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

第324部分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324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折腾”

    刘烨叹了口气,一个小屁孩被近乎放逐,缺乏亲情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又有皇室的背景,做事无所顾忌,放任自流,培养出来的就是这样一个怪胎。这么看起来,私自开设妓院之类已经不算什么了。崇祯连自己的女儿都教不好,又有什么能力挽救大明的命运?

    “好吧,你这地方我暂时借用,不过接下来的事你小孩子家家不适合看,先回避一下吧。等我办完事,再考虑放不放你。”

    朱媺娖下意识地说:“怎么就不能看了”被刘烨瞪了一眼,醒悟过来,垂头丧气地走了出去。

    “哗”的一声,一桶凉水浇在卫忠头上,刺骨的寒冷让他醒了过来。

    林三盯着他,冷冷地问:“回答我的问题,就能少吃些皮肉之苦。为什么要抓我们的人?他究竟是什么人,犯了什么事?”

    卫忠啐了一口:“涉及谋逆大案,我怎么会告诉你!”

    ——————————————————

    注1:大茶壶就是龟奴,北方的叫法。

第652章 扩廓帖木儿() 
林三他嘴硬,便提起一副拶子,在他面前晃了晃,问道:“这玩意你应该很熟悉吧?平时给别人用,今日你自个也尝尝?”

    卫忠一见,心里打了个颤。这玩意夹人手指,可以让人痛不欲生,是诏狱里最常用的一种刑具,可是夹别人好用,夹自己就不好玩了。

    您是又拿起一根烙铁,吩咐手下:“找些木炭,把火生起来,我给这位朋友试试盖个印”

    卫忠咬住牙,闭上眼睛,扭过了头,心里哀号:这叫什么事啊,堂堂锦衣卫千户,却沦为阶下囚,还要接受自己最熟悉的刑具折腾。他仿佛看到了炙热的烙铁按在自己皮肤上发出的浓烟和滋滋的响声,一股恐惧慢慢从心底升起。

    作为新时代的好青年,刘烨并没有观看行刑的重口味嗜好,他慢慢踱步出了行刑室。出了门,被风一吹,头脑冷静下来,立马想到一个问题,连忙叫来秦天,低声吩咐:“派几个人盯住李飞,别让他跑了。”如果不出意外,李飞的身世之谜就要解开,如果是敌人的话,就要提前做好防备。

    秦天搓了搓手,点点头,“明白。”转身去了。

    里面传来了歇斯底里的惨叫声和厉声的呵斥,一股皮肉被烧焦的味道也传了出来,刘烨用手掌扇了扇,试图驱散这股令人不悦的味道。

    林三虽然不是专业的差人,但是他足够冷静,也下得去手,不到半个时辰,卫忠已经被他折磨的体无完肤。他冷冷地说:“对钦犯有什么好包庇的,你们要查的人也是咱们怀疑的人,某种程度上来说,咱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你又何必硬扛?”

    卫忠看上去面相凶恶,又贵为锦衣卫千户,实际上心理非常脆弱,经历了两三种刑具折磨后,他已经接近了崩溃的边缘。被杨由基这么一说,觉得不无道理:一个钦犯而已,暴露了他的信息对锦衣卫也没什么实质损失,又何必让自己受苦?

    他忍住疼痛,呻吟着问:“我要是说了,能放我走吗?”

    林三摇了摇头:“这个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只能保证你可以少吃点苦头。”说着把滚烫的烙铁再度伸了过来。

    卫忠把脸尽量往后仰,以避开这个可怕的东西,不过热气还是把他脸上的汗毛烤焦了。这一瞬间,他做了决定:老子不顶了,撑这么久也算对得起这身飞鱼服了。

    “把这玩意拿开,我说!”

    在外面等待的刘烨没有失望,半个时辰后,林三出来了,附在他耳边说了一番话。

    “原来是这样”刘烨点点头,“走,去见李飞。”

    李飞在一间雅间里静静地坐着,似乎毫不在意门外有几名士兵名为保护实为监视。

    刘烨走了进来,林三等人都在外面守候,只有岛津千代跟了进来。

    李飞起身为刘烨倒了一杯茶,脸上看不出任何波澜。

    刘烨凝视着他,开口道:“你是聪明人,想必知道了我的来意,你是自己说,还是”后面的话没说出口,毕竟他为自己效力两三年,立下不少功劳,没必要把话说得太难听。

    “从将军执意要带我去锦衣卫北镇抚司时起,我就知道了这一刻迟早会到来,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李飞平静地回答,“从锦衣卫千户卫忠受刑的时候开始,我已经下了决心,把所有的事都告诉将军。在此之前,我先给将军讲个故事可好?”

    “连受刑的那名千户名字都知道,看样子你和锦衣卫的恩怨不是一两年了。要说故事?可以,我洗耳恭听。”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有点久远,请将军耐心听完。”李飞陷入了回忆当中,“当年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南征北战,打下了广阔的疆土,在薛禅汗忽必烈手里建立了大元,传五世十一帝,国祚九十八年”

    故事的主人公叫扩廓帖木儿,他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之子,喜读书,习吏事,有远略,能骑射,才力过人,可谓文武双全。不到二十岁,就被朝廷封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领兵讨伐红巾军,斩首万余级,降服王士诚。

    至正(注1)二十五年(1365年),元顺帝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为帝位明争暗斗,后者因为遭受挫败被迫逃出大都,逃往冀宁。支持皇太子的扩廓帖木儿护送其回京,同年九月被封为中书左丞相。不过此时朱元璋击败陈友谅之后强势崛起,元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至正二十八年八月,明军入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此后扩廓帖木儿开始担当起复兴元朝的重任。

    作为北元的顶梁柱人物,扩廓帖木儿虽然不能力挽狂澜,却成了明军北伐的最大阻碍。至正二十八年十月,他与明将汤和在韩店大战,明军惨败;至正二十九年,扩廓帖木儿带兵包围了明将张温据守的兰州,明军派出的援军被全歼,援军将领于光被杀;洪武五年(1372),15万明军分三路北伐,扩廓帖木儿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战死数万人,此战对明朝造成了极大的阴影,元新帝评价他使元朝“几于中兴”。

    李飞一脸肃穆:“朱元璋极为推崇扩廓帖木儿,曾七次招降未果,在大会诸将时,曾说:‘常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为天下奇男子也。’据载,朱元璋生平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玉玺,二是扩廓帖木儿没被招降,三是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无消息。”

    刘烨有些疑惑,他说这么大段旧事与自己身世有何关系?卫忠交代的事情很简单,与这段故事好像没什么直接关联。另外,这个名字非常耳熟,他忍不住问道:“扩廓帖木儿是不是还有个汉名?”

    “有,汉名叫王保保。”

    ————————————————

    注1: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木尔的年号。

第653章 孛日帖赤那() 
“王保保?”刘烨终于想起了扩廓帖木儿为什么这么耳熟了,“他父亲不是汝阳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吗,怎么又成了太尉侯赛因?是不是还有个妹妹叫敏敏特穆尔,是个郡主?也有个汉名,叫赵敏?”

    李飞回答:“不是侯赛因,是赛因赤答忽,这是他的生父。但其实他自幼被舅舅抚养长大,视若己出,所以史书上记载的父亲是其舅舅察罕贴木尔。所谓汝阳王与天下兵马大元帅,我没有听说过,但是察罕贴木尔曾经被封汝宁府达鲁花赤(注1),或许后人以讹传讹成了汝阳王。其实察罕贴木尔后来官至中书平章政事(注2),统领冀宁一带兵马,并无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说。至于妹妹嘛”

    李飞仔细回忆了一番,回答道:“史书和家谱都记载不详,不过听说扩廓帖木儿确实有个妹妹,小名观音奴,汉姓王,不姓赵,也不曾封为郡主,被明军俘虏后,朱元璋赐给了次子秦王朱樉为王妃,朱樉薨时殉葬。”

    原来里的王保保和汝阳王是有原型的,但是艳丽无双、心思机敏、敢爱敢恨的绍敏郡主赵敏却是虚构的了,刘烨颇为惋惜,这可是自己最欣赏的女主之一。

    李飞继续说:“洪武九年后,再也没有关于扩廓帖木儿活动的记载,有人说他洪武八年就死于哈剌那海衙庭,但也不能肯定。其实,扩廓帖木儿作为大元最后的重臣和大将,深知以当时的国力,漠北都不一定能守住,遑论光复中原了,于是,他安排自己的后人带着传国玉玺和一份藏宝图离开元廷,隐姓埋名,等待时机,只要明廷出现动乱,就打开宝藏,揭竿而起,带领天下豪杰推翻明朝”

    听到这里,刘烨大致明白了,所谓宝藏、所谓反明复元,又是历史上覆灭王朝的遗老用烂了的套路,锦衣卫所说的“北元余孽,在冀、豫等地奔走串联,妄图颠覆朝纲”的估计就是他了,也就是扩廓帖木儿的后人,只不过比起历史上类似的行为,这次多了个传国玉玺的噱头。

    果然,李飞右手捂在胸前,躬身行礼,自我介绍:“大元中书右丞相扩廓帖木儿第三十三代孙,孛日帖赤那,见过大明平南伯、右都督、龙虎将军、琼海镇总兵阁下。”

    听到“大元”两个字,刘烨眉毛跳了跳。汉人王朝两次被少数民族夺取明的发展历程,一次是清朝,另一次就是元朝了。

    如果说清王朝的愚民统治让中国足足落后了西方几百年,是华夏历史的一次大倒退,那么元朝对汉人的摧残则达到了历朝的鼎峰——汉人被列为四等人制的最底层,连高丽人都不如;为防止拥有造反的武器,统治者规定五户才能共有一把菜刀;汉人的新婚妻子要把初夜权奉献给蒙古人,六十岁的老人必须到野外的墓地里等死对于汉人而言,元朝是一个黑暗而又屈辱的朝代。在刘烨看来,清王朝是寄生在汉人身上的毒瘤,元王朝就是吮吸汉人血肉的豺狼,两者都不是好东西。

    刘烨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子,缓慢而又坚定地说:“作为我的属下,我很欣赏你卓越的军事才能,虽然我们是从属关系,但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如果你坚持用元朝余孽后人的身份与我对话,我很难克制住掏出手铳一枪崩了你的冲动。在我眼里,所谓‘大元不值,铁木真和他的子孙都化成灰了,一个末代王朝的丞相又算哪颗葱?”

    李飞丝毫不意外刘烨的态度,他平静地望着对方的眼睛,说道:“如果将军把这种介绍看做一种仪式,看做我背负使命的无奈之举,心里会不会舒服些?如果让将军反感,您可以忽略孛日帖赤那这个名字,我还是李飞。”

    “呵呵,使命”刘烨揶揄道,“怎么我手下都是这个路数?王启年背负着使命,你也背负着使命,论时间,你们倒是差不多不过讽刺的是,他所效力的锦衣卫和你正是死对头,他使命的终结也是因为抓捕你,最后你们两人却都成了我的属下,世事之奇妙,莫过于此!”

    李飞正色道:“我和他的相同点不仅仅是背负了沉重的使命,还有一点,遇到了明主,可以卸下身上的千斤重担”

    刘烨奇道:“你这么说的意思,难道是身份暴露后还想为我效力?你不是高贵的中书丞相后人吗,怎么会给汉人效力?再说了,你不怕我杀你?”

    李飞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我这一支一代单传,一直隐姓埋名,从小习弓马、读兵书,也可称得上文武双全,时刻在为推翻明廷做准备。可是这些年来,我和我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认为:一个统一的汉人王朝如果不是从内部腐烂,是很难用外力推翻的。从我的祖父开始,就已经断绝了反明复元这个想法,只是碍于祖训,不敢公开在家族内部明说而已。如果不是崇祯元年锦衣卫以偶然的线索查到我们这一支族人,我们或许就会世世代代隐居下去”

    “如果你们真的打算与世无争,即便锦衣卫查到了你们头上,躲了便是,为何还要为推翻明廷而四处奔走?你也说过这是徒劳无功之举。”刘烨不解地问。

    李飞脸上显示出一丝悲愤,“当时锦衣卫查到我们家族时,屠戮了全家上下九十一口人,只有几个心腹家人护着我逃出生天,若此仇不报,枉为人子!”

    ————————————————

    注1:达鲁花赤是蒙古语,原意为“掌印者”,是蒙古帝国历史上一种职官称谓。成吉思汗在各城设置“达鲁花赤”,也就是督官,是代表成吉思汗的军政、民政和司法官员,以大札撒为根本,结合当地的惯例行使统治权。

    注2:中书平章政事是元朝官职,相当于汉人的副宰相。

第654章 李飞的愿望() 
说到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