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封疆万里 >

第162部分

三国之封疆万里-第16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封疆万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造成这样结果的,自然就是诸葛亮暗中转移走了襄阳大量的财富,和最能创造财富的那一部分人。

    百废待兴,是此时形容襄阳最为贴切的词语了,就算和此时的江陵比起来,襄阳怕是也已然有所不如,但对于刘封来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襄阳的人口并没有因为此战有所折损,故而刘封相信,这个荆州重镇,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发挥出比之前更为耀眼的光辉。

    对于襄阳的情形,庞统与赵云等人也都是看在眼中,众人面色阴沉的到了也已经是空空如也的襄阳城帅府之中,飞羽卫早已在刚一进城便接管了这里。

    “诸葛亮这厮不得不说十分阴损,如今的襄阳,钱粮定然皆是不足,好在南郡各县与其近在咫尺,不然不出数日百姓便会怨声载道,而后搬离此处。”

    庞统略略一看便知道了襄阳此时的情形,在结合诸葛亮之前用车马运送的那些人和物品,一下便想象出了他的所为。

    并且庞统这一言,也是道出了襄阳如今的形势,说钱粮不足,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此番攻下襄阳之后,因襄阳本就是四战之地,北方有曹植的南阳,东方有江夏,两面受敌,刘封必然也会留下一大批守军在此,好在西边的上庸,南方的江陵原本就是刘封的属地,相互支援起来,也是十分的方便。

    庞统开了这个头之后,众人便就着这襄阳之事展开了一番商议,足足商议了近两个时辰,才将襄阳的诸多事宜暂且有了初步的定计。

    此番刘封所带的七万人马,刘封直接变将其中三万留在了襄阳,由于上庸与江陵也皆是有着不少兵马,故而这三个唇齿相依的地方,已然共计有了近十万兵马,相互救援之下,就算曹植大举来攻,也定然是可以从容招架的。

    但襄阳缺失的商贾与钱财,却是不能凭空变出来的,为了解决此事,使得襄阳城中的百姓不至大量出走,当日刘封便命人持其亲笔所写书信前往江陵,征调江陵的大批商人,免费为其提供场所,并且对于税费上给予其大幅度的减免,以求让这些人融入到襄阳的发展之中,而缺失的钱粮,则只能是从鲁肃这些时日积攒在江陵的钱粮之中索取了。

    刘封与其麾下的众将皆是知道,扩张领土这件事,是万万没有穷尽的,故而既然得到了襄阳这样的荆州战略要地,那么下一步利用襄阳再去攻取哪里,自然也就要提上日程,刘封没有就此满足,也不应该就此满足。

    望着墙上诸葛亮没有来得及带走的地图,刘封知道,按照他这样的推进方式,若是想要在襄阳做文章的话,下一步只有南阳与江夏两个方向可走,并且这两个方向一水一陆,都是极为难以攻取的地界。

    江夏全郡之地已然是被诸葛亮收入囊中,刘封相信,有水路的支撑,此番刘封一旦在襄阳或是荆州的任何一个其他郡县有所异动,诸葛亮都是能够提前获悉的,绝不会再出现襄阳这样的情形,故而想要以极小的损失便将江夏之地拿下,除了拥有一支极为出色的水军,几乎是并无他法,而这个条件,刘封自觉还没能达到。

    而南阳,汝南等地,虽也可以通过襄阳前去攻取,但一旦得到了这两地,便等同于是打开了攻取曹植中原地区的缺口,这是曹植万万不会允许的,故而刘封想要去谋取南阳,难度比之江夏只大不小。

    这一番商议之下,刘封还是决定按照自己之前的策略,没有机会,便开始休养生息,积极征兵,提升自己的兵力与战斗力,与此同时,等待下一个战事的发生,因为刘封知道,总会有人按耐不住心中的焦急之情,而一旦有战事发生,就像是震动着翅膀的蝴蝶一般,会对整个中原的局势都产生一丝轻微但是却完全不可逆转的影响。

    而刘封要做的,就是等待那只蝴蝶的出现

第348章 偏门之计() 
襄阳,乃是在规模上比之成都更为庞大的重镇,刘封知道,不论是从地理上,还是从战略上,襄阳其实都是一个比成都更为合适的作为王城的地方,如今洛阳,长安等诸多中原帝王常驻的重镇都在曹植的手中,甚至刘协此时还守着一个空荡荡的皇城在做着他那名不副实的皇帝。

    称王,这在如今的乱世之中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除了有天子在手的曹操当年胁迫刘协封自己为魏王之后,再无人在中原称王,刘封知道,称王,是对自己实力的一种肯定,只有当自己认为手中的势力已经是稳如泰山的时候,才会去称王,而曹操之所以仅仅是称王,而没有胁迫刘协将这个人人垂涎欲滴的帝位让给自己,无非也是认为自己的实力还没有达到能够随便将剩余的势力消灭掉的地步。

    早在刘封夺取益州与汉中之时,其身侧便有不少谋臣暗中劝说其在成都称王,但都被刘封拒绝了,究其原因,并非是刘封不想称王,而是益州并非是他心中完美的称王之地而已,如今得了上庸与襄阳,这个想法,再次出现在了刘封的脑海之中。

    这边,刘封在襄阳逗留了数日,甚至于将襄阳周边的情形也都再次探查了一番,至于这些是为了什么,他并没有明说,但他在襄阳久久不愿离去的情形,却还是深深的留在了庞统与赵云的心中,他们二人都知道,荆州乃是刘封的成名之地,更是刘封自立门户之所在,所以,刘封下一步的计划多半是全取荆州之地,而全取荆州之后,刘封势力的重心,只怕是又会回到这里。

    且不说刘封在襄阳的种种举动,就单单说刘封兵不血刃夺取襄阳之事,不出十日已然是传遍了中原大地,这其中,自然也是包括刚刚平定了内忧外患,正在一面加紧整治魏国内政,对曹操使其的大小官员进行换代,一面在府中夜夜笙歌,对于甄氏爱不释手的曹植。

    襄阳不但对于刘封和诸葛亮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城池,对于曹植来说,也是一个想要夺取荆州就不得不拿下的地方,原本按照曹植所想,一旦自己对于魏国境内的官员和军士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掌控,将一些原本站在曹丕那一边的曹氏老臣手中的兵权渐渐夺走,第一个图谋的就是这襄阳之地,但如今襄阳数日之间便被刘封夺取,曹植之前所想的一切都成了泡影,刘封治下的襄阳可以达到了守卫程度,和之前的诸葛亮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司马懿和杨修,这两个如今魏国智计最为出色之人,在曹植得知了此事的第一时间便被召入了朝堂,纵然曹植再不想从甄氏的玉体上脱离出来,刘封势如破竹所带给他的危机感也是不得不让他将此事可能来带的后果摆布清楚。

    二人一入朝堂,曹植透过二人严肃的神情也是猜出了二人定然是也先行得知了此事,于是待得二人落座,便是看门见山的问道:“不知二位对于刘封忽地便从诸葛亮手中夺取了襄阳之事,如何看来?襄阳乃是荆州重镇,如今落入实力已然是与数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的刘封手中,端的不是好事,我等若不早早采取措施,待得荆州全境落入刘封手中之时,我等再想将其剿灭,便是难上加难。”

    曹植第一时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后便是看向杨修和司马懿,等待着他们的回答。

    自从上次依照司马懿的计策大败张飞和陆逊,曹植便对司马懿的能力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可,并且将其放在了几乎与杨修平起平坐的位置之上。

    杨修心中的怨愤之情,曹植自然是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的,但他却是装作毫无察觉一般,并没有听从杨修之前所建议的司马懿此人太过危险,理应将其弃用。

    他心中又怎能不知司马懿的危险,但就像之前曹操并不担心自己和曹丕之间的争夺一般,只要自己这个魏国之主还掌控着魏国全部的兵力和文武大臣,再加上一个与司马懿处处为敌的杨修,司马懿就是当真有朝一日有了反心,也只能是有心无力,加之司马懿家族之中八个兄弟,此时尽皆在曹植的掌控之下,他相信就是为了自己这些兄弟的安危,司马懿也是应该为自己鞠躬尽瘁。

    杨修显然是因为此前几番被司马懿后发制人抢了自己的风头十分之不满,当下便是冷哼一声,向司马懿拱手言道:“仲达先生乃是神鬼莫测之才,此番主公既然相问,自然是先听仲达先生高见。”

    杨修此番言论,若是正常说来,并无任何问题,但他成功的用自己丰富的面部神情和语气,让曹植深深的体会到了自己对于司马懿的不满。

    而反观司马懿,显然对于这些早有准备,面对杨修的刁难言语他也是并不以为意,前后向杨修以及曹植拱了拱手后,又是略略沉思了一番,而后答道:“荆州乃是刘封发迹之地,数年之前正是刘备在荆州将年不足十八的刘封收为义子,而也正是在樊城,刘封第一次配合赵云守城便一举用计击退了我军大将曹仁与李典二人,而后此子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若非与刘备颇为倚重的诸葛亮不睦,如今刘备那半世基业怕是也会落在刘封手中,故而荆州对于刘封来说,乃是其起势之地,故而一旦其羽翼丰满,全取荆州乃是必然之举。”

    说到这,司马懿看向曹植,曹植知道,司马懿这是在强调刘封夺取襄阳乃至于整个荆州的决心,其言外之意便是,若是想要防止刘封坐大,当真夺取了整个荆州,那多半便要与刘封正面开战,唯有如此,方才能够将刘封的脚步放缓下来。

    “此时尚且不是与刘封大规模交战的时机,如今我军尚且有小部分掌控在人心不稳者之手,待得我等将其收回之后,方才能够与刘封交战,不知仲达先生可有甚偏门之计,能够给刘封造成些许麻烦?”

第349章 诡计来袭() 
在曹植的心中,刘封定然会是数年之后他最为强大并且极有可能是唯一的敌人,早在之前曹植在华容道被刘封逼迫并且俘虏之时起,曹植的内心深处便是对刘封存有着深深的忌惮,之前躲避在曹操的羽翼之下,曹植尚且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棘手的敌人是多么的可怕,如今他执掌魏国,再无人可以依靠之时,他终于深切的感受到了刘封这个敌人的不俗。

    也正因为如此,在自己麾下的两个谋臣面前,曹植决定不再隐藏,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不论用多么低劣的手法,他也要消耗刘封一下,不能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刘封肆无忌惮的扩张而无动于衷。

    司马懿自然也是明白,曹植口中所谓的‘偏门’,指的定是一些入不得眼的计策,此时既然不适合发兵与刘封开战,但曹植又不想让刘封过得如此顺风顺水,故而对司马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杨修闻言,当下心中也是暗笑,若是曹植当真敬重司马懿,就断然不会让司马懿给他出这等计策,于是目不转睛的看着司马懿,想要看看司马懿是否真的会想出让刘封难受的所谓偏门计策来。

    只见司马懿看了看曹植,而后颇有些无奈的一笑,缓缓出言道:“主公所忧虑者,不过是刘封趁着此时势头正猛夺取了荆州全境,而后再经过一小段时间的发展,将诸葛亮与孙权尽皆吞并,虽然依懿之见此事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之小,但主公既然相问,懿自当给主公拿出计策,此计虽不能对刘封形成什么致命打击,若是当真是主公所担忧的情形,却也定然可以大大减缓刘封的东进行程。”

    “如何行事,快快说来!”曹植见司马懿那淡定的神情,就知道这厮心中定然是有着拿不上台面的计策,于是急切问道。

    “主公莫非忘了,不久之前刘封”

    司马懿在曹植的身前低声说出了一番话语,曹植听罢,先前面上露出一片犹豫之色,而后右手紧紧的攥成拳头,在空中狠狠挥了一番,仿佛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对司马懿言道:“此事就按照仲达所言,即刻便去准备,人选定然要经过筛选,最终执行者,不得教其得知到底是受了何人指派,此事就算不成,也不能让刘封察觉到是我等所为!五日之后,我便在此等候结果。”

    三人在这魏国朝堂之上所商讨的事情,并无第四人知晓,司马懿虽是受了曹植之命具体执行此事,也是并未声张,回到府中后便急急出了门去,就连平日里对其行踪了如指掌的夫人张春华,都并未获悉此番他到底是去了何处

    刘封依旧在襄阳周边查探着地势与人口等情形,并且和成都做着详细的对比,他不知道的是,一个最终针对他的不大不小的阴谋,正在悄然进行着,而这个阴谋的发起者,则正是他所暗中给了不小支持的魏国新晋主人。

    这一日傍晚十分,成都城中淅淅沥沥下起了不小的雨水,这个季节正是地处华夏西南的成都多雨的季节,街上的行人都是减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