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

第82部分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82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小的份内之事。”王启年低眉顺眼回答。

    刘烨进入宅子,一路穿过花园和假山,看着沿途停下请安的丫鬟,不禁感叹,封建社会的地主老财日子过的真滋润,自己的南园占地更广,还有亭台水榭,可是丫鬟不到这里一半的数量,宅子也不如这里精致。

    “李福,你这份大礼真厚啊,我只不过来省城办趟事,弄这么大一宅子,还有丫鬟,太浪费了。等事情办完了,你还是留给自己住吧。”

    李福连忙摇头:“这怎么使得。这是属下送给你的一份心意反正以后老爷往来广州的次数不会少,得有个落脚的地方不是。”

    刘烨推让了几句,也就收下了这宅子。他知道明朝的房价其实不高,以李福的收入水准,重新置办一座宅院不是难事,自己以后往来广州,确实也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

    众人在前厅坐定后,刘烨说:“李福啊,这次来广州,有几件事要做:一是招纳铁匠和裁缝,越多越好,工钱从优,愿意举家迁往临高的给安家费;二是购买福船,最少要四百料以上,要全新的,如果能找到愿意去临高的船匠更好;三是要帮我引见巡抚慕天颜。前两件事,由你为主,你帮着联系,第三件事,由我亲自出马,你给我牵线搭桥。”

    李福毕恭毕敬地回答:“前两件事好办,只要银子给足,工匠好招,船也好买。广州城别的不多,这铁匠可不少,裁缝也到处是,船就更不用说了,广州每年出海的洋商就成千上万,不过船匠的事情得找船行打听才知道。另外崭新的福船可能不多,都是福建那边建造的,这边的广船行不行?”

    刘烨看着李福:“这些细务以后你自己解决吧,反正只要能跑吕宋或日本就行。”

第151章 拜见慕天颜() 
李福说道:“老爷,这第三件事嘛,恐怕有些难办。我熟悉的都是些品级太低,对老爷您没多大用处,若是要见广州知府甚至更高的官,我的门路不够格,更别提巡抚。”

    刘烨看见他为难的表情,挥了挥手:“算了,也不为难你,你就安心帮做另两件事,这件事我自己去。”

    一夜无话。

    第二日,刘烨一行找到巡抚衙门,递上了名帖。门口的军士瞄了一眼,看到参将头衔,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区区一名参将,这么大喇喇地来投帖子”

    一名什长多了个心眼,看到了参将的前面两个字“琼州”,大吃一惊,瞪了他一眼:“少说两句没人当你是哑巴!”匆匆忙忙把名帖送了进去。

    新任巡抚慕天颜最近心情不怎么好,本不想再见客,可听到来拜访的居然是新招抚的琼州参将刘烨,想了想,这个刺头还是得见,于是打起精神召见。

    没过多久,一名听差出来把刘烨引进去。寻常人进了巡抚衙门都是小心翼翼,唯独刘烨满不在乎,一边走一边四处打量。他进巡抚衙门也不是第一次了,登莱巡抚衙门他不仅进过,还住过。在他看来,广东巡抚还不如登莱巡抚威风,毕竟登州是座军营,职业军人遍地都是,北方人身材又比南方高大,守卫衙门的军士更彪悍更威风。

    花厅内,慕天颜心情复杂地看着坐在下的刘烨。按理来说,此人胆大妄为,敢孤军深入炮轰广州城,受抚后又提出了不少苛刻的条件,听封不听调,是广东官场的公敌,身为广州官员的他应该好好调教整治一番才对。

    不过,慕天颜心知肚明,自己能得到这个巡抚之位,一半功劳要归功于这个刺头,要不是他,不会凭空多出一个巡抚的职位,自己还在左布政使的位置上苦熬。而且琼州营的战力也让他垂涎三尺,一度想拉拢过来成为自己的抚标营。

    慕天颜摇了摇头,似乎要把这些杂念摇出脑袋。然后慢条斯理地问道:“刘参将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刘烨说道:“下官初次为官,又是半路出家,很多规矩都不懂,特来向抚台请教。”说完奉上一张礼单,“小小薄礼,不成敬意。”

    慕天颜心中感觉好笑,小小一名参将,头上还有总兵,居然大模大样越级来找一省巡抚,还真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不懂规矩。随手接过礼单,扫了一眼,刹那间些许不满烟消云散。

    礼单不过薄薄一张纸片,拿在手上却重若千斤,所列礼品如下:精装五粮液百瓶、琼州产火铳两百把、大炮十门。

    慕天颜不禁微微颔,这刘烨的礼单还真是对了他胃口:五粮液不但在广州热销,听说在杭州也热销,不管是自饮还是宴请宾客都是不二之选,而查封商铺这段时间,已经形成了有价无市的局面,从2两银子的单价已经炒到了5两,仍然一瓶难求,这一下子就送他百瓶,可谓大手笔;而这火铳和大炮,如果早几个月送给他,彼时他还只是左布政使,那是一点用没有,而这时送给他,无异于雪中送炭,初任巡抚,需要建立一支精锐的抚标,正需要精良的火器装备。

    刘烨适时解释道:“这火铳和大炮,比之昔日何如宾部下的鸟铳和红夷大炮,精良数倍。下官就是用这样的铳炮,以一当十,击败了他的大军。”

    慕天颜眼睛亮,如此说来,有了这般犀利的火器,自己的抚标在广东境内就是数一数二的实力了,熊制台的督标也无法相比。

    不过,最强的仍然是这位以一己之力击败全省营兵的刘参将。想到这里,慕天颜心里衡量了一番,觉得有必要探探这位刘参将的心思,看看是否能够拉拢。

    “刘参将真是有心了。”慕天颜一句话轻轻带过礼单的事情,“刘参将练兵得法,还能打制这般精良的火器,实乃朝廷栋梁之才。本官新任巡抚一职,对如何理政治军,如履薄冰,一来唯恐辜负圣上重托,二来唯恐拖累熊制台,还需刘参将这般人杰鼎力襄助不知刘参将此次来省城逗留多久,会不会去肇庆拜访制台?”

    刘烨隐约猜到了他的意思,用白话翻译就是:本巡抚新上任,正需要得力的小弟,总督虽然管辖两广,但本官负责广东全省军政民政,也不是摆设,这一亩三分地还是说话管用的,看你抱哪根大腿了。

    对于高举绥靖政策大旗的熊文灿,刘烨一直不太感冒,除了招抚郑芝龙,此人的仕途再无亮点。再说了,巡抚这个二把手比总督这个一把手寻求助力的需求更迫切,靠拢慕天颜是雪灿是锦上添花,投资前者的回报率必然更高。

    刘烨笑眯眯地说道:“下官斗胆来拜访抚台已经是冒昧,就不去打扰制台了。”其实以他打败何如宾、炮轰广州城的光辉事迹,真到肇庆去熊文灿也不敢怠慢了他。

    慕天颜闻言心中大定,这样能打仗、会赚钱、懂做人的武将,在广东找不出第二个,部队战斗力更是全省屈一指,如果倒向总督,那自己这个巡抚就当得憋屈了。

    心情大好之下,他主动问起了对方的生意:“刘参将打仗厉害,坐起买卖来也是一把好手,这五粮液的生意红火的很,怕是赚钱赚到手软吧?”

    刘烨谦虚道:“哪里哪里。以后在省城还得靠抚台多加照拂。”

    “那是当然。其实我倒有个建议,你这酒水的买卖,工坊可以直接设在省城嘛,购入材料和销出货物岂不是省去许多麻烦?”

    刘烨心中一动,这倒是个不错的提议。以前在广州没人罩着,只敢开店铺,不敢开工厂,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就全玩完,既然现在搭上了巡抚,工厂迁移到广州,从招纳工人、购置原材料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方便许多,还能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

    “抚台的提议甚好,下官回去就和管事们商量商量。”

    慕天颜意犹未尽,又道:“工坊移到省城,好处不止这些,届时还能从广东卖到福建、浙江,甚至南京,比你窝在琼州府鼓捣不强些?”

    刘烨彻底动心了,利用省城的人力和资源优势,以及在南方沿海的影响力,把货物销往沿海的福建、浙江、南京等富庶省份,一下就从一个县级企业做成了省级企业了。他不是想不到这些,只是之前不具备条件,还没有这样的计划,但人家一个古人能够有这样的意识,真的让人震撼。他惊讶地望着慕天颜,这位巡抚大人就算不做官,下海经商也是一把好手啊。

    刘烨竖起大拇指,赞道:“抚台英明!若是抚台不嫌弃,这买卖算您一份干股,到时候银子直接送到府上。”商业重心转到省城,那么用利益捆绑的方式把巡抚这尊大佛拉上自己的船,是非常有必要的。

    慕天颜大悦,抚须推辞道:“本官身为一省巡抚,又岂能与民争利。只是你生意做的好,年底送些土产便足矣。”

    干股也好,土产也罢,无非是换个名头,刘烨和慕天颜彼此都心知肚明,这桩交易便算达成。

第152章 海盗刘香() 
双方虽然是初次会面,但是找到了共同的利益结合点,相谈甚欢,会面双方就官商合作有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眼看即将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临近尾声时,一名听差进来向慕天颜小声禀报了什么,他本来满脸笑容,一下变得非常难看。

    刘烨已经站起身准备告辞走人,见他这般神情,出于礼节问了一句:“抚台因何事不悦?”

    慕天颜伸手下压,示意他坐下,说道:“你部是我广东境内营兵中最能打的,这件事说起来也只有你能为我分忧。”原来刚才这事与广东境内最大的海盗刘香有关。

    慕天颜的妻弟是个小海商,平时从别的海商手中收购香料,转手卖往日本,仗着姐夫的关系,平日里都很顺利,黑白两道都卖个面子,尤其是姐夫荣升巡抚之后,更是如鱼得水。谁料前几天他手下两条货船从日本返航途中,在新安(今香港地区)附近海面遭遇刘香的手下,交易所得银两和从日本置办的货物连带船只被抢夺一空,船老大和伙计也几乎被杀光,只有几个机灵的伙计跳海逃生。他何曾吃过这等大亏,立刻来找姐夫出头。

    只是慕天颜虽然贵为巡抚,管天管地却管不到海盗,广东的水师本就不是海盗对手,在上次省城保卫战中还被刘烨一网打尽,更加指望不上。

    原来是这么回事。刘烨想了想,刘香在广东、福建海面活动,是自己绕不过的对手,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既可以光明正大与刘香开打,还能卖个顺水人情。

    他义正言辞地说道:“下官既然已是朝廷的人,消灭刘香、厘清广东洋面自然义不容辞!”

    “好!”慕天颜正担心他推辞,闻言大喜,“只要能诛灭此獠,本官自当为你请功,另外你有什么需要本官相助的尽管提。”如果能够彻底消灭刘香,于公于私对他都极为有利,若不是刚任巡抚,总督也是新任,仅凭这件功劳,他就能直接登上总督之位。

    既然巡抚大人开了金口,刘烨自然也不会客气:“刘香是广东最大的海贼,手下人船甚多,下官仅有五艘战船,捉襟见肘,还请大人拨付足够的船匠、木料、银两,以便下官赶制战船。”

    慕天颜颇为尴尬,广东虽然地方富裕,官府藩库却没有多少银子。说起来也很讽刺,在前任总督要求下好不容易凑了二十万两,却是为了进剿刘烨。现在导致藩库空虚的“罪魁祸”向自己要银子,总不能对人家说因为你把银子都花完了。

    他斟酌了一番,说道:“藩库也没银子,本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吧,由巡抚衙门给你开一张二十万两的欠条,你先行垫付,日后由藩库慢慢还你。至于船匠、木料,你要多少,只要广东有,我都满足你。”

    其实刘烨也没打算靠官府的拨款造船,但名义上是为官府做事,姿态还是要摆一摆的,不能被人当冤大头,当下故意为难道:“如果抚台难做,垫付不是不行,不过二十万两,可建不了几艘船啊?”

    慕天颜头摇地像个拨浪鼓:“再多也没有了。”就算是打欠条,数目太大,他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刘烨暗暗好笑,装作为难的样子想了半天,才说道:“下官有个法子,既能抹平这笔数目,又能给藩库增添进账,不知当说不当说?”与慕天颜的接洽很顺利,让他萌生了一个念头。

    慕天颜眼睛一亮,还有这等好事,连忙说道:“说来听听!”

    “朝廷自太祖起一直禁海,但实则禁而不绝,从江浙到广东,民间都在出海经商,不管是下南洋还是北上日本,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若是能够建关设卡向海商收税,到时别说二十万两,二百万两也是轻轻松松”

    慕天颜没听完就摇头道:“虽然隆庆朝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但是只限于月港一地,本朝尚未提及撤销海禁一事,如果本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