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80部分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80部分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正是赵彦呐。”李庭芝点了点头道:“赵彦呐这厮一向心胸狭隘,此次蒙古南侵他又是一路溃逃,假若他听说统制大人在成都以十万未经任何训练的百姓,成功地挡住了蒙军三万精骑的进攻,二位大人以为他会怎么做?”

    “哦。”闻言王坚恍然大悟地说道:“他会派兵四处追截我们上奏朝廷的折子,同时想方设法地不让成都的事传到皇上的耳中。”

    “不错。”李庭芝笑道:“赵彦呐必会在临安编织一个谎言来掩盖其不战而逃的事实,而且他也一定不会让统制大人有机会回临安将其谎言拆穿,那么他就必然会给统制大人网罗一个罪名。本来属下还在想着如何将奏折成功地送到皇上手上,可是此时却用不着了,我等只需在其中将赵彦呐这厮如何迫害丁知府一事如实写上,当赵彦呐截着此信时,想必更是七窍生烟,欲置统制大人于死地而后快了。”

    “有理。”闻言王坚不由哈哈大笑道:“如此我等便静待朝廷给统制大人的罪状了,却不知赵彦呐这厮会给统制大人加上什么罪名。”

    “加上什么罪名还不是一样,反正是死罪总错不了。”闻言我不由失笑道:“也许两位统领也逃不了干系呢,赵彦呐不会让两位知情的统领活在世上的。”

    “哈哈不错,不错。”李庭芝笑道:“那么此时我们便可好生规划一番,只待朝廷治罪的圣旨一到便可起兵了,不知大人对此却有何想法。”

    “想法。”闻言我不由一愣,随后回道:“有一点郑言要事先申明,郑言自立非是反宋,而是为了抗蒙。郑言也并不想做什么皇帝,只是不想眼看着大宋百姓成群地死在鞑子的铁蹄之下,同时也不想毫无意义地死在贪官污史的手上,或是成为大宋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我们自立后的路线,绝不是拖大宋的后腿,而是助宋抗蒙,二位统领可同意?”

    “自然同意。”王坚道:“不过统制大人虽有助宋抗蒙之心,只怕大宋却未必领情。”

    “不错。”李庭芝点头赞同王坚道:“大宋一向认为‘内修政事方可外攘夷狄’,所以属下也觉得就算我们助宋抗蒙,朝廷也不会让我们与之并存。”

    “哼。”闻言我不由发出一声冷哼,道:“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占据整个西川,然后以西川天险南拒大宋,北抗蒙古。假若我们成了一块谁也啃不动的石头,就算朝廷不想与我们并存都不行了。”

    缓了一缓后,我又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不过我还是不希望见到大宋攻川的那一天,虽然我们是为了自保,但都是自己的同胞,又怎么忍心刀兵相向。”

    ————————————

    夕阳收拢了最后一缕光线,暮霭在初秋的田野上升腾着,越聚越浓。西侧山坡的上空,隐隐约约已见三五星斗在闪烁。我一人坐在城墙上看着这道奇景,思绪也随着天上的星星不停的闪烁。为什么同在一片天空下,却会存在不同的时空呢?如果我在这个时空改变了历史,那么将来的世界又会变得怎么样呢?比现在更好,还是更糟?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着自己,却始终得不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统制大人。”不知何时,李庭芝已来到了我的身边,他的一声呼唤便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硬梆梆的地面:“适才王坚派出去打探消息的骑军回来通报,此次蒙军撤军完全是由于中路大军的主帅阔出病死的原因。”

    “哦。”我随口应了声,两眼依然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星空。

    “统制大人早已知道此事了吧。”李庭芝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远处的星空,双目闪过一丝异色。

    “什么?”我疑惑地侧头望向身旁的李庭芝。

    “统制大人在与蒙古鞑子作战之时,曾对属下说过要等,等蒙古鞑子退兵。”李庭芝双眼带着敬佩之色望着我说道:“当时属下还不知道鞑子为什么会退兵,现在终于知道了。再加上适才统制大人听到了阔出的死讯,却没有丝毫惊奇之色。所以属下才会认为大人是早就知晓此事了,只不过令属下吃惊的是,统制大人是如何知晓的?”

    “这个有些事情是很难解释清楚的。”闻言我才知道原来是我刚才的反应出卖了我,一时却又不知如何回答李庭芝,我相信就算是我说出真相,李庭芝也是不会相信的。

    “难道统制大人当真早就知道此事了?”见到我尴尬的表情,李庭芝终于确定他的猜测没错,不由得难以置信地望着我。

    “算是吧。”我无奈地点了点头。

    “原来统制大人当真会夜观天像。”见此李庭芝不由又惊又喜地对我抱拳说道:“想不到统制大人如此博学,真是让属下好生佩服。适才属下想必打扰大人了吧,属下这就告退。”

    “夜观天像?”过了好半天我才反应过来,原来刚才我看星星的举动,竟然让李庭芝误会我是个会看天相的术士。看着对我行了个礼然后恭敬地退下的李庭芝,我无奈地摇头苦笑一声。

    “不过管他呢。”随后我又在心里想道:“就做一个会看天相的术士又如何,好像古时的人都很流行这个,凡是有什么皇子出生时,都要加些神话故事来渲染,什么梦到太阳啊,天呈异像啊之类的。就连秦朝时的农民陈胜、吴广,他们起义时都知道用‘鱼腹藏书,野狐夜嚎’来将自己神化,为什么我就不行?”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59章 烂摊子() 
“属下参见统制大人。”这日一早,王坚便急急忙忙地跑入我房中报道:“属下刚得到骑军回报,蒙军已全面撤离西川,只在兴元与沔州两处各留下五千余名轻骑。”

    “兴元与沔州?”闻言我不由皱了皱眉头,这几日我一直都在研究着西川的地图,所以深知这两地的重要性。

    说到兴元(今陕西汉中)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但若是说起它的另一个名字——汉中,却很少有人不知道了。汉中其实就是蜀地的咽喉,三国时的曹操就是因为丢了汉中而永远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机会。而另一处战略要地沔州(今陕西略阳),则是处于西川外围汉中下游的一州。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个交通要道汇集之州,它与汉中一东一西扼住了蜀道。可以说守住了这两个地方,西川便有如一个门户大开的城镇,随时等着蒙古骑军前来掠夺。

    “蒙军弃守的城池情况如何?”我带着侥幸的心理问了一声,但我知道问了也是白问,蒙军所过之处哪还有幸理。

    “惨不忍睹。”王坚现出的满面愤愤之色,狠声说道:“正如统制大人所想,此时的西川已是赤地千里,尸骨遍地。三关五州尽皆被焚,成为一片焦土,只剩下残壁断城。百姓或死于屠城,或被蒙人驱赶至蒙境充作奴隶。原本人口稠密,千里沃土的西川,此时已是杂草丛生,千里无炊烟了。”

    我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少许心中的郁闷。然后走到案桌的地图前找到了兴元与沔州的位置,对王坚说道:“唤祥甫(李庭芝的字)前来议事。”

    “是。”王坚应了声,对我行了一个礼转身便走。

    “等等。”我叫住了正要退下的王坚,说道:“派上两名骑军去找寻骁骑军。”

    “是。”王坚应道:“属下找到骁骑军后便会让他们即刻入川。”

    “不。”我摇了摇头道:“除了张珏与新降的族外军外,其余人等全部让他们回临安。”

    闻言王坚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异色,但他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骁骑军本就是临安的军队,他们的家人大多都在临安,所以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我对他们的领导权,却是最好的结局。

    提到了族外军,又不由让我想起了完颜守绪。在西川这与原金国接壤之地,散布着大量的原金国的残兵。他们有的还在四处逃亡,有的已混入西川的百姓之中,更多的却是占山为王当了强盗。他们的存在无疑会给西川的重建带来许多的麻烦,但是若有完颜守绪在此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我可以很轻松地利用完颜守绪来收拢这些残兵,就算他们不能为我而战,也可以让西川少了许多麻烦。

    “属下参见郑统制。”半柱香的时间过后,眼中布满血丝的李庭芝便站在了我面前。见到了李庭芝这个样子,我心中不由暗叹一声。现在的我虽已熟悉了冷兵器时代的行军打仗,但对政事却还是一窍不通。所以管理一百余万人的成都城的重担,想当然地便落在了李庭芝肩上。我并不担心李庭芝不能胜任,因为他若不是被我收为帐下,则按照史上的发展他再过几年便会凭着出色的管理能力成为两淮置制使,最后还会成为宋末兵部尚书。

    “李统领这几日辛苦了。”我拍了拍李庭芝的肩膀,对他点了点头以示鼓励。

    “多谢统制大人的关心,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李庭芝感激地望了我一眼,自从他到宋境几年来,还是首次有人对他工作的肯定,这使得他原本干涩的眼角也有些湿润。

    “成都城的近况如何。”我对着李庭芝微微一笑道:“想必在李统领的治理之下已走上正轨了吧。”

    “惭愧。”李庭芝低头叹道:“成都城内的情形也不容乐观,属下实是有负大人所托。”

    “啊?”闻言我不由大感惊异,成都城并没有被蒙军攻破,照理说应该不难控制才对,为何以李庭芝之才也会束手无策。

    “难道是百姓们惧怕蒙军再度进攻成都而竞相迁走吗?”我不由疑惑地问李庭芝道。

    “非也。”李庭芝摇头否定道:“经此一役后,成都百姓个个都对统制大人的领兵作战能力信赖有嘉。他们听说大人独揽了武装民兵一事,甚至还自发地组织了万人签名活动,据说到现在已签有一万余个名字,按了两万余个手印。成都城周围的尸骨也是在他们的帮助下,不到三日便收埋完毕。”

    “哦,还有这么回事。”闻言我不由有些啼笑皆非,原来早在宋朝就有万人签名这种玩意了。

    “那么。”我疑惑地望向李庭芝道:“既然不是百姓的问题,那还有什么事能让李统领这么头疼啊?”

    “富人。”李庭芝苦笑道:“也就是地主和商人,成都之战以前,这些富庶之人并不知道蒙古要南侵,所以都没有什么动作。但如今都知道原本在后方的成都,此时已变成了前线,他们当心若成都城被攻破,那么他们一夜之间就会变得一文不值了,所以个个都急着将自己的财产转移至内地。若统制大人到城内随便转转,便会发现这几日成都的几家钱庄的银两全被取了个精光,城内镖局所有的镖师也在一夜之内便被人全部雇佣。”

    “原来如此。”闻言我不由大感头痛,西川的重建正需要大量的资金。若我在西川自立,朝廷自然就不会再给我重建西川的军费,若是这些富人再将资金撤走,那么

    唉!听到这里我不由颓然坐倒在椅子上,想不到我将要在此自立的西川,在我自立之前便已成了一个商业、农业全面崩溃的烂摊子。

    ————————————

    第三卷端平入洛卷终,若各位大大觉得本书还值得一看,不妨继续收看第四卷——西川经略,看看郑言是如何将西川经营成一个两头都咬不动的硬石头滴。

    哇哈哈士兵竟然能将本书写到四十几万字鸟,骄傲一下。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60章 西川经略 迎客() 
晨雾如暮,迷迷蒙蒙。一队百余人的骑军夹着一辆马车,行走在崎岖不平的西川小道上,骑军脸上的疲惫之色见证了他们一路而来的艰辛。他们身上的盔甲和头顶上鲜目的红樱,清楚地告诉了人们他们的身份——殿前卫。

    正在田野里耕种的农夫们,全都停下了他们手中的农活,眼中充满敌意地望着这一队骑军。有些机灵的小伙子,已飞快地沿着田梗朝成都城方向飞奔而去。更有甚者,还有一些胆大的青壮农夫,对身旁吆喝一声,便三五成群地手持农具朝这队骑兵走来。

    殿前卫是护卫皇上的部队,他们向来都是不出临安的,如果在临安以外的地方看到他们,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护着皇上出行,二是护着皇上的圣旨。而面前这队百余人的殿前卫显然不是护着皇上出行的。

    农夫们本来也不知道这些,但自从他们参加了那次万人签名运动之后,就有许多读书人告诉了他们。这十余日来,他们天天都在等着这样的一群人出现,今天果然让他们等到了。

    看着周围越聚越多的农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