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特工决战密营 >

第147部分

特工决战密营-第147部分

小说: 特工决战密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那为什么?”

    “因为元朝墓葬,绝不象前朝那样,埋个大封土堆,再设石人石马,陵墓享堂,而是选择平常的草原,将君王埋藏以后,用土填平,以万马踏过,种植草木,变得和其它广阔的草原,毫无二致,让人到哪里才能寻找到呢?”

    几个人带着铁锹铁镐,按照常国伟的指点,在山包一处侧面突起处,挖掘起来。

第293章 铁山宝藏(2)() 
石块,被一块块挖起来,有些碎石,有松散迹象,显然并非山体原石,而是后来填充进去的。

    土石被挖开一层,铁锹便接触到一块平平整整的石板。

    常国伟说:“这下面就是。”

    阿混有些啼笑皆非,“老常,这也太简单了吧?”

    “为什么?”

    “你可不知道,你这铁山图,可牵动了多少盗贼土匪的心,他们传得神乎其神,铁山图里暗藏着天大的秘密,无数的财宝金钱,埋藏得巧妙无比,有好多人,数次寻找,费尽了心血,杨贵为它丧了命,夜猫子这些土匪强盗,为它打破了头,大家来传去,都说这个藏宝地点,无比玄妙,何其复杂,哪知道完全不是那回事,就这么简单,这这简直是”

    “哈哈,他们的传说,与我何干?”

    石板,被掀起来。

    暗淡的月光下,山体上显出一个石坑,里面,是一堆用油布包裹着的箱子。

    箱子码得整整齐齐。

    常国伟说:“坑,一共有三个,这只是第一个,那幅图,我记得就藏在边角上那只箱子里。

    郝大富把那只箱子小心地搬起来,揭去外层的油布,箱子显露在大家面前,常国伟用手电照了照,箱子外皮上写着“甲批二号73”的字样,他点了点头,“没错,就这个。”

    箱子上着个小锁,阿混蹲下身去。用两根铁丝,把锁小心地捅开。

    手电筒光照耀下,里面,是一叠整齐的纸质物品。

    常国伟仔细地把纸张掀起来,逐个查验,从中间抽出一张米黄色的古画来。

    这张画,同卓小文那幅送子观音图差不多大,纸色古旧,轻薄泛黄,明玉举着手电,常国伟慢慢把画打开,人们都围成一圈,俯身察看。

    画上,身着古装的普贤菩萨,正在御风而行,衣带飘飘,云雾缭绕,对于画上的人物,画里的风格,笔墨的运用,这些人全是外行。

    大家不约而同,全朝着画边角上的题字看去。

    果然,画的右上角,题着两句诗:

    寺外春意足,东风送我还。

    这两句诗,有些象赞咏普贤菩萨驾风而行,却也有些牵强,在场诸人,除了常国伟以外,全是粗俗汉子,明玉也不通文墨,诗句优劣,含意如何,难以辨析。

    阿混挠了挠脑袋,眨眨眼,“老常,这诗,是什么意思?”

    “嗯据我理解,应该是应景之句,便是说人在尽兴游览时,赞颂春景,意气风发,这诗么,与画的内容,倒也联系得上,不过也不是太贴切。”

    “这没什么,”荣嫂说道:“那幅送子观音图,诗和画,根本就不挨边,主要是诗句内容,连在一起”

    “对对对,”阿混赶紧说,“连在一起念,荣嫂,前两句,是什么来着?”

    “是‘百川东逝去,花落人凭栏’。”

    大家把这四句诗,连在一块,念诵了好几遍。

    “百川东逝去,花落人凭栏。寺外春意足,东风送我还。”

    到底是什么意思,却也琢磨不出来,只觉得诗句就是在描绘景色,抒发情怀,哪里能看得出隐藏着什么秘密?

    荣嫂着急地说:“没错呀,小文就是这么说的,宝藏,就隐藏在诗句里,这孩子绝不会说错的,阿混,老郝,你们快点琢磨琢磨”

    “荣嫂,这个么我也有点不懂。老常,你是文化人,还是你来琢磨吧。”

    老常皱着眉头,玩味再三,摇了摇头。他闭掉手电筒,坐在一块石头上,想了又想,却还是难以搞清“秘密”。四句咏景抒怀诗,会有什么秘密呢?

    一行五人在山包上,都沉默起来。

    夜风吹过来,四外群山,全都沉默,就象一个个黑乎乎的坟丘,乱堆在苍茫的原野上。

    “我知道了,”常国伟忽然一拍大腿。

    “快说,”“知道什么了?”“怎么回事?”几个人都兴奋起来,齐声催促常国伟。

    “这是一道藏头诗。你们看,四句诗的第一个字,把它连起来读,是‘百花寺东’,这不是说得很明确了吗?百花寺,无疑是个地名,你们所说的财宝,就隐藏在百花寺的东边。”

    “百花寺在哪儿?”

    这句话,又把人给问愣了。

    常国伟歪头想了想,“我在本地生活了四十年了,从来没听说过什么百花寺。嗯若是找老年人问问,或是知识渊博的宿儒,或许”

    “不不,百花寺,不一定在这儿。”阿混说。

    荣嫂带着哭腔说:“小文一定知道。”

    这句话,更让大家泄气。

    沉默了一阵,郝大富说:“好了,反正咱们暂时找不到百花寺在哪儿,别人也找不到,既然是秘密,就让它一直秘密下去好了。”

    “也对,”常国伟说:“咱们的目的,是不让日本鬼子发现秘密,从而保护国宝,现在既然大家猜不透宝藏的下落,那说明现在宝藏依然完好,所以,只要咱们保守住秘密,就行了。”

    大家商议一阵,觉得也只能如此。

    阿混说:“我们张组长知识渊博,天文地理,无所不晓,等我回到南京,跟张组长问问。也许能找到答案。”

    常国伟把古画,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到箱子里。

    大家七手八脚,将箱子用油布包好,放归坑内,再用土填实,表面覆上乱草石块,伪装起来。这时,天色已经接近午夜了。

    一行五人,骑马往回返。

    荣嫂却似有心事,她问郝大富:“你们是要回南京了吗?”

    “嗯。本来,我和阿混到这里来,是追踪花蜘蛛,现在,花蜘蛛死了,我们俩的任务也就完成了。阿混去太平营车站,帮着阿四和老山东搞了一阵子防务,现在也算是腾出了手脚,我们俩,还有明玉,这几天就要启程了。”

    荣嫂沉默了一会,又问:“那,你们还回来吗?”

    “这可说不好了。”

    “荣嫂,”阿混骑马赶上来,“我们执行特工任务,没准会常来常往,也说不定哪天,任务派下来,也会分派到你头上,到时候,你也跟我们一样,天南海北,东跑西颠。”

    “哎哟,那敢情好。”

第294章 解救劳工(1)() 
阿混和郝大富还没来得及离开,从车站基地上传来消息,第一批劳工,就要通过太平营车站,用火车运走了。

    老山东和阿混等人紧急商议。

    “决不能让他们得逞,”老山东瞪眼睛说:“不管是生抢硬夺,还是设计巧取,总之得把人给救下来。”

    阿混转着眼珠琢磨一番,“你们看,是不是这样”

    早晨,唐一平来了。

    他依旧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手里还提着一瓶酒,一只烧鸡。老山东故作不懂,“老弟,你这是怎么了?要请客?”

    “随便聊聊,嘻嘻。”

    两个人喝酒聊天,唐一平说了要“运走劳工”的事,“董连长,这批劳工,要分批到达,在这里进行初步教育整顿,裁汰老弱,再统一运走。”

    “没问题。”

    “可现在局势不太妙啊。”唐一平有些担忧。

    老山东说:“唐老弟,你放心吧,这事我对你保证,车站上绝对万无一失,要是有人敢捣乱,我抓住给你当球踢。”

    唐一平有些忧虑地说:“不光车站啊,这里地形复杂,土匪出没,刚刚又发生了土匪袭击城里便衣队的事件,连万队长都给打死了,咱们得加倍小心。”

    老山东拿过一张军用地图,指点着说:“你看,这是咱们车站,劳工过来的时候,得从万户镇里通过,你不是担心路上复杂吗?我派一个排,前出到镇里,去做接应,和送劳工的人接上头以后,和他们一起护送到这里来,你看怎么样?”

    “那可太好了。”唐一平大喜。

    “还有,”老山东笑咪咪地说:“你最好到县城里去一趟,让加藤太君再派点人手,也到万户镇进行警戒,和咱们一齐行动,万户镇没有驻军,地形又乱,咱们多弄点防范措施,就能保证安全了。”

    “大哥,你可真是当世诸葛亮啊,我马上去城里请示。”唐一平说完,匆匆走了。

    老山东把手下的大个子排长找来,向他一番面授机宜。

    大个子领命而去。

    老山东布置完毕,来到阿四和阿混的房间里,里面,传出一阵笑声,进去一看,阿四、阿混和明玉三人正在化装,阿混戴了顶新礼帽,穿了身新衣服,象是个新郎官,明玉打扮成个小媳妇,阿四一身老棉袄,拿根马鞭,是个十足的车老板。

    “不错,挺象。”老山东夸奖道。

    三人装扮好以后,出来赶了一辆马车,明玉将自己的弓箭藏在车厢里,提着个花包袱,和阿混两人坐在车上,活脱脱就是一对小夫妻回门。阿四一甩鞭子,马车上了道路。与此同时,从兵营里,陆陆续续出来好多人,这些人身穿便装,将武器隐藏起来,悄悄顺着各条小路,赶往前方。

    老山东目送这些手下都上了路,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提着唐一平送来的酒,走向炮楼的方向,去找久保“米西米西”。

    阿四赶着马车,在路上遇到穿着各色服装,化装成百姓的士兵们,有人冲他们打趣,“喂,新郎新娘,喜糖在哪里啊?”

    “胡说八道,”阿混笑道:“等把鬼子打跑了,给你一车喜糖。”

    明玉问阿四:“哥,你说将来把鬼子打跑以后,你去做什么啊?”

    “我回家种地,”阿四得意洋洋地一甩鞭子,“你嫂子还在家等我呢,老婆孩子热坑头,那多美。对了,你也跟我去。”

    “嗯。”

    阿四忽然回过身来瞅瞅阿混,阿混把脸扭向了别处。

    马车走过万户镇,并没停留,一直穿过去,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一处山坡前。

    这片山坡,光秃秃的,长着一些乱草,连棵大树也没有,坡面平缓,无处隐蔽,并不适宜打埋伏。山路狭窄,从坡下穿过。阿四将车赶到一处山崖后隐蔽起来,然后和阿混、明月三人走到路边。这时,化装成百姓的士兵们,陆续都到了。

    大家在阿四的指挥下,从坡上、路边,搬过许多大石头来,堆到路上,一直把本来就窄的山路,塞得严严实实,别说车,连人也走不过去。

    阿混擦了把汗说:“好了,这回,要从此路过,就得爬山坡。”

    “爬上了山坡,就得见阎罗。”阿四用鼻子哼了一声。

    下午。

    山头上的哨兵传来消息:前面来了队伍。

    阿四登上山头,向前望去,果然,一团乱糟糟的队伍,慢慢走过来,有十几匹马,看来是押送人员,其余步行的人约有几百人,排不成排,行不成行,走成了一窝蜂,显然是老百姓。

    “准备行动。”阿四跑下山头。

    慢慢地,这一群人走到了被阻塞的路段,一个骑马的军官,走到前面,皱着眉头看看路上塞满的乱石头,前后左右张望了一番,两面山坡上,空无一人,既无隐蔽的树林,也没险要的沟坎,都是馒头一样的缓坡,连乱草都很少,一片光秃秃的土石山。

    后边,骑马的士兵,过来了几个,大家观察着面前的道路,议论了一番。对于“搬石头”还是“绕路”争论起来。

    一群群的老百姓,手臂都被绑着,用绳子连成一串,见走不过去,都纷纷坐下来,一片乱糟糟。

    正在议论,只见前方,远远地走过来一辆马车,车上坐了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象是一对小夫妻。马车不紧不慢地向这边走来,眼看路被堵住,赶车的老板儿“吁”了一声,停下车,向两边的山坡打量着。

    这边,那骑马的军官向前走了两步,问对面赶车的车夫:“喂,那边的老板儿,从旁边的坡上,能绕过去吗?路好走吗?”

    “能过,从这面缓坡上,马能过来。”对面的车倌指着旁边的山坡喊道。

    军官点点头,还不放心,命令一个士兵:“你到那面去看看,马匹能不能过去。”

    那士兵骑了马,向旁边拐上山坡,朝那车夫所指的缓坡爬去,坡形甚缓,马走起来并不算费劲,不过,中途须经过一个馒头形的山包,这个“馒头”虽然很平缓,但下面是看不见的,他策马走到“馒头”顶部,向下一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