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418部分

铁十字-第418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高,不算高,关键是,30%够了么?”

    “舍甫琴科,你懂政策,你说说看,30%的税有问题么?”

    “问题是没有的,政府贴了告示,战争期间是30%的税,战争结束后20%,10%是额外的战争附加税。不过呢,其实10%的附加是不到的,因为今年政府提供了柴油和拖拉机帮忙,一旦战争结束,税率下降后这些就要村民自己想办法组织了。”舍甫琴科有些迟疑地说道,“白纸黑字的告示我们都明白,我们担心……”

    “你们还想少一点?”霍夫曼敏锐地问道。实际上,这个税率是乌克兰与德国方面共同商议的结果,作为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税是乌克兰的大头,30%的实物税除了维持乌克兰政府必要的城市居民和国防军粮食需求外,大部分已预定给了德国方面,当然也不是完全无偿取得:一方面德国对乌克兰有解放之功,现在又帮助乌克兰提供驻军保护,这“感谢费”总还是要出的,名目就是以实物结算的军费;另一方面,乌克兰国防军重建过程中,德军提供了大量的装备武器和后勤物资,这些都要算钱,德国允许乌克兰政府慢慢偿还。

    “大家希望稳定。”舍甫琴科解释了大家的顾虑所在,“其实20%也好,30%也罢,甚至35%我们都能承受,关键是政府要有信用,一开始说多少就是多少。另外,剩下的粮食收购价格也要合理,不能随便就用不值钱的毛票子把东西收走当年布尔什维克搞余粮征集制,我们这里上年纪的人都记得。今年因为一开始政策不明朗,大家都有观望情绪,因此田地并没有全部利用起来,在后期耕作上也会漫不经心,如果真的只收30%,哪怕是一直收30%,农民们一定会三呼万岁的……”

    “我希望大家能种植得更多粮食,战争期间,30%的税收不会再增加了,你们的政府也不会出尔反尔,再说,不还有我们么。”霍夫曼拍拍身边的施佩尔,“这是我们德国的经济沙皇,统管全德国生产,他已经想好了,等将来打完仗,我们就用手表、收音机、照相机和你们换粮食,怎么样?”

    人群全部兴奋起来了,德国货可是有口皆碑。(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第三次打击(3)() 
“斯大林的游击队还在么?”

    “几乎绝迹了还可怜他们,偷偷摸摸塞给他么一点儿吃的,政府军来了还帮他们遮掩一下。但后来分田时他们跳出来捣乱,搞破坏,就没人向着他们了……他们这是活该……诺,他就当过游击队,后来他洗手不干了。”

    顺着手指的方向,人群中一个40来岁的中年男子不好意思地笑笑。

    霍夫曼点点头,心想:只要当地民众不支持游击队,他们肯定是混不下去的,铁杆布尔什维克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要日子混得下去,铤而走险的几率不大。

    “元首,您要不要尝尝我们酿的淡啤酒?”

    “好啊。”霍夫曼满口答应,尽职的根舍已接过来先饮用了一口,然后再递给霍夫曼。后者接过来品尝后,发现清冽微苦,回味无穷。

    “这酒不错,和德国啤酒是两种风味,你们自己做的?”

    “老舍拉耶夫的手艺,不过他已20多年没干这个行当了。”

    施佩尔品尝后也觉得不错,奇怪地问道:“为什么?这酒我认为还可以啊。”

    “布尔什维克管这个叫资本主义尾巴,当初斗死了不少人,再借老舍拉耶夫三个胆子也不敢弄,再说,粮食一直紧巴巴的,哪有多余拿来酿酒?”

    霍夫曼大笑起来:“现在你们放开酿了,弄个工厂、取个响亮的名字,说不定还能当个酒厂老板。”

    “老板可不敢当……”老舍拉耶夫憨厚地笑道,“元首要是喜欢,今后每年我们村里酿好酒就把最好的一桶送给您!”

    “你知道元首住哪里么?很远的啦!”

    “我怎么不知道?元首一定住柏林的皇宫里……”

    人群中充满了欢笑的气氛,半小时后,这群乌克兰农民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元首一行。

    列车重新开动后,霍夫曼显得很高兴,问几个副官:“刚才的场面拍了照片么?”

    “都拍了,包括您喝酒的。”达尔格斯笑了起来,“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您在那样的场合下喝酒,他们要是有点商业头脑,把这个故事一宣传,说不定牌子一下子就打响了。”

    “那我得管他们要代言费。”霍夫曼大笑着对施佩尔说道,“不过说真的,我要是去将领去竞选乌克兰领袖,估计也能选得上。”

    施佩尔讨好般地奉承道:“这可不行,您得去选全欧洲的领袖。”

    两天之后,也就是9月21日,霍夫曼的专列抵达了目的地圣彼得堡。在轴心占领列宁格勒之后,俄罗斯解放军立即宣布将其改回原来的名字圣彼得堡,同时又确定为新国家的首都。

    关于新俄罗斯国家的名称、宪法已在召集代表紧锣密鼓地酝酿了,虽然定国号为俄罗斯国家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意见基本形成了一致,但至少还要通过预定与12月15日的“制宪会议”走个过场。不过,霍夫曼抵达圣彼得堡并不是为制宪会议而来,他是来部署下一阶段东线战役情况的。

    在春醒、城堡两次大型会战后,即便苏德双方就单独媾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斯大林并未下定彻底媾和的决心,只是不断用各种手段来拖延时间,列宁格勒的交付让攻击时间拖延到了9月5日,接下去的两周,红军又释放了将近4万名轴心战俘,将时间拖延到了20日左右。而随着秋收的结束,红军得到了一些粮食,再加上列宁格勒弃守后战线的缩短与兵力的腾挪,有关媾和的想法又有些反复和动摇。

    在这个局面下,霍夫曼在思考给与红军第三次重大打击,虽然德军明白红军有可能借故在拖延时间,但无论安置难民也好,接收列宁格勒也好,接回轴心战俘也好,本身也是德军军政攻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也停顿了下来。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德军一方面向前线调集各类物资军需,另一方面又抓紧时间完成1943型编制的改造,到9月15日为止,50%以上的装甲师已彻底完成了改造任务,40%的装甲掷弹兵师和大约25%的步兵师也完成了相应改造,整体节奏比最高统帅部预料得要快预计到本年年底,整体改编进度将超过70%。

    除有关改造任务持续快速推进外,停滞已久的豹式坦克生产终于开始启动,霍夫曼同意自10月1日起,将部分4号坦克生产线(月产量500辆)转变为豹式坦克生产,施佩尔估计到年底转产的豹式月产量可以突破150辆/月。与历史上豹式匆匆忙忙推出结果毛病丛生的情况相比,这次豹式经过了反复试生产、实验,再加上汲取了虎式的有关使用经验,技术指标和性能更趋于稳定。

    除豹式以外,军备部还报告说虎式升级版虎王坦克也克服了很多研制困难,将于1944年1月份造出样车供验收使用。这个进度是符合逻辑与情报需求的,军备部对红军坦克车辆的研制也保持了高度关注,各种情况显示,红军在试生产t…34/85,预计接下去几个月就可以看到这种新坦克出现在战场上。虽然虎式对其依然拥有优势,但4号坦克将会开始力不从心。现在军队上下就等着用豹式与t…34/85过过招。

    凯特尔已下定决心,一旦豹式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并取得相对于4号的显著优势后,他准备提议编制1944型装甲师,用豹式取代4号成为主力装甲部队的坦克。

    即便斯大林竭力想拖延时间,但他已拿不出更多手段,虽然莫洛托夫口口声声说会继续会谈并交付更多轴心战俘,但总参谋部根据前期统计,认为红军掌握的战俘已不多了,可能还有一些高价值的目标比如将校级军官,怀疑是间谍的的德方人员等,但数量顶多就是几百个。

    而霍夫曼也不打算今年的夏季攻势中什么也不干,眼睁睁看着斯大林休养生息,万一让红军重新恢复元气就更加麻烦,因此他在8月下旬就秘密下达指令,要求抓住9…11月份这最后的进攻时间窗口,给斯大林以第三次打击。(未完待续。)

    :访问网站

第六十六章 第三次打击(4)() 
第三次打击的战役代称为“曙光”,霍夫曼虽然并不认为1943年就能彻底解决东线问题,但苏德和谈的展开,列宁格勒的易手标志着2年多的东线战争将露出彻底解决的曙光,斯大林政权除在军事上露出颓势之外,在政治上也左支右绌,当整个方面军“投诚”拉开帷幕之后,不时有各种各样的官兵向德军投诚,里面绝大多数都是真心投诚的,偶尔也夹杂着极少数的间谍。

    要将他们一一甄别出来显然难度很大,不过霍夫曼现在并不想让新投诚的红军直接加入对苏作战,他要先把他们拉到后方整训、洗脑、重新打乱编制后才能使用,这样不但可以清退大量的不合格人员投奔人群中有大一部分要么是40多岁、胡子拉碴的中年大叔,要么是不满18岁的少年兵,战斗力是相当低下的;另外还可以让阴谋分子也间谍在其中暴露。

    在这种滚雪球似的扩张下,俄罗斯解放军的实力已扩充到4个集团军,50多个师,将近70万人,而在传统的红白蓝三色国旗在圣彼得堡重新出现后,这种速度更称得上是雪崩,不但军人,连带大量平民、地方官员甚至是内务部队都开始向新俄罗斯投诚他们描绘了苏维埃政权目前面临的窘迫,相信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政权马上就要完蛋了。

    不过,霍夫曼知道情况没这么乐观,斯大林手里还是有实力的,他至少还有600…700万军队,要彻底解决他们估计不花上3…4年时间,死伤200万以上德国人是不会成功的这代价比起历史上当然很小,但霍夫曼并不想付出这么大代价。胜利曙光已显露了出来,美国还在另一边虎视眈眈,伤亡200万德国小伙子的代价有些过于沉重了。

    红军在放弃圣彼得堡后,连带着放弃了一大片土地因为这些地区根本守不住,两军对峙线推进到了沃尔霍夫、诺夫哥罗德一线,对红军而言,整体需要防御的地段缩小了大约200…300公里,可以腾出30万左右的兵力。但对于德军而言,获得的战役态势就更加有利,从德国本土运输过来的物资可以走北海、波罗的海、芬兰湾直接到圣彼得堡靠岸,大大减轻了从波兰过境的铁路干线压力。更重要的是,俄国北部滨海地带与内陆的运输线失去圣彼得堡这个交通中转枢纽后,补给线近乎断绝了。现在哪怕英美打通了北极航线,能将物资输送到摩尔曼斯克,也无法再顺利输送到内地了。

    “曙光战役是本年度最后一次大型战役,总参谋部对前期战场局势和敌我力量对比进行研究之后,对战役方针进行了多次更改,最终形成的战役决心如下。”

    以蔡茨勒为首的总参谋部本来的打算非常宏伟,希望通过这一次大型战役迫使斯大林投降或消灭红军主力,但在霍夫曼的干预之下,战役方针进行了多次更改,目标也逐渐往下调,更改为:消灭红军重兵集团100…150万以上兵力,极大削弱红军战斗和抵抗意志,逼迫布尔什维克按我方条件和谈或签署停战协定。

    整体战役分北线、中线、南线三大战场,根据蔡茨勒的安排,主要的战略步骤是:

    第一阶段,从9月日开始,以中央集团军群、东方集团军群全部主力和南方集团军群部分集群(主要是霍克集群)主力,在中央战线发动全面进攻,以一直平推的战术,在10月15日前将目前整体战线向前推动400…500公里,要求必须占领萨拉托夫、乌里扬诺夫斯克、喀山、萨马拉一线,威慑乌法、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一线。

    为封堵中央战线漏洞,红军预计将从左右两翼抽调兵力进行支援,第二阶段将分两个层面对待:

    如红军主要从其右翼(北面)抽调兵力,则以芬兰集团军、北方集团军群为主力,发动进攻战役,全面夺取沃尔霍夫、诺夫哥罗德一线,占领拉加多湖右岸地区,就苏北冰洋沿岸领土与内地彻底割裂;

    如红军主要从其左翼(南面)抽调兵力,则以南方集团军群为主力,发动进攻战役,夺取阿斯特拉罕,从陆地建立与中亚方面的关系。关于这个目标,蔡茨勒当初与霍夫曼有鲜明的不同意见,认为至少要把斯大林格勒打下来,但霍夫曼认为不必,依然坚持打通与中亚方向的联系。

    第二阶段战役预计在11月上旬完成。

    如果在第二阶段战役执行完毕后依然未实现政治目标,则发动第三阶段攻势战役,已12月初为限,发起冬季战役,准备进攻下诺夫哥罗德,封堵莫斯科与东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