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祭明 >

第59部分

祭明-第59部分

小说: 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但朱勉仍然要答应众多学子,“朕保证,十年之内,定将旧土收回,以不负众多学子的期望!”

    这实际上也是朱勉的一种表态!

    skbshge

第127章 大朝试() 
科举第一场的国试,上榜者的名单,已然是公布了出来。自徐时于公车府上书皇上之后,京城蓟州的众多学子,便是积极准备着接下来的第二场科举大朝试。

    朱勉最终没有选择召见杜元甲,他已经让身边的人了解过杜元甲了,再加上近日朝政的繁忙,以及各种革新事宜的进行,朱勉可谓是分身乏术了。

    三月二十五日,大朝试。

    战乱了许久的大明国,迎来了天下安定之后的第一场选拔人才得考试。蓟州的皇宫别苑,本是一处废弃的地方,如今已经被整修完毕,作为大朝试的考场。

    考场之中,诸多官员已经就绪,答卷之类的也已经分发完毕,众多参与考察的学子,也已经等在了别苑的门口。

    与此前参与国试的人数相比,来到这里的学子仅仅有数百人而已。科举之路的艰辛,几乎每一个学子都能明白,稍有不慎,便会失去做官的机会。

    “前几天,西凉徐家的徐时上书皇上,请求发兵抵御外辱,却是被皇上劝说了回去。就这一件事,在下猜测今日大朝试的考题,想必是和外辱有关!”

    “我看未必,大朝试的工作,早就安排好了。其中的试题,也早就印制完成了,怎么可能会临时变更呢?”

    “咚——”的一声传来,打断了众多学子的议论之声。很快,众多学子就明白过来,这一道锣鼓声,是在提示着他们,需要进入皇宫别苑参加大朝试了。

    此时此刻的朱勉,正在远处的一处阁楼上,眺望着鱼贯进入皇宫别苑的众多学子,不禁点了点头自语道:“若是这些士子将来能为朕所用,那便是极好的事情了!”

    由于前些年的战乱,而导致的这一次科举的学子比往年增加的太多,但录取的总人数,却没怎么变化。正因为如此,这番情况之下,科举收揽的人才质量,远比以往的高!

    “皇上说的极是,臣下斗胆请皇上,再次增加今年的科举录取人数,以让那些有抱负的学子,能够进入三院四厅中任职。”站在朱勉身后的公孙庆国抱拳拱手,“从吏部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这几年的大明国官吏,缺失的太多了。更何况,又是各个行省,新建了三院四厅的制度,官吏需求极多!”

    朱勉闻听此言,心中明白,公孙庆国这话说的不错,但他仍旧摇了摇头,并没有答应:“公孙大人,朕在此前已经昭告天下,要增加录取人数了。现在却因为吏部的问题,继续增加的话,恐怕对参加过第一场科举考试的人不公平!”

    由于科举的三场考试,是按照比例进行录取选拔的,这也就意味着,朱勉现在如果按照公孙庆国所说,临时决定增加大朝试或者是殿试的录取人数,就意味着得罪那些国试被淘汰的人。或者说的更加直白一点,不是得罪他们,是对他们造成了不公平!

    但,事情总归有解决的办法,朱勉便是继续道:“不过,可以考虑在今年的秋天,举办一场恩科考试!”

    skbshge

第128章 殿试(一)() 
大朝试参与的人数,毕竟是经过一轮筛选的,几百份的试卷,很快就评定完毕了。三月二十七日,大朝试公布榜单,如同朱勉所料,首榜首名是杜元甲,其次则是徐时。

    皇榜之下,众多学子,自然是神色各异,有些人入选了,自然是极为的开心,而有些人名落孙山,自然是极为的懊悔。

    “大朝试的题目,却是跟今年的政治制度革新有关,不知道今年的殿试题目,会跟什么有所联系!”

    “我听说,这殿试是由皇上亲自出的题目!”

    “皇上亲自出的题?那会是如何的?”

    许多人眼神中流露出艳羡的表情,毕竟殿试是一次亲眼见到当今圣上尊容的机会。要知道,当今天下,除了当官的,谁有机会能够见到皇上呢?

    这要是在普通人家里,这么一件事,都可以说是光耀门楣的了!

    殿试放榜的时刻,朱勉正在坐朝理政,此一时刻,比之往常有所不同,朝堂的气氛,更加严肃。

    “启禀皇上,江南省左承宣布政使徐庆上奏,当地诸多世家联合起来,抵制皇上的革新之策!”公孙庆国站在殿堂的中央,读着手中的奏章,如今的大明国首辅唐浩已经逝世,正在料理丧事中,公孙庆国便是代替唐浩行使首辅的职责!

    “革新之策,由上而下,地方上的反对声音,着实不少!”

    公孙庆国手上的奏章,可不是一件两件的样子,而是数十件。很明显,自从朝堂上处理了江南省的右承宣布政使任愚之后,整个江南省的政局,彻彻底底的发生了变化。

    或者说,朱勉借助这一个机会,来清理一下江南省,宣布自己的新政,那么江南省的那些世家,也会借着这个机会,来向朱勉发难!

    “这一件事,发往兵部,让孙世宁去办!”朱勉不喜欢用和平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他现在是大明国的皇帝,拥有着独掌乾坤的能力,有些事情自然不会妥协,“孙世宁,你应该知道怎么办吧?”

    “陛下,臣明白了!”孙世宁点了点头,便是从众多文武官员中走了出来,“公孙大人,下了朝之后,就将这些奏折交给在下吧!大明国的兵力,虽然对抗外辱不行,但镇压这些世家,还是可以的!”

    此言一出,公孙庆国神色一变,他赶紧上前一步,道:“皇上,镇压诸多世家,恐怕会引起战乱啊!这些世家的背后,站着不仅仅是众多守旧的官吏,还有更多的藩王!”

    听着公孙庆国的话,朱勉笑了笑,道:“公孙大人不必担心,此一时彼一时嘛!现在大明国最关键的问题是殿试,四月一日的殿试,朕可是十分的期待啊!”

    “皇上,臣下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冒死进谏!战端一开,世家必将会倒戈相向,那个时候的大明国,恐怕又要陷入了战乱的年代,百姓民不聊生!”公孙庆国显然是说的有些夸大了,“殿试之下,不过是选举新进青年,怎么可能与那些顽固已久的世家相比!”

    “若是朕说出来想法,怕是你会阻止!”朱勉依旧是淡然一笑,“世家的势力再怎么大,也不过是一盘散沙!”

    skbshge

第129章 殿试(二)() 
“臣请皇上将实际想法告诉在下,也能够免除在下的担忧,也让众臣安心!”公孙庆国跪了下来,“当今的大明国,已经是再也无法进行一场战争了……”

    还未等公孙庆国将话说完,朱勉便是压了压手,示意他停了下来:“公孙爱卿所担忧的有些过了!”

    “世家的根本,在于掌控着诸多资源,比如商业发展的命脉,大明国盐铁酒等诸多资源,都由他们掌控着。倘若我大明国能够将其掌控在手,那么就能够将世家连根拔起。其次,商业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如今的大明国,贫富两极的分化极为严重,以至于贫民百姓即便是想走上科举为官的这条路,都是十分的困难。”

    朱勉的这一番话刚出口,众多臣子的脸色就变得难看起来。即便是曾经激励支持朱勉进行政治制度革新的高参曹攸等人,神色之上也没什么好看的地方。

    与其说,当今大明国是朱勉独掌乾坤,一言九鼎,倒不如说,当今大明国的根基实际上是由世家控制的。

    从民生根本的盐,到军队需要用到的铜铁矿产,乃至是酿酒之类的东西,直至当今大明国外贸经济的来源,都是掌握在世家的手里。换言之,世家的利益一旦受到武力性质的破坏,那么大明国也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灾难了。

    所有人都清楚这一切,但所有人都不会主动提起这一件事,因为这种情况,从前朝至今,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的时间。根深蒂固的关系网之下,就算众多的大臣有心改变这么一种情况,也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大臣们本身就是出自于世家。

    如今的大明国朝堂,真正出身于寒门子弟的人,少之又少。哪怕是曾经作为少年乞丐的孙世宁,也是一门贵族的后裔!

    但是现在,朱勉在朝堂上说出了要进行世家方面的革新,趁机彻底的将大明国弊端给除掉,那言语传了出去,必然会引起一番祸乱。

    “朕调查了参与殿试的诸多成员,九成的学子,来自于世家之中。这些世家,比之平民百姓而言,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朕的实际用途,并不是要去消灭世家的权力,而是要将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消灭,换言之,殿试结束之后,朕会用几年的功夫,来研究对应的方法!”

    听到这里,众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看来眼前的皇上心中早已经明白,世家的地位难以撼动。即便是要进行革新,也要得从低处进行!

    “所以说,不管政治格局如何变化,朕都会保证世家的一部分权力,但世家之人,必须做一个选择,是服从革新,还是被武力肢解!”

    这是朱勉的威胁,很多人都能够听出来,归根到底,眼前的皇上,就是要以自己手中的兵权,调动兵马,以完成自己的革新。

    这期间,如果有哪些世家敢于跳出来,即便是人多势众,哪怕是控制着一些经济命脉,朱勉都将会毫不留情的将其摧毁!

    skbshge

第130章 殿试(三)() 
此时,众多朝臣,已然察觉出了朱勉的决心,包括公孙庆国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由得额头上渗出了冷汗。如此这番,恐怕又要让大明国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乱之中了。然而,朱勉作为大明国的皇上,权利至高无上,又有谁敢犯言直谏呢?

    扯开这一番话题,朱勉与众臣又是议论了一番事情,便是下朝了。

    疏忽时间,四月一日便是到了,众多学子殿试的场所,就在金銮殿。此时,朱勉高坐于龙椅之上,俯视着下面一排排端坐整齐的学子们。此刻,他们正在题卷的纸上,沙沙作答着。

    在这些学子中,朱勉看到了一些熟人,比如说西凉徐家的徐时,再比如说,曾经的那个狂妄自大的杜元甲等等。

    “他果真不负朕所望,来到了殿试的这一步!”朱勉望着众人之中的杜元甲,不由得点了点头。

    今日是科举春闱的最后一场——殿试。相比较之前的两场而言,由于已经淘汰掉了许多学子,故而殿试的规模并不是很大。

    与之以往,题目类型都是出乎的一致——考察策论、经史子集等儒家经典,但又有些不一样,多出了一道题——时政精要。前些题目,都是太学院的那些博学大儒们出的,而这最后一道题,则是朱勉出的。时政精要,自然是要考察众多学子对于当今大明国的政治局势的判断。

    当然,题卷上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还有一些可以选择解答的题目,比如说各个思想流派的主张等。学子们可以任由发挥,朱勉也正好借此来了解一下参与殿试的众多学子的优劣。

    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自然是必须要学的,但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学子,朱勉却是极为的不认同的。作为有着丰富阅历的皇帝,自然不需要那些没什么眼界的学子,作为自己的大臣。

    “咚——”的一声,梆子响声传遍整个金銮殿,众多学子便是立刻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所有人都知道,殿试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刻。

    “诸位学子,感觉如何?”待太监万树天将众人的考卷收齐了以后,朱勉方才开口问话,“这一番殿试所涉及到的东西,比之以往有所不同!”

    “正如皇上所说,经史子集一部分,儒道释法一部分,万国之策一部分,以及其他的一些杂家内容。”一名学子站了出来,脸上写满了愁容,“草民精研的是儒家的四书五经,题卷之中,恐怕有许多作答不出,还望皇上体谅!”

    他这一番话刚出口,站在他身旁的一些人,也是不住地点头起来。见此情景,朱勉却是信中不由得笑了一声,看样子这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竟是一群没有自己思想的奴才!

    当然,朱勉表面上却是不会这般说,他笑道:“尔等为了这殿试,准备了许多日,以往的殿试题卷,都是考察四书五经的内容,故此都是去准备这些了。如今这题卷内容换了,你们自然是不知所措了!”

    “大丈夫身为男儿,当博学多才,广阅群书,若是没有相当的才学,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便是庸才!”

    正当朱勉话音落下的时候,一声洪亮的声音传入了众人耳中。众人旋即循声望了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