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

第135部分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135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小明似乎仍不满足:“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应用在榴弹炮上的焖烧弹壳和木质弹托技术也能用上。这样就能够比‘…’发射装药量更大的爆炸弹,而且较软的木质弹托不仅能够缓冲火药对弹壳的压力,还能起到密封炮膛的效果,气密性更好,推力更大,射程也更远,弹道更稳定。”

    他越说越激动,手舞足蹈地给这种新武器下一个结论:“这炮还有个中文名字,叫做‘轰击炮’,在线膛炮问世之前,这就是滑膛炮时代的终极利器,没有之一!”

    “好!”刘烨也被他的情绪感染,拍手叫好。

第253章 需要重炮吗?() 
听完梁小明的介绍之后,刘烨高兴之余,也提出了疑问:“既然爆炸弹这么好,为什么之前咱们只用霰弹和实心弹?而且这轰击炮听上去技术原理也不是特别难,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大量装备?”

    梁小明摸了摸因为激动而烫的脸颊,笑道:“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炮弹意外爆炸在世纪都无法完全避免,何况是技术更原始的17世纪?如果操作不慎引爆炮弹,再引火药殉爆,对于造价高昂的的战舰来说是一场灾难,所以在佩克桑明轰击炮之前,军舰指挥官们都很排斥让爆炸弹上船——作战效果不怎么样,而且还有较高的风险。”

    刘烨点了点头:“这个倒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至于之前没有装备轰击炮,原因也很简单:虽然炮管略短于加农炮,重量也比同口径的炮轻了不少,但是19世纪通常使用的8英寸轰击炮射的爆炸弹是30公斤左右,按英制来算大约是68磅,光炮身自重就达到了3吨,还不算1吨多的炮座。这样的重炮,排水量280吨的武襄级就别提了,就算500吨的武毅级能装备几门?”

    “68磅?我滴个乖乖!”刘烨咋舌不已,“这个炮弹重量快和咱们的臼炮差不多了吧?”

    梁小明点点头:“10英寸臼炮射的爆炸弹是80磅,确实差不太多了。”

    “我明白了。轰击炮对于武襄级和武毅级都太重了,与其勉强塞上几门这样的重炮,还不如多装些轻便的卡隆炮,才能在保证足够火力强度的前提下挥其机动性的优势。”

    “没错。武襄级和武毅级配备轰击炮是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现在1000吨的大型战舰快下水了,有了合适的平台,轰击炮就能登场了。”

    刘烨期待地问:“这炮弄出来了没?”

    梁小明想了想:“这炮的原理不是太复杂,技术细节已经在臼炮和榴弹炮上验证过了,难就难在炮管的铸造”

    “炮管铸造还有啥难度?”刘烨惊诧地问,“长短大小各异的炮咱们都铸造了,不就是炼化出白口铁,再上铁模铸炮吗?”

    梁小明严肃起来:“攀登技术高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铸造这样大型的重炮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造一辆小汽车和一辆重型卡车能一样吗?这样重达三吨的炮管壁厚远远过山地炮、野战炮之类的中小型火炮,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内外壁因为厚度问题和内外表面面积相差过大,铸造过程中内堂和外表面冷却度不一样,导致外层先冷却而内层后冷却,尤其是内层最后冷却时受到应力较大容易开裂”

    刘烨似懂非懂:“炮管外面先冷内壁后冷,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什么受到应力较大容易开裂又是怎么回事,会有什么后果?”

    “简单来说,内外冷却不一致就会产生裂缝,或许肉眼都不能轻易现,可是在战斗时炮管就会因为反复射炮弹而热膨胀,裂缝会越来越大,最后导致炸膛!”

    刘烨一惊:“这么大的炮,炸膛了要死很多人的!”

    “何止,如果这样的炮装进炮甲板,整层炮甲板都是全通式的,内部没有任何遮蔽,一门炮炸膛就会引其他火药殉爆,整艘船都会报销!”

    刘烨试探着问:“这么危险,那么咱们就不搞这什么轰击炮了吧?反正等到船厂的这些船都下水,12艘武毅级加两艘千吨级战舰组成一支舰队,再带上十几艘武襄级巡逻舰保护外围,我就不相信干不过郑芝龙。”

    梁小明恨铁不成钢地看着他:“你就这么点追求,简直是小农意识!如果千吨级战舰还和五百吨的武毅级同样的武器配置,不过就是多装几门炮而已,我们又何必建造这样的大船,同样的钱多造几艘武毅级甚至武襄级不就行了?从一战到二战,海洋强国为什么要拼命地建造巡洋舰、战列舰、航母?因为没有大型水面舰艇为核心,就不是一支合格的大国海军!”

    刘烨悄悄抹去额头上的唾沫星子,试图让这位搭档冷静一些:“大哥,咱们现在只是大明一支带编制的地方武装,撑死算个军阀,大国海军扯远了吧?”

    “好,我不跟你提大国海军、蓝水海军的概念,就提眼前最现实的问题:武毅级战舰与荷兰人的武装商船相比,船本身从设计上有一些前瞻性的优势,火炮的优势可能更明显些,但是还没到可以碾压的程度,对不对?”

    刘烨点点头:“技术都是你负责,你都这么说了,我没意见。”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13艘荷兰武装商船加上刘香50多艘海盗都输给了郑芝龙,那么你凭什么认为咱们12艘武毅级加13艘武襄级就一定能打败郑芝龙?”

    刘烨被问住了,沉吟起来。虽然高杰带领13艘武襄级巡逻舰击退荷兰人的过程很轻松,可是之前荷兰人已经被郑芝龙的火船和人海战术弄的精疲力尽,战斗力打了很大的折扣,不能由此得出琼州营vs荷兰人必胜的结论。

    尽管这个时空的料罗湾海战是因为琼州营的参战才确保胜利,但在另一个时空里,郑芝龙可是真刀真枪战胜了荷兰人和刘香联军——或许由于自己的出现,郑芝龙得到历史上本不存在的卡隆炮后,头脑热作出了错误的指挥,才会陷入被动——这么换算下来,凭借现有的实力,击败郑芝龙并非十拿九稳的事情,要是再被他故技重施,把琼州营舰队堵在一个狭窄的港湾,丧失了火炮和机动力的优势,料罗湾悲剧在琼州营身上重演也并非危言耸听。

    细想下来,刘烨身上冒出了冷汗,之前的战斗太顺利,让自己有些麻痹大意了。郑芝龙不是游戏里他能够以一己之力击败李魁奇、钟斌、刘香大大小小的海主,又打得荷兰人不敢踏足中国海岸一步,又岂是这么好对付的?

第254章 又去江南吧() 
想到这里,刘烨对技术狂人的举动不再质疑,义正言辞地声明:“你知道,我对你技术上的创新一向是鼎力支持的,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既然你认为要上马这个项目,我举双手赞成!咱们是要做亚洲最强海军的男人,可不能满足于现状!”

    梁小明很满意刘烨的表态:“这样才对嘛!重炮巨舰才是海军的展方向,不能因为一点困难而因噎废食。而且科学和技术的东西都不是孤立的,攻克了这个难题,对于将来铸造其他的大炮尤其是重炮也有好处,可以大幅度降低大口径火炮的废品率。如果我们将来批量铸造岸防炮或者24磅以上的舰炮,都避免不了内外冷却不均匀导致产生裂缝的问题,越是口径大的炮越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

    刘烨很配合地捧哏道:“那该怎样克服这个难题呢?”

    “这个问题也被人解决了,我们只要照搬先人的劳动成果就行。当年混军事论坛和贴吧的时候,提起罗德曼铸炮法可是无人不知,菜鸟都能倒背如流”

    “罗德曼?公牛铁三角,帮飞人乔丹抢篮板那个?”刘烨有些茫然。

    “就知道你会想岔。”梁小明撇撇嘴,“此罗德曼非彼罗德曼,这里说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联邦陆军少校托马斯j罗德曼明的一种铸造重炮的技术。”

    梁小明介绍,因为表面面积更大、空气流通更快,壁厚尺寸较大的重炮外层冷却比内层快,就会导致前面所说的裂缝问题,所以美国少校罗德曼想出一个办法,因为水的比热容要比空气大得多,因此水冷比气冷也快的多,要让里层比外层先冷却,那就用水让内层与外层同时冷却,或者比外层先冷却,这样由内向外冷却,内部的密度大于外部,不但不会出现裂缝,还增加了整个炮管的强度,一举将重炮的寿命提高了五倍。所以这个方法又叫内模水冷技术。

    这个方法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绝非直接往红热的内膛注水,这样只会让炮管破裂,而是在铸造炮管时,把用来作炮管内模的模具换成空心的,中间加上冷却水管道,然后往里面注冷却水就行了。当然这冷却水管道必须要作成可循环样式来保证内膜温度稳定,譬如采用u型管模式从里面开始注水,这样持续循环冷却。

    “听起来并不是太复杂啊,为什么你这么如临大敌?”刘烨有些不解。

    梁小明叹了口气:“难就难在如何控制冷却的度,水循环度是有讲究的。太快冷却的话内管会破裂,太慢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必须以适当的度进行才行。罗德曼从1844年提出理论到实验论证出科学合理的技术参数用了10年时间,当年网上又查不到这个具体的参数,只能自己指导工匠慢慢尝试,已经废了好几门炮管了,你说最近看不到我,我就在忙这个”

    刘烨安慰道:“不急,慢慢来。”

    “怎么不急?我还想赶在与郑芝龙打仗之前把轰击炮弄出来呢,照这个速度看来,有点悬”

    刘烨沉吟道:“你现在需要每天看着吗,能不能抽开身?”

    梁小明望着他:“那倒不用每天蹲守,水冷管可以反复使用,现在几名资深的铸炮工匠每日都在按照我的要求搜集实验数据,我在不在都一样,而且我自己动手不会比他们操作的更好突然这么问,是不是有什么事要我去做?”

    “今天找你来,本来是想让你陪我一块去趟江南,如果顺利的话,再跑趟日本,没想到你在弄大炮,还遇到了技术瓶颈不过歪打正着,你事情做的不顺,干脆就跟我去江南散散心,或许心情好了,脑子也突然开窍了呢?”

    梁小明被逗笑了:“这个又不是搞明,完全是枯燥的试验和数据搜集,需要的不是灵感,而是耐性和细心”

    “差不多吧,反正你整天愁眉苦脸守着那什么水冷管也无济于事,不如跟我出趟差,散散心。”刘烨认真地说,“人生苦短,工作固然要做,也要学会享受人生。咱们以前虽然素不相识,但是能够一起穿越,说是再世为人也不为过,这样的缘分不会有第二次了,一世人两兄弟,我也不希望你天天守着铁疙瘩过日子,再说咱们已经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你说的这种大炮就算没弄出来,也不是世界末日。”

    梁小明听了之后有些感动,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勺:“你也别说我太拼,你自己管着这么一大摊事,方方面面都要考虑,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打仗我都帮不上你什么忙,只能从我的特长想办法了。做出更厉害的武器,打仗的压力就小很多,算是间接帮了你。”

    刘烨挥挥手:“好了,你我明白就好,再继续互相吹捧下去就有点肉麻了。我这次去江南是为了收购生丝,然后卖去日本,解决琼州营的资金周转问题,本不是游山玩水,但江南毕竟是明朝最繁华的地方,虽是做生意,也可以苦中作乐嘛!你就跟我一块去,见识见识江南的风景。”

    梁小明知道刘烨是想让自己从工作中抽离,身心得到休息,要不然自己一个技术人员,跟着商业投资考察的队伍混,能发挥什么作用?

    他有些犹豫:“那带家眷吗?”

    刘烨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他:“你做工程师时没出过差吗?不管是谈生意还是谈业务,哪有带着家眷走的?咱们又不是玩自驾游再说了,在江南和那些脑满肠肥的丝行老板打交道,又是有求于人,说不定还要去夜总会——哦,这个时候应该叫青楼——叫几个粉嫩妹子作陪,喝上几杯。这种场合带着家眷同行,你是嫌自己命长还是咋地?”

    梁小明扭捏起来:“青楼不就是妓院?咱们是有家室的人,去那地方不太好吧?”

第255章 广州的提款机() 
刘烨嗤笑道:“放心,不会让你对不起柳如姑娘的,你想多了。古代的青楼也承担了上层社会社交场合的功能,并不只是操持皮肉生意的地方,和咱们那个时空的高级会所一样。就像咱们谈生意要在酒桌上谈一样,古人很多事情也是在觥筹交错中谈成的,只不过他们选择的地方更多时候在青楼而已。”

    梁小明“哦”了一声,也不知道是失望还是高兴:“那咱们什么时候走?我回去和工匠交代一声,就算我不在家,也不能把铸炮的事情耽误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