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31部分

逆隋-第31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兴泰的老板痛并快乐着,他接到许多达官贵人的管家打招乎,指明下次要购买多少多少,他虽然可以赚个盆满钵满,又怕第二次雪糖到货时供应不上,得罪了人。

    过了几天,杨天终于接到了孙清的第二封信,信中详细的交待了第一次出售雪糖的情况和款项,共出售五千斤,获得铜钱一千五百贯,因为要扩大生产,并秘密组建保护雪糖的队伍,所以只给杨天寄来了二百贯铜钱暂用,这笔钱就存在万兴泰老板的手中,只要拿着信中夹带的信物,万兴泰老板就会给钱。

    杨天将信收起,这个孙清真是人才,各项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恐怕自己亲自做也没有他那么好,尤其是在这个连钱庄都没有的时代,还能秘密把钱从随州带给自己。

    杨天将信物看了看,上面写着一连串阿拉伯数字,正是用密语写成,翻译过来就是见信付二百贯的字样,除了自己,别人就是拿到信物也看不懂,万兴泰的老板手上也有一张一模一样的字据,只要双方对上了才能给钱。

    杨天把杨石叫过来,将信物交给他:“你明天到万兴泰,凭这个信物取二百贯钱回来,记住,此事保秘,不能让别人知道。”

    杨石将信物接过:“公子放心,我一定办妥”

    等杨石出去后,杨天拿出纸笔,开始给孙清回信,嘱咐他以保密为第一,不用盲目急着扩大生产,现在自己还不急着钱用。写完信,又翻成密语后,才将杨淼叫来,让他把信发出来。

    第二天,杨石凭着信物将二百贯钱取了回来,万兴泰的老板虽然想知道到底是谁来取钱,但杨石谨记杨天的吩咐,滴水不漏,万兴泰老板怕得罪了雪糖的主人,也只好作罢。

    有了这两百贯,杨天顿时宽松了许多,送走了杨金他们三人,他反而没什么需要用钱的地方,现在大周如日中天,他也不敢有什么动作,有钱其实也无处可花。

    随着雪糖的销售扩大,钱财必定会越积越多,这笔钱当然不能由孙清和青猴儿两人保管,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必须将钱与生产分开,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等于以前白做了。把钱藏在国公府肯定不行,现在二百贯无所谓,下笔就可能是二千贯,甚至上万贯,这么多钱很容易被发现。

    杨天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为钱放在哪儿烦恼,只得拿出一百五十贯,让杨石,杨淼两人寻到一个小院子,将它买了下来,暂时作为藏钱之所。

第64章 武帝崩上() 
建德六年五月(公元577年)。周武帝的大军还朝,此番齐国灭亡,大周已将北方一统,人口,土地都翻了一番,实力大增,对南方的陈朝已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不过,由于征战持久,士卒疲惫,加上新得的齐国土地还需巩固,周武帝决定休生养息。

    一场大战下来,大周的府库已空虚,只是立功的将士赏赐不能少,齐有盐利,昔日在周,陈,齐三国中,以齐最富,只是在齐后主的骄奢淫逸之下,齐国已民生调敝,为赢取民心,周武帝又下令对齐地百姓减税,对于遭受兵灾的百姓进行救助,虽然从齐国府库中得到了不少物质,要同时办这两件大事却也不够。

    周武帝的目光又重新对准了齐国的佛门,齐国的佛教比大周灭佛前更加昌盛,整个齐地,人口在二千万左右,而佛教徒已超过二百万,这些人不事生产,圈占大量田地,逃避国家赋税,将大量铜钱融化用来浇铸佛像,使得币质混乱,铜钱减少,各国不得用绢布代替铜钱流通。

    周武帝灭佛之前,将各地有名的佛教徒召集到长安,宣布灭佛的理由,此举引起佛徒极大愤恨,僧人慧远直接对周武帝恐吓道:“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入。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怖。”

    周武帝回道:“但使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灭佛之心毫不动摇。

    皇帝一声令下,十数万周军开始拆除庙宇,将佛教徒驱赶回家还俗,并收缴庙中的钱财,将铜铸的菩萨重新融化成铜钱,赏赐给伐齐立功的将士。

    杨坚也跟着周武帝还朝,杨天因为杨坚的在灭齐中立下功郧,一步登天,被封为博平侯,不过,杨天年龄太小,博平侯只是一个虚衔,除了好听一点,暂时对杨天没有什么用处。

    转眼又是一年过去,杨天已是十二岁,他的身材长高了很多,力气比以前也大了不少,武艺虽然还比不上元威,却已可以和元威有功有守,可以僵持半小时以上,元威要胜他也需花费大量力气。

    雪糖在这一年中大卖,为杨天积攒了十万贯以上的钱财,不过,杨天一直小心翼翼,没有将这笔钱财动用,孙清虽然在随州生产雪糖,出售雪糖的地方通常都是更靠近南朝的安州等地,所有人都以为雪糖是南朝从海外运来的。

    这一年的五月,经过一年休生养息的大周已回复过来,周武帝宇文邕开始准备率军分五道伐突厥,彻底根除北方之患,为攻取南朝作准备。

    这天,杨坚很早就下朝,杨天瞧见他似乎忧心仲仲的模样,忙问道:“父亲大人,不知何事忧心?”

    杨坚瞧着这个越来越英武的儿子,却是唉的叹了一声:‘皇上病了。“

    杨天不以为然的道:“皇上春秋正盛,正值壮年,一点小病又有何要紧。”

    杨坚摇了摇头:“此正是准备伐突厥之时,皇上若是小病,不会罢朝,为父担心皇上这次恐怕躲不过去,前次伐齐,皇上已是大病一场,伤了元气。”

    杨天心中突突直跳,皇帝要死了,那岂非杨家的机会就要来临。杨天自从知道自己的身份后,虽然知道历史是隋取代周,却看不到任何机会。

    当今皇帝现在才三十六岁,比他父亲还小,又雄才大略,可以说比后世的大部分明君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隐忍十二年诛权臣宇文护,花了五年时间就将北方一统,又已大魄力灭佛,前后解放出近四百万劳动力,如今灭齐仅一年,齐国百姓已归心。

    杨天有时甚至怀疑因为他的到来历史已经改变,不免患得患失,暗恨当初没有认真学历史,只是书到用处方恨少,他现在想学也没处学。

    今天杨坚无意间的话却让杨天豁然开朗,这位刚刚到中年的皇帝恐怕就要命不久矣,否则若让他也再坐上三五年天下,早就把南面的陈国灭了,即使杨坚后来能夺得大周天下,也轮不到隋朝来进行统一战争。

    杨天脸上现出喜色:“父亲何必忧心,若皇上驾崩,将来太子坐了天下,我们杨家岂不是更上一层。”

    杨坚斥道:“胡说,你岂能有此心事,若非你是我杨坚的儿子,我马上就要治你咒君之罪。”

    杨天心中不以为然,刚才分明是你自己说皇帝快死了,又不是我说的,只得道:“父亲大人是否忧心太子不成气?”

    杨坚心中一动,没想到儿子竟然看出自己的心思,太子虽然是他的女婿,其实杨坚对太子也很反感,不学无术,多疑成性,克薄寡恩,太子若接位,杨家虽然水涨船高,却未必是好事,一不小心,可能还会有大祸,只是此种话杨坚当然不会对杨天说。反而道:“睍地伐,你还小,朝庭的事不要瞎管。”

    杨天只得退下,回到自己院中,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武帝还有多久寿命,父亲什么时候能夺取大周天下?杨天心中隐隐兴奋起来,他有种参与历史的快感。

    独孤氏看到杨坚时,也马上发出丈夫的神色有异,连忙询问发生何事。

    杨坚平时朝中有凝难之事也会和独孤氏相商,因此毫不隐瞒,将自己对太子的担扰也说了出来。

    独孤氏笑道:“夫君多心了,如果太子继位,只要我们懂得韬晦,又有何忧,何况太子要防备之人远不止随国公府。”

    杨坚点了点头,道:“不错,韬晦两字听起来易,做起来难,韬是剑匣,必须将自己锋芒,像剑一般,收入套中,藏在匣子,这才叫韬晦。”

    独孤氏笑起来:“这还不够,如果只是收敛一点,谦让一些,好比把剑暂时放入鞘中,如此而已!人们依然看出:那韬中、鞘中其实有剑,有锋芒在!这实在不是韬的真意。韬的真意是把锋芒瞒起来,完全瞒起来,让人看不到剑,也看不到韬,空空如也,这才是韬的精神!”

    杨坚大喜:“有妻如此,复又何忧。”

第65章 武帝崩下() 
当皇帝的病缠mian到六月还未好转时,北周重臣都心慌意乱起来,大家都猜测到皇帝命不久矣,正在准备讨伐突厥的行动也只能暂时停止。

    这天,武帝精神稍好,吩咐侍卫将太子身边的几外近臣叫了过来,问道:“太子近来如何?”

    内史下大夫王轨回道:“太子依然如故,并不为皇上的病伤心。”

    王轨是武帝心腹之人,文武双全,在铲除宇文护时出过大力,又刚立过大功,今年三月,率军击败来犯的南陈强将吴明彻三万大军。

    只是王轨多次在武帝面前劝说太子宇文赟品德低劣,没有仁孝,不堪继承皇位,建议武帝重新立嗣。武帝心中虽然知道王轨说的可能正确,但没有一个父亲能在内心同意别人如此评价自己的儿子,何况武帝其他儿子比太子还弱,如今他时日不多,自然不会考虑另立太子。顿时不悦,摇了摇头,目光转向内史贺若弼和总管韩擒虎两人。

    贺若弼道:“陛下放心,太子比之以前长进不少,臣等一定竭力辅助太子。”、

    韩擒虎犹豫了一下,还是道:“臣未闻太子近日有何过失。”

    武帝脸色顿时欣慰起来,三人出了武帝的寝宫,王轨对贺若弼和韩擒虎两人迭足埋怨:“太子是何品德,尔等不知,为何不直说?”

    韩擒虎笑着不语,贺若弼回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shi身。此事岂可在大庭广众之中议论。”

    王轨脸色顿变,想起以前在武帝面前说的太子诸般过失,必遭太子忌恨,若太子登极,自己必无幸理,而大周也有可能分崩离析。

    他叹了口气,武帝之子虽然不成器,可是还有六个弟弟,大周立国以来,由闵帝至明帝至武帝,都是兄传弟,如果能推举当今武帝的六弟齐王宪接位,则不但他有救,大周的社稷也有救。

    王轨想通之后顿时到处奔走,联络大将军宇文孝伯,上柱国尉迟运,柱国大将军宇文神举等人,准备在武帝面前陈说利害,改立齐王宪为储君,这些人都是武帝心腹之人,也对太子无好感。

    可惜,时间却不等王轨,武帝的病越来越重,三日后,武帝将所有重臣召到自己床边,宣布大蒙宰越王盛为大前疑,蜀国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国公李穆为大左辅,随国公杨坚为大后丞,此四人为辅政大臣,在武帝死后,辅助新君即位。

    杨坚回到家中,脸上已无以前的忧色,他虽然位居四辅臣之一,却是排在最末,前面三人,无论是谁,资格都比杨坚要老,他真正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

    宣布四人为辅臣之后的当晚,武帝静静的躺在自己的寝宫中,回味着自己的人生,朕刚即位时,简直是如履溥冰,仿佛置身于死亡边缘,前面的两个哥哥都被宇文护害死,天下军队,十之八九都掌握在宇文护手中,宇文护才是大周的无冕之王。

    朕才十八岁,正是血气方刚,可是这一忍就是十二年,活得窝囊透顶,简直像一条毛毛虫在虎口里蠕动。

    可是宇文护还是被朕杀了,杀宇文护那天,朕连一个人都没有告诉,朕还记得那天对宇文护说的每一句话:“哥,太后春秋已高,嗜酒难戒,喜怒无常,大伤圣体。弟虽屡次劝谏,终是无效。她老人家敬重的只有哥一人,我这里有一篇酒诰,哥能进宫为太后诵读一遍,劝解一番吗?或许太后听后从此就戒酒。”

    宇文护信了,这十二年来,朕在他面前就如一只绵羊,从来没有诈逆过他,国家大事全由他作主,小事他也会给朕几分面子。

    宫中宇文护早已安下了无数钉子,如果有异动,他马上就会知道,他见了太后,便列坐一旁,拿出酒诰有板有眼地诵读起来。而朕向来格外规矩,当太后与宇文护对坐,叙家人之礼时,朕总是侍立一旁。便在宇文护读得忘乎所以之际,朕悄悄从袖中取出了玉挺,猛击宇文护头部。

    可惜朕还是太紧张了,一下竟然没有将宇文护打死,幸好最先发现的是六弟和王轨,这两人毫不犹豫的帮朕猛击宇文护,才终于将他杀了。

    当朕真正取得大权时,却没有忘乎所以的享乐,宫中嫔嫔不过十余人,每日所食只不过三五个菜,将佛道两门打压,积累实力攻伐齐国,每次出兵都亲自统军,与士兵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