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猎明 >

第228部分

猎明-第228部分

小说: 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为了怕高原争功,李岩还是很善意地问:“高将军,看来你身体有些不适。”

    “是啊,水土不服。”高原很自然地顺着李岩公子的意思回答:“军中多是北人,才到襄阳一天,已经倒下了几十人了。”他面露忧色:“岩兄,我的队伍已经彻底失去战斗力了。若再打前锋,只怕……”

    说到这里,高原狠狠地垛脚:“可恨我不能再为闯王建功立业了。”

    李岩笑着说:“不妨,坦之的队伍大可跟着我就成。听说你是骑兵大家,顺道指点一下我。还请不要藏拙。”

    “不敢。不敢。”高原大喜,“好的,且看岩兄的风采。”

    二人都同时微笑起来。

    于是,高原队就尾随着李岩的骑兵在战场上绕了一个大。朝樊城方向开进。

    本来,从这里到樊城还隔着一条襄水。不过,早在昨天之天,刘宗敏已经让人在河上搭了一条浮桥。看来,一切早有计划。

    到现在,襄水上已有两座浮桥。闯军修了一座,左良玉修了一座。不禁让人感慨“桥何其多也!”,所谓天堑实在没什么用处。

    一行人走得非快。很快就过了大江,沿途也没受到阻击。这一路居然走得轻松。

    不过,过了襄水之后。李岩地队伍终于暴露。突然之间,前方一声巨响,一团火光爆开,大量鹅卵石在空中发出尖啸将几个骑兵笼罩其间。只见得血光冲天,那几人连人带马被轰翻在地。

    骑兵队的马匹也发出长长的嘶鸣,有些混乱了。

    原来,这几人踩中了敌人预先埋设的地雷。

    明朝地地雷自然不能同后世相比,也没有大量埋设的条件。但杀伤力倒是不错,这一下轰得骑兵队都不敢前进了。

    最后,还是高原出头。他一声令下。五个士兵从马上跳下来,手中捏着一根长长的通条不住在地上刺着,一步一步往前挪。

    江汉平原的土地本就松软,这一刺自然刺得极深。

    良久,一个士兵停了下来。用手仔细地拔开浮土,将一枚土地雷起了出来。

    众人都发出一声欢呼。

    李岩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不用这么麻烦起地雷。”高原有些不耐烦地下令;“做个记号就成。”

    于是,士兵一旦发现可疑的地方就用面粉在上面画了一个圈。

    如此以来,速度也快上了许多。

    但还是有失手的时候,一个士兵不小心除法了一枚地雷。被炸得浑身是血。这也是高原军这次襄樊战役唯一的阵亡者。

    忙乎了半天。总算就所有地雷取出。其间还遭到明军游击队地骚扰,樊城这边的明军以前是起义军首领惠登相的手下。对打游记很有一套,也让李岩很是烦恼。

    在付出十条性命之后,骑兵对总算冲到樊城城墙之下。这边,李岩预先联络好地内应打开城门放众人进去。

    城中明军无心恋战,蜂拥而出,从东门夺路而逃。

    因此需要占城,李岩也没有追击。

    于是,樊城失守。

    如此轻易地拿下这个战略要点让高原很是意外,再看李岩的内应,大多是樊城本地人。看来,左良玉在襄樊的确失去了民心。老百姓都开始替“闯贼”卖命了。

    拿下樊城之后,李岩并没有追击,而是让大家在城里维持秩序。并在城中点了二十几堆篝火,并撒上牛马粪便。一时间,浓烟滚滚。

    襄阳战场上的士兵看到这股浓烟,都发出一声大喊。只不过,李自成的军队的呐喊中充满欢喜;而左军的喊声中则满是绝望。

    到此,左良玉在无法约束部队。大军立即调头回襄阳。

    在樊城住了一天,第二日,高原和李岩接道命令,让大军移防襄阳。这时,他们才知道,襄也于次日被李自成拿下了,而左良玉大军则登船顺水东去武昌。襄阳城中的襄王、唐王也随着左军逃了。

    至此,整个荆襄地区再没有明军的一兵一卒。半个湖北已经落到李自成手心。

    这次襄樊战役出奇地顺利,其中的关键是有当地内应接应。左良玉虽然在这一地区拉起了二十万人地大军,却也将这一片的百姓得罪干净。

    现在又看到闯军的威势,百姓对明朝已经彻底地失去了信心,反调头过来支持闯、曹联

    拿下襄阳之后,高原借口水土不服,营中瘟疫流行,干脆就留在了城里。他人马本就少,刘宗敏也不将这支力量放在心上。再说,此刻的湖北北部已经没有什么明朝的军队,正是建立功勋,抢夺战利品地好时机,自然也不愿意让高原这个外人来分一杯羹。

    在襄樊地区休整了十天之后,刘宗敏大军继续东进。十四日,闯曹联军攻占荆门州,没遇到任何抵抗。十六日,联军拿下荆州,杀湘阴王全家,还是没遇到任何抵抗。

    荆州被占领之前,当地豪绅好曾经试图组织抵抗,可惜丧失民心的他们没得到任何响应。荆州城的大门被当地百姓打开。

    同日,李自成的大军终于到达襄阳。

    而刘宗敏的前锋还在奔袭承天地路上,看来,承天地陷落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

    左良玉大军因为早就有撤退地准备,军力齐整。从襄樊地区撤退之后,他沿着水陆奔逃,也曾经到过承天。左军的辎重早军被李岩一把火给烧掉了,队伍饿得受不了,处于哗变边沿,大量饥兵大肆抢掠。

    左良玉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法子,便向城中的宋一鹤请饷。那宋一鹤已经恨左良玉入骨,自然不肯。巡按御使李振声也觉得放左军入城不是法子,“左兵太多,何以给之?即使有粮,也不如养承天之民自守。”对左良玉是否出力死战,承天众官员都有疑问。与其如此,还不如招募当地死士守城。可惜,他们都忽略了一点,现在的湖北朝廷民心已失。而承天也不是开封。

    于是,无奈之下,左良玉彻底抹掉面子,大抢特抢,有组织有纪律地抢。

    承天一带,几成白地。

    在襄阳城里修养了半月,高原觉得自己身体好了许多,也习惯了南方的大米和水产。他本就有钱,更是可着劲地给手下士兵改善伙食。在北方几乎是天价的鱼虾在这里根本不值钱钱,一通大吃大喝,再看看手下众人,都壮实了许多。

    “宋一鹤和李振声蠢材尔,若我是他们,必先迎左军入城,许以厚利,想办法将他们留下守城。如此,或有守住承天的可能。现在好了,承天也完蛋了!”听到这个消息,高原不住地摇头。

    因为有了固定的住所,高原的情报系统也建立起来。北方的消息再一次传来,白广恩的大军果然被后金打败了。现在,后金部队正在蹂躏直隶,并有向山东进发的迹象。可笑的是,京畿地区虽然集中了大量的明军,却没有一支部队敢于出城同后金野战,放任敌人的铁蹄在自己的土地上纵横来去。

    急风暴雨,恩,用急风暴雨四字来形容阿巴泰的进攻再合适不过。明朝军队的虚弱彻底暴露无余了。

    这不过才开始,金人的队伍还将在中国的土地上纵横来去好几个月。

    但高原也只能就这么看着,却无法可想。

    洪强那边传过来的消息说,京畿已经乱成一团,情报人员也有所伤亡。消息的获取和传递都成问题,是不是撤回来。

    高原想了想,最后说:“不撤,就算有再大的伤亡也必须保证情报的及时和准确。加强情报人员的监督和控制,加大惩罚和奖励力度。”

    而这边,李自成已经进驻襄阳,大变即将到来。

    

第二十二章 夹生饭() 
见手下的将士都乱了套,岳乐心中也是气苦。他也知道高原这人爱惜百姓,对军纪有一种近乎持着的苛求。上次青县徐以现因为驱使百姓攻城,造成极大死伤,虽然功劳极大,但却为他所恼恨。战后被高原排除于核心决策层,再也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

    说起来也可以理解,现在的陈留军势力已经强大到只要愿意就足以囊括天下的地步。对高原来说,名声比起一城一地的得失更为重要。现在高原挟大败后金入寇大军的威名,名望极高,今天又直接打到明朝政治中心北京,自然有约束好部队,却不可给高原留下恶名。

    可问题是满蒙营昨天还是入寇中原的强盗,现在摇身一变却成了陈留军,骨子里的匪气依旧浓烈。见攻击宣传武门不顺利,队伍有些乱了。很快,部队四下烧掠,活生生将护城河边的北外斜街烧成一片火海。

    岳乐被部下的所作所为气得几乎吐血,他忙组织了一千人救火,又一口气斩杀了四百来乱兵这才约束好部队。但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流逝而去,宣武们攻坚战打得粘了锅。

    时间对他来说是如此地紧迫,如果不能在最可能短的时间内杀进皇宫去,抓了崇祯皇帝。一但皇帝逃走,或者城中守军赶到,事情却大大不妙。真到那个时候就不得不请陈留军主力过来帮忙,功劳要分给别人不说,自己违抗军令攻击北京只怕也要受到高原的责怪。

    正忙着,陆鹤带着曹化淳等人急冲冲地赶了过来,见面就大声抱怨:“岳乐,你太自行其是了,咳。这下糟糕!”说着话,陆鹤便大声斥责,说本打算让曹化淳骗开宫禁的,现在好了,这么大一座皇宫,还怎么打?

    岳乐听到这话,大为懊恼,也难怪陆鹤恼羞成怒风度全无,眼见着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也怪自己关心则乱,居然犯糊涂了。不要说他们。连自己都恼火透顶。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有的时候聪明决定,有时却常常犯些低级到不能低级的错误。

    见陆鹤还在大声呵斥,而岳乐却一脸潮红,洪强忙劝了半天等陆鹤住口,这才说:“没办法了。现在只能让曹公公却叫门,看能不能打击一下皇宫里的守卫。”

    陆鹤点点头:“这法子好。”他手一伸,看了曹化淳一眼,“曹公公,请吧。”

    “我,我……”曹公公面色立即变得苍白起来。

    “怎么,你不愿意?”岳乐恶狠狠地看了这个老太监一眼。露出雪白地牙齿,一条鲜红的舌头舔了舔干燥的嘴唇。

    看着岳乐光秃秃的青色头皮,曹化淳软倒在地。

    陆鹤不屑地看了他一眼,手一挥,示意两个卫兵押他向前:“帮帮曹公公。”

    两个士兵粗暴地押着曹化淳冲到护城河边,河边乱糟糟的都是满蒙军士兵,他们抬着从民房上拆下的砖头门板不住往河里填。而城上的明军不停用弓箭和火器往下射击。好在明军疏于训练,士气也不高,倒也没给满蒙军造成多大死伤。

    “快喊!”押送曹化淳的一个蒙古人用手狠狠地在他腰上戳了戳。

    曹公公颤抖着声音对着城楼大喊:“我是曹化淳,宣武门守将是哪一个。快出来说话。”

    “啊,是曹公公。”城墙上的明军手缓了缓。满蒙军的士兵趁此机会将长梯搭在护城河上。一群人飞快地冲过河去。墙上地明军见满蒙军逼来,都有些乱了。

    正在这个时候,城楼上探出一个脑袋,大声说:“原来是曹公公呀,在下吴麟征。”吴麟征,字圣生。浙江海盐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北京戒严这段时间。他本在西直门当值。见彰仪门被破,一时城中乱成一团。心中大感惊恐。忙带着一队人马冲进皇城,恰巧岳乐攻击宣武门,便赶过去支援。

    曹化淳见是吴麟征,心叫不妙,这可不是他的人,而老吴同他也不太对付。要想让他开门自然是千难万难,可已经被人推到城门前,不喊两军,岳乐可不会饶了自己。

    他忙扯直了嗓门大叫:“吴大人,高原已经击溃周延儒通州大营,东奴全军溃退。此刻,三十万陈留军已经开进北京了。大厦将倾,崇祯昏君无道,大人速速开门弃暗投明,尚不失公卿之位,若再负隅顽抗,等下打开城门,诛你九族。”

    说着,他喘一一口气,又大喊:“楼上的将士听着,快快投降,有杀了吴麟征者赏万金。”

    楼上众人见内相曹公公都投降了,心中更是混乱,都不知如何是好。

    吴麟征突然一声长笑:“竖阉果然投敌了,将士们,不用留情,杀贼呀!”说着便接过身边士兵手中的火铳对着曹公公扣了一枪。

    因为距离实在太远,这一枪也不知射击到什么地方去了,但枪声却将所有明军惊醒了。一声喊,楼上诸人将炮石如雨一样打下去,刚从过护城河的那几十个满蒙军士兵都发出惨烈的叫声,被一一击毙在城墙之下。

    岳乐和陆鹤看得心头滴血,都长长地发出一声怒吼。

    侯朝宗摇了摇头,建议道:“要不,再换座门打打开。”

    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