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猎明 >

第77部分

猎明-第77部分

小说: 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一人分了五亩,朝夕劳作倒还不至于抛荒。但王黄两家地地因为太多,居然找不到雇农,最离谱的是王有才,一人划了两万亩的纸面土地。但手下的雇农都翻身做了地主,这么多土地在手,却找不到人开垦。弄得老王每天只能带着两个老婆成天呆在地里,累到半死去没任何收获。况且,老王还要兼顾高原军中地后勤事务。弄得他成天在高原面前抱怨,问:“什么时候能够弄些人口回来。”

    “快了,等我把兵练好就出发。”高原这么回答。

    王有才:“乡亲们都着急呢,再不打,可就要误了秋收。”作为高原最忠实拥护者,这群小地主和小自耕农慢慢朝狂热的战争份子转变。

    “你怎么老把主意打到我头上,就不可以自己去招募些流民吗?”高原有些生气了。

    “招募,现在的河南哪里还有人?”

    “……那倒也是,好吧,再过段我就带兵出发。”高原无奈地答应了。要想在短期内壮大着急地力量,战争无疑是最可行地手段。

    新兵还在操练,没有任何战斗力。平时高原也没教他们什么,只提着长枪在操场上走队列,就这样反复地走。刚开始,士兵们很不理解,说这样练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把大家都放回去种地要紧,等打仗地时候再来。

    高原当然不会答应,军队要想有战斗力,职业化是大趋势,种地可种不出强兵来。

    “要回去也可以,不过,回去之后就享受不到士兵的优惠了。所有供给减半,不在享受免税政策。”

    听高原这么说,众人这才安心训练起来。这是高原第二次亲自训练部队。同上一次训练骑兵不同,这次全是步兵。让他感觉很新鲜。

    步兵以前只有都又荀宗文带,现在荀先生在开封,也走不开。不过,有了王滔、黄镇和那十来个低级军官,部队捏合起来倒也容易。

    这让高原不禁感叹:其实,成军最困难地是开头。只要你手中有一支合格的军官团,队伍扩张起来很容易,而且稍微训练一下就是一支精兵。这样的情形在历史上也有过不少记载。比如红军在三弯整编的时候也不过几百人,但只要军队一训练出来。形成一个严密地组织结构。一扩编,整个部队就膨胀起来。战斗力还没有任何下降的趋势。

    走了半个月队列,这四百士兵的

    貌焕然一新,很有些强兵的模样。现在,真需要来能锻炼出一支铁军。于是,高原尝试着带兵去打那些小股山贼。

    第一战,高原挑的是一支一千人的山贼。

    刚开始时,这股势力微弱的山贼还没把高原这几百人放在眼力。可一接触就吃了大亏。这些山贼说起来每股也有上千人,但其中能够作战的青壮也不过几百,甚至比高原还少些。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高原都没有输掉战争的可能。刚开始。手下地人都是第一次上战场,见敌人人多势众,皆浑身颤抖,不敢前进。

    高原一怒之下。砍了一个后退的士兵,大吼:“后退者杀,家人连坐。”

    这四百人都是陈留本地人,家属都住在陈留。日常全靠高原军粮供养。可以说,离开了高原一家人都只有被饿死的命。更别说连坐了。

    想到这里,众人都奋勇争先。一战之下。居然将那队山贼打得溃不成军。

    见了血的军队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有一口气消灭了两股敌人。高原地军队这才锻炼了出来。不过,因为都是新兵。减员不少。三战下来,死伤了一百多士兵。

    不过,山贼那边人口不少,高原的人死一个补一个。越打越多,半个月下来,居然膨胀到六百。

    “再不能征兵了,否则地里可没人干活。”高原对王滔等人说。

    三战下来,高原又得了五千人口。凡是壮丁,每人都分了五亩地。不过,战后,王黄两家的新兴地主都过来问高原要人,一时间,县衙门里“蛮子叔”喊了个不停。

    高原早就想到这一点,便分了一千人下去。

    一看到分给自己的人,地主们都傻了眼。这还是人吗,全是老头老太和小孩。

    “废话,壮丁我自己要用,都给了你们,我地军队吃什么?”高原笑着一拱手:“大家都是乡亲,你们总不会看着我高原矮饿吧。大家多担待些。”

    粮食问题已经很紧迫了。

    现在的陈留没有任何出产,一万多近两万人的吃喝全靠高原解决。以他手头的这第点粮食,能够坚持一个月就算不错地了。现在又想着要去南部山区抢劫人口,未来的日子可不太美妙。

    现在已经进入六月了,再不播种,秋收可没有吃的。北方一年一熟,到了农历十月就得休息,要到次年三月才有下种地可能。因此,这个秋收对高原非常关键,这关系到自己这支不大势力地生死存亡。

    土地有地是,种子也够而且大多是高产的玉米、土豆、红薯、小米。但人口却是不足,城市地大片土地没人耕种,看得人心中一阵发疼。因此,尽快抢劫人口非常关键。

    要找人种地,就得备够粮食,可没人种地却没有粮食。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在筹够粮草之前,高原没有任何出兵的打算。就算有出兵,也只能去打有粮食的地方。目前,高原有两个考虑。一,打南阳。南阳地区是一个大盆地。二,向北打彰德。

    南阳里陈留太远,而且那地方还有不少明军,高原手头这几百人去了也讨不到什么好,而且后勤供应也是个大难题。

    彰德在河南东北,离高原很近。那地方虽然也是河南,可灌溉便利,却没受什么灾害。前一段时间的蝗灾来得猛,却得也快。蝗群还没飞到彰德就奇怪地消失了。因此,彰德府是河南唯一有收成的地区。

    打他正合适。

    而现在的彰德府的主事人正是高原的老朋友甘霖。

    甘霖拿了高原送去的刘异地头颅之后立了大功,手到朝廷嘉奖,升任彰德知府。这可是一个正四品的高官。朱仙镇大败震惊了整个大明朝,十八万大军一朝风流云散。只甘霖的战绩是唯一的亮点。因此,皇帝立即颁下圣旨,升任甘霖做了这个大州的知府。有消息说,皇帝有意让甘霖进兵部做侍郎。无奈甘霖在朝廷没有后援,若升得太猛,只怕群臣不服。这才做罢。

    “说说看,怎么打彰德?”高原召集齐众人。

    “还怎么打,直接带人攻过去就是。”黄镇冷笑一声,“甘霖已经被我们打怕了,只怕听到将军威名连城都不感出。这个家伙虽然顽强,可却是一个贪财好利之人,若和我军野战失利,丢了彰德,只怕官位不保。”

    “对呀,你这么说倒提醒了我。”高原哈哈一笑,“要得就是让他呆在彰德不出来,彰德城太大,我们去了也啃不动。不如扫荡周边县城,抢他娘的。前一段时间朱仙镇大战,那地方作为后勤基地,囤积了不少粮草。抢了他,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不过,在打过去之前,我们是不是同老朋友打个招呼?”

    众人都不说话。

    见他们理解不了自己的话,高原觉得没趣,直接下命令,“莫清,你马上出发,准备一份礼物带着我的信去见甘霖。我保证他不会出城。”

    高原说着话,提起笔在纸上写道:雨声兄,自通许一别,已数月,甚是想念。弟所辖万人,兵多将广,本当一口气杀进开封去。无奈粮草不继,想来你彰德府找口饭吃。望兄到时候不要出城,以免为乱军所伤——高原拜上。”

    看到信,众人都哈哈大笑。

    不过,高原倒不想同甘霖彻底扯破脸,又让人拿了一大本金叶子给莫清带上,让送给甘霖。甘霖这个人高原是非常了解的,只要他得了自己的钱,肯定不会同自己硬碰。

    再说了,就算出城市同自己决战,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呆在城里对他而言是最佳选择。

    

第十八章 突变(求月票)() 
德府所辖安阳、林县、汤阴、磁州、武安、临彰六县天的河南鹤壁、安阳一带。这个地方虽说隶属河南,却在黄河北岸,位于陕西、河北、山东交界处,正是三省交通要冲。彰德地势平坦,六县全是沃原。

    彰德同高原所在在开封府之间还隔了一座怀庆府。

    按说,高原去抢劫舍近求远去扫荡彰德,还不如直接拿黄河北岸边的怀庆府下手。

    但怀庆府全境都是高山,特别是封丘、阳武一带的黑阳山更是绵延百里,作为黄河南北的分界线。怀庆没有任何出产,穷得厉害。加上开封大战,此地的人口都逃亡到彰德去了。这地方就算去了,也抢不到一粒粮食。

    吸纳了大量人口和以前为朱仙镇大战所准备的军资之后,彰德一跃成为河北的门户。既然是门户,就不得不找一条凶猛的看门犬。作为袭杀闯贼猛将刘异地的功臣,甘霖很自然地被朝廷提拔为彰德知府,地方军政一把抓。

    没有人比高原更了解甘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个人很奇怪,贪财好利、官迷心窍,却有一种令人吃惊的韧劲,有的时候还有一种让人讶异的勇敢。

    不过,他现在有把柄握在高原手里,加上彰德军力不强,打他的主意正当其时。

    唯一讨厌的是要渡黄河,好在现在的黄河水还不急,特别是仪封一带河水更是平缓。水量也小,最窄的地方只有三十来米。连连大旱,即便前一段时间下了一场暴雨,却丝毫没有缓解地迹象。

    只不过,这一带都是罗汝才的地盘,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通过他显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出发之前高原又去见了罗汝才一面,同时送去了十大车素菜。地里的蔬菜已经长出了一些,为了凑够数量。高原让人用豆子生豆芽。这东西弄起来简单,几天就长一茬。因此,从陈留到罗汝才大营,整日都有高原的送菜车队。罗汝才对高原这段时间的工作非常满意。

    高原到陈留的主要目的是为罗汝才筹集军粮。现在听高原说要渡和去抢粮食,自然十分高兴。加上又有心笼络高原这员虎将,他便很高兴地将那一片防区放了出来。

    高原当时还留了个心眼,说自己要去怀庆府征粮。若照直说是去彰德。只怕依老罗地精明,立即能够想象出彰德现在空虚成什么模样。到时候,高原的同行者只怕要加上罗汝才大军了。

    蝗虫虽然厉害,却没办法将山上的树木全啃光。在陈留东北山区忙了几日,高原就在河上架了一座浮桥。

    万事齐备,一声令下。以高原的六百新兵为龙头。背后跟着一万多手推独轮车地百姓。浩浩荡荡,队伍拖出去十几里路。这情形让人想起建州东虏入寇北京时的情形。也是这样以精兵开道,后面跟着无数车队。打一路,枪一路。只不过,同建州人不一样,高原不要人口。只要吃的。只要能进口,什么都要。

    在整支队伍前还有十骑轻骑,以黄镇率领,沿途散发通告。通告的大概意思是:我乃仁义之师,只打官兵,绝不骚扰地方。但若有不开眼想过来制造麻烦地,杀无赦!

    黄河北岸的州府仅存的战力都是前一段时间朱仙镇大战打散的残兵,见高原声势浩大,以为李自成地大军来了,如何敢出城交战。有的地方官甚弃城而逃,当真是一日三惊,一溃千里。

    第一日,高原就拿下了怀庆府所辖的新乡;第二日,下淇水。第三日,整个怀庆被高原地大军整个地穿透了,以高原为箭头地六百新兵已经能够看到汤阴地城墙。

    怀庆府都是山地,非常贫穷,也没什么粮食。让高原有些失望,忙乎了三天,脚都走出水泡,枪的粮食也不过两万来斤。这么多人,分下去,只够大家伙吃上七八天地模样。

    不过,这次长途奔袭让高原收获良多,且不说部队得到了锻炼,以前那支散兵游勇般的新兵终于有些样子了。而且,这一万多陈留百姓因为实行里、保制度,彼此直接的配合和管理也上了一个新台阶。里长、保长们对手下百姓的控制也更严密了许多。到此时,高原对陈留的统治才真正地严密起来。

    更重要的一点是,高原突然发觉,不管敌人再多,底盘再大,只怕一看到自己的军队就望风而逃,一连三天,居然没有一支明军敢同自己交手。实际上,自家的情形自己最清楚,且不说自己兵力微薄,遇到敌人的大军,只怕就是一个全军覆灭的下场。而且,一但打起来,这一万多百姓一拥而散,便是一个无克挽回的悲剧。

    但偏偏就没有人敢出来同自己作战。看来,敌人已经被前一段时间的大败仗给吓破胆了。

    政治优于军事,在任何时代都是这个道理。现在的明朝已经彻底地走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