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53部分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53部分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住。”我见这吴欲刚说着说着,又要对我开始他那奉承拍马那一套,连忙将其喊停道:“吴统领,我们以前可没这么见外啊,你现在对我便像以前一般就好,不必如此客气。”

    “是,是大人英明。”吴欲刚忙点头哈腰地连声称是道:“大人果然与其它人不同,让下官佩服得五体投地。下官自当以大人”

    不是吧,见此我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这吴欲刚和我以前还是称兄道弟的,现今我身份一变,他对我的态度便来了个这么大的转变,还真让我有些受不了。

    “吴统领。”我无奈地摇了摇头道:“郑言有一事相询,还望吴统领能据实相告。”

    “大人尽管问。”吴欲刚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道:“只要下官知道的,绝不敢有半点隐瞒。如果下官不知道,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

    “等等。”我再一次打断了吴欲刚的马屁,没好气地说道:“此事吴统领自然会知道,郑言只是想知道史开山史兄的下落。”

    “这”闻言吴欲刚惊惶地看了看四周,然后将我拉到旁边的军舍里轻声说道:“统制大人,此事恕下官直言,统制大人还是不问的好。这事万一让皇上知晓了,大人的前程”

    “吴统领的好意郑言心领了。”见此我很快便明白了这是赵昀对史弥远余党的打击手段,史弥远死后,赵昀虽然没有定史弥远的罪,而且还追封他为“卫国公”,但是他对史弥远的同党却是毫不手软。曾经在朝中嚣张一时的“三凶”、“四木”在第一时间便被流放,余党也纷纷落马,史开山自然也逃不过这一劫。

    “统制大人,这”吴欲刚一副看起来十分为难的样子。

    “吴统领。”我冷冷地扫了吴欲刚一眼道:“吴统领只管放心,有什么事自有郑某一力承担,不会连累吴统领的。”

    “统制大人。”闻言吴欲刚忙说道:“下官并不是担心已身安危,史大人作统制时待下官也不薄,下官这点良心还是有的。更何况就算下官将此事告知了大人也无甚罪名。下官只是觉得统制大人实在没必要为此深究,这很有可能会断送大人的大好前程,还望大人三思。”

    “吴统领说笑了。”我轻轻一笑道:“郑言从来就没有把前程当作一回事的,更何况史兄是郑言的兄弟,兄弟有难郑言若还置之不理,那么郑某下半生都要在羞愧之中度过了。吴统领放心告诉郑言便了。”

    闻言吴欲刚脸上一阵阴晴不定,接着扑嗵一声跪地说道:“下官服了,下官为史大人有统制大人这样的朋友而感到高兴。下官至小在临安长大,从来没有见过像统制大人这样义薄云天,为朋友甘愿”

    “停”我张大了嘴巴,不可思议地望着眼前的这个吴欲刚,这家伙该不会是习惯了这样说话吧!

第100章 阅兵() 
推荐朋友的好书:云开月明的大作——汉舞中华

    ————————

    原来史开山在泗州,我一边在床上无聊地做着仰卧起坐,一边想着心事。在听说史开山被发配到泗州做苦役后,我马上就派了两个机灵可靠的新兵营的军士,带着赵昀赏给我的百两黄金到泗州去打点一切。贪污受贿之类的本是我最痛恨的事,没想到事情落在自己身上时,却希望在泗州当官的不要是些清官才好。

    本来这种事让吴欲刚去是最合适不过的,但我不怎么信得过他。就算信得过他,这事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让一个统领去做。

    宋国有一种官叫做台谏官,这种官最初的职责是“掌纠绳内外百官奸慝,肃清朝廷纪纲,大事则廷辩,小事则纠弹。”也就监视文武百官贪污受贿等不法行为的。相传在北宋仁宗时期,有一次仁宗因在宫里做道场,赐给群僧紫罗各一匹,但他还是特别嘱咐群僧道:“来日出东华门,以罗置怀中,勿令人见,恐台谏有文字论列。”

    一个皇帝赐给别人一些东西,还要担心被台谏官发觉,这已足以证明当时的朝政有多清明了。但可惜的是,自从北宋末年后,台谏官已逐渐沦落为皇帝监听臣子的耳目,权臣当道时,便会沦为权臣排除异已的工具。史弥远任相期间便是利用人称“三凶”的台谏官,来给异已网罗罪名。所以也有人说,要看朝政是否清明,大致看台谏官是否正直便可。

    赵昀在史弥远死后,亲政五日之内便将台谏官换成了素有廉洁之名的王遂与李宗勉等。这批台谏官也果然不负皇恩,做事克已奉公。而他们为了监视大臣的言行举止,则免不了要在军队中安插眼线,骁骑军当然也不会例外。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临安会清楚地知道我到达的日期。这个事实虽然会让我时常感到有些不舒服,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史开山的事情交待完后,我最想做的事情便是将在楚州的燕儿接来。但是考虑再三,我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对于一个军人的家属来说,临安实在是太危险了。在临安的军属就好比是人质。比如上次完颜守绪施展的离间计,假如当时燕儿在临安的话,则等我回来平反时,燕儿的人头恐怕早就不在了。

    “一千五百七,一千五百八”

    “统制大人。”一位军士进门跪地道。

    “什么事?”

    “哦”那位军士紧张得有些不知所措地说道:“吴统领命我来请统制大人前去阅兵。”

    ******

    新任命的统制上任,为了能够了解一下所接收部队的素质,按照惯例都要进行一次阅兵。一想到阅兵我就会想到现代时,穿着崭新的制服,佩戴着军衔、领章,排着整齐的队形从面前走过的方正。不知道这时代的阅兵又是怎么样的呢,我满怀期待地走出了军舍。

    校场一角,万余名骁骑军军士已排着整齐的队形默默地等侯着,磨得程亮的盔甲甲片,就像是鱼鳞一般反射着点点阳光。新兵营的军士则整齐地站在校场之外,绕有兴趣地看着眼前的一幕。他们的身份是我的亲卫,当然不需要参加这次阅兵。

    看着新兵营的队列和骁骑军的队列,我总觉得他们之间有些不同。骁骑军的队列很整齐,而且刀锋甲亮。相形之下新兵营的盔甲就显得残破不堪,一身弓箭兵的轻装备也显得有些寒碜。但是我总觉得骁骑军好像少了些什么,应该是少了些杀气吧,我在心中想道。有打过仗的部队确实和没打过仗的不一样,再加上骁骑军的军士生活在繁华的临安,多多少少也会带上一些懒惰的风气。而新兵营的军士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多都是从金境内逃出的难民,人人都受尽了折磨,个个身上的都负着国仇家恨,所以两支部队的气质自然是相差甚远。

    当我在阅兵台上坐定后,吴欲刚便挥动了开始阅兵的旗语。“隆隆”的鼓声震得在场的众人热血沸腾,我举目望去,只见刀盾兵、枪兵、弓箭兵排着整齐的方阵踢着正步,威风凛凛地从我身前走过。原来我以前训练他们的走队列,现在却倒被他们用在阅兵上了,这不是跟现代的阅兵一样了么?只是武器装备不同罢了。不过他们走的队列虽说整齐,但和现代的阅兵部队比起来还是差得远了。特别是走在最后的骑军,那个叫惨不忍睹啊。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正当我有些失望之时,校场中的形势却为之一变。原来骑军走完之后,校场之上便涌上几千名刀盾兵、长枪兵和弓箭兵,他们在吴欲刚旗语的指挥下,不断地变换着阵形。他们时而摆出防御骑兵冲锋的枪盾阵,一会儿又很快地变换成用于攻击的雁形阵。阵形变换时毫不杂乱,每位军士几乎都是干净利落的一步到位,甚至充当阵脚兵的弓箭兵也是进退有序,只看得我和王坚都暗自心惊。

    “吴统领。”我转身对着吴欲刚问道:“这些阵法都是谁训练的?”

    “回统制大人。”闻言吴欲刚面露喜色地说道:“这些阵法都是下官”

    “哦”见我瞪了他一眼,吴欲刚连忙改口说道:“是下官和部将张珏一同训练的,不过张珏只是在一旁协助,大部都是由下官”

    张珏,听到这个名字我心中不由得一喜,吴欲刚下面说的话我就再也没有入耳了。不会就是那个和王坚一起守钓鱼城的张珏吧,不会就是那个被称为“四川袅将”的张珏吧,不会就是那个在王坚被害后,还坚守钓鱼城十余年的张珏吧。想不到却在这里碰到了他,我不禁觉得有些好笑,这个王坚和张珏还真是有缘。

第101章 蒙军的战术() 
不好意思,各位大大,士兵这里停电,所以更新迟了。汗个,偶强推还停电。

    ——————————

    “属下参见统制大人。”在我的授意下,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军士很快就来到了我的面前。

    “你就是张珏?”我将眼前这位军士打量了一番,只见这位军士虽称不上俊朗,但举手投足之间总透露出几分书生之气,眉宇之间也闪动着几丝智慧,天生就是一副儒将样子。

    “属下凤州张珏,字君玉,见过大人。”张珏抱拳说道。

    “刚才的阵法可是你演练的?张部将对阵法的研究可不浅啊!”

    “大人过奖了。”张珏看了一眼身旁的吴欲刚道:“回统制大人,属下不敢贪功,这些都是在吴统领的指导下完成的。”

    看着极为受用的吴欲刚,我心中暗道,这张珏倒很会做人。也难怪他如此年纪便能在骁骑军中做到部将的位置。如果是在边境的部队,像张珏这样的人才想要出头本也不难。不过在少有作战机会的临安,没有几分关系想要做到部将也着实不易。

    “张部将觉得你排演的这些阵法有用吗?”我问道,在楚州之战时,我便在余玠处学了几天的古代阵法,不过在三峰山之战见识到了蒙军的战术后,我越来越觉得这些阵法实在是不值得一提。现在见到了熟悉阵法演练的张珏,便忍不住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自然是有用的。”张珏显然没有想到我会这样问,毕竟阵法、阵形可是宋国的精粹,宋国练兵也向来是以布阵为重,而如今我却问出这样的问题,一时却让张珏有些摸不着头脑。张珏在呆愣了一会儿后,旋又以为这是我在考他,于是连忙施礼说道:“回统制大人,以属下看来,阵法的精意便在于教给士兵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这样才能在最大的限度上发挥部队的整体合力。如此在战场之上方能如臂指使,百战百胜。”

    “张部将说的好。”我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张部将的这种说法,应该只有在步军对步军的作战才会成立吧。”

    张珏想了一会儿说道:“大人见谅,属下不敢认同大人的说法。属下认为,就算是我军的步军对付敌人的骑军,我军也尽可以用枪盾阵,或是拒马枪阵等克之。不足之处就在于敌军溃逃之时,我军无法追赶而已。”

    闻言我在心里暗赞了一声,这个张珏果然是个真汉子,他并不会因为我是统制而附和我的观点。他错就错在没有见过蒙古骑兵的打法,不过这也难怪他,宋、蒙大战还未开始,真正了解蒙军的作战方式的又有几人?

    “若我是敌人骑军。”想到这里,我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我便会给骑军装备轻装劲弓,无论张部将如何布阵,如何进退聚散,我只在外围以劲弓扰敌,与张部将打不接触战。待张部军的部队锐气竟失、阵形凌乱时,再以重骑冲锋。张部将以为如何?”

    张珏闻言脸色大变,因为宋国长年与金国作战,而金国与宋国向来有骑兵则必为重骑,所以张珏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种轻骑与重骑配合的作战方式,他一时搜肠括肚地想遍毕生所学,却也想不出对付的方法。

    过了良久,他好像突然想到什么似的,双眼闪动着惊恐之色向我望来,骇然说道:“统制大人所说的,可是蒙军骑兵所用的战术?”

    “正是。”我无奈地叹道:“只不过蒙军所谓的重骑,全身装备也不过四十余斤,却跟大宋弓箭兵的轻盔差不多。再加上蒙军骑术高超,人强马壮,所以蒙军重骑的冲锋也是来去如风,有如风驰电掣一般,让人防不胜防。”

    闻言张珏脸色刷的惨白,一时有如遭电击般地呆愣当场。其实不单是张珏,身旁听到我二人说话的王坚等人,包括吴欲刚在内,都露出惊惶之色。他们也都想到了,若蒙军确是以此战术作战,那么宋军就算拥有最强的步军,只要蒙军的箭足够多,也可以轻松取胜。

    “以骑制骑。”良久,王坚才吞吞吐吐地憋出了四个字,但看王坚的表情,显然他自己也知道以骑制骑的问题在哪里。

    我摇了摇头说道:“若是孟将军的‘忠顺军’或许可以。但是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