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寇 >

第82部分

残寇-第82部分

小说: 残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叫对症下药!

    “。。。。。郭兄,各位曾兄,咱们不理这老农,我给你介绍哈,这位是黎将军,这位是。。。。。”

    周晓峰对郭嵩焘及曾家几兄弟好一阵吹捧,这份热情令人如沐春风,又给湘军和粤军将领做了介绍,把个左大才子晾在一边直翻白眼。

    。。。。。

    不日大军起行,万余人马从涟水大营列队而出,将士们一个个受了重赏和前程激励,一个个挺胸叠肚,很有一番威武雄壮的气势。

    这支队伍近万人是新募乡勇,由周、冯、李诸将率领,具体带兵的其实还是南洋老人。而被分流后的粤勇只剩下了三四百人,中间还包括了周晓峰的近卫队。好在这一路过来,那两千余民夫中有许多人动了投军的心思,有三成夫子投了粤勇,要不黎老三差不多就是光杆司令了。

    大队人马向东北方向进发,出贤童镇,过棋梓桥,到潭市镇宿营一晚。第二日经泉塘已是中午,前头就是湘乡县城。

    也不进城,以免惊扰地方,那湘乡县令倒是召集了许多乡民送来饭食劳军。

    下午又赶了三十几里,宿营所在叫云湖桥,正是粤勇第二拨人马驻扎之所。

    。。。。。

    “见过黎将军,见过周大人,见过周少!”

    到了营门口,广东团练会办邓安邦与周诺、李文彪、孙振川等人已经迎了出来。

    邓安邦乃是一员良将,才能算是中上,但胜在稳重。他自知在粤勇中不过是上面派下来安插的一颗钉子而已,也不指望能成为亲信,处好同僚关系却是必要的。

    如今潘某人的权势如日中天,对周晓峰等人却一直客气有加,是以从未失了礼,这番到了人家主场,态度更加谦卑了。

    谁也不会和军功和前程过不去不是?

    “邓将军一路辛苦了!”

    周晓峰虽是个挂名的总教练,在军中却地位超然,让许多外人茫然不知所以。此时他打马走在前面,大家也不以为意。想要跟他计较,那也得自己有这底气。人家不仅是民间响当当的南拳王,还是首富,还有此番立下大功的周义成都自低一头,旁人谁还计较得起?

    “邓某不辛苦,行前奉潘大人钧令,全军听黎将军、周大人调动,末将这就交令。”

    。。。。。

    入营后,周晓峰首先想要知道的是武器是否按他交待的那般备妥了。

    第二批北上的粤勇多训练了半个月,精气神倒也要得,现在又赶了半个月远路,休息这两日,恢复的也不错。

    四千多近五千援兵,八成装备了火枪,大半还是新式的米尼步枪,最次也是燧发枪,加上之前带来的,总计能用五千多杆枪,集合满清八旗绿营装备,大概也收拢不了这么多火枪,数量都成问题,更别提质量了。

    一挺机枪,一把重狙,数十支新式步枪,两千多支米尼步枪,三千多杆燧发枪,当今之世,即便面对欧洲列强同等数量的军队,装备也算超前。

    再不用发愁了!

    “北面动静如何?”

    中军大帐中,周晓峰据案高坐,两厢文武并立,肃穆庄严,鸦雀无声,只听他一人吩咐。此刻已是临战关头,没啥客气可讲,他自是当仁不让。

    “禀告周。。。。周先生,粤匪扬言要踏平宝庆府,已着伪北王韦昌辉领军两万南下,目前到了暮云镇,距离这里也就一两天路程。”

    邓安邦不知道出了黄埔大营众将竟然是以周晓峰为首,对方又没有正式官身,他连称呼都有些不知道如何措辞。可他哪来晓得,即便在黄埔大营,何尝又不是周某人的一言堂?

    “派人传信给韦昌辉,他不用走了,就在暮云镇等着,我自去会他。”

    好霸气!

    更怪的是,他周大少爷以一介白身统兵,一众将官却无人反对,倒也是一桩奇事了。

    初来的郭嵩焘还有些不太适应,左宗棠等人则是习以为常了。至于邓安邦等外系将领,有心反对,形势不由人,奈何?

    粤勇是周家人出钱建立起来,湘勇又是周家出钱建立,将领兵士也唯这位周某人马首是瞻。

    郭嵩焘亦惊亦惧复亦喜,内心纠结不已:

    “私军,这绝对是私军!”

    “军为私有,乱世不远矣!”

    。。。。。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临战() 
更新时间:2013…02…01

    这确实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私军!

    可惜他了解的还不够,这支军队不是湘中各族的,也不是周家的,全军上上下下,各级军官大半都是周晓峰从南洋和广东带过来的老兵,乃是他周某人一个人的队伍。

    可他即便知道,又能如何?上奏折下令解散嘛?

    此时长沙被围愈月,城内形势危如累卵,满清短期内还调集不了那么多兵马救援,这支军队已经是最快的援军了。虽然朝廷向来忌惮汉人掌控兵权,可从心下里说,他郭嵩焘也是一个汉人,他也曾无数次设想自筹团练,建立一支奉他为主的军队,麾下旌旗如云,千军万马。。。。。

    。。。。。

    到了云湖桥,大军合营,不再往前走了。

    南洋练兵不过半年,黄埔大营建立不过三月,涟水大营更是连营房都是临时搭建的茅草顶木棚,乡勇放下农具不到半月,连木头枪都没习练熟练,许多长枪配的铁枪头不足,还要在营地临时补发,火枪是更不用提了。

    此时已是十月下旬,按周晓峰的记忆,到十月底,各地的清军就会慢慢围过来,到了十一月,太平军就只能撤围北上攻打岳阳了。

    可现在有自己这个变数,估计他们连岳阳都打不成了。

    他不着急!

    “怎么不走了?”

    自从周晓峰夸下海口,左宗棠就天天跟他计算时间。十月初回的湘中,现在已是下旬,他们约定的时间剩下的不过将将十日而已。

    “你打算几天破敌?”

    周晓峰想想好笑,跟历史上的大神玩了这么个手段,让他居然天天要来小媳妇盼郎似的计较时日长短,哪里有楚军大帅的气概来?

    “山人自有成算,你就安心等着做谋士吧。哈哈哈哈。。。。。”

    看着他意气风发,淡定自若的样子,左宗棠心里气苦。他自诩今亮,何曾在人面前这么吃过瘪,只怪当初冲动,答应了他的赌约。如今看这两支人马虽然训练不足,士气却壮,更厉害的是枪械之犀利,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还真有可能让此子成事。

    “大意了!”

    “活了四十年,还是眼界不够宽阔啊,着了这后生的道啦!”

    。。。。。

    “砰砰砰砰砰砰!…”

    “快快快,上子弹!”

    “咳咳咳!好大的烟,真呛!”

    队伍一排排列在河边,轮流上前向河对岸射击。

    这里靠近湘江,云湖桥下就是涟水河。这条河到了这里已有数十米宽,两岸都是平坦田地,视界开阔,正方便展开队伍射击训练。

    此刻河流两边都戒严了,几里内乡民不得通过,远处却有不少民众观看这难得一见的壮观场面。

    “愣着干啥,快点拿过来!”

    按照周晓峰的指令安排,粤勇合营后差不多五千有余,余下的湘勇正好一万挂零,比例正好一拖二。

    粤勇毕竟成军早了,都打过上百发子弹,算得上‘老兵’了,湘勇则转职成了辅兵,专司装填弹药。两个伺候一个,速度慢不了。

    五千火枪兵配备一万长枪兵,每十五人一组五杆步枪十杆长枪,老兵还都配备了钢刀。如此,五人专管放枪,其余十人一半装填,一半轮换警戒,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斗单位。

    这样编排,还是枪械装备不足造成的,还要人等枪。不过每一次同时有上千支火枪齐发,那声势也是相当惊人。每次发射后,火药燃烧产生的硝烟都笼罩住整个河岸,连人都看不见了。

    “后面的跟上,小心枪头别扎人!”

    “杀!”

    “杀!”

    “砰砰砰砰砰砰!…”

    。。。。。

    其实这样匆匆合练,两三日时间效果如何,估计也就是个将就。不过对面的是落后了几个代差的旧世非正规军,就是临阵磨枪,不亮也光。何况多练一天,就要多几分胜算,即便还不够,他也有牌打。初战,不过是练兵而已。

    万人大军渡江,也要几天时间摆渡,边过河边练习,正是两不耽误,磨刀不误砍柴工。

    “洋枪果然犀利啊,此战必胜!”

    左宗棠等人对上千条快枪轮流发射的盛大场面惊叹不已,心中信心满满,看了无数遍还是不愿意离开。只是周晓峰还不太满意,这样的火力,也就抵几挺机枪,加上大多是新手,杀伤能力可能还不如当初海龙号上几兄弟火力全开。

    “真想念海上闯荡的生活啊,不知道他们在那边怎么样了。”

    稍稍怀念了一下当年走私贩货的激情岁月,他心思又转回了当下。

    “给老潘发信,让他再订购五千支步枪,没有米尼步枪,那就买英国造贝克尔式步枪或者法国造米涅式步枪。”

    一杆米尼步枪四十两银子,一杆燧发枪十八两银子,而现在最好的英法制造步枪也不过二三十两银子,他买得起,就怕买不到。

    1799年,由伊齐基尔。贝克尔(ezekielbaker)提出的一项步枪设计建议获得采纳,英国人于1802年再次签订了一份800支“贝克尔”式步枪的采购合同用于装备新成立的第95步兵团。

    “贝克尔”式步枪的精确度在当时就很有名了,尤其是在300码的距离以外具有杀伤能力,正适合装备这个时代的中**队。

    米涅式步枪后世或许不知名,但后来英国人仿造的米涅式步枪却鼎鼎大名,这就是埃菲尔德式步枪。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埃菲尔德式步枪只配备给枪法最准的士兵。而埃菲尔德式步枪也在战斗中完全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

    当时有士兵记录:“敌人出现的时候,我们立即开火,这迫使他们在1200码的距离外便开始为自己寻求隐蔽”。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这种步枪的威力,要知道仅在这之前,士兵们还认为自己在对方200码步枪射程外活动是安全的。事实上,在1000码的距离以外,一个站立着的人在射手眼中的大小比他的枪口准星还要小许多。所以距离并不是主要问题,而是如何有效瞄准目标。

    想象一下一方长毛大刀打着赤脚冲锋,一方却隔着一里路就开始放枪,一路伏尸遍地,血流成河。。。。那是怎样一个憋屈了得。

    “堑壕战加新式步枪,太平军能破解这种代差达到上百年的新战法嘛?”

    。。。。。

    “什么,清妖给我送信?让他进来!”

    韦昌辉这两天领着两万多人马开拔后,磨磨蹭蹭也就走了几十里路,还没出长沙县县境呢。

    农民军自来纪律就是个问题,太平军虽然此时军纪还算严格,但行军速度确实是慢,各营各伍之间缺少配合,往往一辆运粮的牛车挡路就能耽误半天时间。加上他们这段时间打仗多半顺利,即便长沙城还未下,上下却都很乐观。对新出现的那支民军,他们不太放在眼里,早一天晚一天有什么打紧?

    在这样的心态下,想快也快不了。

    韦昌辉正不爽呢,听到湘勇居然还煞有介事地派出了‘使者’,真是奇怪了。

    “这支团练倒也有几个人物。”

    。。。。。

    “先生别怕,有我在呢!你们这些广西佬放尊重点,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规矩你们懂不懂?”

    许大力护着胥致远赶了一夜路才到达暮云镇,到了太平军营地附近,他们立刻就被外围的哨兵拿下了。

    他们两人都是自告奋勇而来,生死早就抛开了。这狗日的世道,别说要养家糊口,连自己个人的温饱都成问题。加入了湘军,安家费和口粮先就解决了后顾之忧,周大少爷承诺的战死抚恤金也能让家小一生不用为吃饭发愁。

    剩下的,不就是厮杀疆场,建功立业,拼死报这一份厚恩,留下个身后荣名嘛?

    “五百两银子啊,我蛮牛干十辈子也挣不下这份家当,死了都值!”

    “这位将军,请通报贵军大帅,湘军使者胥致远前来递信,请为我等松绑,莫要失了贵军体面。”

    胥致远差点死过一次的人了,如今五个二女都能吃上饱饭,他早就看开了世情荣辱,放下了生死祸福,对刀斧加身丝毫不惧。他那份淡定的气度别说许大力,就是许多太平军战士都十分心折。

    “解开吧,来送信的文弱书生,他又跑不了!”

    其中就有在湖南投军的道州、永州籍太平军战士,他们对这位挺有骨气的书生油然而生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