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68部分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68部分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压力却是顶部的好几倍。虽然寸金堤以坚厚闻名,但在这里装上几百斤的zha药,应该能对付得了这个家伙吧。

    “轰”的一声巨响,当骁骑军开到寸金堤的上游不久,王坚便点燃了引线迅速地跑回了队伍。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是,除了脚下的一阵震动与堤坝处冒起的一团青烟外,什么也没发生。

    寸金堤不愧是寸金堤,看着越来越近的两千蒙军,我与王坚相视一眼,然后大吼着指挥众军士做好战斗准备。

第131章 洛阳之战(9)() 
马蹄渐响,透过凌晨的雨雾,我已可以清楚地看到蒙骑踏过水洼时,飞溅而起的水花,还有一张张面目狰狞的面孔。

    “统制大人”望着越来越近的蒙骑,王坚焦急地对着我喊道。

    我知道王坚为什么而着急,骑军对阵贵在速度。现在蒙军离宋军只有三百步左右的距离,若我军还不开始加速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一个照面就要处在被动挨打的状态。

    此时我的心中正飞快地思考着,蒙军轻骑的攻势我已见过,毫无疑问他们的实力远上宋骑之上。此番更是以一千宋骑对付两千蒙骑,虽然此时跟在我身边的一千骑军大多都是原新兵营的军士,虽然他们每人马上都还挂着三、四颗的新式霹雳火球,但以这样的实力还不足以与双倍的蒙骑硬拼,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军覆没。

    一千宋骑全军覆还是小事,若不能完成此行的任务——炸毁寸金堤,那也就意味着洛阳城内的骁骑军也无法安全逃脱。

    想到这里,我不顾正向我狂奔而来的蒙骑,高声对身后的骁骑军喊道:“众军士听令,全军一字排开,霹雳火球,目标——前方空地。”

    众军士闻言都不由一愣,他们都知道,霹雳火球是不可能对三百步外的蒙军造成伤害的,而且蒙军吃过霹雳火球的一次亏后,也不可能再一次看着冒青烟的霹雳火球还往前冲。但我身边所带的骑军大多由原新兵营组成,他们可不比其它的骁骑军军士。他们心中虽有许多的疑惑,但还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了我的命令,包括王坚在内。

    一个个冒着青烟的霹雳火球划过一条条优美的抛物线从军士们的手中投了出去,然后在潮湿的泥地上懒洋洋地打了几个滚,便落定在宋军阵营的前方。在我举手示意下,骁骑军掉转马头后退了几十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霹雳火球里爆出的铁蒺藜,伤着高高地骑在马上的骁骑军军士。我也考虑过是否要让骁骑军就此西撤,但我并不能肯定这千余枚霹雳火球的爆震波能够将寸金堤震开。也许我们现在只需往寸金堤上丢上一块石头,或者只需马蹄所产生的震动就能让寸金堤轰然崩塌,但也有可能寸金堤还可以在黄河水里支撑几个月,谁知道呢?不过我却很清楚地知道的一点:今天不是寸金堤决口,便是我郑言亡。就算背着十余颗霹雳火球冲到寸金堤上,我也要将其炸开,所以我很快就放弃让骁骑军就此西撤的想法。

    与大多数骁骑军心中想像的一样,蒙军果然改变了攻击方向,他们在宋军抛出了霹雳火球后,很快就分成了两队,绕过霹雳火球向骁骑军的两翼杀来。

    骁骑军军士们默默地看着向他们狠冲而来的蒙军,他们没有张弓搭箭,也没有抽刀举枪,不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因为我没有下令。他们就这样静静地等待着,眼里闪着视死如归的坚定。我双眼紧盯着几十步前的霹雳火球,看着它们冒出的青烟在细雨中漫舞。时不时抬头冷冷地望了望正不断地逼进的蒙军,我没有指挥骁骑军是因为我要等,我要等着霹雳火球爆炸后的结果,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反应。若霹雳火球能震开堤坝,那好说,骁骑军只需取弓射杀在水中的残余蒙军便可。若是震不开堤坝,那就要全军冲至堤坝,拼着同归于尽,也要用霹雳火球将堤坝炸开。

    两百五十步,蒙军纷纷松开手中的缰绳,取出强弓。

    两百四十步,蒙军头也不回地随手从箭壶中取出一枝箭搭在弓上。

    两百三十步,蒙军猛一发力,一个个朝天斜举、蓄势待发的箭镞,在细雨中闪着寒光。

    两百二十步,

    几声巨响暴起,我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座下的战马被惊得一个狠颤,然后四蹄便在原地不安地燥动着。不远处蒙军手中开得满弓的箭,也情不自禁地脱手而出。瞬时几千枝箭便像蝗虫般地飞向宋军阵营,听不到啸声,因为众人的耳朵已被接连而来的巨响充满了。两百二十步也是在蒙军射程范围之外,所以大多数的箭枝都落在宋军阵营的前面,只有少数几名军士中箭倒地。

    由于霹雳火球引线的燃烧的快慢有所不同,所以爆炸声直到盏茶的时间才停止。此次千余枚霹雳火球爆炸的威力自然不是上次几十枚可比的。放眼整个战场之上,无论是蒙军还是宋军,都已没有什么阵形可言,人人都在竭立控制着座下受惊的马匹。甚至有些战马已不顾背上骑手的命令,疯狂地向前直窜而去。

    良久,蒙军才依靠着他们高超的骑术,抢在宋军的前头稳定住了局势。当他们正要趁着宋军还未排好阵形前发起攻势时,另一件让他们吃惊的事又发生了。

    伴随着震动,一阵沉闷的隆隆声从地底传来。即便是骑在马上,众人还是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大地在颤抖,于是刚刚被控制住的马匹再次惊慌起来。突然一声异响传自堤坝,所有人都条件反射地往堤坝望去。却见堤坝中央已出现了一道明显的裂缝,几道浑浊的河水从裂缝中喷射而出。然后这道裂缝便像是“爬山虎”的枯藤一样,向四周迅速扩散开来。不一会儿,随着“突”的一声,一条水桶粗的水柱出现在堤坝的中下部,一块几吨重的夯土被这条水柱冲得飞出了百米开外。接着便是第二条,第三条

    终于,随着一阵轰响,寸金堤这个庞然大物瞬间便崩溃了。原先被它挡在身后的河水,像是一群挣脱了束缚的小孩一般,盲目地、欢快地越过寸金堤的残躯四处乱窜。

    等的就是你了,我一边尽力控制着座下的战马,一边兴奋地想道。

第132章 洛阳之战(10)() 
面对着崩塌的寸金堤,蒙军的第一个想法便是逃,但仓促之下,他们所做出的反应却有所不同。大部分的蒙军都不假思索地,掉转马头往回奔去,只有少数人大吼一声,往马上狠抽一鞭朝前冲来。

    往前冲的做法是明智的,因为往回跑的蒙骑就算跑得再快,也不可能快得过决堤的洪水,而朝前跑却还有望能在洪水到来之前冲到堤坝的上游。只不过这部份人虽聪明,在前面等着他们的,却是千余名宋骑的弓矢。

    骁骑军们轻松地解决掉冲上前来的百余名蒙军,然后将目光投往不远处被河水冲得拼死挣扎的蒙军。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当初所想的,用弓箭将水中的蒙军解决掉是一种多么幼稚的想法。因为他们现在被河水冲走的速度,也许比射出的箭还要快。蒙军的人和马在黄河水中时隐时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无助、绝望的眼神,看到他们张大嘴巴惊恐地大声吼叫,但我们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因为母亲河就在我们前面不远处咆哮着,她仿佛是在对这些侵略者倾泻着几百年来所受的屈辱。但我很无奈地想到,她这种屈辱还要继续下去。因为这次的“据关守河,收复三京”的计划,已经宣告失败了,这里依然是蒙古人的天下。如果按照历史的发展,她直到百余年后明朝的建立,才能重归祖国的怀抱。

    良久,当我回过神时,心中立时闪过一丝惊异,为什么没人在我走神时将我叫醒呢?现在的我们还不能算是脱离险境啊。我疑惑地转过身去,惊奇地发现我身后的骁骑军军士,正排着整齐的队形,个个带着崇敬的眼神默默地看着我。这种场面,我记得曾经在蔡州之战胜利时出现过一次,不过这次他们的眼神好像更热烈了些,我将它称之为崇拜也许也不过份了。

    “统制大人。”王坚上前恭恭敬敬地对我施了一个礼道:“全体军士已整装待命,请统制大人示下。”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立时便意识到了王坚在心理上的转变。若是以前的王坚,他现在就会以商量的口气问我该怎么办。但是现在他没有,我苦笑了一声暗想着,他现在已经开始不思考了,经过了此事,王坚也许和他手下的骑军一样,将他对我的崇拜转化成了盲目的信任。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总有一天我也会有思虑不周的时侯,那时就不会有人提醒我了。而且长此以往,我的属下都会变成一个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木头,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我不答反问道:“王统领以为我们该如何走下一步呢?”

    闻言王坚先是一愣,随后想了想说道:“属下以为,我们已没必要回洛阳与本部会合,毕竟洛阳周围还有一万余的蒙骑,若我们就此回去则无异于自寻死路。更何况寸金堤崩塌之后,本部要逃脱险境已非难事。”

    “嗯,不错。”我点了点头道:“王统领说得很有道理,那么王统领以为我军将何去何从?”

    “自然是南撤了。”王坚面带不解地望着我说道:“如今‘收复三京’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当务之急自然是先回宋境。”

    “回宋境是不错,只不过不能往南走。”我笑着说道。

    “为何?”王坚虽然想当然地认为我说的一定是对的,不过还是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王统领难道忘了杨谊是怎么败的吗?”

    “统制大人是说”王坚低头沉思了片刻,然后恍然大悟地说道:“南面有伏兵?”

    “正是。”我笑着对王坚说道:“如果你是蒙军主帅,你会让全军都追击将要逃走的宋军呢?还是会安排一部份人马在南面来个两面夹击?”

    “大人英明。”王坚躬身对我点头称是道。

    见此我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王兄何必如此见外,郑言希望王兄将来能够成为独挡一面的大将,而不是跟在郑言身边的一位统领,王兄可明白?”

    王坚见我突然改口称他为王兄,不由得一愣,随后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深意,感激地看了我一眼,点头说道:“多谢郑兄,王坚知道该怎么做了。”

    “呵呵。”我浅笑几声道:“如此,就请王统领下令吧。”

    “是。”王坚应了一声,随后转身对身后的骑军喊道:“众军士听令,全军上马,目标——西川。”

    “是”随着一声整齐而雄壮的回应,众骑军纷纷翻身上马,在我与王坚的带领之下,朝西川急驰而去。

    北面是蒙境,南面有伏兵,东面是被水淹的洛阳,所以虽然进入西川的路要比直接南撤要多走上七、八日,但却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细雨绵绵,长路漫漫,在雨中赶路实在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我们一行千余人在雨中浑浑噩噩地赶了十余天的路,也分不清到底走了多少天。只知道不停地催马,换马再换马。众军士随身携带的,充作军粮的马肉早就在十日前吃光了,一路上众军士只能在驻营之时,才派出百余名军士外出打猎充饥。只是在这雨季能猎到的猎物却是不多,众军士只能半饥半饱地赶路。所幸有马匹带步,所以一路之上也并没有经历多大的折磨。

    “统制大人。”王坚策马迎面而来,对我施礼说道:“前面就到西川的大安了。”

    “哦,终于到了。”我松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脑袋里不由想到了一桌丰盛的食物,还有一个温暖干燥的被窝。

    “不过”

    “不过什么?”我望着欲言又止的王坚疑惑地问道。

    “不过据骑哨回报,他们发现了少量的蒙军在附近的村庄‘打谷草’。”王坚说道。

    “蒙军,难道攻川战争已经开始了?”

第133章 入川() 
呵呵,让各位等解禁的书友久等了,不好意思。

    ——————————————

    蒙军出战向来是只带几日的粮草,而进入敌境后,便派兵四处劫掠以资军用,他们将这种劫掠称之为“打谷草”。而骁骑军骑哨在附近的村庄里发现“打谷草”的蒙军,实际上也就意味着这附近有着蒙军的大队人马。当骁骑军穿过一片小树林,成片的死尸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终于确信攻川之战已经开始了。

    “他们打算两面夹击蒙军。”王坚望着地上死尸的分布和宋军军士的死状,感慨地说道:“他们打得很顽强,即使处在逆境也没后退半步。”

    战场上的死尸有宋军的,也有蒙军的,两军的死亡人数相若。从死尸的腐败程度,我推断从战事发生到现在最多只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