙还是看不清,他现在也不想为此烦恼了,看了看一路上话少到让人惊讶的如愿,子龙心里多少还是很安慰的。

    当初,如愿危在旦夕,子龙看他幡然悔悟,于是想到了刚刚碰到,应该还没走远的惠生大和尚。

    惠生大和尚虽然在流传后世的经典中,只是个平凡的大和尚,但是子龙在经过了陶弘景之后,明白很多事情都是非常玄妙的。

    也许惠生就是这玄妙中的一个,能莫名其妙治愈如愿也未可知,另外惠生是个和尚行者,且身负胡灵太后旨意,前往天竺求取真经。

    如今回到北魏境内,与迎接的使臣失散,若是真的能一不小心碰上,没准儿使臣带着随行医官,出手救了如愿,也是极有可能的。

    没想到,真的救了如愿之外,还差点儿带如愿遁入空门,这可真是缘,妙不可言啊!

    当日提到来洛阳城面圣,子龙就想到了曾经惠生大和尚说过,要回京都洛阳覆命,而洛阳城内,皇家寺庙就只有永宁寺一座。

    其他寺庙虽然胡玲皇后,也多建浮屠,但从未有过皇家寺院的名头,想来,惠生大和尚回到洛阳,胡灵太后一定会将他安置在永宁寺。

    果然,一下就碰上了,而且这个惠生竟然早就交代了寺内僧人,如果子龙来了,将他引到自己的禅房,看来这些修行之人,多少都有些能掐会算。

    如今,见到如愿,整个人都变了个模样,再没有原本的纨绔跋扈之态,看来他在惠生大和尚身边,也受到了不少影响。

    也许这样的如愿,与历史上的独孤如愿并不一样,但至少也比之前的那个模样要好上许多。

    而且,如果如风、如双和库者及费连氏知道如愿还在人间,不知该有多高兴呢!

    当初子龙就是怕如愿最后还是撒手西去,所以对谁都没有提起自己救了他的事情,现在,这一直挂在心上的大石,终于可以落地了。

    “如愿,如今还俗了,可有什么打算?”(。)

第二百零八章 如愿的改变() 
对于子龙,如今如愿可是大为改观,说是朋友,可能还有那么点儿芥蒂,但是如愿对子龙的感激,是挡也挡不住的。om

    毕竟当初子龙不计前嫌救了他,如愿又跟惠生大和尚学佛学了这么久,多少有些因果循环的想法,子龙在他眼中,多少有那么点儿上天注定的意思。

    不过,如愿毕竟还是离开亲人太久了,心里始终是记挂他们多点,至于打算他现在有些茫然,也不知该从何做起。

    “先回趟家吧,只是不知父母弟妹如今都怎么样了,你是不是已经把他们都救出来了?”

    如愿不问还好,这一问,子龙就尴尬了。

    刚才只顾着见到如愿之后欣喜了,忘记了如今独孤一家的处境,而且杜洛周一行,还没有万全达成目的,费连氏在幽州,子龙还没有见过呢。

    “额,这个,你先不要激动,听我慢慢跟你说吧!”

    如愿也不是傻子,一听这话,立马发觉事情不对,这么久潜心佛理,也没有让他的心静下来,如今听到家人似乎处境欠妥,他才发现惠生大和尚为什么说自己没有慧根了。

    “没关系,一切自有缘法,我虽然没能参透因果,但是这些问题,还是多少看得淡了。”

    勉强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如愿说的很云淡风轻,可是子龙又不是小孩子,察觉不到他语气中微微的颤抖和克制。

    “义父哦,就是族长如今已经回到武川镇,和宇文肱将军共同镇守,还算挺好吧,如风与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