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

第198部分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198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明军把登州围困得水泄不通,但是顾忌到城墙的火力威力巨大,始终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攻城战,除了采行紧守坐困的策略,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有人向朱大典建议夜袭,可是登州防卫太过森严,城墙之上灯火通明,每垛夜间均以五人防守,按更轮替,传箭警睡,不时还缒人至城外夜巡,就连城中衢路都不许辽人以外者任意行走,违者斩之,根本没有夜袭的可能。

    战事陷入了僵局,身为主帅的朱大典一筹莫展,中军大帐彻夜灯火通明,召集各路武将商议了好几次,都没有商量出个结果。

    一日晚上,刘烨打着哈欠从中军大帐返回自己的营地,路过林诗悦所在的营帐时,发现里面亮着灯火,还有窃窃私语的声音传出来,觉得有些奇怪,这两个妞这么晚了还没有睡吗?

    营帐里是林诗悦和岛津千代两人。出于安全考虑,加上男女有别,原本保护他的岛津千代被派去贴身保护林诗悦,千代这个家伙再怎么女汉子,终究还是个女人,还能砍人,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

    刘烨好奇地在门口问道:“林小姐,这么晚了,你们还没睡吗?”

    里面的交谈声戛然而止,过了一会儿,林诗悦的声音传出来:“我们正好聊到了这次战事的僵局,如果刘将军不急着睡,不如进来探讨一番。”

    刘烨迟疑道:“这个夜色已深,我一个大男人,进来不好?”其实遵循内心真实的想法,他还是不介意进去坐坐的,身处军营之中,放眼望去都是糙汉子,大晚上的能够和两个妹子谈谈人生和理想,洗洗眼睛也是极好的。林诗悦的姿色不必多说,秀色可餐,养眼的很,就算是女汉子岛津千代,撇开性格不论,光看外貌,唇红齿白、身形健美,和林诗悦也是各胜擅场。

    门帘被掀开,岛津千代闪身出来,确实穿戴的整整齐齐,丝毫看不出要就寝的模样。她鞠了一躬:“主公,林小姐和我都没有睡,没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林小姐让我请主公进去。”

    人家妹子都这么主动了,刘烨也不好矫情,欣然抬脚进了营帐。

    进帐之后,一股少女特有的体香在空气中萦绕,刘烨顿时觉得心旷神怡,思想就有些开小差,以至于坐下之后,林诗悦说了一句话,他都没听进去。

    林诗悦见他没有反应,皱眉道:“刘将军,是不是觉得和我讨论军机大事是儿戏,不屑回答?”

    “啊?”刘烨这才反应过来,“哪里哪里,林小姐远见卓识,我佩服的很,怎么会觉得儿戏?”口上这么回答,心里却在想,刚才她说什么来着?

    林诗悦不虞有他,继续说:“刚才我和千代姑娘讨论登州之战,都觉得这么耗着不是办法”

    刘烨这才知道说得是这个,没想到两个妹子大晚上的不睡觉,居然操着巡抚的心,心里觉得颇为好笑。不过脸上非常严肃,正色道:“是啊,登州城头有大炮,强攻伤亡太大,可是总是围而不打也不行。这场战乱已经拖了两年,再拖下去,恐怕皇上要下旨责罚了。”

    岛津千代插话道:“不过是大炮而已,主公也有炮啊!想当主公的船队初万炮齐发,打得鹤丸城无还手之力,那样的情景千代一辈子都忘不了。为何主公不故技重施?”

    刘烨心中一动,可是马上就否决了。一来,登州不是鹤丸城,海岸线与主城之间,还隔着一个水城,距离比较远,而且登州城墙之高大,不是小日本的城池能比拟的,炮轰鹤丸城的招数,对付登州城并不好使;二来,就算舰炮能打到登州城内,在朝廷面前过早暴露琼州营海军的真实实力,并不是个明智之举。如果登州这样的重镇都能轻轻松松吊打,那么天津大沽口是不是也能轻易夷平?京城是不是毫无屏障可言?

    不过,岛津千代的无心之语给了刘烨启发,他似乎捕捉到了一丝灵感。

    “海上不好用炮轰,可是陆地上可以啊!反正三十里的围墙都建好了,干脆把炮架上去,与叛军的红夷大炮对轰!”

第387章 叛军的末路() 
刘烨越想越觉得可行,一拍大腿叫道:“多亏你们提醒了我,我想到办法了。”一边说着,一边就往外走,留下林诗悦和岛津千代面面相觑。

    中军大帐,朱大典望着去而复返的刘烨,嘴里重复着:“把炮架高了和城内对射?”

    “没错。”刘烨兴奋地解释,“咱们军中也有红夷大炮,射程和威力不比叛军的逊色,只是苦于在城下无法攻击城内,而叛军则可以利用城墙的高度优势,肆无忌惮地攻击我们。如果我们能够把炮架到高处,与城墙平齐,就能与贼人的大炮对射,甚至直接攻击城内,极大地打击贼人的士气。”

    朱大典忍不住点了点头,捋须说道:“言之有理。”正是因为叛军大炮的威胁,让明军攻城时畏手畏脚,登州城才迟迟不能拿下,如果能够遏制对方红夷大炮的威胁,那么攻城战就容易多了。

    “不过红夷大炮的长度和重量不是十几步宽的土石围墙可以容纳的,必须在合适的位置建造安置大炮的炮台,夯实、加固地基,免得一开炮就把墙震塌了。”刘烨继续完善这个提议。

    “甚好,如此一来,贼人的嚣张气焰就可以打下去了。”朱大典历来喜怒不形于色,这次忍不住笑得很开心。也难怪,平叛之战到了尾声,就差最后这一哆嗦,只要顺利收复登州,整个平叛战役就圆满了,作为主帅的自己自然能够功成名就。要是被叛军挡在城外耗上几个月,皇上怪罪下来,之前的功劳只怕都要付诸东流。

    看着献上良策的刘烨,朱大典越看越顺眼,这人懂得孝敬上官,练兵打仗也是把好手,会做人也会做事,就算不是自己的直属手下,也值得用心栽培,就当结个善缘。大明如今狼烟四起、天下不太平,这种能打仗的武将很吃香,也许哪天自己做个督师之类,去剿流寇或者打鞑子,就可以调拨这支军队了,凭借这次平叛的交情,指挥起来也顺畅些。

    秉持这种思路,朱大典正准备把建造炮台的任务交给夏天南,把这份功劳给他,刚开口说:“建造炮台就由”,却被高起潜打断了。

    “朱大人,打仗的事交给武将,这种琐事就交给咱家好了,咱家保证把这事办得妥妥的。”

    朱大典和刘烨瞪大双眼,双双看着高起潜,这是要抢功劳的节奏啊!按说建造炮台是刘烨提出来的计策,由他执行别人也无话可说,但是堂堂监军太监放下了身段来抢,刘烨还真的抢不过。

    朱大典看了半天,发现高起潜是认真的,只好捏着鼻子答应:“既然高公公愿意屈尊做这些琐事,那就有劳了。”

    高起潜得意地回答:“都是为皇上办差,差使不分高低贵贱,咱家也是想为平叛做些事情嘛!”高起潜自诩“知兵”,经常在崇祯面前营造自己懂军事、会打仗的形象,可是都停留在嘴炮阶段,根本就没有正儿八经打过仗。如今建造炮台这种事情,没有打仗那样的风险,是个现成的功劳,到时候再炮轰登州城,等登州收复后就可以往脸上贴金,这就叫“高公公炮轰登州城、孔有德兵败把城献”。

    刘烨无奈地笑了笑,虽然这份功劳对他只是锦上添花,但是谁也不会嫌功劳多,被一个死太监截胡的感觉还是很不爽的。不过又有什么办法呢,目前他的实力根本动不了这个级别的太监,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了。

    有了功劳和名利的动力,高起潜干劲十足,经过查看和比较之后,建造炮台的地点选在了登州南门附近的挂榜山(今蓬莱市城南),并且十天就建造了一座高度和宽度不亚于登州城墙的炮台,底座全是青石垒制,异常坚固。高起潜对自己的杰作很得意,将炮台命名为“铳城”,把军中十来门红夷大炮全部运了上去,与城内对轰。

    从此之后,隆隆的炮声每日响彻云霄,片刻不停,有了“铳城”之后,原本高枕无忧的登州城也处在了红夷大炮的射程内,多处军营、民房都在炮火下垮塌,伤亡无数,城中军民陷入了恐慌,在叛军高压下敢怒不敢言的本地百姓渐渐开始骚动不安,内忧外患之下,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笼罩了整个登州城。

    登州巡抚衙门。

    在隆隆的炮声中,叛军首脑人物聚在一起,商议下一步该怎么办。

    李九成之死,对叛军是个沉重的打击,不仅普通士兵士气受挫,叛军的核心圈子更是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孔有德根本无法掌控局面,除了王子登等辽东老人支持之外,李九成之子李应元等人完全不服他的管束。这种情形下,叛军每作出一个决策,都必须所有人商量,无人能够直接发号施令。

    本来叛军利用坚城利炮的优势,还能撑下去,矛盾也没有爆发出来。可是“铳城”一建,大炮齐发,叛军最后的依仗也没有了,加上城中日益乏食,继续固守已经不现实了,也没人愿意与登州城共存亡,摆在叛军诸将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献城投降,二是从北门逃走。

    第一条投降之路风险很大。叛军自起兵以来,数次利用招抚的借口将朝廷玩弄于股掌之间,先是利用孙元化招抚的想法兵不血刃进逼登州,然后里应外合攻陷了登州城,后来又在莱州城下谎称接受招抚,诱杀莱州知府朱万年和时任登莱巡抚谢琏,差点攻进莱州城。狼来了的故事说多了,也就没人信了。

    王子登更是说得直接:“之前三番五次戏弄朝廷,就算现在我们愿意受抚,恐怕也没有人敢冒这个险。朱大典不是谢琏,老奸巨猾的很,不会拿自己的仕途冒险,更何况现在他胜券在握,绝不会选择招抚。”

    这一点不管是孔有德还是李应元等人都无法否认,于是,众人一致认定此路不通,那么只剩下一个选择了:弃城出逃!

第388章 孔有德要投鞑子() 
谈论到出逃,孔有德有话说:“北门外就是水城,直接从水城出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往北边一走,朝廷再也奈何不了我们。”

    李应元狐疑道:“一说到逃,孔将军马上就有了方案,是不是早有腹稿,我爹没死的时候你就尽想着怎么逃了?”

    孔有德怒道:“你爹在的时候都不会这么和我说话,你又算什么东西,阴阳怪气地指摘我?”其实从战事不利的时候起,他就开始寻找退路。这场兵变本就是李九成一手挑起,他不过是被动参与,如今在朝廷大军的逼迫下节节败退,看不到希望,他逃亡的心思就更强烈了。对于李应元的一语道破,他颇有些恼羞成怒。

    眼看双方的话中带着火药味,王子登赶紧出来和稀泥,“都是自家兄弟,商议事情,不要伤了和气。打不过就跑,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嘛!只是什么时候跑,跑到哪去,就得好好合计合计了。”

    见有人说合,孔有德也就顺坡下驴,瞪了李应元一眼,继续说道:“既然招抚无望,肯定不会直接回东江镇。东江镇现在还是朝廷治下,沈世奎、尚可喜那些家伙态度都不明朗,谁知道会不会坑咱们一把,卖给朝廷?”

    王子登问:“那孔将军的意思是?”

    孔有德扫视众人一眼,舔了舔嘴唇,沉声道:“既然大明已经没有我等容身之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去辽东投了皇太极!”

    这个提议瞬间燃爆全场,所有人先吃了一惊,接着就交头接耳议论起来。毕竟做了这么多年大明的武官,与鞑子是天然的敌对立场,现在要公然投敌,心理上的坎一下子翻不过去。这和起兵作乱是两码事,兵乱只是人民内部矛盾,事后还可以接受招抚,而投奔鞑子,是要被戳脊梁骨的啊,弄不好将来子孙的名声都败了。

    李应元没有做声,脸上阴晴不定,他在权衡这么做的利弊得失,考虑该不该下这一注。

    王子登犹豫道:“先不说投鞑子的名声如何,就凭咱们当年跟随毛帅杀了那么多鞑子兵,这皇太极能容咱们?会不会一过去就被咔嚓了?”

    孔有德笃定地回答:“皇太极雄才大略,是一代枭雄,这点肚量还是有的,不会纠缠于过去那点事不放,哪怕是千金买骨,做样子给别人看,也不会把咱们怎样,否则将来汉人怎么敢为他效力?鞑子的丁口一共就那么点,天下汉人是他们的几十倍,将来不管是盘踞辽东,还是南下逐鹿中原,都要依靠咱们汉人。要说杀了些鞑子,辽东的祖大寿难道杀的鞑子少了?当年大凌河投降,皇太极可是带着所有贝勒、大臣出营迎接,还登坛祭天呢!就算祖大寿后来诈降逃走,皇太极对他的儿子、兄弟还是礼遇有加,一根手指头都没动。”

    众人听了这话,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