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

第213部分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213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讯传递不便而造成决策的滞后,影响整个计划。另外,刘烨把所有的军事指挥和参谋人员都一并带了——这次深入江南内地进行“军事行动”,可以借助这个幌子的掩护近距离观察江南的地形地貌和军队部署情况,掌握最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将来总要北上的,江南是必须掌控的地区,早做点功课,将来无论做什么都方便些。

    台州,临海县。

    岛津光久带领手下武士攻占了县城外的一座当地豪族的府邸,鸠占鹊巢,把这里作为临时驻地。这座府邸占地极宽,容纳几千人都不成问题。

    岛津光久一边指挥着部下从地窖搬运着金银珠宝等财物,一边对旁边心腹感叹道:“明人真是富有啊,尤其是江南这个地方,光是这个乡下地主的院子,不比天皇陛下的皇宫小多少,府上聚集的财富更是让人羡慕,都快搬了一上午了,都还没搬完。”

    “正是正是。多亏主公带我们来到江南,这段时间我们获得的财富,是我们这辈子都不曾想象过的,恐怕到了我们孙子那辈,都花不完啊!”手下武士附和道。

    岛津光久干笑了一声,没有接这句话。这次行动是他带头没错,可是没有琼州营的允许,他们又哪会这么顺利深入江南腹地?他偷偷看了远处的琼州营士兵一眼,这些人穿着日本武士的服装,正在清点盘查浪人们搬运出来的财物。

    按照双方的约定,金银等贵重金属由琼州营所有,其余珠宝字画则交给萨摩藩,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日本盛产白银,黄金的产量也不算低,对于金银不是特别感冒,但是对于名贵的珠宝首饰和名人字画垂涎三尺,这些东西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可以作为回国后炫耀的资本。岛津光久日后也可以挺着胸膛面对其他的大名了,有了这些字画附庸风雅,应该不会有人再讥笑萨摩藩是九州岛的乡巴佬了?

    岛津光久又转头看了看角落里被捆成粽子一样的一群男女老少——这是宅邸的主人及其家眷——不由摇了摇头。如果说江南之行有什么遗憾的话,是琼州营死死盯着自己,不准乱杀人,导致他干起活来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刀鞘的武士刀可是饥渴难耐呢。

    这时琼州营的一名军官走过来,询问道:“岛津阁下,现在已经到了临海城下,你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是绕过县城继续打劫大户,还是攻打县城?”

    岛津光久恭敬地鞠躬致意,诚恳地问:“不知道贵部的意思如何?”

    军官回答:“临行前面交代过,只要你遵守我们之间的约法三章,你的行动和路线如何安排,我们统统不干涉。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临海县是台州府的府城,防御其他县城要严密一些,城内也比其他县繁华一些。”

    岛津光久听懂了,府城一般县城难打些,但是城的财富也更多,难度与好处成正。他权衡一番,下定了决心:“那攻打临海!”

    临海县内,知府衙门里热闹非凡,城内武官员齐聚一堂,商议如何对付城外的倭寇。

    知府徐士銮忧心忡忡地问:“如今倭寇兵临城下,各位可有退敌良策?”

    当地卫所的千户谭争回答:“府台,倭寇势大,不可力敌,只有稳守城防才是最好的应对之策。”

    临海知县冯苏反驳道:“谭千户此言差矣,倭寇肆虐乡间,祸害临海百姓,所到之处,百姓家破人亡,我们怎么能龟缩于城内,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

    谭争眼皮子一翻,抬头望天,哼唧道:“谁有本事打败倭寇谁去,反正我不去送死。”开玩笑,自己曾祖父是世袭的台州卫所千户,当年是跟着戚继光、俞大猷打倭寇,死在倭寇的刀下,现在千户位置传到了自己手里,儿子还小,可不能这时候逞匹夫之勇,断送了谭家的未来。

第417章 倭寇来了!() 
台州知府衙门里大家争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唯一的军方人员谭争不愿出城作战,谁也拿他没辙,只能不欢而散。临海县城四门紧闭,不准百姓进出,征召民勇城协助卫所官兵防御,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

    第二天,岛津光久带领手下武士来到了临海县城外,并没有直接杀到城下,而是躲得远远的眺望城防的布置。

    只见城墙人头攒动,刀枪林立,显然守军已经做好了应付攻城的准备。临海县是台州府城,城墙也一般的县城高大许多,高达四丈,护城河宽约两丈。对于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日本武士而言,十几米高的城墙、六七米宽的护城河,简直是不可逾越的存在。

    岛津光久盯着城墙,陷入了深思。旁边的心腹武士抱怨道:“主公,这明国的城墙太高大了,起咱们的鹤丸城也毫不逊色,如果硬攻,恐怕伤亡太大,得不偿失。”

    另外的武士也纷纷附和:“是啊,咱们鹿儿岛的勇士擅长正面厮杀,攻城不是强项。若是明军出城接战好了”

    岛津光久听了他们的对话,心一动。他对手下吩咐:“去请刘将军的人过来,有要事相商。”琼州营的人一路跟随,名为协助,实为监视,某种程度也充当了军事顾问的角色,他想听听对方的建议。

    负责监视他们的琼州营军官被请了过来。岛津光久恭敬地问:“请问阁下,依您的判断,这县城内的守军是不是不打算出城野战?”

    军官眺望了一番城墙的情形,摇了摇头:“瞧这架势,是打算据城死守了。听说台州一带没有营兵,只有当地卫所军,卫所军是什么货色,我不说你应该也知道,守城还行,出城野战嘛,呵呵,你懂得”

    “明白了。那么,贵部如果攻城,是何种战法?”

    军官嘿嘿一笑,心想,咱们琼州营攻城可不是傻不愣登地架起云梯拿人命去堆,小城用炸药炸开城门,大城用臼炮轰,轰到你欲仙欲死,不得不出城迎战,不过这些干嘛要告诉你们倭人,而且你们也没这些家伙。

    他含糊回答:“通常攻城无非是蚁附而,拿人命去填,琼州营多了些火器而已,倒也没什么特别的战法”

    岛津光久听出了他语气的敷衍,显然回答不尽不实,不过人家不打算说,他也不好追问,只是不动声色点了点头:“明白了。我们虽然有两千人左右,但是攻城显然力有不逮,只有另辟蹊径了。”

    军官有些好奇,他倒想看看,这些只有一双手一把刀的倭人到底是怎么攻城的。只见岛津光久用日语叽里呱啦和手下说了一大堆,旁边的武士频频点头,然后领命而去,分头布置,可是看了半天,都不见砍伐树木赶制攻城云梯等常规动作,不由心嘀咕,这是几个意思?什么攻城器械都没有,难不成要用牙齿把城门咬开吗?

    城墙,负责防御的总指挥千户谭争紧张地指挥士兵和民勇搬运檑木、滚石等守城的器械,并且让人架起铁锅烧水,准备应付随时可能到来的攻城。

    据探子回报,倭寇昨天已经出现在临海附近,抢掠了不少大户,只是害怕被发现踪迹,探子不敢靠太近,到底对方有多少人也不清楚。根据谭争的经验,倭寇向来不可一世,抢顺手了多半会攻打县城,毕竟江南的府城拥有的财富不是乡下地主老财能够拟的。

    临海知县冯苏也在城墙之,因为与谭争的意见不一致,彼此看不顺眼,两人近在咫尺也没什么交流。要不是被知府命令组织本县民勇协助守城,冯苏才不想和这个怕死的千户一起杵在城墙。

    谭争也不去理会他,自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县城不失,自己还是世袭的千户,安安稳稳做自己的土皇帝,才不会和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官一样冒进,他们追求的是名垂青史,自己只想维持现状,道不同不相为谋。

    正午时分,太阳照得城墙的守军昏昏欲睡时,城外远远出现了一群人影,一路小跑往县城方向而来。有人大声呼喊:“倭寇来了!”

    所有人都惊醒了,谭争也趴在墙往下张望。眼见这些人越来越近,服饰打扮与大明百姓完全不同,头发剃成半月形,身穿着花布单衣,下身仅着短裤,穿着异常简陋,倒是手的倭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看去锋利得很。

    以谭争的认识,这些人定然是倭寇无疑了。只是人数为什么这么少?

    他睁大眼睛再三观看,不管怎么数,撑死也一百多人,这是近段时间造成整个台州乃至浙江恐慌不已的“倭寇大军”?

    不仅谭争看傻了眼,知县冯苏也是看得一愣一愣的。难不成这一百多人,出入台州各县如入无人之境,还吓得浙江官员把求援的急报送到了京师?

    简直是耻辱!反应过来的冯苏下了这个结论。台州一共几十万军民,若是被一百多倭寇踩在脚下不敢反抗,简直荒谬至极。临海县被这么一小撮匪类堵在城内不敢出战,先不说会不会被朝廷责罚,以后包括知府、知县在内的大小官员都会成为官场笑柄。

    他找到谭争,义正言辞地质问:“谭千户,倭寇只有区区百人,难道你还死守城池不愿出战,眼睁睁看着倭寇屠戮我县子民?”

    谭争脸青一阵白一阵,他也没想到对方这么点人,居然敢深入江南内陆杀人放火。虽然曾祖父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他,即使百八十个倭寇,一个千户所也未必打得过,但是这种自曝家丑的话怎么好说出口?

    冯苏得理不饶人:“谭千户,敌寡我众,悬殊如此之大,如果你还避敌怯战,我首先告知府台,然后再向浙江都指挥使司参你一本!”

    谭争一时无话可说。这时一百多倭寇来到了城下,在弓箭不能及的地方站定,用听不懂的话叽里呱啦叫嚷起来,表情轻佻蔑视,一看知道不是好话。见守军没什么反应,倭寇们脱下短裤,背朝城墙方向,露出了只有兜裆布的光屁股,用手拍打,羞辱之意非常明显。

第418章 埋伏() 
眼见倭寇用极其下流的姿势对己方进行羞辱,冯苏气得七窍生烟,吹胡子瞪眼地对谭争厉声呵斥:“谭千户,你若还有一点血性,就不会任凭这些丑类如此羞辱!如果你还不敢出战,也罢,你给我一句话,让本官带着你麾下千户所的军户和民勇们出战。”

    谭争被怼得没有退路了,若是真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带兵出城,他在台州府也抬不起头了。他再探出头看了看城下那一百多倭寇,再观察了一下周围,似乎没有另外的动静,心里盘算了一下:千户所能拉出三百多青壮,加上六百多民勇,一千来人对付一百倭寇,十打一,怎么看胜算都很大。倭寇再厉害,总不见得个个三头六臂?

    他咬了咬牙,妈的,拼了!回头对手下几个百户下令:“把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加上民勇,一起出城,砍了这些倭寇的级向朝廷讨赏!”

    百户们都兴奋起来,以多打少这种事情,他们是非常乐意干的。以前倭寇闹得最凶的时候,一个真倭的级可以换一百两赏银,现在行情可能不如嘉靖朝那会了,不过五六十两赏银总是有的。这一百来个倭寇,在他们眼中,就是行走的银锭啊!干了这一票,抵得上好几年的饷银了。

    在这样的思路下,守军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效率也很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集结,然后打开城门,嗷嗷叫着冲了出去,民勇们紧随其后。

    看见乌压压一片人冲了出来,挑衅的倭寇似乎被吓住了,呆了一会,跳起来转身就跑。

    看见倭寇的反应,原本提心吊胆的谭争放下了心,原来倭寇也怕会死!他激动起来,曾爷爷手里没做到的事情,在他这一辈手上要做到了,一百个真倭寇啊,打败这些倭寇,就可以告慰先祖了!

    倭寇逃得很狼狈,追击的途中还能看到他们掉落的草鞋。传说中倭寇令人心悸的来去如电的度也不见了,这些倭寇跑得似乎很慢,双方的距离在一点点的缩短。

    远处的一处山坡上,琼州营军官目瞪口呆地望着前方,这他妈的也行?派出百八十个人,到城下拍拍屁股,就把守军勾引出来了?这些守军都是猪脑子吗?

    他见“诱饵”把守军引到了这个方向,已经只有几百步了,忍不住问:“为何还不下令主力出击?”

    岛津光久摇了摇头:“还不行,得让他们追上,双方纠缠在一起再出击,否则会把守军吓跑的,用你们明国的话来说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军官忍不住看了他几眼,心想这厮到底是底气足还是狂妄自大呢?琼州营以少打多的战例也有很多,但是用的是步枪加刺刀两**宝,有时候还动用了火炮,从头到尾纯以冷兵器对拼的战斗从未有过。都说“伤敌一千,自损百人独自抵挡上千人,只怕会一触即溃吧?

    在“诱饵”们故意放水下,谭争的人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