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

第240部分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240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等琼海军士兵端着步枪刺刀冲过来,神机营已经作鸟兽散,撒开脚丫子跑了起来。

    不管是北京还是南京的京营,到了王朝的末期,都逃不过朝政腐败、营帅贪婪无能、战斗力每况愈下的下场。神机营在南京诸营中地位较高,但是平日里操练甚少,很多人连复杂的火绳枪发射步骤都不熟悉,更别说在惨烈的火器对射中冷静地装填弹药了,对面一轮齐射下来,大部分人懵圈,两轮齐射后,基本上放弃了反抗,三轮齐射后,所有人都只剩下了一个念头:跑!什么镇守太监的命令、什么保护紫禁城的职责,去他吗的,爱谁谁,这伙广东兵残暴得很,简直无法无天,偏偏还很能打,老虎屁股摸不得啊!

    人一旦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爆发出来的潜力是很厉害的。神机营官兵们抛弃了沉重的鸟铳,一门心思逃跑,在负重上比琼海军士兵有优势,加上命悬一线的刺激加成,奇迹诞生了!一年都操练不了几回的老爷兵们居然在跑步环节超越了几乎日日操练的对手,瞬间就甩开了一大截!

    烟雾逐渐散开,第三营和第四营的士兵们看着开挂一般的对手飞驰而去,目瞪口呆,见过能跑的,没见过这么能跑的,求雨山下流民的逃窜速度已经很惊人了,可是与神机营相比还是不够看。可是吃惊归吃惊,上头没下命令停止追击,他们也只能继续追下去。

    王遴和徐弘基愣了片刻,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追上去,事情不能闹大!”开玩笑,要是作为南京京营门面的神机营在城内被全歼,这个篓子比紫禁城外火并小不了多少。

    王遴钻进轿子,徐弘基跳上马背,两人同时下令:追上去!”

    在两人的催促下,池河营、振武营、济川卫几千人马呼啦啦追了上去。

    洪武门广场出现了这样一幕奇异的景象:镇守太监常昆在两个小太监的扶持下跑在最前面,身后是一大群赤手空拳的神机营士兵,琼海军几千人在后面追击,在后面又是王遴和徐弘基带领的人马,活脱脱一个大型马拉松。不明真相的看到,一时半会也弄不清楚到底谁追谁。

    常昆年纪不小了,就算有小太监扶着,这么激烈的跑动也几乎耗尽了他全部的力气。不过他很幸运,枪声一响他就跑,等到琼海军三轮齐射完毕,他已经领先了神机营溃兵很长的路程,在追逐战中,他笑到了最后,穿过两条街,来到了位于太平门外的镇守太监府,一头钻了进去。

    还没站稳,他就喘着粗气下令府中的下人关闭大门,上栓,再堆上桌椅柜子挡住,似乎这样就能把危机挡在门外。至于溃败的神机营下场如何,他就没空去管了。

    可是天不遂人愿,很快,门外就响起了密集而又沉重的脚步声,地面似乎都在颤抖。

    常昆忍不住趴在大门上,透过门缝往外看,立刻倒吸了一口冷气:密密麻麻的身穿红白色军服的士兵源源不断地到来,把自己的府邸围了个水泄不通,而神机营士兵却一个不见。

    “我日你先人,这些家伙平日里一口一个常公公叫的亲热,真有事的时候不见一个人来护驾。”常昆咬牙切齿道。估计神机营在逃跑的过程中四下逃窜了,这些天杀的广东兵没去追他们,只是盯着自己不放,一路追到了这里。

    不过现在不是埋怨的时候,常昆很快就考虑起自己的处境来,这么被围住,插翅难飞,难道自己就这么坐以待毙?可是想来想去,还真没什么应对的办法。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常公公,你我虽然之前未曾谋面,可是早就隔空交过手,不过那是生意场上,现在又当面锣对面鼓干了一仗,也算不打不相识了。现在我来看你,你却大门紧闭,这不是待客之道吧?”

    常昆又趴回门缝往外看,外面正是那个总兵刘烨。他看到对方似笑非笑的表情,恨得牙痒痒,隔着门缝大声喊:“刘烨,杀人不过头点地,你已经占尽上风,还追到咱家府上,是要赶尽杀绝吗?”

    刘烨诧异地回答:“常公公这话就不对了,我们之间无仇无怨,怎么就认定我要赶尽杀绝呢?把门打开,让我进来和你叙叙旧也不行吗?”

    常昆大喊:“叙你姥姥个旧,咱家和你有什么旧可叙?我们之间的仇深了去了,前年若不是你,咱家就可以吃下苏州几十万生丝,足足几百万两银子啊,就这么没了!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你还敢说我们无仇无怨?”提到几百万两银子,常昆恨由心生,声音都有些变调了。

    这时王遴和徐弘基也带着人马赶到,为了不刺激琼海军,他们没有带兵上前,而是只身前往。琼海军士兵已经接到命令,不与这两位发生发生冲突,默默地让开了一条路,让两人通过。他们来到大军正前方的空地时,正好听到常昆的这一番话,心中一动,果然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常太监和这个刘总兵的梁子早在两年前就结下了。

    刘烨眼角的余光看到了远处的两人,微微一笑,来得正是时候,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给常太监挖个坑,来个引君入瓮。洪武门外一战,总要有人背锅,虽然自己不在乎朝廷会有什么惩罚,可是能够顺利化解这次危机,顺便再狠狠坑常太监一把,何乐而不为?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快要暴走的常昆:“常公公,商场如战场,大家各凭本事赚钱,你堂堂南京镇守太监,却拿得起放不下,这点气度都没有吗?难道这就是你报复的理由?”

    因为门缝的角度太窄,常昆并没有看到王遴和徐弘基,也不虞有诈,声嘶力竭地叫喊:“没错,我就是让你不能进城,哪怕打了胜仗也照样吃闭门羹,南京城是咱家的地盘,到了这里,是条龙你也得给我盘着,是只虎也得给我卧着,就算你硬闯进城,我也要领兵打你!只可惜神机营那班废物不中用,才会让你有机会在这里得意”

    王遴和徐弘基大吃一惊,原来这场危机全是由常昆一手缔造,自己差点被这个死太监拖下水!

第475章 常太监栽了() 
不等常昆把话说完,王遴就忍不住开口打断:“常昆,你这个老匹夫,为了一己私怨,居然公器私用,动用神机营为自己泄愤,差点酿成滔天大祸”后面还有一句话,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就是差点连累自己和魏国公徐弘基。若不是及时赶到,听到常昆亲口承认,他们两人还被蒙在鼓里。

    常昆听到王遴的声音,吓了一大跳,怎么他也来了?在门缝里左看右看却看不到对方,连忙隔着门解释道:“王大人,误会,都是误会,我和姓刘的确实有过节,但是带领神机营前往阻止,却是为了保护宫殿不被贼人所冒犯”

    刘烨适时插了一句:“所以就让神机营和我们大打出手,这就是常公公你保护宫殿不被冒犯的办法?枪炮难道会长眼,自己避开紫禁城?”

    常昆一时语塞,哑口无言。

    徐弘基虽然是个太平时期的勋贵武将,不像祖辈历任国公一辈子戎马生涯,但也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今日为了平息事态不酿成大祸,一直压抑着自己的脾气,听到这里,再也控制不住,大喝一声:“常昆,你为了个人恩怨,擅自挑起与琼海镇的争端,险些拖累整个南京京营,要是双方全面开战,祸及南京全城,把你千刀万剐都不为过!不要再狡辩了,洗干净脖子等着圣上砍你的头吧!”

    王遴也接上话头:“公器私用,差点引发兵乱祸及全城,乃罪行之一;利用镇守太监的身份,在苏州巧取豪夺,与民争利,涉及几百万两银子的巨额数目,此乃罪行之二。这两条罪行,我会据实上奏,你就等着被参吧!”

    常昆欲哭无泪,生丝生意涉及几百万两银子没错,可是被刘烨截胡了啊,未遂的事也能算?而且在他手里就是与民争利,刘烨这个总兵做了这么大生意就屁事没有,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吗,就因为他手里有兵?可怜的常昆忘记了,常威受他的指使空手套白狼,而刘烨是高价收购再转卖到日本,只不过利用了本钱雄厚和快船的不对称优势而已,给的可是真金白银,是正正经经做生意。

    常昆是从宫里出来的,知道王遴罗列这两条罪名的份量,如果说第一条很有可能让自己辛苦得来的镇守太监一职被免,但只要司礼监有人为自己说话,还不一定送命的话,那么第二条罪名可能就把自己送上黄泉路。

    崇祯是一个缺点很多的皇帝,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勤奋节俭的皇帝。为了中兴大明,他可以日夜操劳,批阅奏折,从不叫苦;为了省出银子用来练兵打仗,他在向百姓大肆摊派辽饷的同时,也从自己做起,裁掉了不少宫女和太监,缩减宫中开支,甚至龙袍都打了补丁,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一个对自己都克扣的皇帝,如果知道自己派出去的奴才出手就要搜刮几百万两银子(尽管最后没有成功),几乎相当于全国一年的辽饷(崇祯十年以前,辽饷最高不超过六百万两),试问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常昆越想越怕,他仿佛看到了崇祯那张愤怒的脸和责骂:“朕为了江山社稷,日夜操劳,节衣缩食,你一个奴才不替朕分忧就算了,还利用朕给你的权力搜刮这么多银子,该杀!”

    镇守太监在南京威风八面,但权势和地位全来自皇权,崇祯可以给常昆这一切,也可以轻易收回,包括他的性命。一个皇帝要杀个太监,简直比杀只鸡还容易,不像杀文臣和武将,有来自各方面的顾虑或阻力。想到这里,常昆再也站不住,瘫倒在地上,周围的仆人们赶紧上去搀扶,纷纷问道:“老爷,你怎么了?”却见常昆双目呆滞无神,像是傻了一样。

    门外,徐弘基越想越气,指着紧闭的大门喝道:“来人,给我砸开这门,把常昆这个老匹夫揪出来,不打他一顿,难消我心头之恨!”

    话音落下,身后却无人应答。徐弘基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尽是琼海军的士兵,这才想到,为了息事宁人,振武营和池河营,包括自己府中的亲兵,都在后面,没跟上来,不免有些尴尬。

    刘烨见状,自告奋勇道:“国公这么尊贵的身份,破门这种脏活怎么能让你来做,还是交给我吧!”

    他挥了挥手,秦天带着一群如狼似虎的特战队士兵扑了上去,连砸带踢,把大门砸开,冲进去把瘫坐在地上的常昆拖到了徐弘基面前。此时的常昆,完全不复之前的张狂,精气神全无,萎靡不振。

    徐弘基正想撸起袖子上去揍他一顿,却被王遴拉住了。

    王遴低声说:“魏国公息怒,打狗还得看主人,不管他犯了什么事,毕竟是君王家奴,要处置也是圣上的事,你我动手都不妥。”

    徐弘基想了想,觉得王遴说得有道理,犯不着为了一时痛快让皇帝对自己有看法,便对常昆啐了一口:“瞧你这模样,看来你也知道将来的下场了,我就不和一个将死之人计较了,自有圣旨下来治你的罪。”

    他转头对刘烨说:“刘总兵,今日之事都是误会,千错万错都是常昆的错,你看”

    刘烨笑道:“冤有头债有主,我也不是不懂道理的浑人,自然不会迁怒魏国公和王大人,强行入城我也有错,和神机营的兄弟发生了冲突,我也愿意接受责罚”

    徐弘基说到底还是一个武人身份,和文官不是一个阵营的,对于这种有本事、能打胜仗的将领天生就容易亲近,见识了琼海军轻松击溃神机营的一幕后,更是生出了结交的念头。现在见刘烨很上道,给足他面子,心里喜欢,再说他和只会捞钱、吃相难看的常昆关系素来不睦,当即睁大了眼睛说:“刘总兵这话不对,明明是常昆一手策划了这次的事情,琼海镇只是被逼自卫,怎么能让你替他分担罪责呢?王大人,你说是不是?”后面半句话,则是对王遴说的。

第476章 忠奸只在一念之间() 
只要能化解这次事件,降低自己的政治风险,王遴也不愿得罪地方的强势军头,何况是能打败高迎祥、张献忠的人物。对于徐弘基明显偏袒的话,他也不在意,反正有人背锅就行,点头道:“魏国公说得没错,刘总兵仗义出手,化解了常昆的阴谋,不但无过,还有功劳,这些本官也会写入奏折中。”

    这就属于睁眼说瞎话了,但是王遴说起来面不改色心不跳,似乎在陈述一个再确定不过的事实,这也是官员的基本素质之一,能坐到兵部尚书这个位置的人,都不简单。

    刘烨也不傻,懂得投桃报李,他义正言辞地说:“查获常昆的罪行,都是魏国公和王大人的功劳,我只是个外来户,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怎敢贪功?”

    王遴和徐弘基相视一笑,和聪明人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