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特工决战密营 >

第59部分

特工决战密营-第59部分

小说: 特工决战密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蒺藜藤伪装起来的,带着绿叶,看上去就是草丛里一根蒺藜秧,爬到了树干上。

    “好。”惠姐小声说道。

    两个大坑,很快完工了。两条“蒺藜秧”,在树干上汇合到一起。在树杈上相交。到此,“工程”第一阶段已经完工。三个“工程技术人员”把地面垫平,扫净。擦一把汗,慢慢收拾起满地乱堆着的工具和材料,装上车辆,扬长而去。

    下午。

    街道上增加了哨兵,远处的街口,新设了双岗。虽然没有正式戒严,但从宪兵队、特高课、和平军司令部等重要军事部门附近的各条道路上,巡逻队首尾相接,刺刀映着日头,闪出一阵又一阵火辣辣的毒光。

    惠姐和腊梅,又出现在大街上那个缠绕着“蒺藜秧”的梧桐树下。树杈上依旧挂着一只鸟笼。只是笼中的鸟儿换了,不再是画眉,是两只灰不溜秋的大鸟,在笼里撞着跳着,很不安分。除了大鸟,还有十来只黄山雀,大大小小的鸟儿,关在笼子里,叫得叽叽喳喳。

    惠姐拿着银簪子,嘴里轻轻吹着口哨,逗弄着鸟儿。

    “来了,来了。”腊梅轻声说道。

    远处,特高课的门口,响起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惠姐把树杈上那两根绿色的“蒺藜秧”猛地用手一抻,从绿叶覆盖下的藤秧中,冒出一股淡淡的火药烟雾。导火引线拉燃了。与此同时,腊梅把鸟笼的门,打开了一道缝,一只小鸟,冲出鸟笼,展翅高飞。

    “走。”

    两人转身便走。

    惠姐和腊梅往前走了十余步,回头观察,却急出了一头热汗,原来,拉火线竟然中断了,没有再继续燃烧,而是静静地缠绕在树干上,静止不动。

    惠姐毫不犹豫,“腊梅,你去通知鲁满仓他们,如果爆炸不成功,立刻开枪,不准放跑藤野。”

    “是。”腊梅一溜小跑,向前快步走去。

    惠姐立刻回转身来。朝着挂鸟笼的梧桐树急急地奔走。这时候,特高课门里的摩托车,已经轰鸣着开出来了。惠姐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小跑着走到梧桐树下。这时候,鸟儿正一只接一只地飞向高空。鸟笼门设计得很巧妙,刚够一只小鸟飞出,这样,便形成一连串的鸟儿持续飞向高空的场景。

    那么导火线为什么出故障了呢?

第115章 鬼哭狼嚎(2)() 
惠姐等人经过了千算万算,缜密设计,反复试验,把导火线的点燃时间、爆炸效果、撤离机会等方方面面,数次推演,几乎做到了算无遗策。

    可是到了实施的时候,竟然出现了偏差,导火线熄灭了。这让惠姐急出了一头汗。毛病出在哪儿了呢?

    原来,为了效果逼真,鲁满仓和陈榆用的是新鲜的蒺藜藤,为了不被阳光晒蔫,并未把根拔掉,因此那两根藤是鲜活生长着的,夏末季节,植物生命力极其旺盛,生长特快,小半天的功夫,藤蔓缠绕着导火线,快速生长,很快把导火线给缠得七扭八歪,包裹得紧紧的,迅速生长起来的绿色多汁的植物藤,分泌出来大量汁液,已经浸湿了火药,当火药燃烧到缠得最紧,包得最严的部位时,导火线烧不过去了。

    摩托车,正朝这面驶过来,那里面坐着戴着钢盔的日本兵,也坐着鬼子的特高课长藤野。

    惠姐看也没看那些摩托车一眼,她迅速蹲下身去,用身子挡住那根绿绿的导火线,掏出火柴,重新点燃导火线。她的动作轻柔而迅速,仿佛驶过来的鬼子摩托车,就是一群毫无威胁的蝴蝶。

    导火线重新点燃了,发出一股小小的蓝烟,迅速燃烧着向下蔓延开去。火药味,散在空气里。惠姐轻轻舒了一口气。直起腰来。

    这时候,在远处一堵矮墙后面,隐蔽观察着的陈榆、鲁满仓、腊梅等人,却是急得大汗直冒。大家都瞪大了眼睛,攥紧了拳头,呼吸急促,惠姐这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点燃炸药啊,即便她不被发现,现在逃跑还来得及吗?

    “惠姐——”腊梅的眼睛里涌满了泪水,失声惊叫起来。这时候她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刚才惠姐坚持让她来传达命令,而自己却转身回返。小姑娘悔恨得直跺脚。

    那只大大的鸟笼,小鸟还在一只接一只地飞向空中。

    陈榆把两眼瞪得溜圆,浑身热得发火,他把两只袖子挽起来,低沉短促地说道:“我去。”

    “不行。”鲁满仓迅速制止了他。此时,去支援惠姐,毫无用处,只能盼着她赶紧脱离险境,别被敌人发现,别被地雷炸着。

    惠姐,快跑啊。

    腊梅两只大眼睛里,泪水一颗颗地往下掉,两脚直跳。鲁满仓和陈榆也都浑身使劲,大家的心脏仿佛要跳出了嗓子眼儿,都在心里默念:惠姐,快跑啊,快跑啊。

    惠姐身后,大街上那三辆摩托车,已经加快了速度,疾驰过来。惠姐并没跑,她穿着高跟鞋,迈着轻快的步子,象平常逛商场花市一样,走得袅袅婷婷。

    敌人,就在身后,惠姐知道这时候嗤嗤燃烧着的导火线,已经快燃尽了,鲁满仓等人精心计算过的燃烧爆炸时间,不会错的。马上,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即将在背后响起。

    可是,自己能跑么?

    若是拔腿一跑,身后的敌人,必将引起怀疑,这些敌人不是笨蛋,他们是特高课的特务啊,日本鬼子里边最阴险、最狡诈、最恶毒的一群。疑心是他们的通病。前面有个女人忽然拔腿飞奔,他们稍一怀疑,若是停止前进,那不就前功尽弃了么?

    惠姐加快了脚步,尽量做出正常的模样。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她的脸上,甚至还露出了微笑。

    摩托车后面,是几个扛枪的步兵,其中身穿西装的黄翻译,也走在人群里。自从“段司令”找过他以后,也有过一阵疑惑,也提心吊胆,但他总觉得,即便有人想暗算藤野,那基本上是一厢情愿。找藤野的麻烦,那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么?

    忽然,他看见前面的路边飞着一群鸟。

    鸟儿一只接一只地飞向空中,就象排成队列一般。黄翻译不禁大吃一惊,他的脑子“轰”地一声,想起了阿混临走时嘱咐他的话:“若是看见鸟儿飞起来,离藤野远一点。”

    这时候,摩托车已经接近到上午“施工”的位置了。

    躲在远处矮墙后的腊梅,急得已经快把嘴唇咬破了,她一把抓住陈榆的手,带着哭腔喊道:“阿榆,准备救人。”

    “好,”陈榆两眼通红,只觉得浑身血往上涌。此时的惠姐,还在一步步地朝前走,她的步态表情,一如既往,平平静静。她背后的摩托车,轰鸣着飞驰着,离她越来越近。

    “轰——”“轰——”

    爆炸声响起来,一片黑色的泥土地石块,卷起两三丈高,飞向天空,火光,象一道闪电,映得眼前的一切顿时失色,巨大的爆炸响声,震得人们耳鼓嗡嗡作响,大地在颤抖,硝烟味四散,本来艳阳高照的天空,霎时被爆炸的泥土灰尘给遮挡了,天地间一片阴暗。

    三辆摩托车,刹那间便被掀翻了,一群鬼子兵象被狂风横扫着的落叶,飞舞着又落下去。摩托车身首分离,一堆堆轱辘零件,四散飞去。一片鬼哭狼嚎般的惨叫声,夹杂在巨大的爆炸声响里。

    陈榆、鲁满仓、腊梅象出膛的炮弹一样,从矮墙后猛地跃起来,向着那片烟火硝烟弥漫的爆炸现场冲过去。那里已经被黑烟和散落的泥石尘土笼罩了,什么也看不见。

    惠姐,在哪里呢?

    不顾石块泥土还在纷纷落下,三个人一头钻进浓烟黑雾里。腊梅带着哭腔的声音高叫着:“惠姐——惠姐你在哪儿?”陈榆和鲁满仓瞪圆着双眼,扒开一片片乱石、土堆,踢开散乱的摩托车零件,越过鬼子兵的残肢断臂,忍着呛人的烟雾灰尘,仔细寻找。

    惠姐,你在哪里呢?

    这时候,城里的别处,也响起了爆炸声。

    “轰——”“轰——”爆炸声象闷雷一样,一声接着一声地响起来。那是特工们精心设计安排下的连环爆炸,阿四、邓小二等其他特工们,在城里各处,见这边爆炸成功,接二连三地点燃引爆了地雷炸药。南京城里,硝烟从各处升腾起来,在半空里弥漫开去,形成一朵朵黑云,火光熊熊燃烧,此起彼伏。

    整个城市,似乎都在颤抖。

第116章 一条大鱼(1)() 
石山城外,袁将军庙里,一片午后的宁静。阵阵微风里,飘过来稻谷成熟的香味。

    大殿里,阳光透过破败残损的窗棂,明晃晃地照进来。苗医生站在方江的病床前,给他的伤口换药。方江的伤,经过初期的发烧感染,腰部曾经肿胀得象水桶一般,在苗医生夫妇的精心护理下,正在逐渐好转。

    “以前,传说关云长刮骨疗毒,血流盈盆而谈笑自若,英雄盖世。我本来以为,此类故事,只是古时候的传说,”苗医生用钳子夹着染了脓血的纱布,扔在垃圾包里。

    “现在看来,传说非虚。老话说,乱世出英雄,古往今来,英雄便是在战乱困苦里脱颖而出。而且,我还多了一层见识,英雄不见得都是虎背熊腰,满面虬髯的壮汉,你这样一介文弱书生,却有如此胆略风骨,这才叫英雄本色,不拘形貌。”

    “呵呵,老苗,你不光是医生,简直还是作家。”

    苗医生给方江包裹好伤口,在墙角的陶盆里洗手,忽然扭过头来,说道:“昨天,我差点被汉奸们给抓走了。”

    “什么?”方江吃了一惊。

    “也真奇怪,一群汉奸特务,突然就闯进门来,逼问我最近做什么了,去过哪里,会不会配制毒药,有没有下过毒我对他们说,我是医生,是专门治病的,怎么会下毒?闹腾了半天,解释不清。这些王八蛋,把我用绳子绑起来了。”

    “那怎么脱的险?”

    “汉奸们绑了我,押着走出来,到了大路上的时候,遇到一个当官的,他审问了一通,说道:‘不是这个,咱们要找的是游方郎中,而且这个是西医,猴吃麻花,搞拧了。’就这么着,稀里糊涂,我就又被释放了。”

    “游方郎中?”方江疑惑起来,他一下子想到那对“蝙蝠双侠”,汉奸们抓游方郎中做什么?听苗医生的叙述,怎么象是与蝙蝠双侠有关?

    但苗医生自己也是稀里糊涂,汉奸们在搞什么名堂,却是难以猜测。两人正在聊天,老夏和丁义回来了。这俩人都挽着裤脚,肩上扛着钓鱼竿,丁义手里提着一个水桶,桶里几条鲜鱼,活蹦乱跳。

    “炖鱼吃喽,”丁义把鱼桶放在地上。

    “很好,”苗医生说:“鲜鱼生肌,对老方的伤口正适宜。”

    老夏坐到病床旁边,查看了一下方江刚包裹好的伤口,点燃一只香烟,向方江汇报道:“我们俩装作钓鱼,去擂鼓台据点旁边侦察,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

    “怎么了?”

    “鬼子特务们,抓了好些人,押进据点里。被抓的人并不是普通农民,有郎中,有蔑匠,有木匠,还有挑八股绳的货郎形形色色,总之都是手艺人,这些人平时走村串巷讨生活,不知道为什么惹着鬼子汉奸了,真奇怪。”

    方江静静地听着,并未表态。

    丁义找了个瓦盆,拿刀剖鱼,弄得满手鱼鳞,抬头补充说道:“而且我们俩还看见那个老朋友了,就是那个走起路来挺着胸脯,神气活现的汉奸,我们已经打探明白了,他名叫宋维昌,是从南京派过来协助龙义雄的,龙义雄丧命以后,眼下石山这一块地区的特务组织,就由他负责。”

    鱼是鲜鱼,放在盆里乱蹦,把鱼鳞溅得丁义满身满脸。老夏哈哈一笑,俯身帮着他抓鱼。

    “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带着一大帮骑兵,有穿军装的,也有穿便装,前呼后拥,进了据点里。”丁义鼻子上粘着鱼鳞,把蹦出来的鱼扔回瓦盆里,继续说。

    “哦?”方江开了口,“看准了吗?”

    “错不了,虽然他骑在马上,但那副直挺挺的模样,就跟个僵尸似的,我绝对不会认错。”

    “嗯,”方江满意地点点头,“这是一条大鱼。”

    这句话,把旁边的老夏、丁义,包括苗医生,都说得一愣,丁义停下剖鱼,甩了甩满手鱼鳞,蹲在瓦盆跟前,歪头沉思。苗医生有些吃惊地问:“老方呀,你们想打这个特务头子的主意?这也难怪,常人不敢做、不敢想的事,在你们来说,就和抓鱼吃鱼一样简单。英雄毕竟是英雄,鸿鹄之志,岂是燕雀之辈能料。”

    “老苗,你又拽文了,哈哈。”

    一条大鱼,猛地从瓦盆里窜出来,在地上翻滚。

    老夏露出兴奋的神色,攥了一下拳头,“你说得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