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明 >

第3部分

权倾大明-第3部分

小说: 权倾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能让王丛云与燕梓看得起的读书人,都已经随着方孝孺去了!

    头疼,很头疼。刘雪沁本来想说点什么,可最后却没开口,她所能介绍的人,她自己也认为不合适。看着大人们头疼的样子,终于是把鸡腿啃完的王千军擦了擦手上跟嘴上的油脂,一只烤鸡就两根腿,一根王千军吃,一根王丛云吃,家里的两个女人只吃鸡翅膀。

    擦干净了油脂,王千军又喝了几口汤,然后问道:“父亲、母亲,我可以自己选先生吗?”

    一个十岁大的孩子要自己选先生,三个大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王千军这个孩子还真是人小鬼大!可反过来想一想,众人现在也没有好的人选,那还不如听听王千军自己的意见。

    燕梓笑着摸了摸王千军的头,问道:“傻孩子,你想拜谁为师?告诉娘亲,如果你说的人我们也认可,就算是砸锅卖铁我们也会帮你办到的。”

    燕梓的话,也是王丛云的意思,一个好的先生,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也许王丛云这辈子就这样了,日后最多混个校尉当当。可王千军不一样,他的路还很长。

    大家都在等王千军的回答,不过王千军内心却很清楚,他要是把人选说出来,肯定会吓到所有人,可如果真的能够拜那个人为师,那他日后的路就会变得很好走,而且那人的一生所学,也是王千军十分感兴趣的,在这个时代真正能够当王千军老师的人!

第4章 拜师道衍(上)() 
“父亲、母亲,我想拜道衍大和尚为师!”王千军终于说出了自己内心最好的人选,也被三个大人吓得够呛,燕梓的手停在了王千军的头上,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道衍!一个让三个大人都惊呆的名字。道衍是谁?道衍有多可怕?!即便是一直身在南京的刘雪沁也听过这个和尚的法号,也知道他是燕王造反的第一号军师,一个出家人,不引导人向善,反而唆使燕王造反,并且还成功的帮助燕王得到了江山!这么一个人,对刘雪沁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和尚,而是一个妖魔!

    靖难之役中,道衍经常留守北平,北平城名义上的掌控人是当年的燕王世子,也就是现在很可能被立为太子的大皇子。但实际上,真正掌管北平的人,是徐王妃,也是现在的徐皇后。燕梓即便是出嫁了,也经常在徐王妃的身边,也就很多次见到道衍这个和尚。道衍和尚给她的感觉只有一个,可怕!这个和尚,很聪明,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更可怕的是,这个和尚是为了造反才造反,他只想通过一次成功的造反来展示他的才华。

    而王丛云这个厚实的汉子,他这个时候所想到的只有一个。他最看重的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他为什么要拜道衍为师,他想要从道衍身上学什么?!南京城内所有人只要一提起道衍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道衍造反的能力,他那颠倒天地的可能才学。如果王千军想要学的是这个,那王丛云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王丛云第一个清醒过来,放下酒杯,王丛云沉着声音问道:“千军,告诉我,你想从道衍和尚那里学什么?你知道道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知道他现在的官位有多高吗?我和你母亲都跟他有点交情,也许你有可能成为他的徒弟,但你必须老实告诉我,你想跟道衍学什么?!”

    看着严肃的父亲,王千军淘气地撇了撇嘴,他知道王丛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厚实的男人,他忠诚于永乐帝,真诚于朋友,爱护家人。可这个男人也有自己的地线,绝对不能碰触的底线,如果碰触到了底线,即便是唯一的儿子都不能原谅。

    向着燕梓吐了吐舌头,不想让气氛这么的严肃,王千军这才回答道:“这么严肃干嘛?又不是要学大和尚造反的本事。天下已定,谁造反谁是傻子。其实我觉得,大和尚这个人很有本事,为皇上出谋划策只是用了他一生所学的一半而已,所以我想学他的另外一半本事,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郎中既能救人,也能害人!毒药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救人。难道拜道衍大和尚为师就一定要往坏的方向想,虽然他是一头病虎,但也有辅国之才。父亲、母亲、小娘,我有说错吗?”

    没错,王千军没说错,三个大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就是王千军这个十岁的娃伶牙俐齿的,像这样的孩子,不是成龙就是成虫,两个极端没有中庸之道。

    为了显示父亲的威严,王丛云还是轻轻地拍了王千军一下脑袋,说道:“没错,可有这么跟父母说话的吗?一开始没有一点商量,吓大人好玩吗?!还有,造反这个词是你随便可以说的吗?!你这小子,现在要是不好好管教,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样呢!燕子,你怎么看?”

    造反这个词的确不能够乱说,无论永乐皇帝表面上说得多么的冠冕堂皇,可他始终都是一个靠造反夺得皇位的皇帝。而且永乐皇帝也明白,他给天下人树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日后不知道有多少皇亲国戚,地方藩王学着永乐皇帝再来一次靖难之役,所以这位皇帝最忌讳听到别人讨论跟造反有关的所有事,而一个经常被造反挂在嘴边的人,也不会是一个成功者。

    王丛云已经同意了王千军的要求,只是这个还要征询一下燕梓的意思,毕竟一直在教育王千军的是燕梓,家里的事也都是由燕梓操持的。只是燕梓那边还没开口回答,王千军就假哭地跑到燕梓的身边,撒娇道:“娘亲,父亲他打我,很疼。打头是会变傻的。我要是成傻子了,该怎么办?”

    燕梓看着撒娇的孩子,实在无法跟刚才那个伶牙俐齿发表自己想法的孩子联系在一起,可不管这个孩子怎么变,他都是燕梓的亲生儿子,十月怀胎身上掉下来的肉。燕梓也拍了一下王千军的脑袋,笑着说道:“别装了,你爹要是真下重手,你现在就趴那了,哪里还有力气跑到我这来告状。打傻了也好,最起码不用那么操心,如果真的傻了,说不定多打几下就变聪明了。”

    王千军的脑袋又挨了一下,不过依旧是很轻地拍打,这也是母亲对孩子的一种爱。不过王千军还闹不够,他几步就跑到刘雪沁的身边,摇着刘雪沁的手臂说道:“小娘,我爹妈都不疼我了,还打我,你可要给我做主啊!”

    一个调皮撒娇的小男孩,可实际上却拥有了不同于寻常孩子的智慧,刘雪沁突然有点嫉妒燕梓了,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子。可听到王千军小娘叫得那个甜,她又是无比的欣慰,最起码这个孩子并不排斥她,把她当家里人。刘雪沁没说什么,就轻轻得***着王千军的小脑袋,这样就够了。

    最后,燕梓拍板说道:“那好,丛云,你就带咱们儿子去见道衍大师吧。至于道衍大师收不收他,那就要看咱们儿子的命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儿子以后要走的路,看来并不是我们所能做主的。”

    燕梓看得很远,如果道衍不收王千军为弟子,那一切就会变得很平常,王千军也只能走武将军功这条路。可如果道衍收下王千军做徒弟,作为永乐帝最信任也是最忌讳的军师,王千军师从道衍后,日后将会走上一条他的父母无法预测的道路。但不管怎么样,王千军始终都是他们的孩子,王家未来的顶梁柱。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不过这事可不是王丛云直接带着王千军上门拜访,要求道衍和尚收王千军为徒这么简单。道衍和尚怎么说都是南京城里的风云人物,虽然恶名在外,可想通过道衍的关系,亲近永乐皇帝,谋求高位的官员也不少,每天要求见道衍和尚的名帖那是数不胜数,王丛云要带王千军去见道衍和尚,也要先送上名帖,再等待主人的回复。

    还好,王丛云跟道衍和尚也有点交情,他的名字道衍和尚也知道,也记在心里。认真算起来,王丛云也救过道衍和尚一次,但那并不算是真正的救命之恩。不过王丛云这次,不仅要递上自己的名帖,还要王千军自己写封信,然后跟求见的名帖一起递上去,这也是对王千军的一种考验。

    王千军也没多思考,提笔在信上刷刷几下,无比飞快地写完了,结果王丛云拿起来一看,有点头晕。王千军在信上问道衍大和尚累了吗?然后自问自答说他觉得道衍大和尚累了,虽然道衍大和尚已经完成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心愿,但是太多的杀戮让道衍累了。可虽然累了,但道衍却依旧觉得不够,他那经天纬地之才还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道衍继续在他所厌烦的官场上经营着。

    最后,王千军谈到了道衍那一生绝学到底要教给谁。他直接说道衍需要一个学生,一个真正继承他全部所学的学生。王千军更是十分狂妄地断言,无论是皇子皇孙,还是大官子弟,或者是跟随道衍的和尚,除了王千军之外都无法继承道衍一生所学。而在信的最后,王千军突然写了这么一句:“谁知大明百年后?”

    就这么一句,让王丛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王千军写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写上这句话?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王丛云想不明白,但他也没问。至于信上的其他内容,王丛云可以理解,非常人非常事,王千军不是普通人,道衍和尚更不是普通人,用普通的方式没用,也许这封信再加上以往的交情,道衍和尚愿意见王千军一面。

    只是,如果道衍和尚真的收王千军为弟子,那王千军日后又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将名帖和信收好,王丛云让王千军站到他的面前,两双大小眼睛互相看着对方,不能逃避对方的眼神。

    王丛云问道:“千军,你老实告诉我,你会做一个忠臣吗?”

    王千军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真忠臣,把权压奸臣。父亲,我这样说对吗?!”

    王丛云无法回答,王千军所说的忠并不是愚忠,是另外一套说辞,另外一种说法,王丛云以前没有考虑过的。王丛云无法回答,他离开了,带着自己的名帖和王千军所写的信去拜访道衍!

第5章 拜师道衍(中)() 
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与文学家宋濂、高启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二十三年于径山从遇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

    道衍北上参学时,游到河洛,在嵩山遇到著名相士袁珙,袁珙见他身为佛子,却隐含杀气,笑着告诉他:“你真是个奇怪的和尚,三角眼,形如病虎,有嗜杀之相,更有辅国之才,望君珍重。”道衍很赞赏对自己的评价,于是,二人结为最好的朋友。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道衍以荐入选,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庆寿寺。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密谋,成为燕王的重要谋士。燕王“靖难”称兵前,他曾推荐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并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分析,促使燕王朱棣坚定信心;又于王府后苑训练军士,打制军器,作好军事准备;建文元年六月起兵前夕,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靖难之役中,他留守北平。十月,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燕王夺得皇位。永乐称帝后,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再授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晚年,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

    永乐元年,皇帝还没有册立太子,因为有两个人选无法确定,这不仅是皇家的私事,也是大臣们日后飞黄腾达的大事。站对位置了,那就是从龙之臣,跟现在的皇帝还有未来的皇帝都有了好交情,都是功臣。可如果站错了位置,就算现在的皇帝无所谓,未来的皇帝可就会一辈子记恨在心里,没前途是小事,就怕一个罪名下来,家破人亡!

    朝廷如今在立谁为太子这件事上分成了两派,一派就是支持原燕王世子,认为当年的世子就应该被立为太子,长幼有序、立长立嫡子。支持大皇子的人,除了当年留守北平城的文官外,还有众多的建文旧臣。无法靠军功来获得功勋的众文官,都希望能够通过支持大皇子成为太子来达到更上一层楼的目的。

    而大皇子的最大竞争者就是二皇子朱高煦,靖难之役中跟随永乐帝南征北战,永乐帝最喜欢的儿子。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永乐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