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铁骑无双 >

第81部分

三国之铁骑无双-第81部分

小说: 三国之铁骑无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短短的三天之中,曹操向函谷关发动了十八次进攻,在伤亡了万余人之后,曹军的锐气已挫,只好停止了攻城。

    然而,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函谷关下,可怕的瘟疫终于开始漫延。先是一些中箭的伤兵感到身体不适,起先随军医师还没怎么当回事,以为是小毛病就随便下了点药,不想第二天,有好几百中箭的伤兵都感到身体不适,开始上吐下泄,随后,一些其它方式受伤的士兵也开始上吐下泄,然后这种奇怪的疾病很快就向身体健康的士兵漫延。此后的几天,瘟疫继续扩散,患病将士的人数迅速增加到了千余人。

    到了第五天上,陆续有体弱的士兵死去,曹操手下的地大将乐进,在攻打函谷关时受了伤,身体已经极为虚弱,终于死在了瘟疫之下,更为可怕的是,关东联军的主帅袁绍,也已经染病卧床不起了。

    曹操这才感到事情不妙,慌忙来找袁绍商议,袁绍拖着病体出席了会议。

    “我们荆州军要撤退了,再晚了,如果我们的军中也有人感染了瘟疫,那不光是这三万士兵受害,恐怕荆州百姓也会受害。”蒯越说道。

    “不能撤,现在撤了,就前功尽弃了!”袁术说道。

    “的确,我们不能撤兵。”说这话的是刘备,刘备一顿,口中说道:“联军一旦撤兵,势必会将瘟疫带回治地,如此一来,这场瘟疫很可能就会席卷整个大汉,造成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啊!”

    袁术愤怒的说道:“不撤兵,难道守在这里等死吗?”

    刘备应道:“这场瘟疫来的太快,再不撤,恐怕关东联军将全军覆没在这里,所以我以为,当务之急是还没有传染的军队马上离开这里,而传染的军队,如曹操大人的军队,千万不要回到治地去,否则,将瘟疫传染开来,那恐怕谁也控制不住了。”

    “要撤你们撤吧,我是不会走的!”袁术大喝一声,袁术现在是存了私心,想攻下函谷关,占据关中,他可不想前功尽弃。

    “对,我们也不走。”曹操坚定的说道。对于曹操来说,自己已死了万余士失,又有几千士兵染病,如果就这样走了的话,那么损失太大了,而攻下关中,吞并司隶的想法也在诱惑着他。所以,曹操坚决主张留下来。

    “好吧,即然如此,那我们就留下来。”实力最大的袁绍做出了决定。就这样,在袁绍、袁术、刘备、曹操的坚持之下,关东联军并没有撤军,而是留了下来。

    函谷关上,辽东军的情形比关东军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贾诩已经吩咐人在军营之中洒遍了白灰,又禁止士兵饮用生水,吃生的食物,可是这些预防措施并没有有效地阻断瘟疫的漫延,函谷关内,很多士兵已经病倒了。

    “军师,已经有几十个兄弟病倒了,我们该怎么办?”张绣问道。

    “少将军,把他们都秘密处决,记住,做的一定要干净点。”贾诩寒声说道。

    “那可是我们自己的兄弟啊。”张绣动容道。

    “难道你想我们所有的兄弟都死吗?”贾诩冷声说道。

    张绣无语,他知道,贾诩的做法是对的,可是,心里真的有些接受不了。

    “少将军,做完了这件事后,你立即退到三十里外的军营去找管亥,这函谷关,就交由我守吧。”贾诩淡淡的说道。

    张绣的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贾诩这是将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而他自己却要与死神搏斗。

    “万一关东联军攻城怎么办?”张绣说道。

    “攻城?你看看城下,光是曹操军中,病倒的就有上万人,再加上其它军中病倒的敌军,现在染上瘟疫的关东联军足有五万人,而且,瘟疫还在不断的扩散中,他们哪里有能力来攻打函谷关呢?就算来攻打,我们这关上,不是还有九千将士嘛,少将军不必担心,以后见到了主公,你就和他说,贾诩,尽力了。”

    “是,军师。”张绣郑重的一抱拳,扭身向外走去。

    函谷关上,瘟疫很快就失去了控制,到最后竟有两、三千人得了瘟疫,贾诩无奈之下,不再处决得了瘟疫的士兵,只是将患病的士兵进行隔离,可是,瘟疫仍在扩散着。

    函谷关上,贾诩不断的咳嗽着,他也已染上了瘟疫,然而,贾诩依然在勉力坚持着。

    “曹操有没有攻城?”贾诩问道。

    亲兵一抱拳,口中说道:“禀报军师,关东军已经五天没有进攻了,现在,城下的曹操军已倒下了两万多人。”

    “城下的尸体怎么样了?”贾诩问道。

    “现在正值盛夏,城下的万余具尸体已高度腐烂,现在,整个关东联军,连最后面的荆州军和刘备军都已开始沾染上了瘟疫,关东联军,已经有上万人死在了瘟疫之中。”亲兵说道。

    “嗯。”贾诩点了点头,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完了才有气无力地说道,“好啊,如此一来,他们也就没有能力来攻打函谷关了,主公,贾诩也算完成了你的嘱托了。”

    曹军大营。

    荀彧出了一身的臭汗,从昏睡中醒了过来,只见点点的烛火在眼前闪烁,曹操正用手支着头在自己的床前闭着眼睛,在曹操的身后,夏候渊、夏候惇、曹仁、曹洪、曹休等将领与荀攸、戏志才、程昱等谋士正在看着自己,脸上尽是焦急之色。

    “醒了,军师醒了!”夏候惇大吼了起来。

    曹操连忙擦了擦惺松的睡眼,口中说道:“军师,你终于醒了。”

    “我躺了几天了?”荀彧问道。

    “军师,你已躺了七天七夜了。”曹操勉强笑了笑说道。

    “我看看。”一个医师走了过来,给荀彧把脉,片刻之后,那医师长出了一口气,口中说道:“荀彧大人的病已经好了,只是身体有些虚弱,而且,他的身体从此有了抵抗力,再也不会惧怕瘟疫了。”医师说道。

    “呵呵,军师吉人自有天向啊。”曹操乐呵呵的说道。

    “荀彧让主公牵挂了。”荀彧一叹气说道。

    “文若,现在你病好了,我也了却了一件心事,你说,接下来,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曹操问道。

    “主公,这里不能再停留了,现在,我们的五万大军,已死了一半,再留下去,恐怕要全军覆没了,依我看,不如全军转移动洛阳附近,占据洛阳和河东,也就等于占据了整个司隶,我们在那里熬过这场瘟疫,能活下多少人算多少人吧。”荀彧说道。

    “可是,袁绍已占据了我后背,他会放我们过去吗?”曹操说道。

    “这个,主公只说,损失惨重,需要修整,想来,袁绍也会网开一面的,毕竟到了这个份上,我们的损失也是太重了点儿。”

    “那好,我这就去见袁绍。”曹操心里有了主意,立即拍马向袁绍的军营奔去。

    袁绍军营当中,袁绍的病在医师的调理下也好了一些,开始能议事了,田丰与沮授就站在他的身旁。

    “将军,曹操来了,要见将军。”有亲兵进来禀报。

    “主公,曹操此来,必为撤兵而来,千万不可让曹操撤兵啊。”田丰说道。

    “噢?怎么说?”袁绍问道。

    “现在正是削弱曹操实力最好的机会,他这次带来的五万军队,全部是他的精锐,如果全死在这里,那曹操一定会实力大损,如果曹操自己也染上病那就再好不过了,最好一起死在这里,那兖州,主公就可轻易的获得,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呢?如果主公放曹操回去,那曹操就如游龙如海,再想控制他,就难了。”田丰说道。

第133章 元气大伤() 
“我与孟德是打小的朋友,一起偷过新娘子,这样做,有点不好吧。”袁绍说道。

    “主公,成大事者,不可有妇人之仁啊,而且,一旦曹操经过我们的后背,一定趁机袭取司隶,那司隶我们也就得不到了。”田丰说道。

    “嗯,你说的对,那就这样干吧。”袁绍点了点头。

    “主公英明。”

    “主公,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派出一支精兵,从背后袭取整个司隶,如此一来,整个司隶就尽在我们的手中了。”田丰说道。

    “好,这事你们安排吧。”袁绍说道。

    “就让张合将军带兵两万,去控制整个司隶。”田丰说道。

    “好,元皓(田丰字),我得到你,天下何愁不平啊。”袁绍哈哈一笑,对亲兵说道:“你就对曹操说,我得了瘟疫,无法与他相见,让他回去吧。”

    “诺。”亲兵点头走了出去。

    此时的曹操,真是进退失据,前进,有函谷关拦路,后退,有袁绍把守后背,无法后撤,如此一来,曹操被夹在了中央,进退不得,曹操不由仰天悲呼,难道,是老天要灭我曹孟德吗?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贾诩的病也日益深重起来,甚至开始咳起血来。

    当陈玉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吃了一惊,立即叫来了军中最好的医师,要他去救贾诩。

    “大将军,军师可能是得了瘟疫,以我的能力,治疗外伤还可以,可是如果说起治瘟疫,那就不行了。”医师说道。

    “那你说,谁能救得了军师?”陈玉问道。

    “这天下间,能治得了瘟疫的,只有张机而已。”医师说道。

    “张机?你是说张仲景?”陈玉问道。

    “正是此人。”

    陈玉点了点头,前世的记忆告诉他,张仲景是一个有名的神医,陈玉还记得这样一件事,张仲景看到了侍中王仲宣时,王仲宣才有二十多岁,张仲景就说:“你有病,四十岁时眉毛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后会死,你可以服五石汤,这样,这病就治好了。”王仲宣以为张仲景在欺骗自己,虽然得到了药,却并没有服下。过了三天,张仲景又见到了王仲宣,问他:“你是不是服了药了?”

    王仲宣就说:“我已经服了药了。”

    张仲景说:“看你的气色,并没有服用汤药,你为什么这样轻视自己的生命呢?”

    二十年后,王仲宣果然眉毛落了,眉毛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与张仲景说的一模一样。

    这样的一位神医,如果由他治疗贾诩,想来,一定可以治好的吧。想到这儿陈玉问道:“可知道张仲景现在在哪里?”

    “这个,张仲景现在就在三辅之地,据说在右扶风一带行医,大将军可以派人将他找来。”

    “好,典韦何在?”陈玉主道。

    “典韦在此。”典韦走了过来。

    “洪飞,你马上带人去找张仲景,一定要把张仲景给我找回来,把军师的命救下来!”陈玉说道。

    “诺!”典韦点头而去。

    望着典韦的背影,陈玉目光若有所思,贾诩可是东汉末年超一流的军师,这样的军师在自己的手中可不能早早就死了,一定要把他救活过来,有了贾诩的帮助,自己平定天下的大业才能更多一份的把握。

    再说典韦,自从得到了陈玉的命令之后,就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右扶风,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之下,很快打到了张仲景,然后两个人快马加鞭的经过长安直奔函谷关,只是这么一折腾,十几天已经过去了,这十几天,对于函谷关前的两军两说,无疑都是灾难性的。

    “咳咳,典韦将军,还是歇歇吧,这瘟疫虽然厉害,可患病的人并不会立即死亡,体质好地甚至能坚持两个月之久,甚至还有些人能够不药而愈!贾诩大人是文人,体质也许会差些,不过想来坚持个八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张仲景在马上不断的喘着粗气,他也四十六、七岁的年纪了,经过这样的颠簸,身体也有些受不了,一边伸手拭去额头的汗水,一边极力给典韦宽心。

    听了张仲景的话,典韦那颗焦急的心也略微的缓解了一下,不过一想到贾诩患病已经二十多天了,心里又急了起来,军师到底能不能挺过这一劫呢?

    想到这儿,典韦不由加快了速度。

    “将军,等等我!”张仲景无奈,只好拍马加鞭韩来。两个人闷头赶路,沿着长安古道前进,约行了几日,雄伟的函谷关豁然呈现在两人眼前,关前平坦浩渺的荒原上峙立一座巨大的军营,军营里营帐连绵、旌旗密布,雄伟的辕门上。一杆大旗迎风飘扬,上书斗大一个“汉”字。而关上也插着面大旗,上书陈字。

    “看来,函谷关并没有丢。”想到这儿,典韦不由松了一口气。与张仲景进了关,只见一些士兵有气无力的守着关门,典韦立即大声问道:“贾诩军师在哪里?”

    “在府中。”一个士兵有气无力的指了指贾诩府中的方向。典韦一点头,拍马扬鞭,与张仲景来到了贾诩的府中。

    贾诩府中,贾诩躺在床塌之上,不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