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98部分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98部分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空也未必。”我摇头道:“所以郑言才欲提高火炮的威力,可惜一直不得其法。”

    “提高火炮的威力?”闻言林白木不由奇道:“正如大人所说,铁子便是将敌船击穿,也无法对敌船造成多大的伤害,然则提高火炮的威力又有何用?”

    “对啊。”闻言我不由一愣,这几时我想着改良火炮,就一直想着如何将火炮所用的旧式火药改成黑火药,却从没想过在水战之中,在火炮里用上黑火药与不用黑火药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结果都是铁子将敌船击穿。而铁子因为是实心的,所以都不可能对敌船造成多大的伤害。除非是铁子能够准确地击中敌船的下水线以下,那样就能让敌船进水,从而沉没。但在火炮完全没有准头的今天,击中的几率是少之又少。所以若要改良火炮,改良的不应是火炮和火药,而应是铁子。

    “我想到了。”我欢呼一声,兴奋地深吸一口气,然后转身对林白木说道:“公子放心,公子的一番心血不会成空了。”

    ————————————

    成都府的书房内,我将一张新式铁子的草图交到了王坚手上,并对草图做了一个大慨的解说,然后再吩咐徐格与各兴办炼铁厂的富商周旋,让他们批量生产火炮,我要的同样还是优先购买权。至于他们会不会生产火炮,这点倒用不着我当心,因为这时代的火炮简单到几乎便可以说是一个铁桶。生产火炮唯一困难的地方,便是铁的熔点高,将其熔化要费上好多力气而已。铁子我自然是不会交给那些富商们做的,我可不想这种新式铁子,一转眼便被蒙军或是宋军用在进攻成都上。

    终于又解决一个问题了,我舒心的一笑,悠然自得地往太师椅上一靠,尽情地伸展了一下手脚。

    就像哥伦布第一个竖起鸡蛋一样,万事都是开头难的,开了头,仿效便很容易了。比如说我想到的这种新式铁子,它无非便是将实心铁子改为空心铁子,然后在铁子表面铸上一些凹槽而已。这些凹槽的作用,与现代卵形手雷上的凹槽一样,都是为了能够产生更多的弹片。本来我还当心这些铁子就算是空心且刻有凹槽,但在水战时击中木制的船身还是不一定会爆开弹片,不过一想到这时代铁的质量,便不再当心这个问题了。在这时侯,铁的质量差竟然成了一个优点。

    “属下参见置使大人。”

    一个急促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闻言我的脸色也随之一变。因为我很清楚在我组建了自己的亲卫队之后,只有一种人可以不经过通传而直接来见我,那就是身负紧急军情的探子。

第197章 西川经略 论战() 
蜀道,又称金牛道或是石牛道。其南起成都,过雒县(今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利州(今广元)七盘山出蜀。

    相传在战国后期,秦国欲征服物产富饶的蜀国,却苦于没有入蜀之道。于是秦惠文王便采用大将司巴错的计策,命人做了五匹石牛,在牛尾后放了几块黄金,诈言其夜能粪金,秦王写信给蜀王愿与蜀国友邻,馈赠宝物石牛并献美女给蜀王,让蜀王开道迎接回去。谁想那蜀王开明氏素性贪欲且刚愎自用,竟会相信如此荒唐之事。于是他不听大臣的劝阻,硬是派了五名大力士在大、小剑山、五丁峡一带峭壁处,日夜劈山破石凿险开路,然后入秦迎美女运石牛归蜀。石牛自是不能粪金的,而且让蜀王更没有想到的是,他迎来的美女还没有享用多久,秦国的军队便随之而来了。

    这便是史上五丁开山的传说,也正是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才将这条道称为金牛道或是石牛道,也就是现今闻名中外的蜀道。

    “蒙军竟然能够征集到五万人的粮草!”

    成都府内,众将听闻汪世显已带领五万人马进驻利州,个个脸上都露出了诧异之色。因为任谁都知道,蒙古人向来都是不事生产的,他们出战的粮草大多都是靠劫掠敌国而来,这种以战养战的方式最大的弱点,便是在冬季难以组织大规模的进攻,而如今汪世显竟然能组织一次五万大军的攻势!

    “汪世显此次的人马,为四万五千人的步军,外加五千骑军。”我环视了一眼立在两旁的众将,将探子所报的军情缓缓复述了出来,说道:“其中三万步军为羌军,另一万五千步军和五千骑军正是原金国的和里军。”

    “汪世显的粮草必然有限。”李庭芝拱手说道:“据属下所知,只川边十八族的兵力便有十万,如今汪世显却只带五万人,则必定是由于粮草不足之故。不过就算是如此,能征集五万人马的粮草已是大出人意料之外了。而且”

    李庭芝顿了顿,接着说道:“而且这五万人马应该是从十余万人中精选而出,想必是一支精锐之师。”

    “这汪世显却也好生了得,不愧是金国一代名将。”徐格望了我一眼,他在金国任军师多年,当然不会不知道汪世显的利害,只见他皱着眉头说道:“此人诡计多端,擅耍诈,多以奇兵制胜。他如今进驻的利州,以南百里之处便有一雄关,名曰剑门关。此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汪世显进驻利州之后,必然会重建此关,如此利州便可成为其进攻西川的基地,进可攻,退可守。”

    “属下也深知此关。”李庭芝闻言对也对我抱拳说道:“属下到过此关几次,此关在西川素有蜀道咽喉之称,确如徐大人所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你等不觉得奇怪吗?”自从听闻探子所报汪世显进驻利州的消息之后,我心里便隐隐有一丝躁动,总觉得其中必然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和难以预料的事。在战争时期有这种感觉,任谁都不会觉得是一件好事的。

    “粮草的问题暂且不说。”我接着说道:“因为汪世显既胆敢带五万兵马进驻利州,则粮草必是已征集至足够过冬,否则他这么做无疑便是自寻烦恼。令郑言奇怪的是,入冬以后假若天降大雪,大军行于蜀道必是难上加难。且在寒冷的冬季,身着厚重的棉衣,攻城难度势必又会成倍增加。城外又没有多少作物可供他们劫掠、破坏,攻城可以是说毫无利益可言。汪世显为何又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征集粮草,在这就要入冬之际进攻西川呢?”

    “属下以为不然。”张珏接口说道:“汪世显新降蒙古,蒙古必会派其与宋军交战以表其忠心。而汪世显手中又正有十万羌军和数万金国散兵,必急欲挽袖大战,此立功之心所以然也。”

    闻言我与徐格互望了一眼,两人心里都明白张珏这个解释站不住脚,因为没有什么功劳和忠心,会比得过将完颜守绪解至蒙古了,汪世显显然没有必要这么做。

    “事到如今,我等也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了。”我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转身问李庭芝道:“如令武德军的情况如何?”

    “人数较之原来虽有所下降,但素质、士气却在持续上升,此点大人尽可放心。”李庭芝自信满满地说道:“现如今武德军的人数也有了上升的趋势,在这最近的一月之内,便有近千人的增长,而且前来投军的人数也有增长的趋势,入选率也大有提高。这也许便是大人提高投军门槛所带来的好处了,属下着实没有想到提高了投军的门槛,反而会有更多、更好的兵源。”

    “这何尝又不是李统领军功晋升制度之功。”闻言我不由笑道:“李统领无需如此忌讳,郑言并不是那种小鸡肚肠担心属下会功高震主之人,更何况,郑言不过只是个置使而已。”

    “大人所言甚是,属下惭愧。”李庭芝闻言不由略带尴尬地说道。

    “是否要将骁骑军调至成都?”张珏忍不住开口问道,自从我将以吴欲刚为首的骁骑军,和以李琦为首的族外军分驻在嘉定与紫云后,张珏做为一名骁骑军的统领,没有在自己部队的身边,他始终感到有些不自在。

    “不必。”我摇了摇头说道:“汪世显全军不过五万人,其组成也为羌军与金国散兵,就算全是精兵也未必会配合融洽,且以平常攻城二比一来看,汪世显此次想拿下成都也是难上加难。何况嘉定与紫云离成都不过几日路程,骁骑军随时都可以增援成都,再远些的宜宾,那王夔的五千骑兵赶至成都也只需四日。我倒想看看汪世显能用什么方法用这五万混军来攻我成都。”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98章 西川经略 滑雪板() 
这年西川的冬天特别寒冷,才过十一月便纷纷扬扬地卷起了一天的大雪。远处重山上的各种树木,棵棵都挑着沉甸甸的担子。偶而还可以远远地看见,积雪从树上脱落雪粉在林中乱飞的美景。

    江河冰封,雪盖万物。成都街头的清晨,除了排着整齐的队形肃然走过的武德军巡逻军士以外,见不到任何一位行人。几棵光秃秃的枫树在呼啸的寒风中摇曳生姿,城中的万物仿佛都在冷空气中凝结了,只有从青楼传出的笑声、琴瑟声、觥酬交错声,和门前摇晃着的大红灯笼,才能让人感到一丝的暖意。

    “嗬”

    “嗬”

    像住常一样,军士们操练的声音准时在清晨响起。虽然百姓对这已经不再陌生了,但他们在朦胧的睡意中听到这声音后,还是情不自禁地在温暖的被窝里打了个寒颤。同时,一丝敬意和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

    “汪世显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我看着眼前赤着上身在雪地上操练的军士,皱着眉头想道。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天气越来越寒冷,可是驻扎在利州的汪世显,除了像徐格所说的重建了剑门关外,没有丝毫的动作。以汪世显这种名将来说,他不可能不知道天气越寒冷对他攻城就越不利这个道理,那他到底在等什么?他如何能以五万人的混合军队进攻成都?

    这是我一直都在考虑的问题,可是直到现在也始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有人说汪世显只是在虚张声势,也有人说汪世显这是在为蒙军开春后的进攻作准备。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的直觉告诉我,汪世显在这个时侯进驻利州一定有他的理由,只是我没想到而已。

    这一个月来,当天气渐寒时,我便利用寒冷来训练武德军。我的经历告诉我,寒冷不但能锻炼一个人的身体,还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我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练兵机会,所以赤身操练、冬泳很快便成了入冬后的主要练兵科目。

    于是乎,在那寒风凛冽、阴雨绵绵甚至是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武德军的军士纷纷脱下温暖的冬衣,排着整齐的队形在军营中操练。练完后还要敲开河面上的坚硬的冰层,跳入冰冷的河水。

    他们都是好样的,我看在眼里,赞在心里。武德军中大多数都是成都人,他们的家就近在咫尺。在脱下冬衣的那一瞬间,便意味着他们抛弃了舒适与温暖,选择了艰辛与寒冷,要面对的是冰冷彻骨的湖水,特别是入水的一刹那,三十余度体温的人体突然受到三至五度寒水的强刺激!刺骨的寒冷,无法抗拒,这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这需要超常的勇气和毅力,也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同时这也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这也正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冬泳爱好者的原因。它代表着战胜寒冷,突破自我,建立信心和士气,使军士们每天都以高傲的姿态面对着寒冷。

    看着身边军士们的眼神和微笑,我越来越觉得这一步是走对了,虽然这让许多前来的投军的百姓都望而却步,但经过这种雪和水的洗礼后,整个武德军便有若脱胎换骨一般焕然一新。一阵寒风吹来,站岗的军士原本会本能地跺跺脚,佝偻下身子搓搓手,可现在却是深吸一口气,将身子站得俞发笔直。

    “属下参见置使大人。”随着一阵整齐的踏雪之声,王坚在我身旁叫道:“骁骑军骑军,听侯大人差遣。”

    “嗯。”我点了点头,扫了一眼站在王坚身后的骁骑军骑军,心中百感交集。我对眼前这仅存的五百二十八名军士的感情是任何部队都无法比拟的。他们可以说是我拥有的第一支部队,这支部队起源于枣阳忠顺军的新兵营,蔡州之战后便随我一同回临安编入了骁骑军骑军。这也是一支由我亲手训练,看着他们成长的部队。

    “将那些滑雪板按身高分发下去。”我对着王坚说道:“每人一副,滑雪板略高于身高为宜。”

    “是。”王坚应了声,想也不想地向后招了招手,很快便有几名军士跑上前来,将滑雪板一一发至骁骑军军士手中。

    “此物名为滑雪板。”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