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

第290部分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290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英惊喜地看着魏连横:“徐团长,你来帮老弟了?”

    徐一凡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鼓励道:“石英老弟,你打的不错,接下来让咱们一起上,把鞑子打个落花流水!”

    “好,让鞑子看看咱们一团和二团的实力。”

    已经在火炮和枪口下消耗了不少兵力的后金军队,面对第一团还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利用了冷兵器贴身肉搏的特点打得对手猝不及防,加上两翼的袭扰,已经占据了上风,可是随着第二团的加入,人数上的优势和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烟消云散。原本步步紧逼,现在变成了节节后退。

    看着双方已经非常接近的兵力,阿巴泰仰天长叹。他原本押注明军不敢放弃方阵来援助,想集中兵力吞下第一个方阵,可是对方现在不按套路出牌,而他能够震慑对方的骑兵已经在对射中废了一半,对方的弱点已经不是弱点,这一仗已经没希望赢了。

    左右劝道:“贝勒爷,让剩余的马甲都上马吧,把他们都派出去,奔袭他们的中军!”刘烨等人所在的位置旗帜飘扬,除了“琼”字旗还有个“刘”字旗,很容易就能辨认出是中军所在。

    阿巴泰看了看“刘”字旗周围环绕的数千士兵这是负责保卫刘烨的护卫队和作为预备队的特战队,两者加起来也有将近三千人的兵力很显然这些围绕在主帅身边的士兵是类似于巴牙喇的精锐,不是骑兵一冲即溃的乌合之众。他再眺望远处,第三个方阵似乎就是登州城外石堡让他吃尽苦头的那支部队。现在这支部队也在变幻阵型,似乎也要放弃方阵加入战场。

    他哀叹一声,一个方阵的兵力就让他使出了浑身解数,两个方阵已经抵挡不住了,再加上那支曾经驻守石堡的部队,这仗还怎么打?他无力地摇摇头:“敌人中军有数千精锐保护,咱们的马甲力战之后已是强弩之末,就算奔袭过去,也未必能拿下,还有可能被远端那支部队夹击,进退两难。”

    “贝勒爷,那怎么办?敌人堵住了咱们北上的路,不打没法回去啊!”

    阿巴泰闭上眼,心中天人交战,左右见状,也不敢去打扰。

    片刻之后,他睁开了双眼,痛苦地说:“鸣金收兵,放弃辎重和丁口,绕道昌乐县,再取道广饶县,从济南府沿原路返回,北上顺义。”

    左右大惊:“放弃辎重和丁口?贝勒爷三思啊,没了这些,我们不仅白白入关,还白死了这么多人”

    阿巴泰喝道:“我知道你们不甘心,我也不甘心啊!可是那又如何,眼下这仗再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难道为了这些辎重和丁口,所有人都战死在这里吗?”

    这话一出,没人再吭声。

    “汉人有句话,叫壮士断腕,说的是古人被毒蛇咬伤,为避免毒性扩散全身,立即把手斩断。我们现在就是被一条毒蛇咬住手腕的人,如果再犹豫,被他们缠住,到时想走也走不掉了。”阿巴泰无奈地说,“去传令吧,鸣金收兵。”

    鸣金声响起,陷入苦战的后金甲兵和巴牙喇们如释重负,纷纷撤出战斗,潮水一般退却。

    第一团死伤颇重,石英已经杀红了眼,正想下令吹冲锋号,全军追击,被徐一凡劝住。

    “石英,穷寇莫追,孤军深入是大忌。”

    石英迟疑一番,想到自己的人马也需要休整,只得恨恨地将指挥刀收入鞘中,“便宜了这些鞑子了。”

    后金军队撤出战斗后,动作很迅速,解开了拉辎重车的马匹的绳子,把一口口的箱子全部抛下,牵出马匹,临时充任坐骑,补充战斗中的战马损失。然后牛录章京、巴牙喇、甲兵、余丁等人全员上马,调转方向,绕开了琼海军镇守的官道,朝西南方向奔去。没有资格骑马的包衣则撒开脚丫子拼命在后面跑,沿着马蹄的灰尘追了下去。

    不到一刻钟,后金军队跑得精光,只留下满地的辎重和用绳子捆成一长串葫芦的百姓。

    中军。

    梁小明惊讶地问:“鞑子这是要逃跑?”

    刘烨脸色很难看:“看样子他们是要放弃昌邑这条最近的路,绕个圈子避开咱们了。阿巴泰还真是个人物,壮士断腕,居然能下这么大的决心,这么多战利品和丁口说不要就不要了。”

    梁小明看他脸色不对,连忙安慰道:“咱们打了个大胜仗,足足一万多鞑子啊!跑了就跑了嘛,以后碰见再揍他丫就是了。”

    刘烨不甘心地说:“妈的,明明打了胜仗,可是让他们这么从容地跑了,感觉和打了败仗一样。没有大规模的骑兵就是这么吃亏,步兵打骑兵永远没有战场主动权。咱们就像个姑娘,鞑子想曰就曰,曰不了就跑,真闹心。”

    他看着西南方向后金军队逃跑时扬起的漫天灰尘,考虑了片刻之后,迸出一句话:“咱们继续追!”

第580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梁小明大惊:“还追?今天打得这么惨烈,第一团损失不轻啊,是不是要休整休整?”

    “追,必须追。”刘烨神情坚定,“能够让不可一世的鞑子主动放弃辎重撤退,说明他们已经被咱们打怕了,士气全无,下次再打就容易了。不能让他们缓过这个劲儿来,趁他病要他命。”

    严光也凑上来说:“将军说得不错,鞑子正是士气低落之时,而且全军人疲马乏,咱们却还有两个团没怎么打,此消彼长,正是乘胜追击的大好时机。咱们大费周章,从琼州府千里迢迢来到这,来一趟也不容易,可不是几个鞑子首级就能满足的,要是能拿下阿巴泰的首级就好了。”

    刘烨说道:“没错,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鞑子的人口不多,阿巴泰这样经验丰富的大将更是屈指可数,搞死一个算一个,如果能够全歼这支正蓝旗的军队,斩杀或者擒获阿巴泰,不说斩断了皇太极一根手指,至少也是给他狠狠捅了一刀。”他伸手指向北方,“绝不能给反动派喘息的机会,必须迅速将其歼灭,传令下去,打扫战场,然后全军登船,一路向北!”最后这句话,其他人都不知道反动派的含义,唯有梁小明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至于那句气势豪迈的诗也只有他们两人能懂得出处。

    徐一凡和石英命人打扫战场,收拢伤兵,接收后金军队丢弃的战利品和俘虏的百姓,然后来到刘烨面前请示如何处置敌我两方的尸体和战利品。

    刘烨先肯定了石英的功劳:“石英今日表现非常英勇,指挥有方,以一团之力挡住了鞑子一两万大军,杀敌无数,今日当记首功!”

    石英掩饰不住兴奋,敬礼道:“谢将军褒奖,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

    “至于尸体嘛”石英想了想,“我军战死的士兵,千里迢迢运回临高不现实,根据胸章记录下番号和姓名,尸首就地火化,然后装入骨灰盒带走,标注名字,回到临高后,统一安葬。我要建一座烈士陵园来安置这些牺牲的烈士,并刻碑纪念,他们的家属也要按月发给抚恤金——琼海军的士兵,就算死了,也要比官兵风光。”

    所有人都纷纷说道:“将军仁厚,将士们九泉之下一定会感谢将军的。”

    “鞑子的尸体就不用客气了。要不是怕引起瘟疫,我都想把他们抛尸荒野,喂豺狼野狗算了。”刘烨说,“找些年轻力壮的百姓,给他们松绑,让他们挖坑把鞑子埋了。想必他们在鞑子手里吃了不少苦头,说不定还有血债,亲手埋葬仇人,应该会很卖力吧?”

    徐一凡问:“那这些百姓怎么处置,是放他们各自回家还是”

    刘烨狡黠地笑了笑:“咱们要补充战损,现成的壮丁送上门怎么能放过?抽两个连把这些百姓先送回登州,让我岳父大人把他们先纳入军籍,等我们班师后再来接收。”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将军还真够腹黑,这么多百姓,还是本地人,说纳入军籍就纳入军籍了,下手不可谓不狠。

    徐一凡是卫所出身,知道底层军户对军籍这层桎梏的憎恨和排斥,他迟疑道:“将军,这些百姓都是本地人,而且不像之前咱们招纳的饥民那样家破人亡、无家可归,贸然把他们纳入军籍,成为军户,是不是有些不妥?”

    刘烨哼了一声:“你以为鞑子都是善男信女?抓了这么多青壮,他们所在的村子人肯定都杀完了,说不定连村子都一把火烧了,不一样是无家可归。咱们把他们拉去当兵,是给他们找条活路,免得饿死。再说我们北上打鞑子,也不知道来回需要多久,如果不给他们变成军户圈起来,人都跑光了怎么办?等回来后,再把他们转为营兵,和咱们的兵一样吃饷就是。”

    明代的军户是世袭的,未经准许不得脱籍,也不能经商或者从事其他职业,设计之初是为了给国家储备兵源,到了明末已经成了禁锢军户的紧箍咒,军户成了种地的叫花子,卫所也衰败不堪,毫无战斗力可言,完全失去了当初的意义。刘烨把这些人临时转为军户,就能以官府的名义看管,禁止逃脱。

    听了这样的安排,徐一凡觉得不失为一个稳妥的办法,便不再劝阻。

    石英想的却是另一个角度:“一个连押运这些百姓,是不是太少了点?粗略一数,这些百姓小一万人呢,而且大多是青壮”

    刘烨手一挥:“简单,等埋完了鞑子,再用绳子捆上,像现在一样连成一长串就是,一个荷枪实弹的士兵,看守百八十个人都没问题。谁敢出幺蛾子,或者想逃跑,就以鞑子细作的名义当场击毙!”

    石英头一缩,这么一来,谁都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的,一个连押运近两万人似乎也是可行的。

    安排妥当,徐一凡和石英正准备下去指挥火化自己人、掩埋鞑子,严光开口道:“且慢,将军,鞑子的尸首全都埋了太可惜,不如把首级砍下来,送往京城领功。”

    刘烨有些不解,“我杀这些鞑子又不是为了崇祯再说才封了伯爵,还赏了个一品诰命,都还热乎着呢,崇祯也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再给我什么封赏了吧?”

    严光劝道:“将军明鉴,正因为杀鞑子不是为了皇帝,才更要这些功劳。首级送往京城,皇帝给不给封赏,给什么封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朝廷之手把将军的功绩布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将军敢与鞑子正面对战,而且能斩杀数千真鞑。这样一来,将军善战的威名和抵御鞑子的口碑就深入人心了”

    刘烨动心了,这话说得不错,通过朝廷的渠道,展示自己能征善战的一面,同时树立自己勇于抗击鞑子的正面形象,如果再厚颜无耻一些,买通一些文人歌功颂德,一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就呼之欲出了,这就是为将来问鼎天下收买人心了。

    他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严光的提议。“严先生说得有道理,就这么办,把鞑子首级都砍下来硝制保存,送往京城。”

第581章 细作() 
琼海军花了几个小时打扫完战场,收殓了自己人的尸首,掩埋了鞑子后,将一口口沉重的箱子用车推到海边搬运船,士兵们也陆续登船,准备赶往下一个战场。庞大的船队离开了岸边,往北方驶去。

    岸,掩埋了尸体、搬运了箱子之后,青壮们开始向四周的士兵们恳求:“军爷,要俺做的事也做完了,是不是可以放俺回去了?”

    负责押运他们的士兵摇摇头,“奉将军之命,你们要去登州,听从巡抚大人的安排。”

    听到了巡抚的名号,这些青壮们都怂了,不敢再多说什么。不过等到士兵们取出绳子来绑他们时,这些人警觉地退后,连声问道:“军爷,这是做啥呢?不给乡亲们松绑也算了,俺干了那么多活,咋还绑呢?”

    一名连长模样的军官站出来,大声说:“你们都是刚刚从鞑子手里被救出来的,难免有鞑子的细作混入其,绑也是为了你们好,如果谁不让我们绑,谁是鞑子的细作,做贼心虚。”

    士兵们举起了枪,警惕地对准了这一群青壮。

    枪口对着自己,又搬出了鞑子细作这个借口,青壮们面面相觑,觉得好像没有反驳的理由,便垂下头,准备任由士兵把自己再绑起来。

    其实负责押运的士兵们自己都没想到,所谓鞑子细作不过是压制百姓的一个借口,却没想到这间真的混有细作,为首的名叫赵四。

    赵四是辽东人,崇祯三年被鞑子抓了,成了正蓝旗一名巴牙喇的包衣奴才。因为做事勤快,懂得奉承,得到了主子信任,被分配了较轻的活计,还两次被带入关跟随大军劫掠,协助主子残杀同胞。主子吃肉,他喝汤,也颇得了一些好处,愈发死心塌地。第二次出关正是去年皇太极亲率大军攻击大同、宣府等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