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清末当悍匪 >

第79部分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79部分

小说: 回到清末当悍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与铭安联手的清流们,王一也没想过把他们全部除掉。原因很简单,虽然这帮人只有出嘴的本事,但是面对鬼子六和李鸿章这种主和派,或者干脆说是投降派,清流就是他们的制衡。不然即将到来的中法战争,中国必将遭到更大的损失。

    因为身体原因,王一并没有会见李鸿章,而是让李御珍,带着赵烈文出马,所提条件有二。首先是处置首恶铭安,这事是必须的。其次是朝廷赔偿大商白银五百万两,这钱王一也不私吞,而是给大商造船厂建造四艘战舰。两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战列舰排水量在13000吨上下,巡洋舰在10000吨上下。其中一艘战列舰归北洋,剩余下三艘归南洋。这事大商说的也明白,之所以这样做,目的不是为了钱,其实是为了即将到来的中法战争。 

第九十九章 三人行() 
除了上面那两条之外,王一还提了三条附加小要求。

    第一个是朝廷出借皇宫大内和翰林院所有藏书,供大商文化进行印刷,刊行天下。其后所得款项获利,大家二一添作五,一家一半。大商承诺将此收入全部所得用来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个王一要求皇宫大内定期出借一些国宝给大商博物馆,供世人参观。所得款项也是一家一半,大商承诺将所得款项用于公益事业。

    最有一条更简单,王一跟朝廷要了三个人:严复,詹天佑,唐绍仪。

    最后李鸿章跟慈禧的奏章中说:“王一手握重兵,其势已成,非刀兵可解。国库空虚,开战空耗努币于朝廷无益。况且此人爱国仇外,留其于奉吉黑内外蒙,一可拒沙俄东顾,二可挡日人西望,实利大于弊也……”

    慈禧看了之后,沉思半晌,其后笑道:“王一这奴才倒真是个商人,还想着和哀家合伙做生意……”

    李莲英笑道:“这也是他眼光好,老佛爷乃是万福之人,他随便沾点小福气,那就能财运亨通了。”

    慈禧笑着点点头。“只要不变白眼狼就好!”

    李莲英吓了一个机灵,没敢再接话。

    与众朝臣商议之后,慈禧同意了王一的要求。至于五百万的银两从何处而来,那就不是老佛爷要操心的问题了。而两家合伙做生意的事情,慈禧就派在了李莲英的身上。起初李公公也没太在意,后来发现这钱还真不少。跟慈禧一汇报后,老佛爷也算是见钱眼开,后来倒觉得王一是挺好一人。

    五百万两在大商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款项,而朝廷确实也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所以只给了大商两百万,剩余三百万成了大商的商业贷款,抵押品是大商原本所开矿藏收益的三成,当初跟朝廷谈这部分是需要上交的。现在则直接归了大商,直到把三百万连本在利还清为止。

    张敬孝得了五百万两白银,那脸上像开了菊花一般,高兴!不过船坞不够用,于是直接在旅顺和葫芦岛又开了两家分公司。手上握着南北洋的订单,共七艘军舰。

    除了他高兴之外,左宗棠也高兴,若是大商造船厂的所有军舰都出来之后,那南洋的实力都超过北洋了。李鸿章心情也不错,别看南洋得的舰船比北洋多,可北洋这两艘船是直接到手的,而南洋手中的战舰则需要全部付完款项,才归南洋控制指挥。按照现在的还款速度,怕是要等个三四年才可以。

    当然,王一来了这么一下,虽然没真的兵临京城谋朝篡位。可也确实让一帮满清贵族们吓得不轻,其后调北洋重兵和蒙古骑兵共同防守锦州和山海关,这才安心下来。他们其实也知道,王一手下保险队能和沙俄人打得难分难解,自己这方面想要取胜是不可能的。不过有了这些兵丁,打不赢,拖点时间给自己逃跑总可以吧?

    1882年初,严复,唐绍仪,詹天佑来到了奉天。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无以复加!他们倒是没听过大商的名号,不过却是知道东北共和国。王一接见了他们,其实他当初要这三人的时候也没多想,总归是后世名人,寻思见一见。要是合用呢,就留下,不合用,就遣返。严复,唐绍仪,詹天佑见到王一之后,当然亦是大吃一惊。没想到向朝廷招募自己的人竟然如此年轻,比他们都要小上十多岁。

    王一跟他们说了会儿话,发现三人确实各有专长,见识不凡。当然,这是相对于大清其他地方来说的,在大商么……也就那么回事。

    “眷诚,少川,几道,你们可以在大商一展所长。”王一笑道。

    唐绍仪略显局促地问道:“不知董事长打算怎么安排我们三人?”

    “这个问题我都想好了。几道,你去海事学堂再学习两年,我们这边可与英国不太一样。许多东西都是外国没有的,你可以去看看。”

    严复起身道:“听从董事长的安排。”(严复,最初名宗光,字又陵,后来才改名为严复,字几道。这里取第二个名字,大家看着熟悉。)

    “眷诚,我这边和你专业有关的有大商重工,大商火车,大商铁路建设公司。明天我派人带你前去观看,喜欢哪家去哪家。”

    詹天佑点点头,这人不太爱说话。

    “至于少川你,就暂时留在大商总部负责帮我处理一些事情,而我还为你找了一个师傅。”

    原本一直在旁边没说话的赵烈文,此时才笑着站了起来,道:“就是我。”

    王一一笑道:“他是赵烈文,原本是曾文正公手下的第一幕僚,如今负责我大商的对外事务。”

    说实话,唐绍仪还真没听过赵烈文的名声,这也不奇怪,赵烈文纵横江湖的时候,唐绍仪可能还才刚出生没几年,等到后来赵烈文退隐了,唐绍仪也出国了。

    “见过先生!”唐绍仪起身施礼。

    王一此时笑着点点头,道:“老赵,带他们去工业实验室参观参观,之后再给他们安排好住处。你们以后遇到什么事情解决不了的,可以给我打电话。”说完王一从桌上拿起三张名片交给三人。

    王辏г私裉旄咝耍蛭泳┏腔使竽诤秃擦衷豪吹牡谝慌厥橐丫说搅耍熘螅使竽诘恼淦芬步诒O斩拥幕の老略说植┪锕荩锩婢桶饲迕魃虾油迹L梅ㄌ溆癜撞恕6赜诖舜位使竽谡淦氛估酪丫诜钐齑簧偃艘丫ざ嗣牌保急傅礁绞粞5牟┪锕萸袄垂劭础N朔乐挂馔猓跻晃嘶固匾庠谘A硪徊嗫烁龇置牛⒘朔獗胀ǖ溃〉糜跋旄绞粞U5慕萄е刃颉

    赵烈文此时带着严复等人从工业实验室回来,三人虽然都在外留学过,之前听王一的介绍心里也有了一些准备,可还是对工业实验室庞大的规模,先进的水平,震惊不已!

    “老兄,你什么事这么高兴?”赵烈文看着王辏г诵Φ馈

    “京城的东西来了!”

    “这么快!?”

    “可不是,为了这些东西,大商的保险公司还专门给他们上了保险,据说数额十分巨大。”王辏г烁刑镜溃骸罢馊皇恰

    “董事长跟朝廷要的三个人,你们三个快来见礼,这位是湘绮先生,王辏г耍〈笊滩┪锕莸墓莩ぃТ蠹摇!

    “见过先生!”这三人看出来面前之人不一般,同时施礼。

    之后赵烈文带着三人去了学校宿舍,并且给他们发了身份牌。那上面有头像照片,今天刚办下来的。每人一间房,都是独间。

    “这是我们大商初中学生的宿舍,一般是四人一间,不过你们身份不同,所以每人一间。等你们去工厂后,那边也有宿舍,这身份证还可以使用。”

    “先生,大商的图书馆我们也可以使用么?”

    赵烈文笑道:“当然,有这身份牌的都可以进去看书,不过只开放下面两层,上面两层需要特殊批准才可以进入。另外你们每天可以去食堂吃饭,饭菜不要钱,这学校现在人多,食堂也多。若是想吃得好些,可以去小饭店,不过那边就需要花钱了。”

    其后赵烈文又教这三人一些生活设施的使用,例如打热水,淋浴,澡堂子,卫生间,电器等等。

    他走了之后,三人经过一番梳洗,凑在一起聊天。唐绍仪和詹天佑认识,严复很健谈,他们很快热络起来。

    “我以前还真没听说过大商,没想到倒比我们留学所在的花旗国还要先进许多。”唐绍仪真心感叹道。

    詹天佑点点头,道:“确实如少川所言,我原以为我就读的耶鲁大学堂原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了,但是现在看来,大商的工业实验室要比之先进数倍。”

    严复此时有些期待,因为明天他就要去海事学堂报道,道:“因为某些原因,我在南洋的时候,没有机会上舰船,现在看了大商这么些东西。我倒要感谢他们了!”

    詹天佑和唐绍仪对看了一眼,同样点头,道:“看来我们也是同样幸运,就不知道董事长是如何知道我们的?”

    “应该是董事长需要西学人才吧,这应该不难,查看一下近几年的出国留学名单就知道了。”唐绍仪猜测着解释。他说的也不算错,王一本来还想选刘步蟾,林泰曾等人,后来想想,还是给南洋留些人吧。

    看了眼时间,严复此时提议道:“眷诚,少川,反正闲暇无事,不如我们三人去博物馆和图书馆看看如何?”

    “好哇,我正有此意!”

    三人一边说笑,结伴同游。博物馆因为运送朝廷藏书,所以今天并不对外开放,于是他们去了图书馆。

    这边灯光明亮,学生很多,却很安静,仨人一来便喜欢上了这里的气氛。

    说来三人爱好各有不同,詹天佑偏向于机械理论方面的书籍,而唐绍仪则在看朝鲜和日本的一些历史,后来听说是他新师傅赵烈文给他布置的任务。至于严复则在看达尔文的《进化论》,现在还没有赫胥黎的《天演论》,不知道这书以后和严复还有没有关系?也许后世中国将多出一位海军上将,少了一位教育思想大家,其中好坏,谁知道呢。 

第一百章 大商名刺() 
关于刺杀这事,王一并没有为难除了铭安之外的所有人,朝廷也没有,他们更多抱着一种息事宁人的态度。其实王一对于铭安的感觉,也比较纠结。这人在与沙俄打仗的时候,帮助过自己,也帮助过保险队。除此之外,他对吉林的发展也做出过重大贡献。说实话,他对大清是有功之人,而与自己则算是私仇。

    “我该杀他么?”

    虽然手中拿了慈禧的手谕,王一还是没有下最后的决定。说来此时铭安也是迫不得已,真正派出刺客的也不是他,而是他妹妹。为了保全妹妹,他才开始对付大商。

    两个丫头的态度是比较坚决的,那就是不想再看到此人。而大商中其他人,对于这件事也不敢发表太多看法。后来王一还是决定给铭安一个机会,判了他和相关人员终身监禁。至于铭安的妹妹,总有人需要为事情负责!被毒死了。

    王一对这女人没有丝毫的怜惜之心,他儿子琮赋跑来谋夺自己的大商钢铁厂,那就是他的不对。自己杀他,一报还一报!谁也不欠谁!而你自己没教育好孩子,让他不明是非,惹来杀身之后,自己还不求己非,却总想着为儿子报仇。这种货与其说是可怜儿子,不说是在可怜自己。而他选择的刺杀方式,王一也不能接受。你和我王一有仇,可以,小太爷等着你。可你雇死士,当街玩人肉炸弹,为此连累了七八人送命!

    凭什么!?

    铭安再见到王一时曾向王一求情,“董事长,放过我妹妹吧,她不过是个可悲可怜的女人。”

    王一看着铭安,一脸冰冷,旋即道:“我同意你说的话,她的确是个可悲的女人。但是我不能放过她,因为她为了一己私欲,就连带着七八人丧命。我不觉得你妹妹比他们这些枉死之人更可怜!”

    铭安一时间哑口无言。

    “所以我不会放过她,无论是给那些死去的人报仇,还是为了防止再有人受害,她都必须死!”

    王一说完之后,甩手离去。从那之后,没再见过铭安。

    没多久朝廷委任了新的吉林将军,此人名叫吴大澂(deng四声),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年号江苏吴县人(苏州)。清代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同治初客沪,入萍花社书画会。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

    一生喜爱金石,并工诗文书画。主讲龙门书院。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后又参以古籀文,益精工。题跋行楷方正流丽,独树一帜。兼长刻印。作山水、花卉,用笔秀逸,尝仿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及临黄易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