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祭明 >

第22部分

祭明-第22部分

小说: 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人脸色难看,竟是不约而同的望向朱勉,从弹劾奏章一开始,直至现在,朱勉似乎都没有对这件事发表过意见。

    这个少年天子的心里,究竟在想着什么?

    这是每个朝臣,包括徐天然,都想知道的答案!

第41章 裂痕() 
朱勉感受到了众人的目光,只是咳嗽了一声,并没有做出其他的反应。作为皇帝,他有权保持沉默,不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他内心的角度上来说,朱勉将夺权计划设计的这么复杂,的的确确是有一些风险的,但对于朱勉来说,这是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做出的最稳妥的计划。

    “皇上,这一件事上,您不表态吗?”

    终于是有大臣按捺不住了,从班列中走了出来,他这句话显然是在逼朱勉表达出治罪岳武穆的意思。

    但这句话对朱勉无用,因为朱勉的目标是,要让徐天然自己或者是与徐天然有关的官员,去杀岳武穆,而非自己亲手。如果朱勉真的表态治罪岳武穆,那么朱勉将来必定会被史书上记载一笔,昏君朱勉妄杀大臣。

    这不是朱勉想要的!

    “朕一会要前往慈宁宫问安!”

    “臣等愿随同一道!”

    朱勉本想借口,跳过这一事,让其自生自灭,却不曾想众人会如此回答,一时之间,他不禁有些头大。他前往慈宁宫,可是要去探探太皇太后徐氏的口风!

    “皇上,外戚干政,始作俑者是太皇太后!皇上,老臣泣血顿首,恳请皇上提前亲政,独掌乾坤,废除外戚干政的制度,将徐家奸佞一并打入死牢!”

    岳武穆跪了下来,磕头顿首,额头上的血丝都渗了出来。朱勉见此,心中不由得一惊,看样子这个岳武穆在忠实的执行着自己的计划。此一番开头,朱勉便是能预知后续事情了,徐天然必将会找借口,杀了岳武穆的,到时候自己也就师出有名了!

    但现在,这一件事还不到高潮,还需要加一把火!

    “四位辅政大臣,你们怎么看?现在就给朕拿出给办法来,给镇国将军岳武穆一个交代,也给兵部尚书徐天然一个交代,更要给众多朝臣与朕自己一个交代!”

    朱勉再次将皮球踢给了唐浩四人,唐浩四人的脸色再次发生了变化,这一次,他们几乎都沉默了下去。

    很明显,这四人谁也不愿意趟这一趟浑水。朱勉不愿意被史书上狠狠的记一笔昏君,这些大臣更不愿意被史书描述狠狠的削一笔,说他们是妄杀大臣的辅臣,从而遗臭后世。

    一时之间,朝堂上的氛围,陷入了死气沉沉的样子。这多多少少让朱勉有些不适应,他望着众人,又看了看岳武穆和徐天然,再次咳嗽一声:“算了,今日朝会到此结束,朕要前往慈宁宫,问安太皇太后,你们不必跟来!”

    朱勉说完之后,便是大踏步走出了金銮殿,只留下了闹哄哄的众人。他们的脸色都不好看,一个个盯着岳武穆的眼光,也不是很善。

    而此时此刻,岳武穆的额头上,渗出了冷汗,他明白今日才是计划的开始,往后的日子,他要将自己肩膀上的脑袋,挂在腰间上。谁也不清楚,他今日上奏这等言语,究竟会招来怎样的祸患,但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岳武穆逃不过一个死字。

    徐天然要杀他,徐国公要杀他,甚至是太皇太后徐氏,都可能要杀他。

    不管朝臣们如何想,朱勉在侍卫张宗义和太监张生全的护送下,很快便是到了慈宁宫。他要将今日朝堂上的事情,知会太皇太后徐氏一声,毕竟今日这一切的事情,暗中的始作俑者是朱勉,他要看一看太皇太后徐氏究竟会有怎样的反应。

    慈宁宫依旧是如同往日那般肃穆,熏香味道其中散发出来,沁人心脾的同时,也使人神思安宁。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朱勉望着侍弄着盆栽的徐氏,拱手行礼,同时言语之中有些小心翼翼的样子,“孙儿前来汇报朝堂政事!”

    “孙儿啊,听说你病了半个月,没能上朝听政?”徐氏放下手中修剪花木的剪刀,接过侍女递来的手绢,擦了擦后方才正眼看着朱勉,“哀家这一阵子也是没得空去看望你,自己的身体还要保重啊!”

    “皇祖母说的是!”朱勉有些摸不着头脑,身为太皇太后的徐氏,虽然在背后掌控着大明国的最高权力,但表现出来的,似乎并不是很关心朝政的样子。

    事实上,在朱勉装病的那半个月的时间里,甚至是都没有几个大臣,在金銮殿和慈宁宫之间来往。但要说徐氏真的不关心朝政,朱勉是打死也不信的,要不然在此之前的烽火狼烟,她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晚朝的金銮殿上呢?

    “皇祖母,今儿个朝堂上,镇国将军岳武穆弹劾兵部尚书徐天然、徐国公徐长恭以及皇祖母您!”

    朱勉搀扶着徐氏,缓缓走出了慈宁宫,沐浴在金秋十月的阳光中,他心中别有一番苦涩,且此时说话又不得不小心翼翼的。

    “哦?看样子,朝中有大臣想要废掉外戚干政的制度吗?”

    徐氏像是没事人一样,听了朱勉的话,只是摇了摇头。

    “那孙儿,你对这一件事,又该怎么看?你可别忘了,你这皇位,是靠着徐国公当初建立的神机营当上的!别忘了定王朱洵!”

    听到这里,朱勉心中不由得一怔,徐氏提到了定王朱洵,这让朱勉多多少少有些不安。他不安的是,徐氏的口中已经流露出了徐家掌控废立皇帝大权的意思。而且,徐氏的那一番问话,很直白的就是在告诫朱勉,不要管外臣们如何想外戚的事情,你这个皇帝都应该有点自知之明,没有徐家也就没有你这个皇帝的今天。

    一想到这里,朱勉不由得背后冒出冷汗,他似乎明白什么,一切事情还是得牵扯到十七年前皇位的事情。

    但此时此刻,对于朱勉来说,这些陈年往事都不重要:“皇祖母说得对,没有您就没有孙儿的今天,更何况,咱大明国在国公爷的辅助下,宁祯一朝远远超过神宗一朝!”

    朱勉不得不说这样的违心话语,毕竟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的,就算他心中再怎么有雄心壮志,此时此刻也只能夹着尾巴顺从于徐氏。

    “既然这样,孙儿觉得该怎么办?”

    听到徐氏的问话,朱勉瞬间心中一愣,旋即脸色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逐渐阴沉了下去,但很快,朱勉想到了应对方法:“孙儿不想做一个烂杀大臣的昏君!”

    此时此刻,朱勉明白,自己这一番话出口之后,他与徐氏之间的关系必然会产生一丝的裂痕。徐氏的言下之意很明显,那就是让朱勉杀了岳武穆,而朱勉的言语显然是在拒绝徐氏。

    朱勉的话,也许外人觉得没什么,但听在掌握大权的徐氏耳中,那就是一种拂逆,眼前的小皇帝不听使唤了!

第42章 以笔为刀() 
对于这种情况,徐氏自然是不可能没有反应的,朱勉看得真切,此时此刻,徐氏的眼神已然冷峻了下来。

    “孙儿,做皇帝的,他只要是个人,就会犯错误!就算是明君,哪怕是千古一帝,都有误杀臣子的时候!”

    徐氏的话,像是在警告着朱勉什么,朱勉听着,心中一阵不舒服。

    “朕,不愿意做史官笔下的昏君,哪怕是误杀也不行!”

    这是朱勉第一次在徐氏面前不愿意谦称孙儿。

    “在没有证据之前,朕不能杀他,更何况,没有具体定罪,朕也找不到杀他的。”

    “既然如此,那皇帝去朝堂上自己做主这件事吧!哀家,等着皇帝的消息!”

    这也是徐氏第一次不再以孙儿来称呼朱勉,从其中传递出来的信号很明显,那就是她对朱勉关于岳武穆一事上的态度极为不满。

    “大理寺卿卢乡执法严峻,让他来审理这一件事,若是能够找出确实证据,再由辅政大臣来商议决断!”

    朱勉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将这一件事踢给亲近徐家的人,到时候他就有办法在将来实行计划的时候师出有名。

    “皇祖母,您放心,这外戚干政的事情,孙儿绝不会再提!”

    “最好!”

    从慈宁宫出来以后,朱勉总算是出了一口气,他心中明白,自今日起,徐家与自己之间的权力争夺的战争,算是正式开启了。

    与此同时,徐国公府上,大堂之中,国公爷徐长恭拄着拐杖,盯着自己面前不断踱步的徐天然。早朝的事情,他已然知晓,此时此刻,正是家族众人商议对策的时间。

    “爹,您说岳武穆的背后,会不会有什么人指使他?”徐天然最终停下了脚步,抬头望了望头顶上的大梁,不禁叹息了一声,“如果是有,那么这个人也太可怕了,一定会促使小皇帝在将来对我们动手的!”

    “大哥,担心个啥啊?这小皇帝又没有实权,谁能够帮他铲除我们徐家?更何况,这太皇太后还在,你觉得老太婆会让小皇帝乱来吗?”

    说话的人是徐长恭的第二个儿子,名字叫徐浩然。

    “实在不行,我们就整顿兵马,冲进皇宫把这个小崽子给废了,然后再扶持父亲登基,夺了他的朱家天下……”

    “二弟,放肆!”徐浩然的话音还未落下,就听见了徐天然的喝声,“这种话要是被外人听了去,就算姑妈是太皇太后了,也保不了你的脑袋!”

    “二哥,你还是说话那么莽撞。现在天下人皆知,当今皇帝乃是遗诏所立的正牌皇子,你又该用怎样的理由,去整顿兵马废黜他呢?”徐轩然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所以,这种话,最好还是不要说得为好,即便是在家里也不要多说一个字,谁也无法判断是否真的隔墙有耳。”

    “老三说的不错,浩然啊,你做事情还是欠考虑。”徐长恭拄着拐杖,缓缓步向大堂正门,“岳武穆一事,的确是给我们一个信号了,朝中大臣对我们徐家掌权,已然是暗中生出了许多不满。”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小皇帝和那四个辅政大臣,对徐家掌权没什么说法,那就一切正常!”

    此一番话,显然是徐长恭在告诉徐家三兄弟,朝堂上的一些不合徐家心意的臣子,已经出现。

    “也就是说,对于岳武穆的处置,不管怎么样,他都得死!”

    “父亲,您打算怎么办?”

    徐天然自是明白这个道理,但对于如何处置岳武穆,他还心存疑虑,这个疑虑,来自于小皇帝。

    “朝堂上可以看得出来,小皇帝并不愿意杀岳武穆,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他本身在潜意识里是同意岳武穆的弹劾奏章的。亦或者说是,他想要在将来做个明君,不想做个被史官们痛骂的昏君!”

    听着徐天然的话,徐长恭的眼皮不由得耷拉下来,像是在沉思着某些事情一样。半晌之后,徐长恭方才睁开眼睛道:“明君、昏君,哼,小皇帝的心思可真够缜密的。你们三个,即日起密切关注皇宫中小皇帝的一举一动!”

    “他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都要随时随地的掌握住!至于岳武穆,找个机会,把他在大理寺里面结果了。这样子也算是杀鸡狗猴看,免得再有类似的大臣,上奏弹劾我们!”

    一丝丝的狠厉,从徐长恭的脸上浮现出来,徐家三兄弟明白,他们的老头子,这是动了怒。

    “这一件事,就算过去了。可是,爹,东北边关的事情,该怎么解决?都怪这个岳武穆,要不是他提出了东北边关战败的事情,我和二弟三弟,早就让那些言官进谏小皇帝的过失了!”

    徐天然心中不禁有些窃喜,但很快,便是又升起了一丝的不爽。今日早朝出现岳武穆的事情,把他早就准备好的计划给打乱了,这让他不禁有些头疼。

    “算了,盛京府丢了就丢了。大明国自神宗朝起,长城以外的土地,三天两头的被人家攻取,丢一两个州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要它大金国不打进长城,一切都好说!”

    徐长恭毕竟是宁祯一朝辅政十数年的老臣了,对于边关外的事情,还是十分了解的。在他的心里,一直认为,只要大明国这纵横北部边疆的万里的长城不被敌人攻破,大明国就不会受到敌人侵犯。

    “如果实在是大金国逼得紧的话,辽东省的防御再加强一下就是了。再者,还有和亲一项策略没动呢。只要老太婆支持和亲,那就一切都不成问题!”

    三兄弟听着徐长恭的话,不住的点头,他们已经明白,今后的朝堂上,该怎么办了。只要兵权在徐家手里,这大明国的天塌不了,小皇帝也翻不出什么花样来!

    徐国公府上的谋划,外人自然不知晓,就算是此刻身在瑞华宫的朱勉,也难以清除他们在谋划些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