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96部分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96部分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拍苷嬲慕瓮⒕苡诿磐猓还矣幸荒甑氖奔渎穑

    想到这里我不由皱了皱眉头,但我也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制车船这种活要的是有手艺、有经验的木工,并不是随手抓上一堆难民便可以能够胜任的。

    “这些便是车船。”在前面引路的林白木突然停下了脚步,回身指着面前几个尚未完工的宠然大物说道:“这些原是赵彦呐这厮欲在成都组建水军时,要求小人制作的,已经制成的有二十余艘,大人眼前的这三艘,则由于赵彦呐的出逃而停产了。”

    “林公子尽可将其做完。”我呵呵一笑道:“而且是多多益善,郑言自然少不了林公子的银两。”

    闻言林白木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大人若是以为小人是当心收不到银两而停产,那便错了。这些车船若是制成,便是没有赵彦呐的银两,小人也尽可以将其开往临安出售,而且加上小人对其的改进,相信必能卖个好价钱。”

    “哦,那林公子为何要停产?”闻言我不由奇道。

    “大人请看,小人先说说车船的优点。”林白木指着面前一艘已接近完工的车船说道:“此船相对于普通船只而言,其头小,尖底,便于破浪前行。且其身扁宽,体高大,是以此船虽受到横向狂风袭击却仍稳若泰山。同时,车船底板和舷侧板又分别加叠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坚固异常,再加上船体有密封隔舱,所以若想让其沉没则是难之又难。”

    “嗯。”我点了点头说道:“然则,这又有何不妥。”

    “不妥在,正是由于这些优点,造就了它的弱点。”林白木接着说道:“正因小人如上所述,所以车船吃水极深,极易搁浅。而且此船长三十六丈,宽四丈一尺,高七丈二尺,如此宠大的身躯,大人以为此船适合在岷江、长江中作战么?”

    “原来如此。”闻言我恍然大悟地说道:“林公子的意思是,此船只适合海战?”

    “正是如此。”林白木点头说道:“此船在江河中若是没有用于作战也就罢了,它可以在一条测量过的航道上航行,若是用于作战,则暗礁、於泥还有窄小的河道,便会让它转个身也难,又如何能追敌、杀敌?”

    “有理。”我点了点头,同时心中暗自感叹,这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说透了便是如此浅显的道理,却也只有像林白木这样的专业人士,才能无需经历惨痛的教训便事先想到。但是

    我又疑惑地问道:“既是如此,为何林公子还要建此船助赵彦呐组建水军?”

    “一言难尽。”闻言林白木苦笑道:“当初小人建造此船,只不过是由于一时好奇,却没想到让朝廷听到了风声,硬是要让小人建此船以组建水军。其实小人在建船之时,便已知道此船更适用于海战,因此小人上书与赵彦呐多次,可恨那厮却听不入耳,他只当那是小人不愿建造的托词,硬是将此强压下来。再者,此船若用于江河之战,也并非一无是处,以此船作战至少有克敌三法,若是以此三法作战,小人自己也不知如何应对,小人这才勉强应承下来。不过让小人没想到的是,小人所制的战船却是被赵彦呐这厮用作逃跑的。”

    “竟有三大优势之多?林公子不妨说来听听!”

    “是。”林白木对我略一躬身,说道:“其一,此船可以装上四架抛石车,以之克敌,敌人毫无招架之力。其二:此船船身大且坚固,若以船身撞击敌船,则挡者披糜。其三:于船身装上拍杆,待敌船近身则一拍而下,敌船立毁。正是有这三点,小人才敢动手制作的。”

    “嗯,不错。”我点了点头,这么说来,在江河中的车船便像是一只大笨熊,行动又慢,却又不能靠近,那么对付他的唯一方法便是比抛石车射程更远的火炮,不错,我一拍脑门,我为什么不能将火炮搬上船?就像电影中的西欧海盗船那样。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93章 西川经略 炮() 
“将火炮搬上车船?请恕小人不赞成此议。”林白木摇了摇头,说道:“此法以前并不是没有人想过,临安的制船厂便曾如此做过,只是火炮没有准头,且火炮与火药皆惧潮,而河面、海面的空气又十分潮湿,再严密的防潮措施,在船上也不能防止火药受潮。是以在经过几战后,便再也”

    “郑言并没有说将火炮置于船身之上啊!”我呵呵一笑,打断了林白木的话。

    “不将火炮置于船身之上?”闻言林白木疑惑地望着我说道:“那,那又能将其置于何处?难不成置于船舱之中,战时再将其运至船身?但战场之上”

    “虽不中亦不远矣。”闻言我笑道:“置于船舱之中却是不错,但作战之时却并不需将其运至船身,战时没有时间如此作。我等只需在船舱上挖几个洞”

    “在船舱之上开几个炮口!”闻言林白木一脸震惊地望着我。

    “正是,正是。”闻言我不由大感尴尬,洞,炮口,这便是读书人与我这个山野村夫之间的区别了。

    “而且为了克服公子所说的弱点,我等还需大幅缩小车船的尺寸,林公子以为此法是否可行?”我带着期盼的眼神望着林白木,毕竟能不能做到这点,专业人士才更有发言权。

    “车船船身无法缩小,原是由于要在其船身之上架设抛石机。”林白木望向不远处还未完工的车船,自言自语地说道:“而如今将抛石机换为相对较小的火炮,又是置于空间极大船舱之中”

    林白木低着头,自顾自的在木屑地上来回走着,两手时不时比划一番,良久才抬头欣喜地望向我说道:“大人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适才因为大人的一句话,幼林便构思出一类新型战船,请大人给幼林一月,不,半月时间,幼林便让大人见到此船下水。不过在此之前,还望大人能提供给幼林几门火炮、火药和铁子(炮弹),幼林要据其重量和大小制作此船。”

    “好说,好说,郑言随后便使人将火炮送来。”闻言我心中一阵狂喜,暗想若真能将火炮搬上战船,那么不但长江防线牢不可破,而且沿长江而下,凡是建在江边的城池,对我来说都是唾手可得了。当然,这还要火炮的威力够大,看来也该是改良火炮的时侯了。

    ————————————

    炮,在古代原为石字旁,它的实际意义原是指抛石机,比如单梢的抛石机便被称作独脚旋风砲,五梢的抛石机便被称为旋风五砲。直到以火药发射的炮出现,才将石字旁改为火字旁。

    对于宋人来说,相对于火炮,他们更喜好用的却是抛石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只是因为宋朝的文人不重视火器,更主要的是由于这时代火炮自身的缺点。

    首先,火炮造价昂贵。宋代的守城炮大多为二十余钧(一钧为三十斤),按宋朝每斤铁三十文的价格,一门铁炮所需的铁便要近百两白银。再加上制作铁炮所需的人力、物力,再为其配上火药、铁子,还有六名经过专门训练的炮手。粗打细算下来,一门守城炮的价格少说也要四百两银子。而这个价格,已完全可以制出十余辆抛石车了。

    其次,火炮操作十分麻烦。使用时,需将火药自炮口填充入药室,间以木,加土寸许,而后将铁子放入前膛,再从炮腔壁的小孔插入导火索,然后点燃。下次发射时,还需先将炮腔内的杂质清除。其繁琐程度,使得那些炮手相对于军士来说,更像一些手艺人。

    最后,火炮过重的身躯对运输十分不利,机动性极差。六百余斤的重量,使得火炮大多时间都只能呆在城头之上。不过若是将它放在了船上,却没有这个问题了。

    但就算有以上诸多弱点,若火炮威力够大的话,它还是会受到重视的,毕竟战前多付出些汗水,也比战时多流血好得多。但这一点火炮还是让人们大失所望,宋时的火炮射程为三百步至六百步不等,而且其使用的是实心弹,在战场上所造成的有效杀伤极为有限。也这因为以上种种原因,火炮在这个时代的产量极少,便是像成都这样的大城也不过七门而已,而且在作战之时根本就没有用到,大多时侯都是作为礼炮与号炮使用的。

    三百步,我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是弩与单梢抛石车都能达到的射程,若是制出一门射程只有三百步的火炮,倒不如给每个炮手发上一张神臂弓。不过这么短的射程,却必定是与火药的爆炸力有关的。若是我用上新研制的火药也不行,我很快就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这时代铁的韧性甚至还不如青铜,而且由于制造工艺不成熟,这其中还会有要命的汽泡,若是在现有的火炮里用上新研制的黑火药,那非得炸膛不可。而重铸一批可以使用黑火药的火炮,那必然要加厚炮壁,那么火炮的重量就不是二十钧这个数了。到时若将这种火炮搬几门到林白木改小的车船上,车船却因此不堪其重,那岂不是闹了一个大笑话。

    要是钢能批量生产就好了,我叹了一口气,先前我便从李庭芝那得知,这时代虽是有钢,但产量却是极少,至多只够王侯将相打制佩剑所用,其价格甚至与白银等价。若是以钢来制炮,相信是这时代最为昂贵的火炮了。

    自己炼钢?这个念头在我脑海里刚想出来透透气,便被我一手掐死。对于炼铁、炼钢我可是一窍不通,到了此时我才深深后悔为何在现代没有研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且钢这玩意好像一千年前便有人会炼了,相当初曹操下令工匠为他铸造五把宝刀,工匠经三年完成,而这五把宝刀其实不过是普通钢刀而已。试想炼钢的技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改进、革新也没能进步多少,我又如何能琢磨出其中的道理来?就算能琢磨出来,那时想必大宋早就灭亡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94章 西川经略 女直() 
“夜已深了,相公为何还不安寝?”不知何时,燕儿已来到了我的身旁,关切地为我披上一件棉衣说道:“寒露秋凉,相公当心身子。”

    “燕儿有心了。”我拍了拍燕儿搭在我肩上的小手,叹了口气说道:“西川虽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汹涌激流。北,鞑子尽占蜀道天险,蒙古轻骑随时可能挥兵南下。南,长江防线漏洞百出,朝廷完全有能力将我等扼杀于萌芽之中。试想处在此等境地,郑言又如何能安睡?”

    “相公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的。”燕儿抿嘴一笑,说道:“相公所历之战,哪一次不是在逆境中力挽狂澜?此次自然也不会例外。”

    “燕儿难道一点都不当心吗?”我转身对着燕儿,说道:“较之以前,此次的形势最为严峻,而且这种形势也并不是一日两日便能解决的,我们随时都有可能”

    “相公多虑了。”闻言燕儿笑道:“有道是人能知人却难知已。相公的本事自己不知道,燕儿却看得明明白白。而且不光是燕儿,还有誓死跟随在相公身边的数万将士,还有百余万西川百姓,他们之所以会跟着相公走这一条路,便是相信相公的能力,相信相公会领着他们走向胜利,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千百万人正盯着相公呢!”

    “惭愧。”闻言我拥燕儿入怀,摇头苦笑道:“郑言何德何能,竟有如此多的血性男儿跟随着郑言出生入死。更让我汗颜的是,郑言竟还能得燕儿的垂青,实是郑言几辈子修来的福。”

    “少贫嘴。”燕儿羞然低头,娇嗔道:“只怕还不只是燕儿吧!相公心中,想必还有另一位女子。”

    “唔,这个,这个”闻言我不由大感尴尬,一时瞠目结舌地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

    “相公不必为难。”见此燕儿笑道:“燕儿并不是如此小鸡肚肠之人,而且,燕儿也许还见过相公的心上人呢!”

    “却是在何处见过?”闻言我不由大感疑惑,我从未和燕儿提起过翠莲,燕儿连翠莲这个名字都不知道,就算她们见过面也是形同陌路,燕儿又如何能知道是哪个?

    “相公如此紧张作甚?”燕儿笑道:“相公难道还当心燕儿将你的心上人吃了不成?不过相公的那位心上人可历害得很,燕儿可不是她的对手。”

    “利害?”闻言我不由愕然,脑海中飞快地闪过翠莲的身影,忍不住呵呵一笑道:“燕儿必定是认错人了,她又如何能称得上利害!”

    “相公难道忘了那晚在汴京将燕儿接走的那位黑衣女侠么?”

    “你是说她!”我摇头笑道:“郑言并不认识那位女侠,她想必是郑言的朋友使来为我报险的,在那之后,郑言便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