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之崛起 >

第21部分

帝国之崛起-第21部分

小说: 帝国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绪长枪向前一指,跃马向前大喊道:“骑兵营,随我杀!”

    “杀呀!”

    虽然只是百余骑,但也气势如虹。王绪和太史慈如同骑兵营的枪头,率先冲入蛮族侧翼,所过之处,长枪翻飞,无人能敌。

    两面受敌的明月族部队很快就溃散,聪明的立刻抛开武器匍匐在地,一些运气好的逃回了部落的营寨里。原本留守明月族营寨的人想要关闭寨门,但是回逃的族人太多,寨门被拥堵,侦察骑兵在王绪和太史慈的带领趁机而入夺取了寨门。

    接下来的事情没有任何悬念,大唐军冲进明月族营寨内肃清了一些顽抗的敌人,然后就开始了打扫战场、清点战利品以及收降俘虏的工作。当然王绪不可能只带了这些军队前来,老规矩,他还让牛磁带了两千人负责接收俘虏等工作。

    裂锋营全体战士有甲胄在身,竟然只有三十几人受到轻伤。而蛮族人从来没见过骑兵,见到侦察骑兵出现第一反应不是围上去,而是纷纷后退,加上骑兵冲击后蛮族很快就退散了,所以侦察骑兵也只有几个人轻伤。

    唯一有些损失的就是长枪兵,因为只有皮甲保护,虽然有裂锋营顶在前面,但依然有十九人死亡,二十六人重伤,轻伤百余人。

    受伤的人有随军的郎中负责救治,有了从大陆招募的一些郎中补充,台湾岛上的医疗技术也提高了不少。

    明月族有六百多人被杀(重伤的也在打扫战场的时候被补刀了),三百多人受轻伤。主要是最开始太史慈一招秒杀明月族最强勇士,以及骑兵的出现打击了不少士气,所以明月族崩溃得很快。

    战场很快打扫完毕,王绪带着全军将士在明月族的营寨内休息,明天一早他们将会出发前往居胡族。只要一举扫荡掉这两个大族,山里剩下的蛮族就不成气候了,到时候是灭还是收降,全部就看王绪的心情了。

    第二天,天微亮的时候大唐军就已经集合完毕,王绪让将士们先饱餐一顿,然后收拾行装出发。

    明月族和居胡族已经相交上百年,虽然两个部落都在山里,但是部落之间早就有一条宽敞的道路,现在这条道路反而方便了侵略者大唐军的行动。 

第二十七章 蛮族末日(下)() 
侦察骑兵都散了出去为大军开路,罗德等人训练出来的探子也在树林里穿梭,偶尔回报一下前方的情况。当然牛磁把收降俘虏的两千人也分了一千人出来跟随大军前进,等灭掉居胡族后就继续开始收降工作。

    大约行至路程中段的时候,有侦察骑兵返回,报告前方有大约三千人的部队正在向我军方向前进。

    原来明月族发现大唐军后就派出了使者去居胡族求援,谁知明月族这么快就被灭掉了,居胡族的人却不知道,依旧派了三千人前来救援。

    居胡族或许是相信明月族能够抵挡得住,所以只是一路快速行军,没有派出太多的探子向四周侦察情况。居胡族这一次是族长亲自带人救援,随着大唐城邦越来越强大,山里的部落都渐渐放弃了以前的仇恨,有了联合的迹象。居胡族族长这次亲征就是想向明月族表达一种善意。

    “停!你,还有你去前面看看路上摆的什么?”居胡族族长忽然发现前方道路上竟然放着一些东西,他还是谨慎的让队伍停了下来。(蛮族语,直接翻译了)

    “族长……是明月族族长和第一勇士的头颅!”前去探察的两人不一会就惊慌失色的跑了回来。

    “什么?糟糕……”

    不等蛮族们反应过来,一阵箭雨从林中射了出来,不少蛮族士兵都躲闪不及,纷纷中箭倒地。

    “杀啊!”

    三千多大唐军从树林里冲了出来,来不及防备的蛮族被砍倒在地。毫无悬念的战斗,蛮族们在见到明月族的头颅后就惊慌失措,更别提受到伏击后,所有蛮族第一反应都是逃跑而不是反击。

    早就布置好的埋伏怎么可能让蛮族们轻易逃掉,大唐军在付出了十几人轻伤的代价后,砍杀了三百多蛮族,其余全部俘虏。

    两次战斗下来,大唐城邦多了两万四千多名奴隶,其中一小部分送去修筑河堤,剩下的全部去修建了好几个大农庄,然后就此为免费为农庄干活。

    因为流民们第一年分到田地后都免税,所以这两三年大唐城邦的粮草就靠这些农庄产出了。这两个大族其实已经成为了半农耕半渔猎的民族,所以也不用教授太多耕种的知识。只可惜他们的科技一直停留在石器时代,才被大唐军轻易灭了族。

    明月,居胡两大蛮族的覆灭让山里的蛮族们都人心惶惶,这时候吴幕率领的外交团队又出马了。他派人拜访了每一个部落,宣传了大唐城邦的福利,平民以及奴隶制度。没有人愿意被灭族,也没有人愿意当奴隶。

    很快有几个千人的小部落选择了加入大唐城邦,大唐城邦当然投桃报李,给予了准平民身份,并且给房屋,给农田农具等。

    王绪等人当然不会给太多时间让这些部落思考,没过多久又有三个较大的部落被灭族,一万余人成为了俘虏。山里的蛮族本来也就只有六万多人,这样一来二去之下四万多人被大唐城邦吞掉了。

    剩下的两万人见势不妙躲进了一些偏僻的山林里,大唐城邦现在人口暴涨,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再去管这些逃进深山里的蛮族。

    “忙死了忙死了!”现在王绪面前堆积着大量的竹简,虽然以前都是陈栩帮他处理一些政事,但是现在陈栩也是忙得不开交,没有办法王绪只能亲自上阵。

    四万人的涌入给大唐城邦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王绪直接要求徐州方面停止收拢流民,给台湾岛这边三个月喘息的机会。

    去年收拢的一万多流民还在适应和融入中,管理这四万新入蛮族的事情自然不能交给他们,所以最初大唐城邦的一万人(大唐族人以及最早吞并的蛮族们)现在是全部出动。

    幸好的是之前王绪一直都没有把教授文化的工作落下,全体大唐族人至少都是能做简单的加减乘除,以及掌握了一千个常用汉字的。而必须掌握五百个常用汉字也是原蛮族们能成为平民的基本要求,所以他们都可以成为官吏做一些基层的工作。

    不过流民不同于蛮族,流民们毕竟还是大汉的族人,虽然换了个环境,但是语言风俗都一样,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田地还有生活的希望,他们很快就会成为王绪手下的顺民。只要这些新的奴隶和准平民处理完毕,招收新流民的工作就可以随时继续。

    “唐泽,把木祝和郭密叫来!”王绪感觉人手不足,忽然他想到了停止训练很久的新族人。

    木祝还有郭密办公的地方离王绪都很近,不一会他们就跟着唐泽进了王绪的书房。

    “城主!”两人进门后行礼问好,王绪只是摆摆手让他们坐下。

    “木祝,曾经的建筑队现在还剩多少人?”王绪把手上的竹简扔到一边,然后对着木祝问到。

    木祝思考了一会回到:“五十人。”

    “再挑选一百五十名族人和他们一起到居胡族曾经所在的山谷,借助他们之前的营寨修建新的房屋,以及物资仓库等建筑。”

    王绪发现只有把物品囤积在大唐族人建造的物资仓库里,才能增加帝国崛起系统里的各项物资,其他人修建的仓库不会被系统计算在内。

    居胡族所在的山谷有大湖存在,估计就是台湾岛上的日月潭。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现在也不需要开发旅游业,正好当作秘密基地,偶尔去住两天也算舒心。

    “城主想重新开始训练新的族人了?”木祝不是笨人,他一下子就理解了王绪的意图。

    王绪点点头说道:“我准备在每天子时开始建造族人,郭密负责派人坚守以前族人出现的地方,不要放外人进入。记住,族人训练完毕的时候把巡逻队都换成我们的人,等族人训练完毕后先让新族人住进城里的房屋里。然后白天用光明正大的离开城池,去秘密基地做各种训练。”

    “遵命!”两人抱拳准备退下,不过眼里露出了一丝兴奋,毕竟自己的同族人是越多越好。

    “等一下,你们去通知下牛磁,让他负责的户部做好人口‘统计’的工作!”王绪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一定要让新出现的族人不知不觉的完美的融入到人群中。

    要知道之前太史慈、陈栩等人对大唐城邦人口超级年轻化已经感到有些惊讶了,要不是他们把最开始接收的那帮蛮族也以为是大唐族人了,估计就会对大唐城邦有所怀疑。

    好在蛮族们也是亚洲人脸孔,只是皮肤黑一点罢了。而且出岛前接收的那些部落里有老弱,像达罗这些人常年风吹日晒的也显老,才让陈栩等人没有真的以为大唐城邦里全是年轻人。

    “是!”两人领命离开,现在大唐城邦的各个要害部门都是大唐族人掌管着,所以办起这些事情来还是很轻松容易的。

    忙碌总是让时间过得很快,王绪除了在府里处理政事,就是偶尔到各个村庄里转转,说是体验民情。其实王绪的主要目的还是用系统地图这个逆天神器去探察那些奴隶们,如果有不轨的就找着由头把他们给灭了,争取把危险掐死在萌芽里。

    当然体验民情还是要做些事情的,王绪经常跑到那些新移民(到了岛上定居就不能叫流民了)的家里帮忙挑水劈柴什么的,或者了解他们的一些生活所需,然后力所能及的去满足。没想到获得了不少新移民的好感,也算是成功的做了一番秀。

    收拢流民的工作暂时停止,但是大唐城邦的船队却没有闲着。指南针已经做出来了十余个,配合着王绪凭着记忆画出来的粗略海图船队也不容易迷航,所以两艘速度快的箭船就被王绪派去探察济州岛和朝鲜半岛的海路。

    而那些商船和运输船则把台湾岛上的一些特产运到徐州让锦衣卫们出售,然后再购买一些茶叶丝绸等返回。当然最赚钱的就是在醉仙楼出售的百里香,现在已经改成每天一坛出售,价格也不像以前那么高了,但是依然算得上是暴利。

    其实在台湾岛上,百里香也是稀缺之物,太史慈和陈栩在王绪那喝过一次后就被迷倒了,时不时的跑到王绪那要蹭酒喝。不止他们俩,郭密等人对百里香也是趋之若鹜。最后王绪规定,大唐城邦的官员们每半年有一坛酒的福利,公民每年有一坛酒的福利。

    当然王绪每隔一段时间都往自己府邸里搬了几坛子酒,做为以后设宴以及赏赐之用,毕竟上辈子喝过更好的酒,王绪对百里香并不是那么的喜好。

    而在军中则是半年举行一次大比,四个兵种以百人为一个小队,兵种内部对战,胜利的那个小队可以获得五坛酒的奖励。(非战时是允许每周少量饮酒的)

    有了这个规定后,军士们训练更加刻苦,而且更加渴望战斗,因为立大功后能成为公民,为了那一坛酒的福利也是值得的。王绪真没想到,蒸馏酒的出现还附送了一支强大好战的军队,这倒也是无心插柳了。 

第二十八章 要想尽办法圈钱() 
大约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任昶成功带队返回了台湾岛。

    依旧还是在政事厅,其实任昶返回的时候王绪还在兵营,得到通告的他飞速跑回了自己的府邸。

    “城主大人,昶幸不辱命。”这是任昶见到王绪进门后的第一句话,当时就让王绪高兴万分。

    王绪走到主座坐下,也示意任昶坐下说话:“讲一讲具体的情况。水芸,给任船长倒杯茶过来。”

    “是!”任昶先取出了一捆竹简交给王绪,然后转身坐下说道:“我们首先发现的是济州岛,岛上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留下了二十人在岛上做初步的开发工作,然后向北航行很快就到了朝鲜半岛。半岛上是以城邦制作为统治基础的,其中有三个较大的城邦是以如同盟主一样的身份存在的。”

    这时候水芸端来一杯茶递给任昶,王绪点头示意任昶先喝口茶润润喉。

    任昶接过茶水大喝了几口,然后继续说道:“我们以大汉商人的名义和这几个城邦交流,他们同意贩卖马匹。属下船上有懂马的人,他认为朝鲜半岛上的马匹可以用作战马。经过商定,我们可以用铁器,茶叶以及精盐换取他们的马匹,具体价格还需要双方带足货物后才能决定。”

    所谓的精盐不是现在这种经过化学处理的细盐,而是王绪让人把粗盐重新加沉淀多日的井水融化,然后用多层纱布过滤后再蒸发掉水分得来的盐粒,主要是去掉粗盐里的沙粒。这不过是初中生的知识,王绪虽然学文科但好歹还是记得。

    这个时代的人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