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月东升 >

第190部分

明月东升-第190部分

小说: 明月东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望着靠这些谋生,哪儿能轻言卖掉?

    既然这个法子不行,徐熙便只得再往西行,打算到那些押运粮草驮队的地方碰碰运气,说不定凭着这千总的身份以及兵部的公文,能弄到几匹马骑乘。

    这向西而行,果然是人流渐众。众多的民夫各自带着趁手的家什,或是赶着大车、牵着骡马,一齐向海边行去。徐熙并未死心,边走边与那些牵马的人交谈,可惜,所有的民夫都摇头不应。徐熙只得跟着人流,继续前行。

    临近时,徐熙远远地便见到一大片木棚,中间人流穿梭往来不止。穿着各式各样服饰的民夫与明军官兵夹在在一起,徐熙粗略估算了下,这怕不止万人左右。那些木棚显然是临时搭就,下面堆满了各种军需物品,当然大部分是粮食。想必是搬运不及,积压于此的缘故,这露天海岸,若不是这棚子,只消一场小雨,那辛辛苦苦运来的粮草可都泡了汤。显然这块看似杂乱不堪的地方,是由专人主管的。

    徐熙便一边打量着,一边在人群中寻找看着像官员模样的人。可惜,这人实在太多,徐熙走了大半圈,也未从这些木棚之中寻到有用之人。跟着那些搬运军需粮草的民夫,徐熙倒也找到几个负责分派的武官,但一说原由,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搬运的骡马尚且稀缺,何来多余的马匹?尽管徐熙穿的是千总服饰,那些办事的武官管事等人,也没法满足徐熙的这个要求。

    自然,徐熙询问这些低级武官们那更高一级的武官所在,却是各说不一。往往是指明了方向,却是寻不到人。徐熙纳闷了许久,才想到,或许这地方压根儿便没什么人主官。看这民夫的架势,一部分人只管卸船,将货物运至木棚区域,另一部分人则只管运走。每一队民夫最多也只有几名明军押送,且唯一用来计数的,便是一大堆的竹筹。

    望着海面上已降下风帆的无数船只,徐熙恍然明白,或许这是唯一加快速度的办法。总不能让这些船一直这么等着,万一来场飓风,可损失极大。这也是辽阳城内能及时得到补给的唯一原因。若是按以往的小心谨慎,这怎么也得计数清楚,再清点人数,查明数额,才允许发运,这样少说也得慢上一半。徐熙心中疑惑,未必,这也是大哥的主意?

    当然,在千山堡时,这样做是不担心出什么纰漏,那些百姓民夫,也没人会去做什么手脚。可这里如此混乱,难道也不担心丢失么?正想着,徐熙忽然看到自远处驰来一队骑兵,约摸二十多人,身上铠甲、兵器是一模一样,整整齐齐。这队骑兵在为首一人的带领下,临近时放缓马步,开始在木棚区域内行进。那名领队武官不时地停下,并向木棚边的人询问着什么,稍后又继续行进。

    徐熙瞧了片刻,看出这队骑兵大约是来巡视这片区域的,难道靠这点骑兵便能维持上万人的秩序?待那队骑兵从徐熙身边走过时,徐熙猛然间发现,那名为首的武官胸前,豁然便是一枚银质五星。这枚标记徐熙当然是熟悉的,适才他也曾在人群之中寻找属于苏翎所部的官兵,可这都是一模一样的装束,要判断出哪一部是属于苏翎的,可是难办。待得一问,倒是知道苏总兵,可并不能解决徐熙的问题。

    徐熙大喜,立即上前叫道:“这位兄弟。”

    那名武官一怔,随即带队停下,瞧了一眼徐熙,见是名明军千总,这眼里却是没有丝毫尊敬之意,冷冷地说道:“何事?”

    这幅神情,徐熙可不见怪,当初在千山堡时,苏翎所部对此可都差不多。

    “请问,你可是苏总兵麾下?”徐熙指了指那名武官的胸前。

    那武官低头看了看胸前,随即昂起头,傲然说道:“当然,你到底何事?”

    徐熙笑了笑说道:“这位兄弟眼生的很,想必到千山堡的日子不长吧。”

    那名武官依旧坐在马上,白了徐熙一眼,根本就没拿眼前这个千总当回事儿。不过,见徐熙说出千山堡几字,且话里有话,略略一怔,问道:“你也知道千山堡?”

    徐熙笑着说道:“兄弟我自京城来,要去见苏总兵。”说完,徐熙伸手从怀里掏出一面腰牌,递给那名武官。

    “这位兄弟既然有那枚银星,该知道这个吧。”徐熙依旧笑着说道。

    那名武官初见那面腰牌,便是神情一紧,却先不接过,而是立即下马,这才伸手取过,细细查看。

    这枚腰牌倒是与最近赵毅成所部的哨探样子相同,质地也是一样,但其上的编号,确实排在前几位。那名武官自然知道这腰牌的含义,也曾协助过不少哨探,但这么靠前的编号,却是第一次见。

    那名武官将信将疑,若不是这编号的问题,说不准立即便信了。这脸上虽然没了起初的神情,但此时却是小心翼翼的样子,想了想,问道:“这位老兄,你知道苏将军家中兄弟几人?”

    “十九。”徐熙想都不用想,出口答道。

    这十七兄弟的故事,倒是在辽东流传开来,但十九这个数字,不是在千山堡待过的人,却是说不出来。

    那名武官点点头,又问:“那陈家大小姐。。。。。。”

    不待那名武官说完,徐熙便笑着说道:“姐妹三人,陈芷云、陈芷月、陈若疏。可对?”

    那名武官顿时睁大了双眼,不论其想出什么问题谨慎询问、试探,这姐妹的名字,可不是一般人能够知晓的。若不是为了验实这枚腰牌,怕是那名武官也不敢轻易提陈家大小姐的名字。面前这位千总既然知道得这么详尽,怕是本就非同常人。

    徐熙接着说道:“这位兄弟,我要去辽阳面见大哥,你可能寻几匹马来?”

    大哥?难道这便是苏将军的兄弟?

    那名武官顿时挺直了身子,却不再询问,而是说道:“太平哨把总江月见过将军。”

    这突如其来的恭敬,却让徐熙有些不习惯。这称将军,当然不是指的徐熙眼下这身千总服饰,苏翎的兄弟,哪个如今不能称一声将军?再说,那枚哨探才有的腰牌,只能说明眼前这位将军是特意装扮而成。

    徐熙只得再说一遍,问道:“你可能寻四匹马来?”

    “可以。”那名武官说完,便回身去吩咐了几句,四名骑兵立即勒转战马,向外行去。不多时,便即回转,当然,这后面果然是四匹战马。

    徐熙带着三名属下立即上马,对那名把总江月说道:“我大哥可在辽阳?”

    “苏将军正在辽阳,”把总江月说着,也跟着上马,“将军,属下可一路护卫前往辽阳。”

    徐熙一愣,问道:“你不用巡查了么?”

    “正好轮值换班,属下派人禀明便可。”江月说道:“这一路去辽阳,还是属下跟着的好,将军这身千总衣裳,怕是不甚方便。”

    听到后半句,徐熙又是一怔,问道:“怎么?这千总还走不通么?”

    江月答道:“是的。苏将军颁布严令,大明所有官兵,未得军令,不得擅自出营。”说着,江月从腰间也摘下一枚腰牌。

    “在外官兵,没有这枚腰牌,便走不出二十里地的。”江月说道。

    徐熙想不出这苏翎如何布置的,但随即说道:“那就有劳兄弟了。”

    “不敢。属下前面带路。”说着,江月便带着骑兵率先前行。

    徐熙随后跟着,出了人群密集处,便开始纵马奔驰,在依旧源源不断、川流不息的搬运粮草队伍中穿行。

    果然,还没奔出十里,便有一队骑兵拦住去路,待江月亮明腰牌,且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才放徐熙等人通过。徐熙留意到,这些骑兵人数虽然不多,但却牢牢监视着各自区域内的人流动向。此刻这片平地上都是搬运的民夫,这些人倒是没有盘问,但凡是除此之外的,都会被往来巡视的骑兵拦住询问。

    走出三十里,徐熙已经遇到四队骑兵的拦截,都是四五十人左右的骑兵小队,中间也有江月认识的,还攀谈了几句,但验查腰牌等事宜,却是丝毫未曾省过。

    在一段路窄人多的路段,徐熙趁着马队慢行,来到江月身边,问道:“这一路上有多少骑兵小队?”

    “回将军,”江月说道:“属下也不清楚,不过,在海州直到鞍山驿的地段,都属于太平哨营的管辖,每十里有两队骑兵小队巡查。”

    “那辽阳呢?”徐熙好奇地问道。有关辽阳的去留,徐熙已经从兵部刘大人那里知道了个大概。

    “更多。”江月也不到三十的年纪,这句话说的轻松。但徐熙从江月的脸上,却看不到明军之中惯有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豪气,正如徐熙在千山堡时见到的那些士兵一样,年轻,充满朝气。

    过了这段拥挤的路段,又行了不到五里,便见前面出现大群的马队,黑压压地足有数千人。

    江月勒住战马,带着骑兵小队向路边行去,让开大路。徐熙等四人不明所以,但也跟着避在一边。

    只见大队骑兵的最前面,是数百铁甲骑兵,装备精良,且列着整齐的队形率先开路。随后,一面大旗出现在徐熙的视线之中,上面写着“虎旅军”三个大字。不久,骑队之中一位文官模样的人,被护卫着经过徐熙等人的面前。徐熙好奇地盯着那位文官,以及一旁一位身材看似魁梧的武官,匆匆一瞥之间,徐熙似乎觉得那名文官也向他看了一眼,但随即随着大队骑兵驰过。

    好一会儿,徐熙等人的眼前才只剩下漫天的尘灰。

    “这些骑兵是谁的队伍?”徐熙一面躲避着根本避不开的沙尘,一边问道。

    “虎旅军。”江月说道,看着徐熙的样子,略微有些好奇。“是辽东经略袁大人新组建的一营人马。”

    徐熙看到江月的神色,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举止,连忙支起身子,心中暗自惭愧。这在京城待得久了,可染上些坏毛病。

    “他们去哪儿?”徐熙说道。

    “是袁大人带着虎旅军去接应军饷。”江月说道。

    “监军胡嘉栋?”

    “正是。”江月大概是已经得到通报,此时答道:“据说是皇上给苏将军拨付的饷银,总算到了。将军,我们走吧。”

    徐熙点点头,一行人便打马快速奔向辽阳。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75章 先走一步() 
有了江月的护送,徐熙这一路上果然是畅行无阻,少了很多口舌。不过,徐熙原想连夜奔向辽阳,却在江月的劝阻下,还是在鞍山驿前二十里出的一个村子里歇了一晚。这人心急切,战马可是吃不消了。若说连夜奔行,倒也能赶到辽阳,徐熙虽然在京城日久,这身子骨倒也没松的不能吃苦,但深夜抵达辽阳,誓比会让苏翎不得休息。

    那江月已经在路上将所知道的,都一一讲明,苏翎的忙碌之状,徐熙已然清楚。是故徐熙考虑再三,还是听从了江月的提议,暂且休息一晚。至少,自己也要养足了精神,好与兄弟们见面。从江月的讲述中,徐熙知道跟着苏翎的每个兄弟,都各自管带着一营人马,这更让徐熙有了另样心思。说不得,也得跟大哥提一下,自己也要到辽东带兵。

    尽管当初苏翎已经说服了徐熙,这京城的作用也非同小可,但,目前这幅情景,让徐熙怎能忍得住?况且,苏翎带兵这番作为,徐熙在京城可是半点忙都没帮上,尤其是这段日子里,连个消息都传不出去,让徐熙如何在京城里坐得住?再说,自己躲避尘土时江月的目光,也让徐熙暗生警觉,再在京城住下去,怕是再也上不得阵了。

    第二日午时,徐熙赶到了辽阳城下。

    第一眼,便是环绕辽阳城的数座军营。徐熙见到眼前这幅旌旗招展、人喊马斯的场面,心中更是一热,久违的感觉又重新回到血液里,一双说不由得握得紧紧的。

    此刻,徐熙眼中所看到的每一座军营内外,都是在列队行进,或是捉对演练的士兵。长枪林立,盾牌如云。而在军营之间,往返奔驰的骑兵马队也是没有丝毫间断,虽然徐熙并不清楚这些骑兵是在训练,还是日常巡视,但这样的气氛,已有些万马奔腾的气势了。

    徐熙驻马不行,细细打量了片刻。此时不仅军营内外是热火朝天,就连再远一点的辽阳城城墙上下,也有不少民夫正在搬运石块,显然是在修补城墙。而城墙下的壕沟里,已经灌满了河水,除了城门处的吊桥,再无其余的道路可行。

    有了江月的腰牌,徐熙顺利地进入辽阳城中,不过,徐熙看出来,除了他们这队人马,那些大营内的官兵、马队,都住驻扎在城外,没机会到辽阳城内闲逛。

    辽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