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之崛起 >

第91部分

帝国之崛起-第91部分

小说: 帝国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前将军,伯符(公瑾)告辞了。”孙策和周瑜站起来,对王绪行了一礼,然后就离开了。

    等这两人一走,郭嘉噌的一下站起来,然后跑了出去,看那速度,刘翔也要自愧不如了。只留王绪一人在屋子里大笑不已。

    孙策和周瑜走出去后,看天色还早,就跟王绪派来的陪同人员说先去街上逛逛,不需要人跟随。陪同人员早就得了吩咐,只是说了小院的位置,然后就离开了。

    “伯符,认为王绪如何?”周瑜拉着孙策走了一段路,见四周没有什么人后才开口问到。

    “很强!”孙策回忆到刚才王绪那身气势,吐出了两个字。

    周瑜没有直面王绪,不知道到底如何,而且他也不是武人,只是周瑜清楚自己这好友的武力,连他都说王绪很强,那就是真的了。没想到王绪这人武力不错,文政也强,难以对付啊。

    “伯符对于王绪的提议如何?”周瑜又问到。

    孙策摇了摇头说道:“没想到王绪也跟袁术差不多,只是心计强了太多。不过他之前说的假玉玺的办法倒是不错。”

    两人说话都很小声,周围也没什么人,所以也不怕被人听去。

    周瑜看着自己的好朋友,心中叹道,果然还是那么有野心不肯居于人下。那么现在就要想如何从王绪这里脱身了,既然王绪看出了孙策的野心,不知道会不会选择把敌人掐死在摇篮里。

    第二日,周瑜和孙策就再次求见王绪,这一次郭嘉却推托有事,怎么也不肯陪王绪一起来了。不过王绪也没有强求,昨天自己确实玩得太过了一些。可能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王绪美女在手,还能调戏天下英雄,自然行事也就乖张了一些。

    “两位可是来找玉匠师傅的?”王绪这一次直接坐在了主位上面,正襟危坐,和昨日的随性完全不一样。

    孙策和周瑜又大吃一惊,这王绪难道是肚子里的蛔虫,什么都知道?其实王绪来自后世,知道孙策的野心,肯定不甘于人下,这第一句只是一种试探,不过孙策的反应立刻就让王绪明白了。周瑜养气功夫不错,没有把吃惊表现得太明显,孙策就差了很多。

    “看来本将猜的没错,伯符不会甘于人下的。放心吧,玉匠师傅本将已经找来了,忠诚可靠,也不用你们杀人来保密。”王绪也不等两人说话,自顾自的继续说到。

    周瑜知道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只得说了一句:“多谢前将军。”

    王绪摆摆手说道:“不必谢,本将只有一个要求,若是以后伯符得势,江水(就是长江,长江这个名字是东晋之后才开始有的称呼)以南归伯符,以北归本将,可好?”

    周瑜和孙策不知道是自己是怎么离开刺史府的,一切都被王绪掌控着,两人十分的不好受,心里也升起了一种不想和王绪为敌的心思。玉玺还要等一段时间,不过已经可以预见,江东的局势要开始改变了。

    (其实今天是我的生日,祝我自己生日快乐!感谢老妈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长大,当然老爸的功劳也不少!感谢了!还有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第一百二十七章 嫡长子王锦() 
寿春城,兴平二年的第一场雪已经落下,此时的气温还有很冷。后将军府里,袁术正在议事的地方和手下们商议政事。

    “主公,孙策求见!”忽然一名卫兵走了进来,对袁术说到,他没有降低声音,而是让所有人都听了清楚。

    “他怎么回来了?”

    “主公,杀了这个背主之人!”

    听到孙策回来,袁术的手下议论纷纷,不过大部分都不希望孙策能活下去。只是袁术的谋士袁涣却说道:“既然孙策敢回来,必然有所求,不如听听他有何要求再行处置。”

    袁术觉得也对,于是对卫兵说道:“带他过来吧。”

    “遵命!”卫兵领命转身离开了。

    不多一会儿,一名英姿神勇的小将跟在刚才那名卫兵身后走进了议事的地方,他看到主位上的袁术,立马恭敬的行礼道:“属下孙策拜见后将军。”

    “伯符请起,不知伯符今日求见所谓何事?”袁术看着孙策,想起了自己掌握的一些信息。

    孙策曾经脱离袁术,前往了徐州,希望能从王绪那里求得兵卒帮忙进攻刘繇。后来王绪有手下擅自行动,想要刺杀孙策,却被孙策躲过。王绪当着孙策的面处罚了手下,但是只得无奈的放孙策离开了。

    对于是不是王绪的手下擅自行动,袁术不知道,不过袁术相信王绪肯定也是在觊觎孙策手上的传国玉玺。

    其实这些事情都是王绪故意让人传出来的,和孙策私下定好以长江为分界线后,王绪就命人快速打造假玉玺。既然是假玉玺,必然更真玉玺差距不小,不过袁术等人没见过真玉玺,也不可能知道真假。

    孙策看着主位上的袁术,眼中闪过一丝希翼:“策请求能领兵前往丹阳,助策之舅父吴景为主公夺回丹阳郡!”

    等到孙策话音落下,一名武将打扮的人立刻跳了出来,指着孙策说道:“大胆,尔曾背离主公,投靠王绪,此时返回有何阴谋?”

    另外一些人也赞同的说道:“主公,杀了他以绝后患!”

    袁术看着堂下吵扰的众人,有些拿不定主意,这时候孙策却取出了一个盒子并举了起来。如同被按了一下停止键,见到孙策举起盒子后,所有人都停止了说话,而是将眼神聚焦在了那盒子上面。

    “我父曾在洛阳宫中获得一物,今日策希望将此物献于主公,以助主公声威。”孙策捧起盒子,恭敬的说着。

    “嘶……呼……”袁术忽然感觉自己的呼吸急促了起来,他一直盯着孙策手上的盒子,似乎想要将那盒子看穿。

    袁术的属下们也目不转睛的看着孙策手上的盒子,只有一名叫阎象的谋士有些皱眉,他似乎突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没有等人去取孙策手上的盒子,袁术直接跑到孙策面前,接过了盒子,然后迫不及待的打开。只见盒子里放着一方玉玺,上方雕着龙鱼凤鸟钮。再拿出来一看,底部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而在玉玺的一角却用黄金填补,这也是有一个说法的。在西汉末年的时候,两岁的孺子婴即位,藏玉玺于长乐宫。时逢王莽篡权,王欲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不从,一怒之下取出玉玺摔在地上,将之摔掉一角。

    王莽见玉玺受损,连声叹息,忙招来能工巧匠修补,那匠人倒也聪明,想出用黄金镶上缺角的奇招,修补后竟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镶玉玺”,这便是“金镶玉”的由来。

    这些典故世人皆知,袁术把脑海中玉玺的印象和眼前这一方玉玺一一印证,果然不差,心中狂喜,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受命于天,哈哈哈……”

    袁术那些属下从袁术的表现中清楚了这方玉玺乃是真的传国玉玺,也欣喜万分,纷纷祝贺道:“恭喜主公,得传国玉玺!”

    孙策看着这些陷入兴奋的人,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心中却对王绪更加佩服了。只见袁术把玉玺小心的放回了盒子中,然后一直把盒子捧在手里,似乎怕一不小心这盒子就会飞走一般。

    “主公,我家旧日对江东人多有恩义,策愿带兵去帮助舅父征伐横江。若能攻克横江,策还可在当地召募士卒,举兵三万余人。届时,策再率领麾下士卒助主公平定天下,谋成大业。”孙策见到玉玺已经送了出去,于是又开口请求到。

    “好好!伯符忠勇可嘉,丹阳之事就交给伯符了。”袁术扣留孙策就是为了传国玉玺,如今玉玺已经到手,留着孙策也没有意思了。孙策既然想为袁术夺取土地,袁术也乐得见到,于是笑着让孙策离开了。

    见到袁术如此做,阎象觉得十分不妥,但是此时的袁术已经陷入一种狂喜状态,完全听不进去什么建议,阎象只得作罢。

    得了袁术命令的孙策,领着自己父亲的旧部还有一些孙家门客,不到一千人向丹阳进发。一路上不断有人来投,等孙策领军见到自己舅父的时候,队伍已经壮大到了五六千人。

    ……

    和孙策的意气风发相比,王绪现在这个状态就有些焦躁了,只见他在一座院落外面不断走来走去,嘴巴里嘀咕着:“怎么还没出来……怎么了……”

    还是在下邳城,其实彭城的将军府已经整修完毕,只是过年的时候已经到来,搬迁的事情就延后了。不过等适合迁居的时候到来,同样搬迁的还有徐州书院,不少书籍已经搬了过去,剩下的就是聚集在下邳城的这帮士子,和授课的大师。

    “哎哎……将军大人,你不可进去,请留步请留步……”忽然几个女子的声音响起,只见王绪心急似乎想要闯进院落中,却被几名侍女拦了下来。

    王绪也没有硬闯,眺望了一下院落里,却看不到什么,只听见偶尔传来一声呻吟又或者是惨叫,王绪看到跟在自己身边的典韦,忽然问到:“洪飞,你说怎么会这么久,这都一天了啊,一天了!”

    典韦哪里知道该怎么回答,被王绪问懵了,只得说道:“主公不要再走了,老典快被您晃晕了。”

    王绪这也是病急乱投医,听到典韦这么说,王绪也觉得走得有些累了,找了个门槛也不顾有没有雪,直接坐下,眼神中依旧充满了焦急和担忧。

    此时已经快要到兴平二年的二月份,蔡琰依然怀胎十月。昨天夜里就已经出现了反应,王绪请来了下邳城最好的产婆,然后水芸水菲这两个有生孩子经验,也进去帮忙了,同样老夫人也过来帮忙。

    男人不能进产房,这是规矩,王绪只能在院落外转悠。可是这一转悠等待就是一天,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什么消息,而蔡琰的呻吟声也偶尔会传出。

    蔡邕也等了一夜,只是年级太大,忍不住,被王绪劝回去休息了一会。不过王绪刚坐下没多久,蔡邕又过来了。

    王绪站起身,想要对蔡邕说什么,忽然一阵哭声打断了王绪。

    “哇……哇……哇……”

    “生了!生了!是个公子!”

    “太好了,生了!”

    “恭喜将军,贺喜将军,夫人生了一个公子!”

    “母子平安啊!母子平安!”

    院落里很快传来了兴奋的声音,王绪听到这里心中大喜,也顾不得向蔡邕行礼什么的,直接冲进了院落。而蔡邕也没有管王绪是否失礼,跟着冲了进去,那动作敏捷,根本不像一个老头子。

    “快让我看看……”王绪进去后,从产婆手里接过了自己的儿子,看着那皱巴巴的小脸,王绪却忍不住兴奋,哈哈大笑道:“我有儿子了,哈哈,我有儿子了……”

    笑了一段时间,王绪忽然想到什么,急切的问道:“琰儿呢?琰儿还好吧。”

    “夫人在里面,没有大碍……”产婆还没有说完,王绪就直接进了屋子。

    “夫君!”水芸和水菲两姐妹正在整理一些用具,见到王绪进来立刻对他行礼。

    “辛苦你们了。”王绪对两人笑了笑,不过现在的主角不是她们俩,王绪看着床上的蔡琰,只见蔡琰也看了过来。王绪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琰儿,你辛苦了。来,看看我们的儿子。”

    “夫君……”蔡琰想起身。

    “哎……快躺下,琰儿快躺下……”王绪大惊,不过水芸水菲两姐妹立马上前阻止了蔡琰。

    “夫君,给孩子取个名字吧。”蔡琰看着自己的儿子,勉强露出了笑容,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母性的光辉。

    “是啊,得取个好听的名字!”王绪附和着,他偶然转过头,发现蔡邕站在门口,于是立马说道:“岳父大人,不如由您来为您的外孙取个名字吧。”

    蔡邕看着王绪如此关心自己的女儿,正在老怀欣慰呢,忽然听到王绪的请求,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此子降临,如同为继安锦上添花。就叫王锦吧。”

    “王锦,王锦……好名字,多谢岳父大人。”王绪不住点头,然后对着自己的儿子说道:“王锦,你以后就叫王锦了。”

    前将军夫人蔡琰为前将军王绪生下嫡长子王锦,这事一下子就传遍了王绪治下,普天同庆,将士们官员们都露出了笑容,自己为之效命的势力终于有了传承。 

第一百二十八章 糜家小姐() 
(这一章写得很不好,自我感觉真的很不好,大家就当是过渡吧,交代一些东西。)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暂时消除了战乱阴影的徐州各地都是耕种繁忙的身影。

    王绪已经把徐州治所迁去彭城,同样的徐州书院也正式在彭城开馆讲学。令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