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月东升 >

第32部分

明月东升-第32部分

小说: 明月东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处。满山的木材是取之不尽的,这渡口的堡寨也全都粗大的原木筑城,一道粗大的绳索跨越浑江,往来的渡船便由这道绳索拉拽,可以不惧浑江水流的干扰。这渡船与其说是船,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木排,经过工匠们的一番精心打制,渡船每次可以容纳七十人马往返浑江。筑城主要是在千山堡一侧,另一侧苏翎只命安排下一个小队驻扎,跨江的绳索上涂满油脂,一方面是润滑作用,另一方面,只要对岸有警,在万不得已的情形下,可以一把火将绳索烧毁,苏翎是连断绳也不会留下。

    此处渡口已成为一处集市,对岸的女真部落,多数是那些被苏翎征服的村子,会前来交换女真最稀缺的粮食、盐、布匹、铁器等等,自然苏翎得到的便是人参、马匹、山货等等。只是每次苏翎放过江来的最多五十人,而驻扎守卫的有一百骑甲,这足够拥有防备危险的武力。

    渡口修筑的木城并不大,也就是将驻守军马的居所以及货仓圈住,重点是守卫拦江的绳索与渡船,预备有足够的易燃柴薪与火种。苏翎此次巡视,便是要将这里积攒下的数百匹马带回千山堡,另外便是较为贵重的山货。而这渡口木城里更为特殊的,是位于城中的一处木屋,那是赵毅成所属哨探人马汇集中心。

    赵毅成充分发挥了哨探的特长,在千山堡中的女真人中物色合适人选,许诺下足够丰厚的粮食盐等酬劳之后,有数十人成了赵毅成的属下,另外,通过这些人的延伸,在浑江北岸的广大土地上,那些隐匿在群山中无数个村落,或多或少都有赵毅成的耳目。每隔五日,这些人便会汇集出无数大大小小的消息,而赵毅成,则坐在城中,分析这些消息的作用,或是相互验证。遗憾的是,这些哨探多数不会识字,仅能通过言语传送消息,这是的赵毅成的工作非常繁忙,一日的大半都要接见这些哨探。这一日得知苏翎来到渡口,赵毅成才抽出空来。

    苏翎站在渡口处的一座高台上,看着对岸隐约渡江的人马,对赵毅成说道:“对岸是谁在带队?”

    赵毅成答道:“是曹正雄属下的一个队长,叫薛水彭的。”

    苏翎点点头,既然是赵毅成审核过的,应该是可以信任的人。

    “那边有什么动静么?”苏翎问。

    赵毅成仔细想了想,说道:“按收集的消息来看,有少量的人马调动。离我们最近的几个村子,已有一部分人被调走,都是战兵,去向不详,暂时还没有向我们这边行动的迹象。”

    苏翎想了想,说道:“尽量多收集一些消息,他们迟早要来的。浦卢虎与尼忙古他们如何了?”

    这二人每人带一百人,前往浑江北岸劫掠,这几个月里只回来过一次,收获颇多,不仅缴获大批马匹、山货,还不时地收编人马。不过,苏翎并未让其扩大规模,新归附的兵马都送回郝老六处编制,只保留一百人的规模。就这点人马,也足以对付那些村子里的武力了。

    “正在往回走。”赵毅成说道。“这次他们又收了五十人,七十匹马。”

    苏翎笑了笑,说道:“这次回来,你让他们直接回千山堡,不要再往前走了。也该歇几天了,不能搞得太大了。”

    赵毅成说道:“是。大哥是担心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肯定会来对付我们,只是眼下他抽不出空来。我们只能拖延时间而已。”

    “这一战肯定会有?”赵毅成问。这大半年里,苏翎所部劫掠了不少女真村落,却一直未见担心的报复,所以赵毅成有些怀疑这一战的到来。也因为苏翎所部人马赢得太过顺利,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这份轻敌之心,已有些蔓延的趋势。

    “不要轻心。这一战躲不掉的,赢了,我们继续留在千山堡,输了,我们就得乘船离开。”苏翎面色严肃地说道。

    赵毅成也收起笑容,心里暗暗琢磨着。

    “我在想这一战在哪儿打。”苏翎又接着说道。

    赵毅成一愣,问道:“大哥,这能由我们说了算?”这一战既然要来,自然是努尔哈赤进攻,苏翎所部防守,岂能由自己选?

    苏翎点点头,说道:“若是努尔哈赤倾力而来,我们便连打都不要想,直接就走。女真铁骑兵,若是都算上,怕有五、六万人,我们毫无胜算。如今只能仗着努尔哈赤不会如此看重我们,不会派过多的人马前来。”

    苏翎又接着说道:“这在哪儿打,要看他们来多少人。你的消息很重要,一旦得知确切的人马消息,我们才好定下对策。若是打,我在想是在这边,还是到江对面去打。”

    赵毅成问:“大哥想在对面打?那岂不是我们处于不利之地?”

    苏翎说道:“他们若是也这么想,我们胜算就大了几分。”

    赵毅成想了想,说道:“大哥说的是,他们会轻敌?”

    “对,这也正是我们要小心的,轻敌者会付出代价的。我们也是如此。你明白么?”

    赵毅成重重地点点头,说道:“大哥提醒的是,我会再加派人手,留心消息。”

    苏翎看着赵毅成,说道:“你这里是第一道防线,若是一有不对,就立即放火烧了绳索船只。尤其是晚上。”

    赵毅成又思索片刻,说道:“那晚上就让对岸的薛水彭都撤过江来,白天再过去。”

    苏翎说道:“这里就交给你了。”

    赵毅成说道:“大哥放心。”

    叮嘱过赵毅成,苏翎便带队返回千山堡。这浑江渡口处必定会最先面临警讯,这也是苏翎将赵毅成放在这里的原因,若是郝老六,苏翎便不会如此放心。他手下的这些兄弟,各有所长,如今虽说人马不少,能担当一面的,却还是那些跟随的老兄弟们,而如何各尽所长,是苏翎最为操心的事情。

第25章 虎添翼() 
千山堡经过数月的不断修建,已完全变了最初粗燥的模样。堡墙里外两侧都用厚重的石块加固,就算是用火炮轰击,没有数十炮根本就别想击破,墙上垛台也都仿制边墙内的模式加固,士兵们可以轻易攻击任何胆敢靠近的敌人。经工匠们仿制的大型弩床也有十部安置到位,粗大的弩箭可以轻松射出三倍弓箭的射程,此外还有近十部投石器也接近完工,到时千山堡的防御足以抵抗数千人的进攻,何况此时努尔哈赤的女真骑兵并无火炮,单凭人力,断然攻不下千山堡寨。唯一可虑的,便是敌人的长期围困,倘若堡内粮食消耗一空,便不堪设想,但苏翎从未想过要固守,他早已交代清楚,还老六、胡显成等人都已明白苏翎的授意,千山堡只是用来防备敌人突袭,而真正的战斗,是要靠骑兵们来解决。这在堡内校场上从未空闲过的队列可见一斑,郝老六训练麾下骑兵,胡显成整训堡内民众。千山堡内的人都是在残酷的山林中磨练过的,可以说任何一个男丁都可以开弓射箭,挥舞大刀,而那些女人们,也没有任何娇滴滴的作态,除了气力上的天生不足,任何活计都不逊于堡内男丁。就连陈家姐妹,也开始学着射箭,为此胡显成还专门让工匠们打制了几张软弓,不求射程,只要五十步内可以射中目标便可,毕竟让这两姐妹上阵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

    此外,堡内的建筑群中,最为精致的,则是苏翎所住的屋舍,不仅有那些木匠们的雕花手艺,周青山还专门从镇江堡购回许多家具器皿,倘若不是苏翎拦着,大门上肯定会高悬“苏府”二字匾额。苏府内自然住着陈家姐妹,原来的房子已划为苏府范围,郝老六、胡显成等人的住宅也都仅靠在一起,四周多是兵士们的住处,说兵营也可,说是一户大宅也算说的过去。不过,除了这些,苏府内还住有七个女子,都是十六七的年龄,可以说算是整个千山堡内最为美丽的女子,当然,除了陈家姐妹以外。这是个特例,这些女子原也是逃出边墙的,不过走的是水路,经赵四送来的。苏翎最初甚是不快,待知道这些女子原是一个戏班的人,被人所迫,一路辗转逃到镇江码头,正是没有去处的时候,这才答应留了下来。不过,随即为安置这些女子大伤脑筋。在千山堡内可以说没有一个闲人,就连孩子都被派以瞭望之责,可这些女子除了弹唱,其它的什么都做不了,只得暂时放在府内住下,交予陈家姐妹安置,总算是能做些缝缝补补的事情,若是让其与千山堡内其他人一样自立门户,怕是就得饿死。这些女子虽说身子还算结实,一路跋涉到辽东也都坚持下来,但却都是自小便习艺,根本不会稼穑之事,这也算是一种专业人士吧。

    苏翎回到千山堡的当晚,在府内设宴,与胡德昌、郝老六等人共饮,陈家姐妹也都在场。这已成为千山堡内的一种习惯,所有在边墙另一边形成的等级观念都已消失不见,倒像是一家人的家宴,彼此之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共处,丝毫没有扭捏之态,这是苏翎潜移默化之下形成的一种暂新的关系。无疑,这影响到整个千山堡内的人。没有奴仆,没有打骂,也没有任何强制执行的规定,在那些丰收的后面,是无数只信服的眼睛。对于这些流散在宽甸弃地的人们之中,再没有比给予足够的粮食更好的说服力了,这一切,都是苏翎这般人马带来的。不论最初这些人是如何来到千山堡,面对眼前的这一切,所有的人都服从苏翎所部的任何命令,毕竟迄今为止,他们得到的,甚至是做梦也未有过的。

    酒宴是在悠扬的乐声中开始的,这是陈芷云的建议。当然,这并非是苏翎独享,不论苏翎是否留在堡内,在苏府最高的一处楼上,都会传出悠扬的乐声,早晚各一次。既然这些专业女子们拿手的便是这个,不妨让千山堡内的人都享受一下来自江南的声音,尽管千山堡内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演奏的是什么曲目,并不妨碍这悠扬的乐声所带来的感觉,而那些汉人们,多半是充军到辽东的人们,似乎头一次回到了遥远而毫无希望返回的家乡。

    苏翎便在这一阵琴声中显得有些恍惚,在座的几人见此,也都未开口说话,静静地听那琴声在夜空中袅袅飘扬。

    “大哥,”陈芷云很少见苏翎如此神情,在琴声略一停顿,转为下一曲之时,轻声叫道,“你也喜欢这曲子?”

    苏翎略微一怔,脸上露出一丝迷茫,而此时那琴声又再响起。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苏翎的声音有些漂浮。

    对于这一句,怕是除了周青山与陈家姐妹,余人皆不知为何物。那郝老六更是一脸惊诧,问道:“大哥,你这可是在作诗?”

    苏翎微微一笑,说道:“这哪里是我做的,别让人笑话。这是唐人的诗句。”

    “大哥居然会背诗?怎么以前未听你说过?”郝老六依旧不解。这位大哥他们自然是信服的,但这突然冒出来的诗意,却是难以理解。一旁的陈家姐妹也都看向苏翎,这无疑对她们来说一直是个疑问,事实上字啊白沙沟时就已有先兆,只是一直不敢问。

    “罢了,这些都是与我们无关的。不用再提。”苏翎大手一挥,说道,“胡德昌,说说你那些东西都是怎么弄到的?”

    胡德昌见问道自己头上,便说道:“这些都是从金州卫弄来的。这还多亏了上次买船引时巴结上的那个刘大人。”

    “来,边喝便说。”苏翎给胡德昌面前的酒杯满上。

    “这位刘大人,一直想调回京城,苦于没有拿得出手的年例,就算是京里有人,却也一直不如愿。上次的那些人参、东珠,可正好随了愿,一个月不到,就有旨意下来,调往兵部任职。”

    “走了?”郝老六问道,“那岂不是白给了他东西?”这话有道理,这本身就是为了在辽东方便,可这人一走,未免就失算了。

    “不然。”胡德昌喝了一口酒,说道:“这对我们更加有用。这批铠甲便是他送的。”

    “送的?”郝老六奇怪。这武器铠甲可不是人参,说送人便送人的。

    “等于送的。”胡德昌有些得意,这件事看着便是杀头的罪,他却轻松办到了。“这位刘大人的表兄,在南京户部,是个闲职,也想走动走动,也缺银子。那刘大人走之前,便又找上我,我一咬牙,便将剩下的珠子人参都给了他。”

    “都给了?”苏翎显然也有些吃惊,这么办,未免有些欠妥。

    “是的,都给了。”胡德昌显然也有些后怕,这么做,要么有更大的回报,要么,就是肉包子打狗,连本钱都没了。“那刘大人见了,这心思便动得不是一点半点。我都怀疑是否这些他拿去自个留下了。”

    “这与那船东西有什么关系?”郝老六忍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