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双谍传奇 >

第339部分

双谍传奇-第339部分

小说: 双谍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夜里,郑介民和叶公瑾一直密谈到深夜才离去。他隐约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在保密局那次秘密会议后,第二个被引动的人,却是远在北京中南海的陈主任。

    他在第三天的晚上接到发自台湾的一封密电。密电里简述了在保密局召开的这次秘密会议的主要内容,其中特别提到了“星辰”计划。密电里最后说,似已引起台方警觉。

    陈主任看着这封密电,脸上难得地露出一点微笑。他立刻给已经返回香港的杜自远发了一封密电,电文的内容是:“‘星辰’计划,即日启动。”

    远在香港的杜自远接到这个密电,立刻紧张起来。

    他独自坐在潮海大厦的房间里,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空,开始仔细思考他将要采取的每一步行动。在陈主任的“星辰”计划里,所有的行动步骤都是诡异而微妙的,更是他以前绝对想不到的。他必须谨慎执行。

    让杜自远稍稍有些难受的,是这个行动的第一步。他从今天起,必须深居简出,绝不在外人面前露面。

    第三个被引动的人,竟然是看报纸看得十分枯燥的左少卿。

    这件事会引动左少卿,其实就有点扯了。

    原因在于,潘其武要落实郑介民的指示,安排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亚非会议的性质和目的,以及未来的影响。结果是,他竟然没有在保密局各单位里找到合适的研究人员。他得知,局本部所属的情报研究所里,比较有能力的研究人员,如左少卿等人,目前正在香港研究分析大陆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其他人,对这个任务恐怕都不能胜任。

    潘其武没有办法,就和毛人凤商量,决定由目前正在香港的左少卿等三个人,负责研究亚非会议的有关情况,并尽快提出研究报告。

    说到底,潘其武和毛人凤并没有把这项对亚非会议的研究任务,当作一件特别重要的事。他们并不关心亚非会议开得怎么样。他们就是想进行一次秘密行动。这次行动成功了,就是他们最大的功劳。

    左少卿就这样,又在无意中被卷进一次更严重的危机中。

    这个时候,左少卿还没有接到台湾保密局的正式通知。她此时正坐在炮仗街的房间里,整天看那些报纸和杂志,已经看得头昏脑胀,两眼发花了。就在这个时候,她接到于志道的电话,问她下午是否有空。

    她把报纸往桌上一扔,笑着说:“于老板,有事你尽管说,不用问我有没有空。其实我在这里早就坐烦了,正想找机会出去转一转呢。很希望你给我这个机会。”

    于志道在电话里就哈哈大笑起来,连声说:“好,好,这就太好了。那么,今天下午,我叫杨志开车去接你。你什么也不用问,等你来了,到了地方,就知道是什么事了。告诉你,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你等着瞧吧。”

    左少卿坐在桌边,望着窗外有些阴阴的天空。她和杜自远,看到的其实是同一片天空,都是阴阴的。这时,她就在心里猜想,看来于志道的生意,一定是有比较大的进展了。她能听出他在电话里的那种兴奋劲儿。

    左少卿把满桌子的报纸一张一张地折叠起来,再摞起来,然后送到墙边地上的一大摞报纸上。这一摞报纸几乎有一人高了。她看着这些报纸,心里其实挺愉快的。她有时,就感觉自己是生活在国内,生活在那个喧闹、热烈、呼喊着的社会里。那个社会里的许多东西她都不太明白,但她就是喜欢那个社会。

    当她转身望着窗外的时候,忍不住就会想到,也许,有一天她终于回到那个社会里的时候,可能会遇见杜自远。多年未见,她可能会被他拥抱,甚至被他亲吻。就像那天夜里,在南京“旋转门”的海棠间里,他们第一次重逢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现在真的非常希望被他用力地拥抱一下。

    这时,她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她的妹妹。

    想到妹妹,她心里就有点幽幽的。她的妹妹,曾经和她最爱的杜自远同床共枕。他们甚至可能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她最爱的杜自远,其实已经属于她的妹妹了。

    这是左少卿心里永远无解的结。她的思绪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像冷库里的鱼一样,完全冻结。她怎么也不能从这个冻结里融化出来。

    她慢慢地抬头,继续望着窗外阴阴的天空。

    下午两点钟,她听到楼下传来轻微的汽车鸣笛声。她从门后的衣架上拿了一件深褐色的风衣,搭在胳膊上,又把一条淡绿色的纱巾围在脖子上。她脚上的中跟皮鞋轻脆地响着,走出房门。她希望她的心情能在这个下午恢复过来。

    杨志开着车,脸上带着微笑,不时回头看一眼坐在身边的左少卿。

    他说:“少组长,我们先去荃湾,再过海去牙鹰洲船厂。”

    左少卿点点头。她觉得这几个地方,至少地名都非常好。

    半个多小时后,她和杨志在荃湾下了车。她跟在杨志的身后上了一条小艇。

    小艇非常的小。长长的橹在船尾摇摆着,可是摇橹的中年妇女却站在船头上。小艇的后部搭着帆布的篷。左少卿和杨志坐在帆布篷下。那条长长的橹就在他们的眼前晃动着。左少卿望着宽阔的海面,感觉自己的心情已经好了起来。

    小艇到了牙鹰洲,直接在友联船厂旁边的小码头上停下。杨志付了船钱,引着左少卿向船厂里面走去。

    船厂很大,却又很拥挤。几条长而狭窄的船坞里都停着维修的渔船和货船。

    左少卿沿着石板铺成的通道向前走时,看见正在向她招手的于志道。接着,她就注意到那条锈迹斑斑的旧货船。于志道正站在那艘旧货船上向她招手。

    杨志扶着她,经过一条窄窄的跳板,踏上那条货船。

    船很大,也出人意外地破旧,仿佛已经许多年没有维修过,更没有重新刷过油漆。船身上到处都是油污和锈迹。一些维修工人在船上忙碌着。

    “左少,”于志道大声地叫着她,“你看看,这就是我的船!这就是我的船!三千七百多吨,我用一百万美元把它买下来了!怎么样,好不好!”

    他停下来,上下打量着左少卿。他摇了一下头说:“左少,你真是漂亮。我喜欢,我真的好喜欢。”

    左少卿指点着周围,“于老板,它……它……”她不知该怎么说才好,也实在不想扫了于志道的兴,“它能开多远?”

    于志道狡猾地笑了,“左少,你其实是担心它能不能开动吧。告诉你,完全没有问题。这条船是从新加坡开过来的,直接开进这个船坞里。”

    左少卿关切地问:“它看上去很旧了,你什么时候才能把它维修好?”

    于志道用手指点着她,哈哈地笑,“左少,左少,你对我说话不用顾忌什么,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出来。我什么都不在乎。告诉你,我也不会做什么大修。我只是把它保养一下。只要它能行驶就行了,所以,用不了很长时间。”

四百三十六、 议商() 
左少卿有些惊讶地看着他,“就这个样子?你总要给它刷一刷油漆吧。”

    于志道狡诈地向她笑着,“一条破船,一定运不了什么重要物资,对吗?”

    左少卿不由点点头,小声说:“原来如此。”

    于志道陪着左少卿,先看了巨大的货舱。舱底积满了泛着油花的污水,里面空旷而阴暗。他们又走下铁扶梯,看了轮机舱。这里维修的工人最多。他们都在那台巨大的满身油泥的发动机旁边工作着。

    于志道说:“这里才是核心,最重要的地方。”

    最后,他们去了驾驶室。左少卿意外地在这里看见了冯顿。

    冯顿站在驾驶台前,透过前面已经有些模糊的玻璃,看着外面的海面。他扭回头,默默地打量穿着深褐色风衣,围着一条淡绿色纱巾的左少卿。

    在这几天里,他不用费多大的事,就弄清了这个女人的身份。她竟然是台湾保密局情报研究所的情报研究员。她研究的,就是大陆的政治和经济情报。

    “一个保密局特务!一个干练的女特务!”他在心里对自己说,也这样评价她。

    弄清楚她的身份,他也就确信,一定不是她提供了界限街41号的情报。

    “她有可能和关锦州是一伙的,都是保密局的。”他在心里猜测。郑远山意外逃脱,是不是也和这个女人有关?那么,那个至关重要又极其准确的情报,也就不是于志道提供的了。

    但是,他和于志道的生意还是要做的。中南工委的电报说的很清楚,“着速谨慎进行。”上级的意图是,生意一定要做,但要快,还要谨慎。这个快,就决定了他必须向于志道提供七十五万美元的信用证。现在,就有了这条破船。

    这时,于志道走到冯顿的身边,和他一起透过前窗看着外面的海面。

    “冯先生,在想什么呢?”他问。

    冯顿看看他,又看看他身边的左少卿,笑了一下,缓缓地说:“不瞒两位,我从小就生活在海边,是在渔船码头上长大的。我曾经,那么渴望当一条渔船上的船老大。在我的记忆里,一条渔船上的船老大,是那么的威风凛凛,那么的不可一世。所有人遇见船老大,都要弯一下腰,恭敬地和他打招呼。”

    “冯先生,你现在终于有一条船了,是不是?”于志道说。

    “这是你的船。它能不能开得动,能不能运好货,能不能挣到钱,都是你的事!”冯顿扭回头,目光有些严厉地盯着他。

    “不光是我的事呀,冯先生。这是我们两个人共同的事。”于志道也盯着他。

    “这条船什么时候可以运货?”

    “维修、注册、登记,等等,这一切手续都办好了,估计要半个月吧。”

    “你准备,把这条船挂在哪家公司?”

    “香港只有两家航运公司。我准备把它挂在泰古公司的名下。我已经和泰古公司的人说好了,无非是给他们交一点钱的事。”

    “船名呢?你起名了吗?”冯顿点着头问。

    “我准备给它起名叫‘蜀川’号。”于志道笑了一下,“我是四川人嘛。”

    “于老板,”冯顿严肃地看着他,“我最近了解了一下行情。你的前景并不乐观呀。美国人、英国人,对大陆的经济封锁是很严的。你怎么躲开他们的封锁?”

    于志道转向冯顿,认真地看着他,“冯先生,这件事我认真考虑过了。我建议,你现在应该做一件事,在曼谷或者在新加坡,成立一家贸易公司,负责物资采购。你们需要什么,就采购什么。我负责运输。”

    冯顿回头瞪着他,恶狠狠地说:“在曼谷和新加坡成立公司,那又要花一大笔钱!我已经给你出了七十五万美元的信用证!你还要让我花钱!如果你的船被扣了,或者出了其他事,我的钱怎么办!你负责吗!”

    此时,于志道也沉下脸,说:“冯先生,这就是生意!做生意就会有风险!害怕风险,你就回家抱孩子去!你会回家抱孩子去吗!告诉你,我是他妈的承运方!既不是买方,也不是卖方!我不可能既运货,又去到处采购物资!这是你的事!你应该采购好物资后,委托我运输!”

    “但是,钱从哪里来!我还要花多少钱!你这个洞到底有没有底!”

    “这不是我的洞,是你的洞!有没有底要看你们的需要!”于志道向他叫道。

    一说到钱,两个人的火气都上来了,并且激烈地争论起来。

    开始,左少卿并没有在意他们的争论。这两个人,性格各异,身份也不同。他们要共同做生意,争论是免不了的。特别是,如果冯先生的“中共背景”真的可以确定的话,那他们就是天生的敌人了。这样的两个人,他们要是不争论,那才是奇怪的事呢。

    不过,她听了一下他们的争论,发现他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资金,二是风险。这个“风险”,其实是指货运业在香港未来的发展前景上。这些日子,她一直在研究大陆方面的经济,同时也注意到香港的经济。于志道和冯顿的争论,把她看到并且分析过的情况,都给勾了出来。

    这个时候,她就露出一点点微笑,注视着这两个人。

    冯顿首先注意到左少卿脸上的微笑。她就站在于志道的另一边。他瞪着于志道的时候,自然会注意到她脸上的微笑。随后,于志道也注意到左少卿的微笑。他立刻就意识到,我有这么棒的助手,为什么不把她也拉进来,一起争论。

    于志道立刻说:“左少,你来评价一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你说!”

    左少卿微笑地看着冯顿,温和地说:“冯先生,你听我说几句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