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清末当悍匪 >

第288部分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288部分

小说: 回到清末当悍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泽洛斯组建的巴尔干联盟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刻,乔治一世被刺杀于希腊新得到的领土塞萨洛尼基,此后希腊逐渐陷入动荡。

    次女就是亚历山大三世的妻子,现在改名为玛利亚*费奥多罗夫娜。

    除此之外,克里斯蒂安九世还有一名小儿子,名叫瓦尔德马,算是家族中最没作为的一个。虽然克里斯蒂安九世是丹麦和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的九世玄孙,但从克里斯蒂安三世到克里斯蒂安九世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历史发生了无数的龌蹉。家族的荣耀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克里斯蒂安九世最初的领地不过是一个名叫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小公国,由两个州组成。也是后来他走了好运,娶了丹麦公主为妻,人生才开始平步青云。1863年时,正式成为了丹麦国王。

    也许是自己的遭遇给了克里斯蒂安九世以灵感,到子女成年之后,他开始与欧洲皇室联姻,时日一长,家族开枝散叶,他也有了欧洲祖父的称号。

    不过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

    按理说,克里斯蒂安九世成了丹麦国王,那么疆土自然就包括丹麦和他原本统治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这两个州的土地。可偏偏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并且坚决反对,而这个人就是奥托*冯*俾斯麦!

    话说1861年威廉一世刚刚接替疯了的腓特烈*威廉四世的王位,成了普鲁士的国王,此时的普鲁士内忧外患,山河破碎。威廉一世一上台就开始扩军备战,但随即与议会发生了冲突。不得已,他只得认命俾斯麦成了内相,不过俾斯麦为人倔强,只要当首相,于是挂职不受。无奈之下,到了1862年,威廉一世就让他当了驻法大使。

    后来议院大选,自由派获得绝对的胜利,他们的政治主张与普王完全相反,一掌权就停止了军事改革的全部拨款。杯葛之下,政府和议院陷入了僵局,而在如此重大的矛盾之下,俾斯麦就成了就任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

    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终于召回了俾斯麦,并且任命他为首相兼任外交大臣。

    到了9月26日,俾斯麦在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因为这样一句话,俾斯麦就被被冠上了“铁血首相”的绰号。随后威廉一世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

    而俾斯麦则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

    威廉一世对此深感认同,于是君臣之间惺惺相惜,也结下了牢固的关系,听起来很有点刘备和诸葛亮那种基情四射的意思。

    当然,俾斯麦也是凡人,对于解决政府与议院冲突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这问题是烂在根上的。于是退而求其次,采用乾坤大挪移,通过外部矛盾吸引公众视线,从而将问题暂时搁置。说白了,跟魔术是一个手法。

    此时的普鲁士远没有几十年后一二战时期的实力,挑战世界最强,平推欧亚非大陆就是作死。于是柿子挑软的捏,就是最好的选择。而很不幸,丹麦就成了这个软柿子。

    说起来普鲁士对丹麦动手,也不是毫无缘由,之前因为普鲁士分裂,丹麦作为其北方邻居,经常插手普鲁士的内部事务,干预内政。双方早已矛盾重重,整军备武的普鲁士少的不过是出兵一个借口。

    在1861年,丹麦准备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州并入自己国土,不过俾斯麦在当时就开始挑动事端,留下了战争借口。其后所作不过是与欧洲其他国家沟通,不让他们插手此事。然后由于奥地利结盟,共同兵发丹麦。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两地。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荷尔斯泰因划归普鲁士统治,石勒苏益格则归属奥地利。但是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石勒苏益格不但面积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其后也确实发生了战争。

    克里斯蒂安九世刚刚接替丹麦国王的位子没几年,自己原本的小公国就被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可是打又不敢打,于是只能将满腔怒气向自己的子女们抱怨,要说向着自己老爹的还是他的二女儿——俄国皇后玛利亚*费奥多罗夫娜。在自己丈夫的耳边吹了一堆枕头风后,终于吹散了沙俄皇室与普鲁士皇室之间的血亲关系,日渐敌对起来。

    而为了更好的如今在欧洲风头正劲的德意志对抗,沙俄发展了与德国死敌法国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此次法国派使者来圣彼得堡的重要原因。

    

第二百五十七章 法俄合作 共谋出路() 
虽然为了对抗日渐强大的德意志,法俄之间越走越近,不过实际上,东北自治区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欧洲列强之间一直是矛盾不断的,当然同为欧洲大国的法俄之间也不例外。

    早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就以正教的姿态教训信奉新教的欧洲,并试图以宗教的名义行霸权主义之实;在传统的侵略扩张的基础上再加上反革命的叫嚣:“人们都应皈依希腊正教,以防卫非宗教的、不道德的、无政府主义的、卑鄙的、恶魔般的瘟疫”表示与“法兰西瘟疫”决一死战。因为忙于镇压波兰革新运动,就号召欧洲各国君主为释放路易十六及其家属向革命的法国施加压力,宣称:“法国君主的事就是所有君主的事!”以此促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后来亚历山大一世继承了皇位,他纵容了贵族对自己父亲保罗一世的暗杀,其原因就是保罗一世对法兰西妥协,放弃了对欧洲事务的干预,反而进军波斯和印度,违背了俄罗斯帝国的利益。他一登基就以王室维护者身份自居,并且向战败的奥皇弗兰茨和普皇弗里德里希三世保证,一定会消灭拿破仑。可惜他只有空口说白话的本事,面对已经崛起的拿破仑法军,他在弗里德兰被打得灰头土脸。

    到了1807年,法俄两国之间签订了《蒂尔西特和约》,旨在对抗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不过后来这两国在奥斯曼,波兰以及中欧地区竞争日趋激烈,弄到最后和约已经形同虚设。当时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一世无法忍受这样的公然违约,于是与普、奥两国结成同盟,于1812年,在波兰集结了六十多万人,发动了对俄战争。

    主场互换的结果是法军惨败,主力损失殆尽,拿破仑一世仓惶逃回巴黎,法国元气大伤。而相对的,负责左右路的普、奥两**队因为临阵与俄国达成秘密协议,反倒没受什么损失。

    如今过了半个多世纪,面对世界的新局面,英国日渐强化的海上霸权,德意志和东北的强势崛起,这两个欧洲老牌列强终于感到了阵阵寒风,抱团取暖也是无奈的选择。

    “我们提的条件,法国有什么反应?”亚历山大三世此时面色阴沉的问道。

    米柳金答道:“法国愿意向我们提供资金援助,不过数额并不满意,而且要求所用贷款只能用于法产武器的采购。”

    亚历山大三世低头想了想,法国武器也算不错,至少现在帝**队就非常需要一定数量的法国产哈奇开斯机关炮,用来防空和对抗东北的连射机枪火力。

    “买法国货可以,不过要求他们提供技术支持,我们也要拥有一定的武器自产能力。”

    沙俄与法国虽然同为欧洲列强,但是在科技发展水平上,两方还不在一个档次上。法国经历过大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不断涌现,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而此时的沙俄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因为亚历山大二世的去世,而陷入停滞。虽然也开始建立大学教育体制,也出现了门捷列夫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但是终究无法与法国相比。

    “臣记下了!想来应该不是什么问题。”米柳金这时又道:“臣下还建议,若是可能,我方还应该与法国展开海军合作。不但要学习他们的军舰建造技术,同时也发展与他们的海军同盟。只有建立了足够强大的远征舰队,我们才能对东北本土产生足够威胁。让他们顾此失彼,不得不加强海岸线的防御,从而减轻我方在战场上的正面压力,让他们不能再肆无忌惮地将大部分军队都用在与我们的阵线上。而且臣下相信,法国人也愿意经由我们的帮助,夺回他们在东南亚失去的殖民地。同时,若是计划顺利,帝国很有可能获得远东地区的不冻港,或者东亚地区的岛屿作为海外海军基地。”

    沙远东地区的不冻港一直是沙俄几代沙皇的梦想,之前他们接着大清在进行鸦片战争的机会,巧取豪夺地霸占了海参崴,不过那里虽然是良港,可是冬季却要封港。后来随着东北的血腥崛起,王一推行的俄罗斯族灭杀政策,让沙俄的移民侵占土地计划彻底无法实施。而海参崴连同大片的远东地区领土,在这一过程中,得而复失。

    当海参崴被占领的那一年,沙俄就制定了大海军计划,每年都要建造舰船,一方面为应付欧洲各国海军崛起,另一方面也为了反攻东北做准备。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虽然沙俄这几年,每年都有新舰船下水,但是基础工业的薄弱,加之舰船工艺和海军理念上的落后,让沙俄的战舰战力低下。于是远征舰队反击东北的计划彻底搁置,再听说东北海军消灭了日法联合舰队,还有法国远东舰队之后,沙俄人也是彻底死了心,明白凭己方海军的实力,去东北就是送死。

    不过眼前有了与法国人合作的机会,虽然他们也在东北面前连番吃瘪,但是终究还是世界第二强国。拥有共同敌人的法俄两国,合作前景广阔。

    “爱卿之言,甚合朕意!对了,听闻东北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出了事情?”亚历山大三世的心思终于活泛起来,想到有了解决东北的可能性,一时间也是龙颜大悦。

    “是一个名叫龙王教的宗教组织,趁着东北在东南亚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利用暴雨洪水的机会,突然毫无预兆地发动叛乱。”米柳金讲述着自己知道的情况。

    君臣二人一直谈论了将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此时一名仆人忽然走入冬宫的御座大厅躬身施礼道:“陛下,远东前线总司令斯科别列夫正在门外求见。”

    “终于回来了!”亚历山大三世停下了与米柳金关于龙王教的话题,然后道:“宣!”

    

第二百五十八章 御座大厅里的秘密会议() 
斯科别列夫离开首都圣彼得堡已经数年的时间,这次秘密返回,一方面向亚历山大三世介绍现在前线的情况,重中之重就是去年损失三个师团惨败的具体原因。另一方面也是要求后方提供更多的援助,不然前线恐怕将会陷入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

    当然,他回来这一趟也不容易,虽然东北等地已经是开春时节,但是地处北地的俄罗斯,依然是一片严寒。一个多月的快马加鞭,对于已经习惯了军旅生涯的斯科别列夫来说,也是一次地狱般的痛苦旅程。不过作为远东战区总司令,他返回圣彼得堡,也是迫不得已。若是东北在此时发动大规模攻击,前线可就没有了最高指挥官,因此他的此次返回,已经成了最高机密。

    当斯科别列夫走进御座大厅的时候,米柳金就是一愣,他们几年前可是战友,共同参加了俄土战争。后来战争结束后,斯科别列夫被直接调往远东进行与东北自治区之间的战争,此去虽然也有几年时间,但是此时的斯科别列夫早已经没有了当初那种锋锐之气,看起来十分的苍老。

    御座大厅内金碧辉煌,丝毫不弱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皇室宫殿,这里是沙俄最神圣的权利中心,充满艺术气息的奢华之下,是无尽权利带来的威严与冰冷。

    虽然亚历山大三世看到斯科别列夫时,脸上带着笑意,但是双目中却隐含着一丝阴郁,显然这位沙皇对面前将军的战绩并不满意。

    与斯科别列夫一同进入的还有一人,穿着军服,身材魁梧,年纪五十多岁,圆脸,鹰钩鼻下留着两撇浓密的胡子。不过他的头发明显不如胡须茂密,灰白的发色,地中海的发型。

    此人名叫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德拉戈米洛夫,现任俄罗斯帝国总参学院院长一职。四十岁之前,他要么在总参学院教书,要么在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