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

第367部分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367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构建了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原本从博辅码头到临高主城区步行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乘坐有轨马车只需要半小时。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作用,在梁小明的建议下,刘烨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所,人员编制暂时挂靠在“临高技术研究院”的名下,由专人负责马车、铁轨的维护、保养,并调度整个铁轨路线的运行,保证不同时段的马车不会出现“撞车”的窘迫虽然以马车的速度,即使撞上了也不会发生重大事故,但也会让整套系统陷入停滞甚至瘫痪。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有轨马车已经成了博辅与临高城区之间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虽然和真正的铁路无法相提并论,但总算是正儿八经的轨道交通系统了,在装载量、运行速度和平稳性上把本时空传统的交通工具甩出了十几条街。随着百姓对这种新玩意的适应,还发展出了不同的衍生车型,有客运型,也有货运型,前者运人,后者专门运货海运回来的货物、商品用有轨马车运回城区,效率比肩挑手提要高得太多甚至为了满足高层出行的需要,还出现了车型,拆掉了部分座椅,打造出一个明朝版的“豪华”房车,也就是方正化看到的这种。

    方正化虽然贵为司礼监随堂太监,放在整个大明政治地位也不低,好歹也是紫禁城中央办公厅的重要人物了,但终究是个宦官身份,又是在天子身边这位爷的龙袍都是打补丁的,你在他眼皮底下挥霍享受不是找死吗就算捞了一些银子,可是起居哪敢触碰奢靡逾制的红线,所以日子过得算是比较朴素了。现在看到这种能和传说中的32人抬大轿相媲美的玩意,方正化心里自然是跃跃欲试,很想坐一坐,过过瘾,但是又有些忌惮。

    他纠结地问:“本朝乘坐肩舆、软轿、八抬大轿,都有定制,咱家坐这样的马车,会不会逾制?”

    李福嘿嘿一笑,回答:“朝廷规定的是轿子,可不是马车,再说了,公公将来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宫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何来逾制一说?再说公公身边的随行人员都被我支开了,这天高皇帝远的,你不说我不说,谁又知道呢?”

    方正化见对方安排得妥妥帖帖,放下心来,踏上了马车,李福跟着上了车。

    马车缓缓启动,果然如李福所说,这车极为稳当,比起出京时乘坐的马车强上百倍。方正化是个阉人,从京城到天津出海,一路上马车颠簸,吃了不少苦头,是身体正常的男子所无法体会的,所以对于这样的舒适感格外受用。

    没过多久,马车到达了“终点站”博辅码头。方正化掀开窗口的布帘往外望去,港口船帆蔽日,码头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他忍不住问:“咱家有个疑惑,下船时便想问,只是找不到人解答:这些五湖四海的海商齐聚临高,据说是来交银子,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另外,朝廷在运河沿途设立钞关,那是因为运河是船舶必经之路,可大海茫茫,不可能设卡阻挡,你们又怎么让这些海商乖乖地来临高呢?”

    李福咳嗽几声,解释道:“公公,其实临高设立了一个税关,用意和朝廷的钞关是一样的,就是对往来船舶征收货税。至于海商为什么乖乖地来临高缴税嘛,其实也简单:琼海军水师纵横四海无敌手,海上是咱们的天下,谁敢不缴税,几炮下去就搞定,连船带货全部没收,让他们血本无归。这样一来,谁敢逃税?”

    方正化瞪大了眼睛,这种法子简单粗暴,毫无顾忌,可见琼海军在海上比陆上更肆无忌惮。作为盟友,他也没有提出私自设卡收税的“非法性”,而是对收税的效果更感兴趣。

    “那么,这样收税到底岁入几何?朝廷的几大钞关岁入也算不少了,从成华年间十几万两白银,到天启年间五十余万两,总数一直在增加,海商比内河的商贾更阔绰,只怕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吧?”

    李福有些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地说:“这个实不相瞒,这运河钞关一年的进账,和临高税关一个月差不多”

第743章 北上攻略() 
李福透露了临高税关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运河钞关一年的收入,把方正化着实吓到了。如果他知道还有一个台南税关,这个收入的数目还要翻倍,只怕会当场晕厥过去。

    即便如此,方正化还是震惊于临高的财力,他试探着问:“琼海镇手面如此阔绰,你们这些管事的月例银子只怕也不低吧?”

    李福闻弦歌而知雅意,没有回答自己的收入,而是笑眯眯地拿出一个小包裹,递给方正化:“琼海镇进账颇丰,要想长久,还得靠公公和首辅多帮衬。将军也不是吝啬之人,他说了,有财大家一起发”

    方正化不动声色接过来,在袖中轻轻一捏,不是银锭,是细长条状物体,估计是金条了,顿时笑逐颜开:“侯爷和咱家是什么交情,还用得着这么见外?”

    “公公过谦了,将来您可是司礼监数一数二的人物,跺跺脚宫内都要抖三抖,在皇上面前说几句好话顶的过咱们千言万语,以后凡事还要您多关照呢。”

    其实琼海军气候已成,司礼监能帮的忙有限,最多只能锦上添花,但是刘烨目光放得很长远,结交温体仁和这个未来的司礼监二把手,投资小收益大。将来若想入主紫禁城,能否平稳过渡,避免朝政过于动荡,这两个人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方正化嗔怪道:“瞧这话说的,侯爷的事,咱家哪敢不上心?”

    “公公仁义,我们将军可算是没看错人。”

    两人各怀心思,哈哈大笑。

    李福奉命款待方正化的时候,刘烨和军机参谋处的人正在商量北上的行动计划,石英、徐一凡、苏宏图、高杰、李飞等陆海军高级将领也被邀请参加。

    一个年轻的参谋负责讲解军机参谋处制定的策略:“初定计划是陆军在山东登陆,海军直抵天津卫,海陆并进,以勤王的名义跟在李自成后面入京,保持五十到一百里的距离,等到京城告破的时候就迅速靠近,驱逐李自成的人马,掌控京城的局势”

    刘烨不置可否,转头问石英等人:“对于军机参谋处的意见,你们怎么看?”

    石英回答:“这个计划可行,李自成已经到达了北直隶大名府,陆军只能在山东登陆,如果直接从天津卫上岸,赶在了李自成前面,就没有理由不拦截,到时变成假戏真做,必须和李自成打一场了,驱使他攻打京城的计划就会泡汤”

    高杰说:“海军可以占领天津港,不过对于内陆的支持有限,发挥不了太大作用,除非让姐弟的陆战队上岸。不过这种大规模会战,两千人的陆战队可以忽略不计,很难发挥奇兵作用,似乎我们只能在后方摇旗呐喊了”

    “从战术的层面说,你们两人说得都不错,可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刘烨摇了摇头,“战争永远是为政治服务的,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

    李飞揣摩了一番刘烨的用意,开口道:“与李自成翻脸的时机不对,应该等他杀了崇祯皇帝才动手,这样大义名分就有了”

    徐一凡醒悟过来,附和道:“没错,否则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白忙活一场。救了皇帝又如何,除了爵位和封赏,他还能给将军什么?以将军今时今日的实力,难道还真贪图他那点封赏不成?”

    刘烨笑了,这种话由自己说出来终究不妥,吃相太难看,还是让手下捅破这层纸更好。他说:“你们两个说得有道理,就按你们说的办,参谋处的计划这一块要做出修改。”

    他转向那名年轻参谋,示意对方继续。

    参谋继续介绍:“与李自成翻脸后,务必做到一战定乾坤,不能和其纠缠,避免打成消耗战和持久战,给关外的鞑子机会——毕竟流寇几十万兵力,哪怕精锐老营人数不过万,依然是难缠的对手。我们的建议是:先麻痹李自成,部队进城占据各处要害,将流寇的人马分割成互不联系的几大块,然后集中特战队、近卫营等装备新式火器的精锐,给李自成的心腹直属部队给予雷霆一击,最好当场击杀李自成,让流寇群龙无首,然后再各个击破。”

    刘烨连连点头:“这个安排不错,只要能够说服李自成让咱们入城,这样的伤亡是最小的。不过也要制定第二计划,防备李自成攻占京城后膨胀,对咱们开始警惕,那么不得已就要硬攻了。当然,这样的伤亡较大,而且京城会陷入动乱,进而影响整个北直隶的局势,让鞑子有乘虚而入的机会,只能作为备选方案。”

    严光说:“这只是北直隶和京城的策略,可是辽南那边也不能不防。情报司已经通报了最新消息告知了军机参谋处:虏酋多尔衮和豪格已经确定南下,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扫荡辽南,重新夺回旅顺、金州等地,解除后顾之忧,然后集中兵力入寇,分左右两路,八旗兵几乎倾巢而出。这样一来,京城这边的动乱越早结束越好,如果变成了三方混战,局势就变得错综复杂了。”

    “万万不能出现这样的局面,三方混战对于琼海军而言是最坏的结果,局面就不受咱们控制了。”刘烨连连摆手,“必须把多尔衮、豪格叔侄拖在辽南,时间越长越好李飞!”

    李飞出列,行礼道:“属下在。”

    “你带领‘山东’号和一半的武毅级战舰,以及陆战队,再次赶赴辽南,不管你怎么做,反正要把多尔衮叔侄牵制在辽南,让皇太极下不了决心入关。记住,这是死命令,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必须完成任务!”

    李飞进行确认:“陆上兵力就只有陆战队吗?陆军能否拨出兵力支援?”

    刘烨摇头道:“陆军必须狮子搏兔用尽全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溃流寇稳定京城局势,所以,我连一个营都不能拨给你,一切要靠你自己。”

第744章 喜当爹() 
参谋继续介绍:“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我们建议情报司与潜伏在李自成军中的兄弟保持紧密联系,咱们的大军必须‘恰好’跟在李自成的后方,不能跟得太紧,也不能超过他们。刘黑子刘参谋虽然也能传递消息,但是毕竟在明处,很多双眼睛盯着他,总是不太方便。”

    刘烨问:“李自成目前在什么位置,他的路线能确定吗?”

    参谋挂上一张简陋的地图,介绍:“这是梁院长指导制作的北直隶地图,根据那边兄弟们传回来的消息,李自成的大军应该在濮阳一带,大名府境内——不过这已经是一个月前的消息了,现在不知道推进到了哪里,必须结合朝廷的邸报来确定——至于他的进军路线,结合情报,根据我们的推演,应该是穿越真定府,走巨鹿、冀州,然后进入河间府,过南皮、沧州,避开保定府、天津卫一带,直插顺天府。毕竟真定府以西与保定府、天津卫都有不少驻军,比如神武右卫、大同中屯卫以及营兵,虽然官兵实力都不强,而且卫所更是糜烂,但毕竟烂船还有三斤钉,在刘黑子的‘建议’下,李自成会选择避免与沿途官兵消耗,直捣黄龙。”

    “那么我们的路线该如何选择,才能和李自成保持不接触的‘默契’?”刘烨盯着地图问。

    “很简单,咱们只需沿着上次阻击阿巴泰的路线,沿着海岸线走就行,只是在沧州时得缓一缓,让他们先走。”

    刘烨点点头,对参谋处的部署比较满意,说:“你们很用心,辛苦了。严先生,这个计划不错,大的方面都考虑到了,到时候随机应变,在细微处稍作调整即可。”

    严光恭敬地回答:“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

    刘烨转头问石英等人:“军队整编的情况如何?”

    石英率先回答:“第一团扩编为第一军的进展很顺利,按照您的吩咐,一共三个步兵团,仅仅保留营属炮兵连,取消了团属炮兵营的设置,部队的行军和指挥都更灵活了。只是新兵较多,需要实战锻炼。”

    徐一凡紧接着说:“第二军以第二团为核心,以台南屯丁为主力,已经有两个步兵团编练完成,剩余一个步兵团的兵员已经准备就绪,但是要等到这一期的军官培训结束,营、连级军官配置到位,加上兵工厂提供足够的火器,才能正式成军。”

    苏宏图说:“我的情况与徐将军的情况差不多,也是等到军官到位后,才能完成所有步兵团的扩编。”

    刘烨点点头,这种情况也是预料之中。石英一直在临高,占据了地利,不管是就地编练屯丁还是培训军官,时间上有优势,率先完成扩编是理所当然。徐一凡和苏宏图在台南和山东,不管是武器还是军官的配置,都落后一步,需要一些时间。

    刘烨说:“我们有海运的优势,时间上还是来得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