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清末当悍匪 >

第115部分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115部分

小说: 回到清末当悍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要做的,就十分简单,以自身休养完全的精锐之师去草割那些历经千辛万苦的疲惫之师,以精击疲,这就是以逸待劳的精髓。这是被后世共*党用神了招数,如今清兵还没学明白,倒是先在法国将军的身上开花结果。

    李鸿章和曾国荃都出了一身冷汗,知道,完了!可是也明白赵烈文不说的原因……这种事没法说。特别是太后高兴,皇帝开心,各位王爷,军机大员热烈庆祝,全民热颂大清洪福齐天,国运昌隆的眼下。李鸿章和曾国荃那都是什么人?官精,官迷,一辈子只为做官。

    曾国荃和李鸿章全都不说话了。

    赵烈文明白,现在能看出法国人用疲兵计的肯定不止他一人,大清朝内部没有么?怎么可能,估计前线两位指挥官潘鼎新和岑毓英心里比谁都清楚,可是他们敢停下来么?

    别总把自己当根葱,没事总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

    天底下,到底还是笨蛋多的,只有把自己伪装成笨蛋,笨蛋才不会把你当做仇视的对象。

    单就今天赵烈文说的这个疲兵计,李鸿章和曾国荃在这听了,也就是听了,回家一定忘了。顶多盘算一下接下来可能的得失利弊,不到万不得已,不到兵败会威胁到他们自身,那是绝然不会开口半分的。

    真开口,这仗要是赢了,下场还能好些,顶多被朝臣们嘲笑一下,说你这个笨蛋。可你要是说对了……那麻烦就打了!全大清朝,就你能,就你行,就你自己是大清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智力不正确不是问题,可要是政治不正确,敢怀疑太后老佛爷,皇上,外加一帮子王爷大臣,这官还能当下去?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皇上太聪明,那就是孤家寡人。可要是大臣太聪明,那多半就是孤魂野鬼了!

    李鸿章和曾国荃最后走得有点尴尬……赵烈文等他们走了之后,自己弄了点小酒,自斟自饮,后来莫名其妙地笑了起来,越笑越大声,甚至在床上直打滚。

    可最后笑声止了,传来的却是哭声。

    王一在和两个丫头说话,吴晓这时来了,笑道:“队长,我来蹭饭了。”

    吃饭完后,吴晓说起了北越的战事。

    “今天在课堂上说起北越的事情,倒是有不少指挥班的学生看出了法国人的疲兵计。”

    “你挺欣慰啊!”王一笑了起来。

    “大清那帮废物,本来我们帮他们消灭了法国人的海上力量,他们就在陆地上老实守着就完了。到时谈判也能占据优势,之后再慢慢改善后勤,以图反攻不迟。”吴晓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可偏偏就要对法国人发动进攻,真不知自己吃几两干饭了。”

    “算了,算了!”王一从自己那个时代过来,对大清早看开了。“理解万岁,理解万岁,爱国投降派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理解万岁?”沈丫头纳闷了,这事还和皇帝有关了?

    自从法国舰队覆灭之后,巴黎的调门依旧很高,不过他们对大清提出的赔款要求降到了五千万法郎。与最初相比,算是打了二折。至于东北自治区的要求,完全是不予理会。

    清法双方现在也看出来了,陆地上要是不打出个名堂结果,双方谁说什么,对方都在当放屁。

    现在的战场局势是:。

    东线方面,署理广西提督苏元春率十营约四千八百人扼守船头,而正牌广西提督王德榜还在来前线的道路上。记名提督方友升带着七营约三千二百人驻守郎甲。其余的清军分散部署在连接船头、郎甲两地与谅山之间的交通要道保障后路的安全和补给线的畅通;潘鼎新自己则率领六营淮军约三千人镇守谅山,统筹全局。

    西线方面,刘永福率四小营,约一千六百余人的黑旗军和张世荣、谢有功等五营,约两千五百人的滇军沿红江向南攻往馆司。黄守忠、吴凤典的六营约两千余人的黑旗军饶山路南下,目标同样是馆司,但是由于馆司被法军主动放弃,两路清军遂合兵一处,进抵到重镇宣光城下,岑毓英率领大队滇军随后跟进,准备会攻宣光。

    郎甲地区离北宁和河内更近,对这两地的威胁也更大,郎甲“地西接安世,直达宣光。南临北宁,威胁河内。”但是船头“在陆南江左岸,北通谅山,东接安州,扼红江、谅江之中枢”,其位于郎甲侧后,若船头有失,则郎甲也失去了守卫的必要,更加重要的是:船头乃谅山的直接门户,虽然对于法国人而言威胁不如郎甲,但是论战略位置之险要,不论是潘鼎新守卫谅山或者是波里耶攻略北圻,都必须占有船头。至于重镇宣光则更是东西两路清军是否能会师的关键所在,只要西线清军一日无法夺取宣光,那么东西两线的“协同作战”就只能是空谈。

    因为船头位置之重要,所以潘鼎新把苏元春安排在了那里。湘军客将出身的苏元春可算是身经百战,剿过发匪、剿过天地会、剿苗匪,战功赫赫。此番出征,以本省人之便利,从广西招募精壮编练成军,带起兵来自然比其他外乡人带本地兵来顺手得多,其勇武和治军能力颇得潘鼎新的赏识。

    之前法国人一路收缩兵力,所以真正的战斗并没打上几场,那么法国人现在正在做什么呢?

    事实上,就在清军极力拉长自己补给线的同时,法国人在清理自己补给线上的麻烦。原本越南地区有很多的反法武装,没事就骚扰袭击法国人的补给线。虽然未见得是主动想要帮助清军,但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为清军提供了帮助。如今波里耶忍无可忍,终于开始清剿后方的匪患。如此一来,越南反法游击队的力量突遭重创,短时间内失去了在法国人的补给线兴风作浪的能力,没有后顾之忧的波里耶得以腾出手来,一心一意地对付正面进发而来的清军。

    像如今清军这种东西不能兼顾的进攻套路,波里耶再次展现了自己作为军人的才华。他的战术简单至极:集中兵力,攻其一点,从容击破。看准了清军根本就没有两线协同作战的能力,就是放开空子,还是一样。

    说到具体作战部署: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选择题。

    打东路,还杀西路?

    波里耶手里有不到万人的部队,还有三千人正在前来增援。不过沿路重镇都需要驻守,说实话,兵力也不是很多。

    而西线清军虽然人数少,战斗力较东线清军稍差,但只要重镇宣光在手,西线清军的威胁就可以忽略不记。以宣光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配合坚固的工事,强大的火力加以防守,再加上兴化和端雄两大西线据点成犄角之势,辅以纵横在河流之上的内河炮舰队的火力支援。时间长不敢说,到波里耶自己把东线清军击败,应该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正是基于以上谋算,波里耶决心把矛头的目标对准潘鼎新的东线清军。总的来说,这个决定很大胆,而且他对自己的部队和清军的部队都很有自信,只是一个是自信有能力,一个是自信他们没能力。波里耶调给宣光的全部守备兵力从来没有超过七百人,可面对超过十余倍的西线清军。

    这种事要是让王一碰上,跟骂他差不多!只要攻下对方阵地,从上到下一个不留,谁叫你瞧不起我了!

    可是西线清军,还真是让人瞧不起了!

    东西线的问题决定之后,就开始在东线选择首要的攻击目标了。摆在波里耶面前三个人,谅山的潘鼎新,船头的苏元春和郎甲的方友升。打谅山显然不可能,因为船头和郎甲在前面挡着呢,所以目标就剩下了两个。

    这番抽丝剥茧之后,最后波里耶的决定,就是集中兵力四千余。主力三千多攻郎甲,而留一千余对船头进行牵制攻击,阻其增援。待郎甲克后,再两路合围船头之敌。结果苏元春的十营约四千八百人面对的东路法军仅仅是瑞尼埃上校统领的千余人,而方友升的七营约三千二百人却要面对西路法军尼格里的第一旅主力多达三千余。郎甲的命运几乎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而郎甲的命运直接决定了船头的弃与守!

    朝廷此时还在发严旨,要求东西两路齐头并进,合力进攻!合攻你妹啊!

    1884年10月20日,休整过后的瑞尼埃上校在东路开始对船头发动佯攻,虽然通过情报掌握了船头守军的大体防务布置,但是苏元春部奋勇迎战。法军佯攻受阻,双方各伤亡数十人。瑞尼埃见赚不到苏元春大人的便宜,遂依照波里耶的事先部署停止了进攻,改为牵制苏部,阻其增援郎甲。

    一个星期后,西路军开始猛攻郎甲。不过方有升这位同志眼光有限,对现代战争也不了解。所以法军还是成功应用了自己拿手的作战方式,抢高地,架炮轰,最后解决战斗!尼格里率先集中主力猛攻郎甲外围南堡高低,取得制高点后立刻构筑炮兵阵地,然后依照事先侦察好的,在地图上标注的清军防御工事坐标,架炮轰击其他的清军防御堡垒,同时步兵迅速从两翼包抄清军阵地。战斗持续了四个小时,抵抗虽然烈但是力不从心的方友升带着重伤被部下簇拥着退出了已经是一片废墟的郎甲。而法军方面,尼格里也被弹片击中受伤不轻,双方的最高战地指挥官都负重伤的情况在整个中法战争中恐仅此一例。

    此战双方士兵都堪称勇武顽强,而此时勇气半斤对八两的时候,双方的战斗力差异就成了胜败的关键因素了。方友升事后上报的伤亡数字是:“营哨官役勇丁阵亡者三百余名,伤四百余人。”不过根据清军上报的习惯,战胜多报,战败少报。而实际上法国人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仅仅从中央主阵地就收殓了六百九十具清军士兵的遗体。与此同时法军方面的伤亡数字是二十一人阵亡,五十八人负伤。

    东路的瑞尼埃上校再次率部猛攻船头,苏元春督部拼死不退。阵地几易其手,反复拉锯了整整三天,瑞尼埃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控制船头。可就在这当口,苏元春接到了郎甲失守,尼格里主力东移的消息。

    因为怕船头孤军遭遇两路法军的合围,所以苏元春深夜率残部放弃船头北撤而去,船头战役法军亡六十余人,伤一百四十余人。而苏部则更是惨烈,营官阵亡者三,受伤者五,兵勇死者千计。虽然东路清军在北宁惨败后给人们留下的糟糕形象被此二战一扫而空,波里耶甚至承认此次清军作战“这样奋不顾身地激烈作战”。但是再怎么也没有办法掩盖清军战败的事实,也掩盖不了因为船头和郎甲的失守而造成的被动局面。

    谅山的门户谷松和屯梅直接暴露在法军的矛头之下,原本清军的大后方,忽然变成了大前方,潘鼎新也慌了,忽然想起自己老上级李鸿章写给自己的信,里面的意思很清楚,总结起来一句话:“胜不追,败则退!”看来也是受了赵烈文的影响,毕竟潘鼎新算是他李鸿章的部下,仗打好了,那是张之洞的方略,太后和皇帝的英明决策,朝臣们的通力协作。可要是败了……潘鼎新就是个被砍头的,而他李鸿章也要跟着吃点小挂烙。

    老潘拿到信的时候,快哭了,心说还是自己的老上级心疼人啊!就咱家的后勤补给,士兵训练水平,他张之洞感情是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理!可我呢……

    得到消息的巴德诺再次直起了腰板,声称:“尼格里将军在郎甲的胜利,在某种范围内,可减轻台湾消息的令人不快印象……”

    法国总理茹费理此时也终于从法国人民的抗议中,暂时长出了一口气。他给前线的电报写道:“只有乘胜向广西边境推进,方足以有力地引起清帝国政府的忧虑。”换句话说,他要求陆军的战斗继续向北推进。

    不过波里耶显然比他冷静很多,再攻占郎甲和船头之后,鉴于援兵未到,加之后方受到越南义军的牵制,无力继续发展进攻,不得不暂取守势,于是将主力撤回北宁、河内,以一部兵力在船头、郎甲一线巡逻警戒。

    1884年12月以后,法国陆续增兵越南,并将北圻战场的法军从原本的海军指挥,改归陆军部指挥。在待援期间,波里耶积极进行攻取谅山的各种准备,以船头为基地,修筑工事、道路,屯积作战物资。

    如今又快到年底,王一心情不错。不过屠小花忽然给他来了电话,让他眼角再次泛起了寒光…… 

第一百三十二章 朝鲜终结() 
朝鲜现在被分成了三党,以兴宣大院君为首的,奉行事大主义的事大党。以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要求的是激进改革,乃至脱离与大清的藩属关系。在开化党和守旧派之间,又产生了中间派。他们也提倡开化思想,要求效仿西方实行改革,又不像开化党那么激进,他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